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09 贵州:让少数民族文化自豪感从内心xx出来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 ...
    旅游开发一直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然而,旅游开发在给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如何处理好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成为关注民族文化保护的有识之士十分关心的问题。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韦荣慧带领的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团队,在贵州省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摸索出一个文化保护的新模式——“公米阿模式”。目前的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他们希望能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
    西江旅游业发展的成功与不足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有1250多户人家,是我国{zd0}的苗寨,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苗族文化成为西江旅游开发的立足点。现在西江千户苗寨已成为贵州省的旅游品牌之一,特别是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开发大会在此举办后,西江的旅游业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当地苗族群众的经济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西江千户苗寨整个寨子就是一个博物馆。2003年,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韦荣慧带领的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团队就开始为西江的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做前期工作。他们帮助村民成立了卫生纠察队,制定防火细则,规定人鸣锣喊寨,考察西江苗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和手工艺品情况。2005年,中国民族博物馆在西江挂牌成立了分馆。
    “无论是旅游开发还是文化保护,无论是政府支持还是外来投资,我们都倡导要尊重当地村民的意愿再实施,确保当地村民处于主体地位。我们要让村民明白,只有保护得当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才能吸引游客,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却不仅仅是为了旅游开发。保护传统文化首先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为了传承给子孙后代,其次才是满足游客的需要,要维护自己的文化尊严,不能那么势利。”韦荣慧和她的团队当时不断给村民灌输这一理念。
    “早期的旅游开发对西江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西江苗族文化博物馆馆长侯天江说。他是土生土长的西江人。
    据了解,西江的苗族文化在“xx”期间受到很大冲击,“xx”后很少有人穿苗族服装,过苗族的传统节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苗族青年大量外出打工,苗族文化根本无人保护和传承。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西江开始了旅游开发,苗族群众看到民族文化可以带来经济利益,于是他们开始穿民族服装,打制苗族银饰,做苗族刺绣,过传统苗年。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旅游开发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了西江的苗族文化。
    然而,随着游客的增加和市场化观念的不断深入,旅游业为西江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对西江的民族文化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民风不如以前纯朴,商业化太严重;苗族传统手工艺品因为价格较高销路不好,当地群众转而销售一些比较廉价的各地都有的小商品,传统手工艺受到冷落;因为经济利益的冲突,西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
    西江的经验表明,如果当地少数民族不是从内心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他们很难抵抗在旅游开发中所面临的经济诱惑,从而维持本民族文化的本真和纯美。

    探索培养文化自觉的“公米阿模式”
    4月8日,贵州省雷山县达地乡一个叫公米阿的苗族小村寨正在欢度他们的“招龙节”。这个节日是去年才开始恢复的,是中国民族博物馆支持当地村民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举措之一。
    在看到西江发展存在的问题后,中国民族博物馆团队为公米阿苗寨设计了“公米阿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调动公米阿苗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建设能力,让他们保护好自己的文化资源,并且寻找以其文化传统为基础的潜在经济机遇,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项目开始时,村民说他们最想做的就是修好进村的公路,团队就让他们自己砸石头,靠自己的力量加上当地政府及各界的帮助修好那条路。村寨环境的改善,村博物馆的建立,都是靠村民一点点做出来的。
    “我们想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赋予他们对自身文化资源的了解、管理、利用的权利,不是等、靠、要,而是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和传承文化,同时发展经济。”韦荣慧知道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里的工作从2009年开始,可能还需要10年、50年,甚至100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我们相信总会有成效的。”
    公米阿苗寨博物馆设于村寨中心附近一幢二层木质结构房屋中,房屋原为本寨居民住房,居民借给博物馆使用,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展览面积有50平方米左右,分为3间展厅,有“我们是苗族”、“我们是八寨支系”、“我们从东方来”等主题展览,讲述了这支八寨苗迁徙于此,并落脚开田、繁育子孙的传说和历史。此外,还展示了村里近年来进行文化遗产恢复挖掘工作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活动以及寨里居民的各种生活照片,其中不乏感人的摄影作品。韦荣慧希望建成的博物馆是与村民息息相关的,而不仅仅是一个陈列室。它应该是一个村民自办的博物馆。
    建立博物馆只是公米阿寨村民为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做的一小部分,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村民不用走出大山,也能让世界了解他们。在中国民族博物馆团队的帮助下,村民恢复了传统的祭祖活动,体现苗族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理念的“招龙节”;研究制定公米阿建设规划;通过集资、捐赠等途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公积金。通过这些,村民开始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给他们带来了理念上的转变,使他们不再坐等政府来保护他们的文化,而是将这些看作自己的份内之事。
    公米阿苗寨还是一个交通不发达的小村寨,韦荣慧希望他们做的这些前期工作能让村民在将来的旅游开发中自发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为少数民族村寨的有效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韦荣慧把这个项目看作是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延伸,为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

    对自身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能抵御旅游开发带来的冲击
    4月9日,中国民族博物馆团队与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村民发言踊跃。有的表示会拿出自家东西作为博物馆展品,有的则说愿意担任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在主持人的启发下,村民们说出许多小黄村的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情人节、赛歌会、鹅兰井的传说、风雨桥、侗布制作……
    韦荣慧说,决定把小黄村作为“公米阿模式”复制点来考察,一是因为这里有侗族大歌,其次则是因为小黄村村民对保护自身民族文化的热情。小黄侗族大歌在上世纪80年代就蜚声海内外,但小黄村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我们的项目是帮助他们提高文化自觉,需要他们自重、自救。我们没有任何经费,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当然我们可以为他们寻求一些帮助。但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热爱和责任感才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些,才有可能抵御旅游开发所带来的问题。”
    小黄村隶属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高增乡党委书记邹学庆对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有着自己的看法:“小黄村3000多人,有1000多人在外打工,都是些年轻人。如果我们利用小黄特有的侗族文化来打造旅游,旅游搞好了,有了就业机会,年轻人就不用背井离乡去打工了,民族文化才可能传承。如果说旅游会对民族文化有所破坏,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嘛!建立一些传承基地,政府可以拨款进行支持。”他对小黄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并希望能多些像中国民族博物馆这样的团队来指导和支持他们。
    中国民族博物馆团队在小黄村进行了多家村民的民意调研,并制订对村干部、村民的培训计划,他们在公米阿也是这样一点点做起来的。晚上,团队开完交流会,已经快凌晨一点了,一些成员还需要整理汇报资料,这是团队经常的工作状态。
    “我们想做的就是真正让少数民族群众从自身文化中受益,让他们真正懂得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让他们不仅生活得富足,同时精神和情感上也是丰富的。”韦荣慧说。(来源:中国民族报 )



郑重声明:资讯 【E109 贵州:让少数民族文化自豪感从内心xx出来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