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胶产业发展分析及展望- 赵小做-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

  紫胶虫吸取寄主树树液后分泌出的紫色xx树脂。又称虫胶、赤胶、紫草茸等。主要含有紫胶树脂、紫胶蜡和紫胶色素。紫胶树脂粘着力强,光泽好,对紫外线稳定,电绝缘性能良好,兼有热塑性和热固性,能溶于醇和碱,耐油、耐酸,对人xx、无刺激,可用作清漆、抛光剂、胶粘剂、绝缘材料和模铸材料等,广泛用于国防、电气、涂料、橡胶、塑料、医药、制革、造纸、印刷、食品等工业部门。紫胶蜡又称虫胶蜡,是一种黄色硬质xx蜡,硬度大,光泽好,对溶剂保持力强,可作为巴西棕榈蜡的代用品,用于电器工业、抛光剂和鞋油等。紫胶色素是一种鲜红xx粉末,可作为良好的食用红色素。

  紫胶生产过程并不复杂:5月,把带有紫胶虫卵的树枝固定在寄主植物上(即挂胶),挂胶后1~2天幼虫在早上7~9时涌散到寄主植物上,吸食树液生长并分泌紫胶。至同年10月虫体成熟,采回分泌物(即紫胶)。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10月可第二次挂胶,次年5月虫体成熟,可作为种胶使用。

  紫胶采回后,即可作为初级产品出售给紫胶加工企业,加工企业通过一定加工程序,产品为颗粒胶、片胶、漂白胶、紫胶蜡和紫胶色素。

   生产历史 

        紫胶的使用已有2000~3000年的历史。印度梵文经《阿闼婆吠陀》已有关于紫胶虫、紫胶和紫胶用途的记述。中国在3世纪时有关于紫胶的记载,已知是昆虫的产物,可用以染絮物。1514年意大利人曾报道泰国、缅甸的紫胶产销情况。印度从17世纪开始向欧洲出口紫胶。19世纪紫胶(色素)染料作为胭脂红的代用品成为一项重要商品,但在苯胺染料出现后渐失去其重要性。紫胶树脂则日益受到重视。近20多年来,紫胶树脂的改性研究取得了进展。

   印度和泰国是世界紫胶的主产国,其他生产国家有中国、越南、缅甸等。进口国多达120多个,以美国、苏联、日本、xx德国和英国进口较多。中国的主产区是云南。1956年昆明设厂用土法加工紫胶,1966年改用溶剂法和热滤法生产。以后又在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发展原胶生产和加工。

   紫胶的用途;紫胶是一种重要的{ctr}树脂,其主要成分为羟基脂肪酸,倍半萜烯酸,还含有紫胶色素和紫胶蜡质等物质,具有绝缘、防潮、防锈、防腐、防紫外线、粘合力强、弹性好、涂膜光滑,耐酸、油,可塑性好,固色好,化学性质稳定、对人畜xx性和刺激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机械、电子、军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紫胶在50-70年代,仅在军工企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战备物质得到运用。随作时间的推移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紫胶现以被广泛应用在电气工业、塑料工业、橡胶工业、轻工业及国防工业等多个传统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不断发展,紫胶又出现许多新用途,如:涂料中的添加剂、医药中上胶襄成份、食品保鲜剂、食用色素、油墨印刷等。由于紫胶产品是xx副作用的绿色产品,所以在日益重视环保,倡导无公害绿色产品的今天,紫胶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紫胶的市场及潜力

  据调查,按现有工业水平和应用范围,中国紫胶市场的容量在3000----4000t/a,国际产量在20000----30000t/a。随着紫胶新产品、新用途的开发,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带动紫胶国际贸易额较大的提高。生产潜力在万吨以上,产值在亿元以上。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紫胶需求的扩大,紫胶价格也不断上涨,目前种胶、原胶、颗粒胶价格分别已达到:6000元/吨、18000元/t、25000元/t。

   我国目前的生产情况 ;

   我国建国之初,紫胶仅作为战备物资xx依靠从印度进口,后中印关系紧张,印度停止了对中国的紫胶供应,中国才开始进行紫胶生产试验,在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建立了部分紫胶生产试验林场。后来中国恢复了紫胶进口,国内对紫胶试验转为生产,生产规模有所萎缩。但随着紫胶用途的日益广泛,紫胶生产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云南省依靠其气候优势和从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在其省内的优势,从我国发展紫胶伊始就从来没有间断生产。特别是近几年,云南的景东、沿江县等县发挥资源优势,把紫胶作为特色产业发展,使此产业发展迅速。就景东县来说,全县有紫胶园7000余亩,年产紫胶300吨,产值400万元。

  但从紫胶生产情况来看,多数地区紫胶生产处于一种无序、自发的状态,很少有能上规模生产的情况。然而,就整个紫胶产业来说,迫切需要紫胶生产的规模化,提高产量,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

  在四川,在我国计划经济年代对紫胶的实验和生产,留下了很多宝贵资源:四川部分地方如四川乐山、宜宾等有13万亩以上的紫胶寄主树,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也有4万亩以上;建成了蛾眉紫胶厂,有紫胶生产现成的技术人员、技术资料和生产经验。但目前仅有不超过3000亩的紫胶寄主树得到了利用,其原因在于乐山、宜宾等地{dy}代胶质量上乘,但由于冬季较冷不能产第二代胶和保留第二年的胶种。攀枝花和凉山州的部分地方冬季温暖能产第二代胶和保留第二年的胶种,但目前仅在起步阶段,生产的胶种除满足自身生产需要外,能往川内调运的不多。胶种是限制四川内地紫胶生产的首要因素。

   广东为了规范紫胶生产,在1989年11月制定了《广东省紫胶生产管理办法》,但目前产量不高,已有公司在开发、生产和收购。

   发展途径

  1、加强对现有紫胶寄主树的保护

  紫胶的实验和生产时期留下的大量紫胶寄主树,在紫胶生产处于低潮的70年代末至天保工程实施期间,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可喜的是:全国仍有不低于100万亩的紫胶寄主树保存了下来,部分被破坏的寄主林依靠其的根蘖和种子又得到了恢复,一些对紫胶行情有所了解的林农也开始营造紫胶林。现有的紫胶寄主树是非常重要的森林资源,既有生态价值又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亟待重点保护。

   同时,进一步完善林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森林资产化管理制度和林地有偿转让使用新机制,制定调处林权权属的有关法规等,建成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相互配套的比较健全的林业法律体系。确定林地、林木使用权和管理权,是保护林地、林木的有效方式之一。

  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力度,为林农提供市场信息,并教育广大林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提高科技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诚信意识,不断增强林农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利用政府绿色产业网站及报纸、广播、电视、研讨会、招商引资洽谈会、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宣传紫胶等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国内外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绿色产业规范与技术标准,介绍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及优惠政策措施,形成上下共识、内外皆知的良好舆论环境。林农对森林资源的价值认识了,也就知道主动保护了。

   2、加大对种胶生产基地的扶持力

      进一步加强对种胶生产示范基地基地的扶持力度。为科普示范基地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促进其健康发展。建议在安排一部分项目资金,扶持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提高示范基地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基地要真正起到带动作用,主动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及时将{zx1}的紫胶生产科技成果引进到科普示范基地,聘请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培训,彻底做好面向农村的技术推广工作,努力做好对林区居民进行紫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及种胶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4、建立和扶持紫胶加工企业,以此带动紫胶产业发展。

   农村和林区的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加工企业的带动。因此,需要加大对紫胶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并在技改、扩建、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落实税收支持政策。农产品初加工所得,落实在一定期限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5、  强化林农合作组织建设。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逐步将目前分散的紫胶生产农户联合起来,组建紫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调紫胶运销价格,降低流通费用,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培育扶持专业营销、贮藏、运输组织,实行“xxx”串联经营,逐步推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的经营方式,提高紫胶质量,为生产上乘的成品胶奠定基础

  然而目前紫胶生产企业现状不容忽视,主要的生产企业的年生产能力不到200吨,未有市场定价能力。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然而就整体资源而言,中国拥有极大的优势及生产能力。

  目前中国紫胶产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深加工不足,研发代后、市场渠道不通,同时企业管理跟不上。而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紫胶企业共同在这个市场上生存,造就了产品质量不及国外产品质量,资源也没有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及开发,零星的原资料收购无疑于紫胶的综合开发。同时由于相关企业在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有效,企业没有更好的融资渠道,也是紫胶行业面临{zd0}的问题。

  要解决以上问题,并不是不可,而是要求企业及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引入财务投资者一起来做好整个紫胶产业。xxx的方案是,通过引进财务投资者,对目前行业的公司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合并、兼并其他较小的紫胶公司,来完成上下游产业整合,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引导,在合适的地区加强原材料的种植规模。其二,通过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完善紫胶深加工的技术难题。其三建立国际性的销售渠道及原材料采购渠道。然而要达成整个计划,首先需要一家在紫胶产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公司,并且企业的负责人需要具有前瞻性。

  我们预计紫胶产业通过引入财务投资者后,进行一系列的企业改造及产业整合,紫胶行业的净利润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少可以提升1倍多,同时由于产业升级所带来的产品升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郑重声明:资讯 【紫胶产业发展分析及展望- 赵小做-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