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日光灯”晚餐,也欣赏过“烛光”晚餐,恰还是{dy}次听说“手电筒晚餐”。
也许孩子最想说的是:给我童年,学校随便!
吃过晚饭,完成作业,儿子寻找手电筒。翻开玩具箱,找到若干“小手电”,显然不满意。终于在抽屉找到一个他认为大我认为小不大不小手电一只。
找到手电,我开始猜测儿子带手电去学校做什么?想不出一年级哪个科目要用到“手电”。没有问,或许儿子看在今天我认真协同寻找手电的份上透露了秘密。
“这是一个秘密”儿子拨弄着手电感觉就像找到了一件高级装备。不停开关,测试着手电的灵敏度,还看着光色估计着电量的多少,我更好奇了。“我们发现了一个很秘密的地方,明天我们用手电照着大家带来的东西“吃晚饭”,在一(6)班对面的楼梯转弯小门**********,吃着超爽!!!!”儿子简单的几句话很清楚道明了手电筒的用处,以及这几天他最感兴趣的“手电筒晚餐”。
我明白这就是xxx的俱乐部,在一个秘密的楼梯的下面几个孩用一种简单的组合抽象出了“快乐”一词。我们是不是得反思,在学校除了教室除了看上去很美全开放的公园,我们有给孩子一点相对安静秘密但安全的环境吗?温州安阳实验小学的那片“迷踪小树林”为何受到了孩子的钟情也许就是和“手电筒晚餐”一个心理需要。白天不懂夜的黑,就像我们不懂孩子的心一样,把白天拉黑再用手电照明是折腾了点浪费了点,但在这个折腾浪费很多时候都带不来快乐的年代儿子和小伙伴们恰很现实。这是一种个性的需求,一种源自欧洲的秘密社团的雏形。
儿子读小学后,我很少看到那种非常真挚来自内心的快乐。但今晚他的脸上我看到了明天去参加“手电筒晚餐”那种类似于得到内部消息,所买股票明天会涨停的感觉:眯缝着眼,低调而自信的笑容。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往往不以大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确定了“安全”后我也保证不向儿子的班主任告密,这是约定。回想自己小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喜欢躲在角落,希望从稻草堆里穿过,喜欢午睡时去学校边的池塘洗个澡,喜欢在麦堆里躺会。而如今当我们在网络“隐身”“假装离开”时,当草丛麦田芦苇田埂离我们的孩子越远时,谁来为我们孩子的个性需求,为我们孩子的秘密空间升级?
“手电晚餐”我很有兴趣,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当然是在很秘密的时候。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