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dy}个探照灯团的组建-凌云时装6068-搜狐博客

    

我军{dy}个探照灯团的组建
 
叶莫安

  1950年夏天,一批批年轻的共和国开国的指战员,刚刚从人民解放战争战场上走下来,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的热潮中。就在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的时候,中央军委命令在上海组建我军{dy}支探照灯xx,要求从陆军各xx选送的一批团、营干部,到南京华东军政大学干部大队学习,准备奔赴新的战场。

  8月4日上午,曾担任陆军第20军178团副政委的蔡子悟被校务部部长谢忠良、中队党支部书记曾照墟分别找去谈话:“经组织决定,你马上到上海参加组建探照灯xx,这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希望你服从分配,尽快到任。”

  8月6日,蔡子悟等4名干部从南京乘火车前往上海防空司令部报到。当他们到达上海防空司令部招待所时,发现这是位于江宁路上的一个没有床、没有桌椅的场所(上海防司刚筹建)。他们4人就睡在地板上。第二天,华东防司组织部长张志华与他们谈了话,详细介绍了我军组建{dy}个探照灯团的筹备情况。

  自上海“二·六”轰炸后,根据中苏双方协议,苏军一个探照灯团在团长里申科中校的率领下,随苏军混合集团军进驻上海地区。此后,国民党空军飞机曾夜袭上海,被探照灯xx照中、跟踪,配合歼击机xx将其击落。探照灯xx的存在,对国民党空军夜袭上海是一种威慑力量。于是组建我们自己的探照灯xx,便成了一项紧迫任务。

  1950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和华东xx陈毅司令员的指示,成立了由华东xx防空司令部参谋长黄径琛为首的探照灯团筹建小组,开始按照苏军探照灯团的编制组建我军{dy}个探照灯团。首先,从华东军政大学的2、4、7团本科学员中选调790人为基本人员;从华东军政大学及上海警备司令部、航空处等单位抽调干部,组成团的干xx伍。为了配备技术人员,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从应届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中选调30名作为技术骨干,吸收入伍。这30名大学生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他们都是学生中的尖子和骨干,政治上也比较强,有的还是解放前入党的地下党员。当时,汽车司机难找,后来他们在上海市总工会的大力帮助下,从失业司机中选用了150名,按工薪制待遇,担任司机兼发电手。就这样,共调配了1100余人,组成我军{dy}个探照灯团。

  8月5日,华东军大790名学员从南京登上敞篷列车,顶着一夜大雨,于第二天上午到达上海北站。徒步行军到达临时集结地上海“跑马厅”(现人民公园内)。情绪高昂地等待着分配工作。这批学员成了{dy}支探照灯xx的基本骨干。筹备组将他们按照雷达手、无线电员、大小灯手、标图员、电话员、发电手,进行专业分类,仅3天就完成了这一工作。

  探照灯团的机构虽已建立,但xx尚未按战斗建制组成。先要集中训练,人员分别驻在复旦大学、胶州公园、漕宝路4号桥、马家角l号等地,开始进行训练。

  8月11日,各集训点正式开训。专业课目由苏军任教员,翻译是从上海俄语专科学校借来的学员,他们初通俄语,但对军事术语、兵器知识都不大懂。语言障碍给教学带来不少的困难,有时为了一个名词,教员边讲边做手势,累得满头大汗,翻译也跟着急出汗来;学员听得费劲,额头上也汗珠直冒,还闹出不少笑话。苏军按正规化大纲教学,学习没有书本,全靠自己记笔记,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记,课余时间抓紧复习。大家常常看到一些同志在熄灯后仍在记忆背诵,相互问答。他们平均每天要学习10~12个小时。因而许多同志在口试中能达到5分的成绩,获得教员的好评。经过20多天的紧张学习,干部学会了基本的指挥程序和兵器的概要知识。

  经过1个多月的手把手帮教,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经过各级考核验收,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1950年9月初的{yt}上午,陈毅同志在苏军顾问和华东xx空军司令员兼上海防空司令员聂风智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仙霞路报务训练队,询问和观看了学员的学习情况。10月和11月,陈毅同志又两次到上海江湾五角场探照灯团指挥所。前一次他听取了苏军探照灯团团长对培训工作的报告,后一次他观看了xx进行的实兵演习。他两次检查,对训练成绩表示满意。

  1950年11月17日,根据上级指示,xx正式接收苏军探照灯团的全部装备,并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签字仪式结束,双方军人热烈握手,祝两国军人在短短的两个多月相处之中结下的深厚友谊,有的还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没有几天,苏军探照灯团人员乘火车离开上海回国。我军xx正式担负起了保卫上海的防空作战任务。

  1951年初,上级为了扩建兄弟灯团,不断从原团队抽调兵器和人员,支援兄弟xx。为了弥补兵器的不足,团党委决定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方面做好现有装备的维护保养;另一方面修旧利废,充实xx。

  当时,上海郊区还残留20多部日军遗弃的探照灯,长期风吹雨淋,几乎成了废铁。苏联专家回国后,全团的技术保障工作落到了团队30名大学生的肩上。他们建议把废弃的日式探照灯修复使用。团党委同意这个建议。于是这些日式废灯经过修修补补,很快装好了机械部分,但灯的反射镜因镀银层大部脱落仍无法使用。要电镀直径150厘米的反射镜,在当时没有一家电镀厂能够完成。大家群策群力,先从小面积试验开始,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取得了成功,反射镜的光学性能达到了规定指标,使废灯复活装备了xx。团队因此很快扩建了第3营。有人称赞说:“几个大学生抵得上一个兵工厂。”

  由于苏军移交的零配件有限,每年要进口,往往一头大肥猪的代价仅能换回几只真空管。尤其是当时雷达上用的真空管,主要靠进口,有时供货不及时,还要影响战备。技术员冉新生建议,逐步用国产管代替进口货。xx领导支持了这个有远见的建议。但是,国产管在性能上与进口管差别较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改装线路。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用国产866管代替了进口VU-1ll管。不久,xx又将全部雷达上的真空管改为国产货,并且通过改装,使原来探照灯雷达的发现距离从25公里提高到35公里。

  由于在短期内全国扩建了5个探照灯团,{dy}团的兵器和人员要支援兄弟团的建设,人员需不断调整。xx兵器的更换和新连队的组建,加上保卫目标范围不断向外延伸,原来以排为单位的部署已不适应空、炮协同作战的要求。为确保上海的防空万无一失,经上级批准改为单灯部署,扩大照射区。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下,xx克服了水网地带交通不便的困难,用船运、吊装等方式,顺利地完成了单灯部署的任务。这个部署方式成了探照灯xx的基本展开方式。在这期间,虽然有过空情,但很快被xx发现,从而保卫了上海市的夜空安全。

  1952年12月,{dy}团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xx探照第421团”。1957年空防合并,{dy}团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对空探照灯兵第1团”。

郑重声明:资讯 【我军{dy}个探照灯团的组建-凌云时装6068-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