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印刷的“串串忆”_kk夸克_新浪博客

要说起印刷,那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享誉世界。

在我几十年中所经历过与印刷有关的回忆,就组成了印刷的“串串忆”。

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物质十分匮乏,若要复制一份材料,那就只能靠誊写。记得我在读高一时,对散文札记很感兴趣,在报纸上每看到有好的文章,便只得用笔抄写下来。

复写纸是一种十分好的复制介质,至今也还在使用。要想复制多份资料,用复写纸就可以。但是份数多了(三、四份以上)就不行了,{zd2}下的那份就看不清了,而且誊写质量与复写纸的新旧有关。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有两个实验都要用到复写纸——一是可以测量运动物体速度(加速度)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电磁力作用下往复运动的撞针,通过复写纸可将痕迹留在随运动物体的纸带上;二是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后的两个钢球从水平桌面上落下,要测量水平射程就要知道它们落在地上的痕迹,还是通过复写纸。】

九十年代前,在计算机和打印机还没有普遍使用之前,复制资料多还使用油印的方式——(在蜡纸上)刻钢板,用(手动)油印机印刷。

我练习刻钢板和油印,是从文化革命开始的。那时好像每个人都得加入一个什么“革命”的战斗队,那才是觉悟高低的表现。我也随大流加入了大学的一个“钢铁战士”战斗队。记得这个战斗队有十多个大学生,还有我们几个中学生。大学生是做大事的,那么抄大字报,刻钢板,油印资料,散发传单等的这些小事就是我们中学生的了。

    那时单位的革委会为了充分满足革命群众的革命需要,有关革命所需的用品是很容易领到的,譬如大白纸,毛笔,墨汁,浆糊,油墨,蜡纸,刻(钢板)笔,钢板,(印刷)白纸,红黄纸(制作标语)等。(浪费真是惊人!)

最初开始练习刻钢板是很不习惯的,主要是用刻笔在蜡纸上刻得轻重把握不住——刻得重了,一是容易将蜡纸刻破,二是油印出来墨迹太重太黑;刻得轻了,那油印出来就不清楚。开始的一段时间,由于刻写时,握笔过于紧,没刻多少手就发麻,后来才慢慢适应。

油印资料(传单)和一张小报一样也讲究其美观,除了和版面设计装潢有关外,还与刻写的字好坏有关。才开始时要求并不高——能刻上、能印出就不错了。后来就慢慢地琢磨如何能把字刻写的好看。常常羡慕一些人能在蜡纸上刻出花体字,在蜡纸上还能作画。

用油印机油印那可是个技术活。调制油墨的稀稠,调整印纸的位置,使用油墨辊子的轻重,油印网的维护,这些都是保障油印资料质量的前提。记得每次油印资料,印完后常常是满手都是黑乎乎的油墨,有时蹭的衣服上都有。那时一张刻好的蜡纸,一般只能印三、四百张,否则油印的质量很难保证,因为此时蜡纸在反复碾压下已开始褶皱破损,若印出来,就会有黑道道,使得字迹不清。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在学校执教。那时给学xx的资料(考卷),都是通过以上这种办法来复制的。最初是用传统的钢板、蜡纸;后学校添了(手动)打字机,又改用打字蜡纸来刻钢板,这种办法比传统方式省劲些。期间有人还对刻笔作了改进,直接用用完油墨的圆珠笔芯当刻笔,效果还挺好,一是不容易刻破蜡纸,二还省劲。

记得八十年代,单位里有一台(手动)中文打字机,用的是打字蜡纸,与英文打字机类似,所打到打字蜡纸上的字,靠的是人工从机下铅字盘中选中的一个个铅字打上去的。打字员除了要会熟练地使用打字机外,还要熟记铅字盘中铅字的排列顺序(相对打字员来说,在铅字盘中铅字是上下颠倒放置的,铅字本身与印章一样,字是反字)。这样的打字机,熟练的打字员{yt}也打不了几张。

九十年代初单位里还添过一台四通(电脑)中文打字机,它比起(手动)中文打字机自然先进多了,这已是告别铅字的开始。之后计算机逐渐普及,(针式、喷墨、激光)打印机的出现,打印、复制资料就十分地方便。复印机的普遍使用,

目前普遍使用的速印机真是“傻瓜型”的,稍加培训就可操作。将原稿放上,先进行扫描,再进行设定,就可以开始自动印刷,一般可以印一千多张。这么便捷的方式,与十多年前所使用的蜡纸、油印方式根本就无法相比。

以上就是我几十年来对印刷的有关回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有关印刷的“串串忆”_kk夸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