我国认证认可自主创新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检测认证行业门户的日志- 网易博客

我国认证认可自主创新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2010-04-26 09:06:56 阅读5 评论0 字号: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制定的国际标准/指南转化率已经达到{bfb}。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共制定认证认可国家标准73项,其中自主创新标准49项。这标志着我国认证认可基础核心标准与国际全面接轨、自主创新标准体现中国实践的认可标准化体系基本建成。

  据SAC/TC261秘书长许增德介绍,SAC/TC261成立于2002年9月,成立之初,21项国际标准和指南仅转化了4项,转化率不到20%。在2004年的全会上,SAC/TC261确定了“知己知彼、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全面跟踪”,“实质参与、融为一体”,“自主标准、导向国际”的“四步走”发展战略。当时最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是转化CASCO制定的国际标准和指南。现在,CASCO制定的标准和指南已全部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同时,由于建立了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长效机制,国际标准转化工作从“追赶”变成“同步”,实现了国际标准对口工作组与国家标准起草组的“无缝对接”。刚发布的ISO/IEC17007和ISO/IEC17043均在DIS稿阶段就启动了转化工作。

  据介绍,成立7年来,SAC/TC261在自主创新标准体现中国实践和特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标准委和国家认监委于2007年联合下发的《认证认可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将认证认可标准体系分为4个层级。{dy}个层次是基础通用标准;第二个层次是认可、认证、检查、检测等合格评定活动通用标准;第三个层次是特定领域合格评定活动标准;第四个层次是规定认证对象要求的标准。前两个层次为基础核心标准,以转化CASCO国际标准/指南为重点,第三、四层次则根据我国的实践和科研项目的输出,自主研发49项国家标准,主要集中在食品检测实验室、食品安全管理和良好农业规范等领域,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SAC/TC261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也有新突破。2007年,SAC/TC261建立了国际标准对口工作组工作制度,当年成立了4个国际标准对口工作组,为提高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水平,保障我国专家进入国际标准制修订核心起草组提供了制度保障。2008年,制定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对口工作组的任务和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截至目前,已成立7个国际标准对口工作组,覆盖ISO/CASCO正在开展的全部7项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推荐专家大部分进入国际标准的核心起草组。

  许增德说,冷静分析我国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局面不难看出,其与我国认证认可事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认证认可实践经验总结不够紧密。我国认证认可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认证大国。在认证认可事业发展中,哪些经验是可以使认证认可活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zj0}秩序,从而被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形成标准的,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收集渠道。二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还处于“融合”的阶段,还无法达到“xx”。虽然已经全面参与了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活动,但发言权还是有限,不能主导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三是与相关组织的合作机制上缺乏创新,还存在认证认可急需的依据类标准无法满足认证认可发展的需要的实际问题。四是需要加强对认证认可标准的应用。

  据了解,今年SAC/TC261将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实现认证认可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要转折,从过去的等同转化国际标准,转为以转化国外先进标准和自主创新制定国家标准为主,提高标准研发能力,满足认证认可业务急需。继续深化和拓展与组织的合作力度和范围,促进认证依据用标准的制修订速度和认证适用性。进一步提高认证认可标准化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国内外认证认可标准化动态信息的快速收集、分析、汇总、传递、共享机制。探讨与国外相关知名机构合作研发标准,并力争向国际组织提交1~2项标准提案,以期在xx国际标准方面有实质性推动,从“认证大国”向“认证强国”逐步迈进。

原文: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我国认证认可自主创新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检测认证行业门户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