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100强之——化工业、建筑业、汽车工业_宁波大学德语系_新浪博客

李佳
提起德国,人们可能会想到世界上最xx的音乐家,伟大的哲学家,还有啤酒、汽车……当然还有上个世纪的二战,还有分裂与统一……这些都是这个国家的历史,今天的德国正在以另外一个身份出现,它们是世界{zd0}的经济体之一,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出口国,它们的化学产品、建筑业、汽车等各种高科技的“德国制造”在世界各地遐迩闻名;他的一举一动不只在影响着欧盟的决定,他还是整个欧洲经济的推动者。这个充满了创新动力与活力的国度,究竟有着他怎样的魅力与实力?
1. 再度崛起的德国化学工业
1.1德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
到{dy}次世界大战前的19l3年德国化工产品的总销售额为12000万英镑,占世界化工销售额的24%,远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二。合成染料、化学药品、化肥、照相器材畅销世界各国,形成了几十亿马克产值的煤化学工业,化学、化工研究成果约占世界的2/3,化学工业职工人数从1861年的26600人到1907年增至172000,德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化工强国。
    但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科学、教育事业受到沉重的打击,许多科学家流亡到国外,化学工业(特别是在石油化工方面)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世界市场占有率大大落后于美国,尽管经过几年的恢复、重建,到1950年化学工业产值仍只有68.8亿马克,仅占世界化工总产值的5.4%。
    德意志xx共和国建立后,政府意识到采用科学知识是战前德国经济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主张“尽自己可能的财力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大胆引进新技术,不断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同时,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开拓国际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同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德国的化学工业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重新回到了世界市场而再度崛起。
1.2德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化学工业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战备及发展状况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一、广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展大规模的研究试制工作。xx德国是世界上{zd0}的专利与许可证进口国之一,这种技术引进形式在xx德国开始得早、增长得快。德国化学工业科研费居世界各国之首,在国内各工业部门中亦xxxx。目前德国的化工科研经费主要投向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二、深谋远虑的经营战略,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德国在化工行业的生产采取所谓“差别增长战略”,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具有自己特点的技术优势,如医药、农药、特种合成材料、感光材料,助剂等产品,压缩大量耗用原料和能源的大宗型及基础化工产品,近年来,德国化工界仍在不断调整生产结构,以求得{zj0}效益;
三、不断加大国外投资力度,努力开拓国际市场。1996年,巴斯夫公司在国外的基建投资为18.92亿马克,为1980年的一倍以上,在国外生产的产品销售额近1000亿马克;
四、地位显赫的德国化学工业:近几十年来化学工业产值一般占德国工业总产值的9-1l%,在制造业中位居前列,化工产品销售额居世界第三,60%销往国外,是世界上{zd0}的化工产品出口国
1.3 德国化学工业的xxx——巴斯夫
一.巴斯夫集团概况
巴斯夫集团在欧洲、亚洲、南北美洲的41个国家拥有超过160家全资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它是世界上工厂面积{zd0}的化学产品基地。至2004年底公司全球拥有雇员约82.000名,其中德国48.000名。整个康采恩拥有来自全世界超过170个国家的客户,在众多不同领域销售超过8000种工业产品。2004年创造产值375亿欧元,实现利润约48亿欧元。巴斯夫现今为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正在扩建亚洲地区的生产设施。巴斯夫制定的发展规划中计划到2010年全球化学产品20%的产值和利润由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工厂产生。如果达到这一目标,巴斯夫必须保证70%的产品实现本地化生产。到2005年巴斯夫已在亚洲太平洋投资56亿欧元。通过这些投资巴斯夫已经在关丹/马来西亚,南京、上海漕泾/中国, Yeosu 、Gunsan/韩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 和新加坡建立起产品本地化区域网络。
二.巴斯夫集团涉及领域
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商业领域是化学品,塑料,功能性化学品,农用化学品和食用化学品,石油和天然气:
化学品
巴斯夫生产的化学产品品种繁多,如溶剂,合成胺,人造树脂,黏合剂,电子化学品,工业气体,石油化学原料和无机化学试剂等。最主要的客户来自制药、建筑、纺织以及汽车工业。
塑料
巴斯夫是{sjlx}的苯乙烯聚合物和工程塑料的制造商,应用于各类注塑制品。巴斯夫的聚氨酯产品在全球也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功能性化学品
巴斯夫生产种类丰富的功能性化学品、涂料以及功能性聚合物,包括了洗涤剂、纺织加工、皮革化学品、颜料和胶粘剂的原材料。客户来自于汽车、油、造纸、包装、纺织、卫生用品、洗涤剂、建筑材料、涂料、印刷和皮革工业。
植物保护剂和营养品
巴斯夫是植物保护化工产品制造商和生产农业、动物食品、制药、日用品和化妆品工业原料等原料的精细化工产品供应商。巴斯夫的农作物生物技术研究专注于高效农业,绿色食品和高效提高作物产量产品。公司植物保护产品线不同于其他的农药产品(植物保护和Schädlingsbekämpfungsmittel, 例如 Fungizide (抗xx), 农药(抗病虫)和除草剂(抗杂草))。精细化工产品主要有维生素,制药活性物质,制药辅助物质,Polymer für 头发护理和防晒霜中的防紫外线成分。
石油和天然气
巴斯夫依靠卡塞尔的全资子公司Wintershall AG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与俄罗斯合作伙伴Gazprom一起,Wintershall在中欧和东欧的经济活动相当活跃。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Gazprom,巴斯夫和能源公司E.ON)北欧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
巴斯夫产品的主要客户领域分布
BASF的客户遍及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的8000种左右的化工产品共分成5大部分满足不同的需求。{zd0}的供应客户分为以下产业:化学,汽车和能源工业,农业和建筑业。重要的客户还分布在医药、食品、电气/电子、纺织、包装、造纸等领域。
化学企业巴斯夫生产的xx不同的化工产品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汽车和交通
在汽车和交通领域除了油漆之外,还有很多合成材料研究组研发的产品如防冻液(如Glysantin®), 制动液和燃料添加剂,柴油机尾气处理选择性还原催化剂的还原剂(AdBlue®).
能源
在能源行业,巴斯夫的子公司Wintershall与俄罗斯天然气生产商Gazprom合作,在2003年建成了合资企业Achimgaz,在西西伯利亚的Urengoy-Feld共同开采天然气和防冻液。在之后40年里,将会每年最多开采出8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300万吨防冻液。巴斯夫的业务不仅仅在于勘探和开采天然气,还在于销售天然气。Wintershall和Gazprom的共同企业WINGAS有限责任公司还在德国促销天然气。比如2004年起在比勒菲尔德,通过一个现代化的天然气调节装置就可以将城市公用事业的基础设施都连到WINGAS的网络里去。
医药
在医药领域巴斯夫开发了独特的产品。对于头疼止疼片巴斯夫就有很多不同的产品。
化妆品
不管是居家还是外出旅行,不管是直发还是卷发:巴斯夫化妆品工厂开发的含有Luviset® Clear高分子化合物的啫哩产品都能呵护你的头发。
在日光浴时接受太多的紫外线辐射可以使皮肤加速老化,提高皮肤癌的发病率,因此,如果不想在享受阳光时被晒伤,有效的防晒保护是很必要的。巴斯夫是世界上{zd0}的防紫外线产品制造商,在很多有机或者无机抗UV-A-, UV-B产品中都可以发现巴斯夫产品的成分。
家具
为家具工业用户,巴斯夫研制的颜料可以使MDF-Platten (中密度纤维板) 全上色,这样可以生产内外颜色一致的黑色,蓝色,绿色和红色品种。从外观上看,这些纤维板的外表具有普通xx木板的文理。
造纸
"Coated Coldset"意思是新纸张质量,是巴斯夫与Axel Springer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这种纸表面有一层非常薄的涂层,可以让纸张更白而且更加方便上色印刷。在廉价印刷法中,这种纸广泛应用于xx广告插页甚至杂志印刷。
纺织
防晒并不只限于涂抹在皮肤上的化学品,而且也可以是衣物。巴斯夫开发的含有Ultramid® BS 416N的化学纤维可以保护儿童还有成人免收紫外线辐射伤害。这种改良剂在制造线的{zh1}一道工序添加进材料中(如棉花、尼龙、涤纶等),很好的附着在纤维上,它可以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可以达到日光保护值60。
包装
使用Styrolux®制成的薄膜包装材料提高了生活品如蔬菜和沙拉的可储藏性,外观和新鲜度。还有用于装酸奶、牛奶、果汁、果酱等的塑料罐,盒子,杯子都有巴斯夫的塑料制成。
三.巴斯夫集团与中国的关系
巴斯夫与中国的商贸往来历史悠久,超越一个世纪。远在1885年,成立了只有20年的巴斯夫已经向中国推销xx的纺织染料品红,使中国成为巴斯夫品红在德国以外最重要的市场。
  除了一直为中国提供染料外,巴斯夫更不断扩阔产品范围。时至今日,巴斯夫产品系列非常广泛,无论是由合资企业所生产或从外地输入中国市场的产品,其清单均仿如一本化学实验室手册,它足以反映出巴斯夫所经营业务的范畴:塑料、化学纤维中间体、肥料、工业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纺织及皮革化学品。
早于1982年,巴斯夫已在香港成立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负责统筹中国的销售业务活动。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秉承巴斯夫一世纪以来的传统,为客户提供可改善素质与效率的专业知识和服务,以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为加强中国业务的运作,巴斯夫于1996年成立控股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这家在北京合法注册的新公司为所有巴斯夫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提供物料储运统筹、电子数据处理、采购、人力资源、财务和销售方面的服务,并已在上海及广州成立分公司。
  自中国政府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巴斯夫便积极参与她的发展。1995年在香港成立东亚地区总部进一步印证了这策略。今天,巴斯夫成为了中国化工业的{zd0}外国投资企业,已达成协议或支出投资额约为10亿马克。
  巴斯夫已为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订下雄心勃勃的大计。现时从事中国业务的员工约有2200名,1997年度销售额逾11亿马克。2000年的销售额目标为20亿马克,其中百分之三十将在中国生产。巴斯夫不断积极发展,希望能成为中国市场的主要化工企业之一。
  于1997年在上海成立的巴斯夫科学技术合作部及巴斯夫交大管理发展中心,充分显示巴斯夫致力实践对中国的承诺。
  2000年,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是中石化和巴斯夫以各50%的比例共同出资建立的合资企业,总投资约29亿美元,于2005年6月成功投入商业生产。
  到2005年,巴斯夫在亚洲的投资总额将达到56亿欧元。其大中华员工人数已超过2,600人,并且有望在今后的几年内增加一倍。目前巴斯夫拥有10个全资子公司和7个合资公司,分别位于香港、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吉林、沈阳和新竹。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公司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青岛和台北均设有办事处。
  合资企业——技术转让与协调的渠道
  巴斯夫在中国化工业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参与十家合资企业,所有产品系列均配合公司在上海及南京两大生产基地的运作。采用{zx1}科技建设的新装置,确保巴斯夫及其中国伙伴能在这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上稳占一席位。
  2006年5月,巴斯夫在广东的预混料生产厂开业;
  2006年10月,巴斯夫电子材料上海新生产工厂落成;
  2006年12月,巴斯夫收购外加剂公司,拓展中国西部业务;
  2007年10月,巴斯夫在佛山启动配施易亚洲{sg}瓷砖胶粘剂生产基地;
  2008年12月,新化学建材工厂湖州落成;2009年3月,巴斯夫化学建材广东分公司落成。
截至2008年,公司在大中华区员工人数接近6300名,拥有19个巴斯夫全资子公司和10个巴斯夫合资公司。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约为42亿欧元。并在中国设有8家办事处。

2.历史悠久的德国建筑业
2.1单一的民族、多彩的建筑风格
在德国,建筑风格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南德巴伐利亚地区处处可见的是清新明快的巴罗克式建筑;而在北德则多是庄重严谨哥特式建筑。各地的建筑是与其他区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的。但单就古堡教堂的建筑风格而言,除地区差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建筑的时间差别,因为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可分为罗曼式的、哥特式的、巴罗克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的各种风格。建于不同时代的教堂,必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2.2xxx企业——豪赫蒂夫
豪赫蒂夫(Hochtief Aktiengesellschaft,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HOT),是一家德国{zd0}的建筑施工公司。其总部位于德国埃森,业务遍及全球。在美国,其子公司特纳公司(Turner Corporation)为美国建筑市场规模{zd0}的公司之一,在澳大利亚,其子公司雷顿集团(Leighton Group)为澳大利亚建筑市场规模{zd0}的公司,截至2006年,豪赫蒂夫共5家法人子公司,总员工42000人。其中除豪赫蒂夫机场公司(HOCHTIEF AirPort)主要涉足机场管理领域外,其他四家的经营范围全部为建筑领域项目策划、融资、建筑施工和运作。2004年,豪赫蒂夫总销售额达119.4亿美金,其中80%来自德国以外的国际市场。
豪赫蒂夫创建于19世纪70年代,100多年的历史中,公司完成众多大型建筑施工项目的建造,如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迁移工程(因修建阿斯旺水坝致使尼罗河水位上升而将其进行整体迁移保护),新雅典国际机场(Athens International Airport),德国{dy}座核电站等。此外,豪赫蒂夫也以修建鲍豪斯建筑学派许多xx建筑著称,尤其是它建造的关税同盟煤矿(Zollverein colliery)和稍后建造在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城重建的Kandinsky-Klee house,两件作品至今都已被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豪赫蒂夫的声誉却因其在二战与德国纳粹的密切关系和强迫工人劳动而有所折损。它为德国纳粹建造许多知名建筑,如柏林的元首地堡(Führerbunker,希特勒xx地点)、希特勒的别墅伯格霍夫(Berghof)和纳粹军的军事指挥部狼穴等。豪赫蒂夫近些年也有许多知名工程问世,如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跨海大桥,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和法兰克福的商品交易会大厦(Messeturm)和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
3.德国的支柱——汽车行业
3.1支柱产业地位突出
    德国汽车工业为德国创造了74.4万个工作岗位;汽车工业实现的增加值约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
    美国是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德国则是制造汽车的国家。造世界{yl}的汽车几乎成为德国人的精神追求。汽车在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成为德国科技实力的主要载体。精致{yl}的汽车成为德国的名片。截至2007年底的数字,可以反映出德国汽车工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德国汽车工业为德国创造了74.4万个工作岗位,占德国工业岗位的1/7;德国国内1/4的税收来源于汽车工业;围绕着汽车开发、制造、销售和使用等环节,汽车工业实现的增加值约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来自于汽车工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占德国所有工业科技总投入的1/3,并由此带动了德国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这些数字彰显出,汽车工业是德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它为德国创造了最多的就业、税收和技术创新成果。
3.2专业化特征突出
     专业化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发挥效益,为目标顾客群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服务。
     与美国汽车“三大”明显不同的是,德国主要汽车公司具有显著的专业化发展特点。奔驰、宝马集中生产xx豪华乘用车;大众集中生产各种普通乘用车;欧洲其他企业如法拉利、保时捷、MINI等则集中于特别狭小的细分市场,专心为一类特定狭小的目标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商用车领域也是如此,德国xx的商用车品牌奔驰和瑞典的沃尔沃、法国的雷诺等,在生产经营上与乘用车业务基本都是分开的,同样享受了高度专业化带来的好处。
    从战略上看,这是典型的目标集聚战略。其好处是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化效益,为目标顾客群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服务。如奔驰、宝马,他们始终专注于高等豪华轿车这一领域的发展。这类公司,也许并不是规模庞大的集团公司,但{jd1}是竞争力很强的公司。它的优势和特色就在于专业。
    大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在普通车型市场,而不是在豪华xx车市场,虽然大众公司也开发出一些豪华轿车、SUV等车型,但仍然坚持作为普通乘用车生产企业的定位。事实上,这也仍然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当然,大众公司也曾一度偏离自己的传统,期望在xx豪华轿车和细分个性市场能有更大的作为。但事与愿违,收效不大,投入却很大,造成的负担也很大。
    欧洲的xx商用车品牌奔驰、沃尔沃、雷诺等也是如此。我曾去奔驰参观过,其商用车与乘用车虽然同属一家公司,但拥有各自的企业文化、运营模式和企业理念。沃尔沃为了专注于在商用车领域的发展,还把轿车板块卖掉,这种专业化发展战略被证明是有效的。与之相对的是,当年福特公司虽然在其盈利最强时兼并了沃尔沃轿车,但并未获益多少。
    3.3垄断竞争结构突出
    奔驰、宝马和奥迪,它们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竞争发展的经典案例。
    德国汽车市场结构,不仅在整体上体现了垄断竞争结构,而且在重大细分市场上也体现了垄断竞争的特征,表现最突出的是德国xx豪华轿车市场,德国一个国家就有世界知名的三大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它们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竞争发展的经典案例。在德国这样一个狭小的市场空间里,能够生存、发展并成为{sjj}的三大豪华品牌,证明了垄断竞争结构能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
    3.4国际化能力突出
    德国汽车厂商还拥有庞大的海外产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遍布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    德国汽车的国际化能力是{yl}的。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德国汽车轮子留下的痕迹。在世界汽车竞争格局中,德国汽车一直是技术的倡导者,品质的主导者,发展方向的定调者。到目前为止,德国汽车{sjlx}的地位仍然比较稳定。尽管近些年来,日本汽车业上升势头强劲,但是从总体实力和影响力上看,我认为仍然居德国汽车之下,经过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震荡后,谁高谁低尚不明朗。但是日本汽车界的资深人士仍然认为,德国汽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德国国内汽车产量近620万辆,其中75%出口国外。2007年德国汽车除了在非洲、大洋洲的出口有所回落,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量都有所增长。西欧仍是德产汽车出口的主要地区,东欧、亚洲在德国汽车对外出口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中国、俄罗斯正逐渐成为德产汽车重要的销售市场。德国汽车厂商还拥有庞大的海外产能,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遍布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
3.5政府关心支持突出
    德国总理默克尔十分重视汽车产业,在国际事务中积极维护德国汽车产业的利益。
    德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和关心程度远远高于美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本地产品标准,形成技术壁垒排斥外来竞争者。德国先进严格的汽车标准、法规,长期以来具有非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影响了其他国家汽车企业的进入和发展。目前,包括日本汽车进入德国汽车市场的难度仍很大。这其中除了消费习惯、民族情节、产品质量等因素外,技术壁垒恐怕是最主要的。
    二是引导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德国政府非常注重引导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从20世纪80年xx始,德国政府就很重视汽车排放性能的提高,制定严格的排放法规,推动汽车技术进步。德国政府亲自推动了清洁排放轿车在欧洲畅销。德国政府还通过控制车型投资推动汽车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减少每个车型系列的投资费用,提高汽车工业的增加值,增强灵活性,提高产品质量。德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对德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是政府全力为汽车产业和企业服务。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被认为是汽车总理。施罗德在任期间,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活动他都会参加,特别是大众汽车。他也经常说,德国汽车是全球{zh0}的汽车,德国汽车制造业是全球目前在相关领域能够提供{zh0}的产品的产业。为使这个局面继续保持下去,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改进,需要用自己的全力作出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施罗德也是德国汽车企业品牌形象的代言人。
    四是在任何经济风险面前,德国政府总是会立即想到汽车工业,在汽车产业出现危机时及时给予帮助,这也是和美国不同的。上世纪30年代,美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750万辆,德国只有17万辆,年产量才近6万辆。为了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德国宣布,降低并取消了困扰汽车发展的汽车消费税,使德国老百姓购车成本大幅降低,政府财政收入也因为汽车消费的增加而增加。
    1934年,德国政府出台了各种鼓励、促进开发经济型轿车的政策,并积极加强公路网线的建设。1955年,德国汽车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性石油危机加剧经济衰退,美国汽车工业面临严重的挑战,生产下降了20%,而德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短期调整措施,减少了汽车行业的投资,保留了其汽车工业发展的后续实力。
    德国总理默克尔同样十分重视汽车产业,在国际事务中积极维护德国汽车产业的利益。她的身影同样经常出现在汽车企业的活动现场,2008年,默克尔亲自与欧宝汽车公司领导人会谈,决定是否对其提供10亿欧元政府担保,帮助其渡过金融危机。
    最近我们注意到,就在美国汽车考虑申请政府救助时,德国的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已经提出美国人如果救汽车工业,那我们德国人该怎么办的说法。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与美国政府截然相反,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德国政府对汽车产业大力扶持的态度。
3.6位居百强榜首——大众集团
大众汽车公司是一个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生产厂的跨国汽车集团,名列世界xx汽车公司之一。公司总部曾迁往柏林,现在仍设在沃尔夫斯堡。目前有雇员26.5万人,整个汽车集团产销能力在300万辆左右。 2008年7月24日,欧盟正式决定,批准德国保时捷汽车控股股份公司收购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如果收购成功,合并公司将成为欧洲{dy}、世界前三的汽车企业。
  1937年,“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公司成立,当时谁也没有料想到它会有朝一日成为欧洲{zd0}的汽车制造商。欢笑泪水,风雨彩虹,公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当之无愧的辉煌史。
1937-1945
  1937年3月28日,“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公司宣告成立,随后于1938年9月16日更名为“Volkswagenwerk GmbH”。1938年早些时候,在今天的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公司开始建厂,用以生产由Ferdinand Porsche设计的新款车型。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众的生产能力被用于军备生产。当时约有20,000名强制劳工和战俘,随后又有集中营犯人在这里被迫劳动。
    1998年9月,为补偿当时的所作所为,大众汽车公司以二战期间在大众被迫劳动的强制劳工的名义,成立了一项人道主义基金。截至2001年底,已有26国家超过2,050人从该基金获得人道主义援助。此外,在沃尔夫斯堡,一个旨在纪念二战期间在大众被迫劳动的强制劳工的纪念馆正在建设中,大众公司现有新员工以义工形式给予了大力支持。
    1945-1949
  二战结束后,1945年6月中旬,大众汽车公司由英国军政府接管。在Ivan Hirst少将的管理下,甲壳虫(Volkswagen Beetle)投入大量生产。
    1949-1960
  1950年3月8日,Type 2投入生产,进一步扩充了公司的产品线。凭借丰富的多功能特性,Volkswagen Bus(即今天仍为许多人所熟悉的“VW Bully”)很快掀起了订购热潮。1956年,一个独立的Transporter生产基地在汉诺瓦(Hanover)成立,同时埋下了今天大众商用车品牌的种子。
    1955年,来自德国国内和国外的大众职员和经销商一起在沃尔夫斯堡庆祝{dy}百万辆甲壳虫的下线。
    1960-1980
  1972年2月17日,大众汽车公司打破汽车生产世界记录。甲壳虫以15,007,034辆的记录,超越福特汽车公司Model T车型(即公众所熟悉的Tin Lizzy)在1908-1927年所创下的xx记录。
    1973年,新一代大众汽车的{sk}车型帕萨特(Passat)投入生产,它采用四轮驱动和水冷四缸引擎,引擎调校范围达110 bhp。帕萨特采用模块化战略设计,标准化的组件可同时应用于多款不同的车型,从而带来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
    1974年1月,首辆Golf在沃尔夫斯堡亮相。这款紧凑型箱式小客车一经推出便快速风靡,进而成为甲壳虫神话的继承者。同年公司还推出了运动型跑车Scirocco,一直生产到1981年。
    1976年,首辆Golf GTI下线。该款车型以其110 bhp引擎掀起了一阵马路旋风,为又一个xx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980-1990
  1983年6月,第二代Golf的生产正式拉开序幕。该款车型在设计上非常适合于高度自动化的装配流程,在特别建立的{zh1}装配车间(Hall 54),机器人首次应用于汽车制造中。
    1990-2000
  1999年7月,Lupo 3L TDI的推出标志着{sk}耗油率仅3升/100公里的量产车问世,大众汽车公司再次在汽车业的发展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2000-2003
  2002年8月,在Volkswagen Slovakia(布拉迪斯拉发),一款豪华越野车Touareg开始量产,标志着大众品牌正式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
    2002年12月,“Auto 5000 GmbH”公司(经营着集团在沃尔夫斯堡的一间工厂)开始Touran小型厢型车的生产。公司制定了一种特别的集体支付模式,旨在实施精益生产,涉及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团队合作、灵活的工作时间和鼓励工人们在生产改进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2003年,第五代Golf开始生产,在其设计中体现一种新的活力观。

参考文献:
《德国企业50强》  郑春荣    2002年同济大学出版社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德国企业100强之——化工业、建筑业、汽车工业_宁波大学德语系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