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作者:魏明朝 李 军
1 山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发展的滞后性。突出表现在广大群众对有线电视的强烈渴求与有线电视发展不够的矛盾上。一些乡镇站苦于资金拮据而无力发展,一些站缺乏发展意识、阵地意识,只把眼光盯在乡镇所在的集镇上,没有把有线电视延伸到其它居住集中的中心村、中心组,一是造成了广大群众看不到有线电视节目,二是使得部分村、组的有线电视发展权被一些个体老板抢先占有,乡镇广播电视站不仅丢失了自己的阵地,而且给行业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2)技术上的落后性。一是不少地方缺乏近期、长远规划,建设随心所欲,朝令夕改,盲目追求眼前利益,给整体发展带来难题。二是技术标准低。前建后垮的“瘫痪网”、“死网”时常存在,有些由于标准低使得与市、县主干网联网后不能对接,信号受阻,不得不二次投资,重新改造网络。从我县去年已经实行县乡光纤联网的乡镇来看,70%以上的乡镇有线电视小片网联网不能正常运行,其主要原因就是乡镇小片网技术标准低。
(3)管理上的不规范性。不少乡镇站站长兼会计或出纳,财务收支混乱,帐目不清。在技术管理上,没有严把规划设计及技术标准关,网络建设技术含量低,电视信号传输达不到规定标准。在用户管理方面,很多乡镇站没有建立用户档案,造成收费及维修的不便。在人事和分配上,大多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分配制度,“大锅饭”、“铁交椅”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原材料管理混乱,没有出入库手续登记,且存在劣质产品,材料浪费、流失严重。
(4)人员的不适应性。一是表现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我县乡镇站45岁以上的人员占30%,大多过去是从事广播工作的,对电视技术知之甚少,加之观念守旧,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我县60%以上的乡镇缺乏技术人员,40%的乡镇虽有技术人员,但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技术培训;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胜任技术重担。
(5)经营粗放型。不少乡镇站缺乏成本意识,投入产出不计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
2 加快山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策略
有线电视因其节目套数多、信号清晰稳定而备受群众欢迎,在农村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这是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有利时机,同时,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让群众看上电视、看好电视是广播电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广播电视部门服务“三农”的具体体现。针对山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促进山区农村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应以理顺体制为前提、以人才为基础、以管理为关键来构建全新发展策略。
2.1 理顺管理体制,引入激励机制
自九十年代以来,不少地方的乡镇广播电视站下放到乡镇管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乡镇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促进了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块块”管理的旧体制与广播电视网络化一体化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农村有线电视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理顺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实行以县广播电视局统筹管理的新体制,已势在必行。通过多方努力,我们今年把乡镇广播电视站收归县局统筹管理,实行人员统一使用、事业统一规划建设、资金统一调度、财务统一核算的“四统一”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这种管理体制有助于规范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同时便于形成合力,加快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步伐。
引入激励机制。体制理颀以后,我们积极推进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配套改革,即实行站长聘任制、全员聘用制、末位淘汰制、岗位绩效工资制等,以内部工作运行机制改革为契机,全面调动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过去懒散拖沓的工作作风,强化爱岗敬业、争创{yl}的工作理念。
2.2 加快人才培养,构筑人才高地
广播电视事业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事业,同时也是第三产业。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广播电视部门逐步被推向市场。在此形势下,人才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发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山区乡镇人员素质甚低,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亟需一批懂效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广播电视队伍。为此,就必须“多条腿”走路,加速人才培养。一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可以不唯学历、资历、背景、地域,通过公开考试挑选“良马”。二是立足岗位育人才。通过业务培训、骨干带动、岗位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岗位活动锤炼出一支业务精湛的职工队伍。三是激励机制出人才。通过人事、分配等改革,建立完善用人、分配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形成人人争创{yl}的成长环境,促使人才脱颖而出。
2.3 强化管理,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从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管理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乡镇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乡镇虽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但也只是白纸黑字一纸空文,没有很好地落实。笔者认为首要的一点是要建章立制,即制定宣传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用户管理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规范干部职工行为。其次是要加大贯彻落实力度,把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落实到各个岗位上,形成事事成规范、岗岗有职责的规范化管理格局。
2.4 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加快用户入网步伐
广播电视事业既具有政治属性,同时也具有产业属性。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面前,只有牢固地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才能加快人户步伐,搞活产业经营。要搞好优质服务,一是安装既要快捷又要高标准。要简化一切手续,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zg}的标准来满足要求入网群众的需要。二是维修要及时。要推出全天候维修值班制度,对于小故障要迅速排除,对大故障的排除尽量不超过48小时,确保群众能够看上清晰的电视节目。三是出台优惠政策,让利于民。对于困难农户,初装费、收视费可以采取分期付款或降低初装费的方式来让群众看上有线电视;对于要求集体入网的村、组,可以对初装费作适当的下调。四是要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的科技信息服务。山区农村信息闭塞,科技推广速度慢。农民既希望通过电视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迫切希望电视能为他们提供科技致富信息。作为广电部门前沿的乡镇广播电视站就应该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忧,及时为农民传播科技信息。
浅析当前农村有线电视发展中“空网、废网和累网”
发展农村有线电视是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真正把有线电视进农村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系“三农”为民办实事,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做大做强广电产业来抓。他们借助广电部门机构改革的东风,利用企业化管理的优势,投入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使有线电视在农村的发展形成了破竹之势,健全完善的有线电视光纤、电缆网络开始遍布城乡,有力拉近了城乡差别,使农民也早早享受到了广播电视带来的信息服务和健康娱乐教育,将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广辟途径融资,多元投入有线电视建设,努力提高有线电视在农村的覆盖面。中央各种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各地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同时也催热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此,我们深入各地农村,利用各种形式,向农民广泛宣讲开通农村有线电视是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手段,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工程,鼓励农民踊跃投资有线电视建设,一些有积累的村组还拿出积累资金投入有线电视建设,努力减少农民自筹部分,极大地刺激农民积极投资入网。同时,我们利用一批外出成功人士开阔的视野,引导他们xxxx家乡的有线电视建设,从信息上扶持家乡早日走上致富路。现就职于湖北省某文化部门的江陵县资市镇平渊村人士袁定坤先生,就一次性出资8万元,为家乡的249户农民安装了有线电视,使乡亲们在不出资的情况下也能享受到有线电视的服务。
发展有线广播电视
绵阳市广播电视局2007-10-26
三台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涪、凯两江交汇处,幅员面积2660.58平方公里。全县辖63个乡镇,936个行政村,总人口148万人。近几年来,三台广电事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事业抓产业,抓好产业促发展,努力构建“学习、发展、效益、和谐”型广电,创新实干,锐意进取,事业建设成效显著,行业管理科学规范。实现了县城到村的光纤大联网,有线电视光纤2212公里、电缆6000余公里,有效覆盖了全县936个村,8233个社,通村率为{bfb},通社率为99.4%,入网率达63%以上;其中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5.3万户,名列全省县级{dy};广电网络总资产由2003年成立网络公司的1044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800余万元,今年总收入可望突破3000万元。三台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实践证明:在丘陵与平坝地区以有线电视覆盖为主体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是可行的也是成功的。
一、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在广播电视覆盖的多元体系中,无线发射、有线覆盖和卫星直播作为三种主要覆盖方式,互为补充、紧密联系,有机构成了我国现阶段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在国土范围内的无缝覆盖,解决了各族各地群众收听广播和看电视难的问题。
无线发射与卫星直播主要特点是覆盖面大、成本低廉,但抗干扰能力差,播出安全性不高,频道资源不丰富,地方信息传播不畅,财政持续投入大等问题。而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则安全快捷,传输质量稳定,频道资源丰富,信息容量大,选择自由,能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作用。同时,有线广播电视还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铺平了道路,为有线电视的多功能开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在广大丘陵和平坝地区建设有线广播电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胜过卫星直播与无线发射,全面建设有线广播电视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一)建设有线广播电视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卫星直播与无线发射固然能使老百姓收看到中央和省的上星免费节目,但却游离在当地市、县、乡镇党委政府的政治建设与政治宣传之外,不能很好地宣传贯彻地方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这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十分不利。基层党委政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各项工作的火车头,承担着宣传、动员、组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如果离开广播电视这一强力宣传工具,当地党委、政府就会失去“喉舌”,变成“聋哑”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将十分困难。在广大农村,广播电视不仅是“领导的嘴、干部的腿”,还是老百姓了解、观察外界的眼目与表达诉求的传声筒,是党委、政府连结群众的“连心桥”和纽带。因此,有线广播电视建设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建设有线广播电视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有线广播电视不仅是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布各种社会信息的重要阵地,还担负着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文化知识,培养“懂科学、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的重任。农民是农业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主体,其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此外,普及社会公共教育和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提升公众道德素质,健全公众文化性格,提高知识涵养以及审美鉴赏能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三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有线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从实际效果看,搞好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就是把学校、文化室和科技站送到农民的家中,这对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是非常直接有效的。
(三)建设有线广播电视是广电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
从1998年开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来,10年间各地有线广播电视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强势宣传阵地,积累了巨大的资产,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投入运营的机制,为有线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有线电视建设一般以县级为单位组建了网络公司,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网络规模,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基本上覆盖了广大城市居民和农村住户。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以及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随着网络公司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逐步深入,公司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其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得到增强,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这种以公司管理经营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为有线广播电视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体制保障。
此外,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都通过不同的手段引进、培养了一批懂管理、会技术、善经营的专业人才,并经过建设实践的充分磨炼,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十分丰富,这为有线广播电视建设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保障。
因此,如果现在舍主求次,以无线发射和卫星直播方式取而代之,这将给广播电视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各级党委政府不许可的,也是人民群众不答应的。
(四)建设有线广播电视是多功能开发更好服务群众的需要
有线电视数字化已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和国家文化发展纲要。利用现有的光纤网络,进行双向改造和节目数字化,发展具备双向互动功能的业务,如:语音、视频点播等,有效回避了直播卫星和无线覆盖的弱点,丰富了地方性节目和本地服务的业务种类,更好地实现了节目多样化、个性化、本土化、特色化;进一步加强交互式的多功能应用,如:互联网接入、专网建设、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由“内容为王”、“网络为王”转为“服务为王”,使千家万户的电视机成为集广播电视、文化娱乐、科学教育、信息服务、电子政务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
(五)建设有线广播电视有利于保障信息安全
在不断扩展电视机功能、加强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同时,有线广播电视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其{zd0}的优势是可控,能够有效地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这相比卫星直播与无线覆盖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对于“xxx”邪教组织对广播电视宣传的破坏,具有突出的无法替代的防范作用。
二、有线广播电视主体覆盖的可行性分析
(一)丘陵和平坝地貌适合发展有线广播电视
在我省四川盆地与盆周大部分地区,地形多以丘陵平坝为主,如三台全县平均海拔在450米左右,山低坡缓、沟谷开阔,{zg}海拔672米,{zd1}点海拔307.2米,以中切深切丘陵为主,谷坡多为阶梯状。虽然丘陵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4.3%,平坝河谷面积仅占5.7%,但由于地势相对低缓,交通较为方便,有线广播电视建设可顺利开展。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建设与完善,更进一步优化了境内的交通通讯格局,使广电网络建设与维护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广电事业发展基本上没有地貌障碍,自然地理条件十分有利有线电视发展。
(二)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有利于广电事业建设
丘陵与平坝地区的主体人口多为农业人口,人口分布相对集中。这种人口分布格局有利于有线广播电视发展。再加之以交通、通讯、能源和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口向城镇逐步集中,人口的就业结构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以及城乡之间社区结构的变迁,使农村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转换,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发生了转移,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逐步集中,为广电事业发展打造了宽广的发展平台。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不断增加为有线广播电视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各项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惠民政策的落实,以及各种民心工程的深入实施,使“三农”问题有效地逐步得到化解。农村经济呈现出了篷勃发展的新面貌,农民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小康的生活水平对于全面系统地普及有线广播电视提供了经济保障。如三台县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纯收入达到337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超过2800元;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5272元,这为有线广播电视的建设与运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广大农村用户xx有能力承担有线电视安装费和收视费。
(四)反哺机制的形成增强了有线广播电视的自身发展能力
近几年来,各地有线电视经过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产业化与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水平不断提高,造血功能逐步增强,有线电视的运营收入能有效地支撑事业扩张和有线广播建设,“城市反哺农村、电视反哺广播”的反哺机制逐步完善并确立,有效地减轻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长期依赖公共财政投入的压力,增强了自身的造血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五)农民精神文化消费的多元化是有线广播电视发展社会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民群众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对广播电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对节目的需求上,不仅要求有公共服务类节目,还要求有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节目;在对信息的需求上,不仅要求有新闻信息,还要求有大量的经济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对娱乐的需求上,不仅要求有观赏的娱乐节目,还要求有参与性的娱乐活动;在对服务方式的需求上,不仅要求有公众式的普遍服务,还要求有一对一的互动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有线广播电视节目容量大,内容丰富,又具有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优势,因此,进行双向化改造,开展互动、移动式服务是时代对广播电视提出的新要求,是广播电视走向信息时代的战略举措。
三、进一步加强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
(一)明确认识,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有线广播电视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级政府在推进村村通、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职责和任务,要求将村村通工作做到“五纳入”:即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同时,对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有着明确的职责分工。这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已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已从工程建设上升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因此,丘陵和平坝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村村通、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中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大力发展有线广播电视,并从政策、资金、人力上予以支持,从而建立起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为本地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发展格局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搞好村村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实施村村通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加强组织协调,赢得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广泛深入地动员组织广大农户积极主动入网,支持有线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更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有线广播电视的发展工作,把有线电视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顺利推进。
(三)科学营运,自谋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广电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快有线广播电视建设步伐,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摸清家底,了解实际的基础上,做好规划,分步实施,努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努力在提高传输覆盖的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在广播电视“入户”上下功夫,在增收节支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广电部门自身发展活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真正形成“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独立核算、服务社会”的广电事业发展机制。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