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文选: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热点问题(1)

互动文选: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热点问题(1)

2010-04-25 00:06:49 阅读12 评论1 字号: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热点问题(1)

编者按:高中新课程实验已进入第三年,2007年高考将有4个省采取新的模式。新课程教材有哪些特色,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好探究实验,新课程高考备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期起《互动平台》栏目将陆续就此开展讨论。

1 新教材新在哪里

1.1有利于引导探究 [广东省汕头市新溪{dy}中学(515041) 王雪梅]  刚开始接触新教材(本文所说的“教材”,其出版者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下同)时,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知识分散,不够系统等现象。例如《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便于学生理解,以前我们先讲授“减数分裂然”,后讲授“遗传的基本规律”,觉得通过这种方式效果较好,也习惯了。可是新教材却相反,先讲授“遗传的基本规律”,然后才来讲授“减数分裂”,学生似乎对其中的部分知识比较难掌握。其实,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就不难发现,这正是落实《课程标准》基本课程理念,包括“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表现。从个体水平出发,从科学发现史中,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和寻找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假设、富于想像的创新思维品质,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切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1.2 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山东省沂源一中新校区(256100) 秦莉]

新课程让新老教师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来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把教师从威严的制高点上拉了下来,“逼迫”着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补充营养,通过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xx了学生的思维与灵性,为学生精彩主动的表演创新了舞台,扩展了空间,更新了角色,也检验着教师的创新与激情。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而且从课程理念、教材的编排、知识的呈现、练习题的设置等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多次参与新课标培训,使人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1.3 倡导学习方式转变[浙江省宁波市宁海知恩中学(315600) 杨永庆]

与以往任何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成为一个亮点。例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中,“课题的引入”是精心设计的:以生产实践中的一个措施,即蔬菜大棚使用不同颜色的光源,提出问题进行探讨;这样的设计能起到激趣、激疑和扩大视野的作用。

    绿叶中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答案,这有助于对叶绿体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学习进行知识建构。但如果纯粹是按部就班、照方抓药式的进行实验操作,除了能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外,对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没有用处的。学生实验的结果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或缺陷,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试行实验的新方案,这是学生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所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如:新鲜的菠菜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是不是可以选用其它材料?如何才能增加提取液中色素浓度?食品的色素添加剂大多是化学合成的,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那么番茄、辣椒等植物中的xx色素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提取呢?适当增加相关问题的探究,会促进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后,新教材以农业生产实践为背景,以探究性实验的形式对原理进行应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材只提供了探究的目的及原理,对如何开展实验作了一些提示;实验的选题、实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实施操作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都需要由学生自主解决。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实验方案,需要有一定的光合作用知识基础,搜集并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一些化学药剂的理化性质,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对照组中{wy}变量的控制;新教材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了“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参考案例,让学生有模仿的对象。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经验,重要的是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的转变,这对学生的发展是终身受益的。

1.4  注重多层次、多角度表达[浙江省宁波市宁海知恩中学(315600) 杨永庆]

   例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中,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对“不同颜色光源对植物光合作用有什么影响”等生产实践问题进行探讨,由此自然就过渡到对捕获光能的色素学习之中。通过实验及图表分析,获得色素的种类及功能等相关信息,自然就会联系前面悬而未决的疑问,一种释然的快感由然而生。教材又继续提出色素的存在部位,通过恩格尔曼实验启发学生继续探索,即“叶绿体的功能是什么?”{zh1}再撩开面纱,进入光合作用原理的学习,在真正接触光合作用过程前教材又安排了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zh1}才对光合作用原理进行了剖析,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

2 如何开展探究实验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518067)  冯琳]

作为工作在高中课改{dy}线的教师,两年多来积极加入改革的行列,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钻研和设计,发现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效果显著,能够达到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面以《植物向性运动的研究》为例做介绍。

2.1  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程的教学不以了解答案为{zj2}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从情感、态度上给予每个学生以良好的人文关怀。按照以往,通过教材的文字讲解学生就基本掌握了书面内容,再通过做实验进行验证。相当于先给了答案,再去观察求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有了相同的课本结论,相同的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结果,甚至什么都不做,都可以背下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这显然与我们的能力培养不符。所以在现在的教学中我把教学顺序倒过来:先进行“实验探究”再从教材中求证,{zh1}实现课标要求。课前我先给学生设计的“探究实验”是:《植物向性运动的研究》。并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通过设计和实验寻找和观察植物向性运动的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自己的解释。②通过植物向性运动的研究,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③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及创新思维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在实施时提出了大量问题:植物会对外界的哪些刺激产生反映?植物的向性运动有哪些?植物在进行向性运动时有什么特点?甚至对课本发生了质疑:课本上的图片是真的吗?除书上讲的那些以外还有什么?尽管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不相同,但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2  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上课下连续进行,实验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在讲授《植物的xx调节》前的一星期就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第二天上课在学校提供的实验室中自主做实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一星期后正式上课交流。他们或结成小组,或单独实践,没有成绩好坏的差异,都表现出极大的研究热情,学生在此过程中撇开教材的束缚,大胆设想,积极实践,认真观察,努力求证。当他们自己种的蒜苗向光弯曲生长确实表现出了向光性,就高兴地指着课本大喊“我做的和书上一样。”像是得到了xx的认可。当有人作出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弯曲生长,又欣喜的说:“我们发现了新的,书上没有。”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急于求证。全班同学都有自己的实验,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全部参与、积极合作,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要求。    

课上,采用讨论法进行交流,这节课既是对学生“探究实验”的总结又是对新内容的学习。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了老师的实验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必备环节,受到科学性的教育,当我指出老师的实验不完整,属于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时,学生已经急不可耐地要发言。此间他们先是展示自己的实验,再讲述实验结论,并不断提出假设进行论证,而我更注重的是他们小组之间的讨论:不断的有人对某个实验提出疑问,不断的有人指出实验中的错误,在一一解释的时候又不断置疑,讨论越来越激烈,问题的答案也越来越清晰。在这个过程中有实验失败的摇头、有意外实验现象的惊愕,有自我满意的微笑,有圆满成功的掌声。最终当学生们把所有的实验结论全部汇总并把教材知识全部掌握的时候,他们成功的喜悦无以言表,而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潜在能力的强大。

2.3  学习方式的引导  以前,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停留在听讲、看课本和做知识性练习上。我们有责任引导和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真正发挥主体的作用。在这节课中,我首先只给学生一个大的课题:请设计实验对植物的向性运动行研究,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解释和引导,只是告诉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主进行,甚至可以去猜,去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去查资料,制定新的实验题目,再开始实验目的的设置、假设、预期、等等。刚开始学生们似乎无所适从,不少人拿着课本照办,反而几个平时不爱看书的同学开始的实验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引起一片震惊,紧接着,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干脆撇开课本,重新开始,甚至xx以前的方案,重新假设。这期间,不时有学生来与我交流他的感受,做不下去的时候找我想办法,我都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他们一起想办法,而从不说:“你做的不对”、“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等等,所有的学生都像得到了肯定一样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这种态度在以往的学习中是不多见的,几个平时所谓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一改往日的自卑和不自信,积极主动,有条不紊,充分展示了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动手能力。我及时给予肯定并不断关注,使他们倍受鼓舞。同时几个由同学自发组合的小组也引起了我的关注:他们分工明确,合作学习,不仅使个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教育全体学生要有合作的意识,学生慢慢意识到,只要是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去实践、去探究,就是在进行学习,而这时的学习不是在为得到一个分数,而是一种体验,一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它不再只是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而是自己去学,去获得。这就应该是我们说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4  教学体会  通过这次尝试,充分感受到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体现了他们对自主学习的渴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分工明确,积极协作,体现出他们xx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交流的课堂上他们滔滔不绝,毫不扭捏,即使失败了也决不气馁。课堂上赞誉的掌声,会意的笑声时时响起,使全班学生融为一体。在平时的生物学科考试成绩上,他们的分数有高低,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却无这些差异的存在。看着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享受了极大的快乐,我深深地被打动了,对所有课题的研究,无论实验结果的成功还是失败,都使他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但我还体会到,学生的思想还待转变。实验阶段,有学生来问:“老师,考试考不考这些?”我被问住了。在他们的意识中,在学校中学的东西就是为了考试,可见我们的应试教育“深入人心”,同时学生还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非常大,常常一有问题就先来问老师,当然这也是老师进行引导的{zj0}时期,我总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怕失败,就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寻求前进。我认为这次的教学尝试还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学生再放得开一些还可挖掘出更多的研究课题,所以为了让他们继续下去我又布置了一个题目:“设计一个在太空实验室进行的植物向性运动的研究实验”。我想如果我们老师能坚持不懈地引导下去,学生终会转变思想,跟上课改的步伐的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作为教师,首先要摆脱原有的教学模式,不能一本教材讲到底,要借鉴多种教材,多种资料侧重教学设计,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思考,去阅读,去体会,甚至是去异想天开,同时,老师应有新的教学理念,开放自己的思维,多去接触新知识、 新事物,以求能在这些方面影响和鼓励学生。其次,教师还应具有平易近人的态度,善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善于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教和学,是老师与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正是“教学相长”良好的体现。

3新高考xx将显现的特点和备考[]

2007年是山东省实施新课程高考的{dy}年,无论高考如何改革,“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应该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3.1 2007年的新高考将会出现哪些特点  先回顾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简称理综)。2006年理综全国卷一供新疆等自治区、省使用,全国卷二供山东等省使用。两套卷主要特点有:注重考查主干知识,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注重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深入考查了实验与探究能力,加强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体现新课程理念,xx探究性强、开放性适中;注重生物科学方法的考查,是考查目标更全面。两套xx都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综合考查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和生科学素养的考查。2006年xx的以上特点,与目前新课改方向是一致的,对指导考生备考颇有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2007年山东省理综考试说明》是山东省高考命题的依据。对能力考核的基本要求与2006年《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能力要求的相对稳定性说明新高考既是继承性又是创新性的高考;新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了考试范围,其认知性学习内容考试要求分ABC三级,技能性学习内容的考试要求分①②二级,考生要明确不同考试要求的内涵以及不同级别之间的关系,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复习明确怎样复习才能符合不同级别的考试要求;《2007年山东省理综考试说明》说明了考试形式、xx结构,提供了样卷,让考生明确选择题按照生物-化学-物理,第二卷必做部分按照物理-生物-化学, 第二卷选做部分按照化学-生物-物理的组卷原则,通过训练把握xx特点,体验xx难度,使自己能够“既不纠缠,又不轻易放弃”每一道题,使自己能多得分、得高分。

3.2 如何做好新课程高考的备考工作

3.2.1 处理好《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源、是本,教材是流。要正确处理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坚持以必修为主,加强三个必修模块间的综合,进行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训练;选修的两个模块是独立命题,只进行非选择题的训练。不论必修和选修非选择题都要对学生进行多题型(如概念原理题、图表题、信息处理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训练。还要处理好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关系,建议采用如下原则灵活运用:课标没有而教材有的,大胆进行删减;课标有而教材没有的,要进行适当补充;其他版本没有而所学版本有的,可以适当淡化;其他版本有而所学版本没有的,{zh0}不要补充;善于抓住教材的主线,敢于摈弃旁枝末节的东西。

3.2.2 注重构建模块知识网络  要指导学生挖掘出反映模块主题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生理过程的内涵与外延,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弄清曲线图、结构图、实验装置图、示意图、模式图、表格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按照“节—单元—模块-必修”顺序,加强单元内以及单元间知识的联系,重视对知识点的挖掘;布好点,牵准线,连成专题或单元知识网络,从而形成各模块知识网络,进而构建整个必修模块的知识网络;指导学生把握主要的、贯彻一个模块始终的科学思路观念和科学方法,如复习《稳态与环境》后应具有 “关注生物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生命系统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科学思想;应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取样调查的方法等科学方法。

3.2.3 着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1)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最基础的学科能力,一般情况下,理综卷中不会以单纯性记忆的知识为考查目标,但并不是说不需要记忆,知识的积累是离不开记忆的,能力的考查也是离不开知识。认知性和技能性学习内容中的许多知识需要记忆,要在遵循记忆规律和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提高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是生物高考规定考查的最基本能力,它既是高考的直接考查目标,也是高考所要求考查的其它能力的基础。复习时,指导学生理解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原理和规律内涵和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定得到提高。(2)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实验和探究能力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zh0}的方式之一。复习时,一要先抓好基础实验的复习,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掌握每个实验的原理、目的、材料、方法、步骤、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结论,学会分析实验误差并制定修正措施,能够对基础实验所涉及的方法与技能进行迁移与综合运用。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三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让学生尝试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并具有严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四是培养学生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等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复习时要把握实验与探究能力的梯度和培养的过程性。(3)加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复习时,让学生适量做一些新情景题目,新情景的材料通常来自科技、生活以生产实际,以文字、曲线、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指导学生学会鉴别、筛选xx题干中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正确迁移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综合解决的生物学新问题,并能熟练正确地转换表达生物学问题的方式。(4)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能力。复习时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理论与实践”的{zj0}结合点,以知识的灵活应用作为学习的目标,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新进展,指导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分析、综合、迁移,理解生命科学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4 加强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新课程高考将把增强xx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时代性作为命题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因而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适量提供一些这类题目,让学生训练。加强解题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做题时,注重分析xx的特点和设计的思路;审题时,看准关键词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重视题干中的指向性条件;分析时,要突破思维定势,利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落实好与题目契合的知识点及其相互联系;表达时,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要特别注意答案的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创新性,正确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全面考虑,答全要点,行文要简洁流畅;评价时,让学生克服“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的思维定势,不能只注重题目的最终结果是否正确,而更要对解题思维过程、解题方法等进行评价和反思,使学生在感受、体验解题过程中形成良好解题习惯,提高解题能力。但这类训练要适度,反对机械重复和题海战术。

3.2.5 优化方法,规范训练,提高效果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灵活地指导学生选用{zy}法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如构建概念图{zh0}用归类法、联想法,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zh0}用比较法。要训练和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准确性,做到不失误或少失误。解答非选择题时,要重视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注重提升表达能力。语言一定要科学、条理和规范,书写要认真,字迹要工整;要以近几年的高考题为样板,针对性解决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解题尽快与高考题接轨。由于“长卷命题,限量做题”,给考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我们还应改变过去的单位时间内超量训练的格局,要求在练习中深思熟虑,练习贵在精而不在多,决不能搞题海战术,避免不必要的机械重复。理科综合xx赋分点少,每小题分值提高,更需要规范答题,才能有效得分。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在一轮复习中要体现,在二轮、三轮复习中也要充分体现,力求“学过就应该会,会就应做对,做对要得全分”,切实提高复习效果。(《中学生物教学》2006.10,栏目主持:夏献平)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互动文选: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热点问题(1)】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