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西窗》后记- 连云港陈武的日志- 网易博客

“序跋”《西窗》后记

2010-04-25 17:06:43 阅读9 评论0 字号:

 

《西窗》后记

陈武

 

这本集中的作品,时间跨度达二十余年。

{dy}编中的三十多篇,写于去年。对于过去的一年,可以说百事缠身,因为接手一本杂志,牵扯我太多的精力,把我的时间打碎了,许多计划中或正在写作中的小说无法完成。但多年写作的习惯,又不可能停止思考,这样的,把在零碎的时间里或旅行中所想所得记录在电脑里,成为我紧张忙碌的调味济,一年下来,居然有百余篇。其中就有这三十多篇微型小说。

第二编中的作品,是从一九九五年至二零零九年大量的作品堆中挑选出来的。说是挑选,可供逃选的篇章并不多,原因是,早几年没用电脑写作时,发表那些作品的报刊找不到了,记得仅在《百花园》上就有十多篇,在《江苏盐业报》上也有十多篇,可是这些报刊,不知躲在我书房的哪一个角落里了,现在收拾的二十来篇,已经殊为不易。

第三编中的几篇,是从《六月雪》中选出来的。《六月雪》是我的{dy}本书,也是{dy}本微型小说集,出版于一九九四年五月,收微型小说六十余篇。关于这本书,我还有一些话要说。记得一九九三年春天吧,江苏微型小说学会在连云港墟沟召开笔会,我和徐习军先生是这次笔会的主要接待者,会上,xx微型小说作家、也是这次笔会的主持者之一凌鼎年先生,策划一套“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十家精品集”,邀请我加入,这才有这本《六月雪》的出版。

说来有缘,十七八年之后,也就是今年二月一日,在江苏省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我和凌鼎年先生又相会于南京,我们热情地谈论了微型小说的过去和现状,都对微型小说的未来充满信心。当他得知我去年写作三十多篇微型小说新作时,立即邀请我加盟这套丛书。回连后,着手整理,又用一个月时间把新旧作品重新看过一遍。在这个过程中,鼎年兄又是电话,又是电子邮件,一直和我保持联系,他的热情让我感动,也让我对微型小说的前景充满期待。

我对于微型小说向来非常敬畏,每每动笔写作,都有一种惶恐,生怕写砸了。微型小说需要精巧的结构,需要传神的场景,需要宁静而神秘的语感,需要百米冲刺的速度,在短短的文字中,要想达到预期的境界,真是太难了。这让我想起俄罗斯作家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收精短小说近四十篇,长的三四千字,短的只有几百字,大多数篇章都是一两千字的微型小说,阅读他的作品,可以说每一篇都让我xx出诸多的感慨,都让我感受到微型小说写作的难度。我注意到,译者在后记中介绍说,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给予《红色骑兵军》以五颗星的{zg}评价,xx文学大师厄普代克在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五日《纽约客》杂志上称他的小说为“雄文”,“如闪电,如一眼不眨的目击者。”《欧洲人》杂志评选世界百名{zj0}小说家,巴别尔名列{dy}名,而《红色骑兵军》又是他仅有的两本精短小说集之一。

我想,对于微型小说,我还会继续写下去,而当我面对像巴别尔这样的微型小说大师时,我会起立为他敬礼。我也给凌鼎年先生敬礼,是他促成我两本微型小说集的出版。

二零一零年三月十五日于新浦河南庄

(该书即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序跋”《西窗》后记- 连云港陈武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