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引胜沟(四十五)_qd_101sxl_新浪博客

重返引胜沟(四十五)

    自林彪事件之后,青锻厂和全国一样,按照中央的部署,在批林批孔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中建设、生产和发展着。

    厂领导稳步组织整顿党组织,恢复共青团组织。在车间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机修车间的一颗颗政治新星冉冉升起。不时传来某个班组XXX带领大家读报和讨论发言。时隔不久,另一个班组的新星又大红大紫。青年们历经多次运动、尚存的、难能可贵的政治热情再一次次被鼓唤起,然而又一个个莫名其妙地破灭和遭到冷遇。于是,有头脑的伙伴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得到领导真正的关心和培养,只不过是领导玩弄政治热情罢了。

    于是,当书记发现群众的情绪不对时,便开始在车间的大会上批评年轻人不求上进,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只关心自己的小日子和小家庭建设。

    应该说,当时的我们思想是幼稚和单纯的,大家看不到在厂里有什么个人的发展前途,普遍认为:厂里上边有老师傅,那是真正的工人阶级;中间是尚待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大学生;下面又是众多工人血统的接班人。论出身,伙伴们真正工人家庭出身的很少,大量的是xx中的所谓“可教育好子女”。如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学毕业又称不上知识分子。除了真正遇到生产中的难解之事,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听取我们的意见?

    建小家和过小日子就不一样了——下班后是个人支配的时间,想干什么xx是自己说了算:房间怎样布置,小两口一合计就成了。发展个人爱好,xx可以自己说了算——是呀!伙伴们也只有这点业余权力可以支配,只有这个天地才真正属于自己的啦!

    其实,年轻人谁不想在工作上干点成绩出来?谁不想将来有个好的前途?但有谁又能设身处地站在年轻人的角度看问题呀?因此,尽管领导一再批判,年轻人仍旧我行我素。

    在三线建设的同时,路线斗争逐渐演化成了线路斗争。

    青海盛产羊毛,毛线种类众多,厂区随处可见女同志们上班打毛衣,就连模具车间身材高挑的帅哥马德海也学会了打毛衣!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穿戴,还主动为他人打毛衣。大小伙子失去了阳刚之气,说话女声女气,就连举足投手都女性化了,成了当时厂里的一大活宝。

    男同志有的组装半导体收音机;有的制作电子管扩音机,车队的伙伴帮忙偷运出设备安装后废弃的拆箱板,制作落地音箱。我从北京带了一箱无线电零件,临时缺少,就到西宁的大什字西大街的广播电视服务部去买。我从洛阳回厂时带回一支示波管,自制出一台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为调试收音机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时开始出现9寸黑白电视机,我从北京带回两只显象管,下决心和顾振华、吴克郑一起研制。最困难的是制作偏转线圈了,切割偏转线圈的磁环要先用6B的铅笔画好线,再通电进行切割,一连报废了好几个磁环,令我们心疼不已。{zh1},总算试验成功了。

    有的伙伴比我们更能干。那时厂里做沙发成风,王德顺神通广大,搞来不少木料,还到乐都和西宁的土产公司买来了弹簧,做出的三人沙发和大衣柜还真象模象样!看得我们一个个羡慕不已。徒弟老韩送我一套他在农村时使用得木匠家什,但我毕竟没有那么大的兴致,加上搞不来木料,小打小闹地做了一对一米高的音箱。

 

    有一次,和伙伴顾振华去西宁出差,下午办完事,临时决定到五六厂去看望同学。

    傍晚前,我们来到该厂一片凌乱的、贫民窟似的宿舍区。这里远不如青锻厂的党家,一个个低矮的、七扭八拐的建筑,没有规划、没有基本的通道。放眼望去,到处架设着蜘蛛网般的收音机天线。

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了该同学的小屋。这是一间约10平米、狭小,但充满家的温暖的家舍。我们的造访为主人带来了惊喜,大家一起动手,做菜、和面,晚饭很快就做好了。

    屋里散发着炒菜的油香。他打开小橱柜,取出一瓶酒,顺手又在小方桌上摆上酒杯。

    “这是北京带来的家乡酒,来!没外人,咱哥们儿痛痛快快地干几杯!”话音未落,酒瓶盖已撬开,咚、咚、咚地倒起来。

    “看我这技术,酒满不洒,再加一滴就流出来!来!兄弟,举杯!干!”寒风吹得门窗呼嗒作响,温暖的小屋里,三个朋友举起酒杯,他激情地说:“为老同学千里来相会,不,离北京是千里,咱们是120里来相会,干杯!”说罢,碰杯,豪爽地一饮而尽。我向来不饮酒,他的豪爽深深感染了我,我端着酒杯,边抿边咽,酒香,入嘴的辛辣,一股热流下肚。

    他夹起盘中的花生米,边往嘴里放,边用筷子示意着:“别客气!咱哥、哥儿们难得聚会,吃、吃!”我夹起炒酱菜丝,吃着问:“夫人晚上不回来吃饭?”他一脸苦笑,打开了话匣子:“一言难尽,她到农场干活去了,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是这么回事,五六厂是一色的男老爷们儿。小伙子们眼中,女的个个赛鲜花,追得紧的抢先,好朋友都顾不上了。咱可是讲哥儿义气,不讨老婆也不能不要哥儿们呀!说实话,我倒是看上机修站的一个,但人家看不上咱呀!她嫌我搞技术将来吃不开。她要找个厉害的,将来不受别人欺负。结果你猜怎么着,别人倒是不敢欺负她了,但她老头儿经常揍她,你说这是哪儿跟哪儿呀?真应了那句话——男的不坏、女的不爱!”

    他端起酒杯,自饮自语道;“我们车间有个师傅,给我介绍了个他们村的,也是个知青,模样不错,一接触,人也好,但当时总觉得心里不塌实——厂里五八年参加工作的老师傅还有上百号人的爱人等着招工呢!咱们这批六八年的小师傅,还不知要排到猴年马月才能轮得上呀!个人的终身大事到了咱爷们身上怎么就那么难啊?!可咱也不能一辈子打光棍呀!”

    我们边吃边听着,“那位老师傅是厂里招工领导小组的,他真要帮这个忙应该问题不大。他劝我先结婚,把爱人调到农场,等厂里一下招工指标,先招农场的不就解决了!”我正为他高兴,不想他继续说:“人算不如天算。他爱人刚解决,马上就换人啦!现在才明白,别人早盯上了,哪个上去不先考虑解决自己的爱人?还是朝里有人好办事,县官不如现管呀!可没人就办不成事啦!唉!可真够烦人的——结婚证一扯,人也来了,家也成了,板上钉钉,总不能说反悔就反悔呀!做人总要讲点良心啊,幸亏你们没走我的路,要不咱们就真成了难兄难弟啦!”

    他脸上泛红,两眼发直,我好心地劝阻道:“好!就此打住,少喝,换个话题!”

    我关心地问起所见房子的事,他说:“别看是个大厂,住房同样困难!单身宿舍算好,年轻人成家,特别是我这样的半边户,想分房没门!但厂里有规定,可以打报告,申请领砖。这不,几个哥儿们帮忙,用架子车运来砖头和水泥,费了好的大事才自己盖起来。”顿时,我对他和这所小屋油然升起一种高大的崇敬之心,是呵!青海的男人是多么能干,连盖房子都难不倒呀!我为在青锻厂而感到庆幸——尽管我们也自己粉刷房子,但总没有沦落到自己盖房子呀!

    我知道同班的王再兴和一班的刘红阳和五班的邵星星等都在五六厂,于是向他打听他们的下落。他似乎喝多了,一脸的漠然,断续地说:“他,他们,别提了,他们最近出事了,哥儿几个去青海湖玩,被扣押送回厂里了。听车间书记说,他们闯到军事禁区里了,被当兵的逮住了。这事处理吧,平时都是生产骨干,档案里背个处分,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这帮家伙平时在厂里和领导对着干,这下可好了,栽到领导手里啦!嗨!也真是,那么大的地方,偏偏往那里闯?!真不知道要给个什么处分呢!”

    本以为能听到老同学们安好,不想得到的却是如此噩耗。他继续评论着,我的思绪却已脱离他的话题,除了为老同学们担忧,也在回想着青锻厂身边发生的同样故事。

    酒足饭饱之后,他乘兴揭开桌边一块蒙布,露出一台自制的示波器,他得意地打开电源,碗口大的荧光屏闪现出绿色的图像,他一边调谐、一边解释:“这可不是示波器,是用示波管做的小电视!没有显象管,偏转线圈也不会做,示波管是用静电做偏转的,改造成这台小电视还真解闷。”

    我们好奇地围过来观看,图像虽小,闪动的人影是绿的,但终究是台电视呀!

    他得意地说:“今儿晚上的电视是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咱哥儿们好好看看!”

    忽然,他的话语嘎然而止,原来在吃饭和闲聊当中,《“看不见的战线》早已开演了。他端起茶壶,继续吹嘘着:“还别说,这小电视真管用,用5寸示波管做的,荧光屏是绿色的,看人看景都是绿的,开始感觉别扭,后来找块玻璃,上部涂上兰色做天,中间涂成红色看人,下面保持绿的当草地。”经他一说,还真感觉有点看彩电的效果。

    我们很快投入电影中的情节,听着特务老狐狸在对暗号:“你要什么书?”回答:“阿里拉”……老同学、老狐狸——成了一夜不尽的话题。

 

    {yt},广播中的一则消息打破了工厂平静的气氛,唤起了大家对亲人们的思念。

    那是1973年4月25日,xxx读了由王海容转交的一封人民来信。写信的人是福建省莆田县一位叫李庆霖的小学教员。他在长达2000多字的信中陈述了儿子下乡和知青们生活上的困境,揭露了一些地方干部利用职权为下乡时间不长的子女开后门招工、参军、上大学的不正之风。他从一个知青家长的角度,沉重地诉说了一个父亲的困惑与悲苦,向xxx倾诉自己心中的不平、不甘和不安



    他在信的结尾处写道:“xxx,我深知您老人家工作是够忙的,是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的事。可是,我在呼天天不灵,叫地地不灵的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冒昧地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真是不该之至!”。

    xxx当即给他复信:“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并让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从他的稿费中取300元汇寄给李庆霖。他还问汪东兴:李庆霖是不是党员?如果是党员,可考虑推举他为“xx代表”如果不是党员,可让他出席四届人大。xxx对李庆霖敢于坦诚直言很赞赏,他对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积弊早有所闻,并已下决心统筹解决知青问题。

    随后,李庆霖很快成为当时的“反潮流”英雄。他的告御状之举促使中央高层领导及时调整知青上山下乡政策,改变了千百万知青命运。同时,李庆霖的命运也在不断平步青云,从小学的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到县知青办副主任、县教育组副组长,直至福建省高考招办副主任和国务院知青办成员、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这位小学教员出生的、被人们视为“为民请命”的英雄李庆霖不过是一介平民,他根本不具备政治家的素质。在xx时期变幻莫测的险涛恶浪中,一个被推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要想把握自己的命运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旦发迹,一个乡村小知识分子的种种弱点便显露出来。他身不由己地卷入政治漩涡,在各种公众场合出头露面,在当时“揪民主派”、“走资派”的狂潮中到处作报告、表态,为他日后身陷囹圄埋下伏笔。在变幻诡谲的政治舞台上,最终成为了一个匆匆过客。

    李庆霖事件的广播和传达,激起了我们对父母和在山西、陕北农村插队的兄弟姐妹的无限怀念之情,为青锻厂的具有政治抱负的伙伴们树立了又一个“反潮流”英雄的榜样。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重返引胜沟(四十五)_qd_101sxl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