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出版人龚曙光表示,传统图书不会因为数字传媒的出现而死掉 昨日下午,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潇湘晨报社社长龚曙光来蓉,作为一名资深出版人,龚曙光坦承,书博会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资源,今年的规模更超以往,而这样大规模的出版盛会,更是为出版界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谈及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龚曙光笑言,传统图书不会因为数字传媒的出现而形成断裂的格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数字传媒将和传统图书共生。” “书博会是个很难得的资源” 本届书博会,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带来了3500种图书,其中新书品种超过了1000种,“书博会一届比一届壮大了,媒体的报道是一届比一届好,我和我们的展团在四年前就提出了一个任务:书博会要么我们不参加,要么我们就要争,我们要争影响力,争团队合作。” 龚曙光坦言,在两三天的时间里,所有人的目光投向出版业,这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资源和契机。本次书博会,龚曙光和他的团队也是有备而来,“至于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理念,今年大家可能看到了,我们的广告是以‘多介质传播文明,全流程创造价值。’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仅是将书博会作为一个交流的展会,我们还把它作为了一个数字媒体的展会,同时还作为一个展示我们企业形象的展会。” “传统图书不会被电子书取代” 龚曙光并不否认,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对传统纸质图书产生的冲击,“事实上整个出版界都是对新的技术在追赶。所以我们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媒体这个领域里面所做的努力,应该也是处在被动的这样一种格局中。” 龚曙光直言,传统的出版人对新技术的敏感程度要亚于其他领域的人,尤其是在新技术、新媒体这样一个领域中实际的行动好像相对慢了半拍。“但我们在2008年、2009年两个年度中对新技术、新媒体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整体的战略规划。我们的战略规划在传统的出版设计中是站位较高的,而且对新技术的理解有我们自己独特的见解。” 虽然新技术、新媒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纸质图书的市场竞争力,但龚曙光称,现在手机上已经能够阅读到的很多种出版物,只有极少数是适合在移动媒体上发布和阅读的。“我通过比较长时间的阅读了解到很多种类的读物是不适合在移动产品上阅读的,比如说,故事性、逻辑性、人物成长性太强的东西就不适合,茅盾的《子夜》如果放到数字读物上来读就很吃力。数字产品,比如电子书的阅读,只是一种浅显的阅读,所以,传统的图书产品不会死掉。” 早报记者段祯摄影向宇(本文来源:天府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