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上升为中国新国策!

第六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发言稿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下午好。

现在虽然气候反常,四月末了还是春寒料峭,但毕竟,“春江水暖鸭先知”,报春花还是开了,今天这个金融论坛的议题就很富有前瞻性。因为这次大会的主题实质上是要讨论未来很长一个历史阶段内我们该奉行的国策问题。

过去的30年,我们基本上一直奉行遵从的是GDP至上的国策,这是对内;对外呢,“韬光养晦”就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一直奉行的国策。但后来,不仅唯GDP论遇到了猛烈地批评,“韬光养晦”的策略也变味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使“韬光养晦”演化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掏光养秽”,即掏光资源、能源和腰xxx出污染、腐败和丑恶。

法国伟大思想家卢梭曾说:我们手里的金钱,是我们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追求的金钱,是我们成为奴隶的一种工具。而不幸的是,卢梭对金钱的表述正在成为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切身体会。开始,我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在寻求财务自由,但后来对金钱,对GDP的崇拜让我们变成房奴、车奴、股奴、卡奴,越来越失去了自由。

为什么会这样呢?最普遍的回答是,因为我们的经济转型迟迟无法完成,政治改革迟迟没有跟上,因为我们的改革逐渐被既得利益集团和权贵阶层挟持了。

所以,如今当有人还在倡导中国要奉行“韬光养晦”国策的时候,我称之为“孔雀开屏”的各色接连不断的国际盛会实际上已经对这样的国策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那么,什么样的国策该取代“韬光养晦”呢?是科学发展观么?是可持续发展么?有道理!但我认为,更合适的新国策应该是,低碳生活。

大家知道,低碳经济是近年来比较火爆的一个词,也是中国股市里经常被炒作的概念。碳金融则不然,对绝大多数中国人甚至金融界的人士而言,这都是一个陌生的事物。

当然, 0885日北京奥运开幕前夕,天平汽车保险公司已经购买了8026吨碳排放指标,成了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dy}个吃螃蟹的企业,算是走出了万里长征{dy}步。

但接下来呢,在这方面我们似乎还处在“百废待兴”的初级阶段。在国际碳金融合作方面,08年年初宝钢倒是和英国瑞碳和瑞士信贷签署了一个“高炉煤气发电碳减排购买协议”,但参与者张工程师将这次谈判形容为“焦头烂额”,可见我们的稚嫩。

其实,这碳金融方面,中国的经验和我们应用金融衍生品的水平一样,“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内战高手刘其兵兵败伦铜,陈久霖受挫中航油期货,去年各大银行又在衍生品理财交易中上当受骗,这样的惨景也多少预示了我们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可能开局。由此,我们也就不能不未雨绸缪,再不能做那种坐井观天的傻事了。

否则,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签署《京都协议书》后的结局就是我们中国未来可能的结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没签订有法律约束力的条文,不代表未来就一定不再会有这样的条文,因为地球环境在恶化,这是谁都否认不了的事实。看看现在的地震吧,几乎是三月一大震,三天一小震,人类已经不得不向大自然还债。

然而,我今天想要重点讲的并非这些存在于未来的低碳经济前景,因为在我看来,如果我们现存的金融体制还依旧奉行高碳经济模式而不改的话,中国在低碳经济道路和碳交易方面将依旧只能做个亦步亦趋、挨打受气的小学生或者学徒。

先来看银行。大家知道,中国银行业历来是吃政策饭的典型,受政策影响大,也吃政策饭,超过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数倍的“存贷差”生存模式多年难改,就是{zh0}的写照。这并不是说各大银行没有搞业务创新,有,浦发银行等甚至还搞了碳交易实践。但是,基本的生存模式还是靠吃存贷差。而且,最糟糕的是,2009年,为了救市,各大银行又在政策指引下开足马力放了近10万亿信贷,直接毁掉了此前剥离不良资产、政策注资和股改的成果。

如果说09年之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危机还只停留于实体经济领域,那么如今,危机已xx渗透到了中国金融领域,单单一个房地产危机,就把中国银行业拖累得像惊弓之鸟。

现在的情形是,为了补充资本充足率,各大银行都要融资,缺口至少4000亿,搞得各上市银行底气全无,直接拖累了大盘走势。试想,拿储户的钱,拿工人农民的钱,去大搞基本建设,去补贴房地产商,补贴高房价,缺钱了又想着去股市里圈中小投资者的钱,这是低碳金融么?

股市就更不用说了。我从08年起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开始反复呼吁要改变股市定位,再不能继续“为国企脱困”的基本定位了,因为这是违背股市基本融资规律的事情。历史上不得已而为之,但如今20年了,该给股市来一次彻底的“变性”了。而且,从本质上说,在股市转变股市定位和去年以来盛行的“国进民退”大讨论是一码事。

“国进民退”意味着改革的倒退,而股市定位不改,偏心常在,三公原则就永远形同虚设。

但可惜,直到现在,中国中冶等等不符合条件的国企央企还在源源不断地从股市圈钱,中国股市依旧再给不合格企业搞“雪中送炭”,这样的股市能是“低碳环保股市”么?不,它只能还是高耗能、高浪费、高污染、低效率的三高一低的市场,这样的股市不仅扭曲了股市的基本功能,而且还污染了市场最起码的价值观。

所谓包装上市,所谓内幕交易,所谓监管特例等等,能给广大投资者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不过是欺骗、xx、特权罢了。这样荒诞的股市定位,能不改么?如不改,我们能搞出合格的碳金融么?全是梦啊,因为这样的股市只是为特权阶层服务的市场,便宜的是少数,倒霉的一定是多数。据统计,中国股市建市20年来,我们的股市里发展出一亿两千万多万个账户,{zx1}的持仓账户达到5300万,而这些账户平均每个账户却亏损近5万元,这些亏了钱跑哪里去了呢?是真正支持了那些有发展潜力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么?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数。

所以,在这个呼唤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大会上,我要再次呼吁,及早对中国股市的定位进行革命性改革,否则,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金融危机中,中国股市就极可能重蹈日本泡沫的下场甚至重蹈美国股市在1929年后被迫关闭四年的厄运。

我想强调的是,如今,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已经不再是一种提法了,通过各国越来越多的低碳立法和竞合需求,低碳经济的法律效应将越来越强,强制性标准将越来越多,绿色金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国想要在未来的全球绿色金融市场上有立足之地,人民币想要在未来成为全球硬通货,我们就必须从内部做起,让低碳经济成为经济转轨的核心内容,让中国金融业也尽早走上低碳发展的健康之路。

纵观世界文明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明的进步在很多时候都不是自然发展所致,封闭的就要受冲击,落后的就要被敲打,僵化的就要付出代价,不放下包袱争取主动,不遵循规律迎头赶上,结果不是被消灭,就是被欺辱。过去如此,现代信息社会中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流互动更快捷便当了,就更是这样。

我相信,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未来二三十年间各个国家围绕碳排放的话语权争夺将愈演愈烈,发达国家针对不发达国家的低碳制裁也将是一种难以阻挡的趋势。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也必须深刻自省,否则,无论我们说多少“痛定思痛”,中国也难以避免不断阵痛的艰难历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改变股市定位做起,从抑制高房价做起,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型必须真正开始了,而竭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竭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民生保障,就是我们这个“老大中国”表现民族性创新精神的颠覆性选择。

{zh1},讲一下我的两个基本判断,根据对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我认为{dy},低碳标准化的争夺将是未来20年内国际间对经济话语权争夺的重心所在;第二,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将急剧升级,愈演愈烈。

有鉴于此,我的政策建议也有两条:{dy},应尽可能早地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们的国策而不是韬光养晦,第二,应下大力气让“低碳生活”成为我国国民的生活哲学。谢谢大家。





  •   
  •   
  •   
  •   
  •   
  •   
  •   
  •   
  •   
  •   
郑重声明:资讯 【侯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上升为中国新国策!】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