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的钟表史_潞子山水_新浪博客

 

俺的家乡是上党地区的一个村子。老辈人时候,村民们对时间的判断大多是看日头儿,所判断的时间也是极不准确的,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如,把早上七、八点钟说成“饭时了”,上午十点来钟说成“半前晌了”,下午四点来钟说成“半晚夕了”等等。凌晨太阳爬出山坳之前,人们靠的是报晓的公鸡啼鸣。如“鸡叫头遍了”指两三点钟,“鸡叫两遍了”指三四点钟,“鸡叫三遍了”指五六点钟。当然,这更是不准确的,只是大概的时间。倘若谁家的公鸡发起神经,前半夜就打起鸣来,忽悠得全村的鸡都跟着叫起来,于是全村人也都被忽悠起来了,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人家公鸡全然不负责任,只能怪自家没有钟表。靠看日头儿或听公鸡啼鸣来判定时间就是如此地不尽人意,尤其是遇到连阴天,太阳就像是大家闺秀,娇娇滴滴的藏在闺房里几天也不肯露一下芳容。人们抬头瞅瞅老天,半前晌和半晚夕一个样儿,只好无奈地叹息一声说:“唉!有天没日头,瞎过吧”。若遇到谁家公鸡瞎打鸣,把前半夜忽悠成五更天,人们也只是无奈地责怪一声:“这傻公鸡不会下蛋,还糊弄人呢!”

俺家乡的乡亲们就是如此一辈又一辈地瞎糊过着日子。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村里通了有线广播,家家安上了有线喇叭。嘻嘻!那玩意儿真有意思,每天早上一到五点半,喇叭匣子就播放起“东方红”的乐曲,然后是国家大事,接下来是本地新闻。人们不再靠听公鸡打鸣判断时间,也不用担心谁家的傻公鸡忽悠人,尤其是家庭主妇,一听到喇叭匣子响,就麻麻利利地从炕上起来,收拾家务和做饭。那时,喇叭匣子不但有播放时事新闻和文艺节目的用途,还起到了钟表报时的作用。喇叭匣子能说能唱,引发了人们的生活乐趣,连老年人都琢磨起这魔术匣子来,只是百思不得其解。赵家老汉总爱问青年人,他说:“这匣子一点点儿大,咋的就钻进了那么多人马呢?又说又唱的,真是稀罕物。”搞得年轻人笑裂了嘴巴。到了晚上,人们坐在喇叭匣子下边听戏文边吃饭,是那么津津有味。其实,那时的饭菜清淡寡味,是那方方的喇叭匣子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盐醋。广播一停止,人们便打个呵欠,伸个懒腰,说:“没戏听了,睡吧,明个还得起早上工呢。”

到了七十年代,村里人为了准确地掌握时间,有的家户买了闹钟,但手表还是xx品。那时,俺村有这样两句顺口溜:“穷买车子富买表,半吊子夹着手电跑。”“车子”指自行车。若一家有俩仨男劳力,积攒一年辛苦钱,买一辆自行车,出门赶会,正月天串亲访友就方便多了。买车子便成了乡亲们奋斗的目标。“表”指手表,在俺乡亲们眼中,那不是咱老百姓手腕儿上戴的东西,只有吃公家饭的或有钱人才配戴那种物件儿,手表是身份和富裕的标志。

放羊汉“郭老汉”开了俺村村民戴手表的先河。“郭老汉”是个外乡人,其实也不老,三十几岁年纪,只是经年的风霜雨雪把他雕塑得有点老态。“郭老汉”是个“正茬光棍”。那时,村里盛产光棍。那些压根儿就没有娶过媳妇儿的单身汉,村民称其“正茬光棍”,离了婚或丧偶后的单身汉称“二茬光棍”。“郭老汉”不抽烟不喝酒更不xx,决心攒钱摘掉光棍帽子。“郭老汉”想,若要摘掉光棍帽子,就必须风风光光地活出个人样儿来,先买块儿表戴到手腕上拽拽,不怕女人看不上。那年城里西街九月初三庙会,他抽空赶了一趟会。好吃好喝的东西没舍得买一口,好穿好戴的东西没舍得买一件,只买了一块儿手表戴在胳膊上。时值深秋天气,他也不顾天冷,把衣袖挽得老高老高,就像夏天穿的短袖衫,明晃晃的手表在他那并不光鲜的胳膊上越发招人眼球。放羊汉戴手表成了俺村的特大新闻,不亚于现今的“神七”宇航员出舱行走于太空。所区别的是“神七”宇航员出舱行走太空博得了举国上下的齐声赞颂,而“郭老汉”戴手表事件引来的是村民们褒贬不一之声。“郭氏手表门”令上年纪的人愤然不已,于是骂道:“早该娶妻养子的人了,咋的就恁不成器!买个吃食还哄哄嘴,买块手表顶啥事?那娇贵的物件是你放羊汉戴的吗?放一群臭羊还怕耽搁了时辰?”年轻人却夸赞“郭老汉”有眼光,并兴冲冲地来看稀罕。同一件事青年人和老年人的看法截然不同,阵营的分化更是那么泾渭分明,看来“代沟”并非是个新鲜的说法,当这个词汇还没产生时,它的实际意义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年轻人来看这稀罕物时,“郭老汉”死死地护着手表不让看,说是怕弄坏喽。一个小后生大声问道:“老汉,几点了?”“郭老汉”极潇洒地将胳膊一抬,瞟一眼手表便答道:“九点多了。”那抬胳膊看表的动作比县里的下乡干部还优雅。过了一会儿,又有人问几点了,“郭老汉”又将胳膊优雅地一抬,偷偷瞅一下日头,再极认真地看看手表,用带着京味的腔调说道:“九点半了”。他看表时那动作,报点时那腔调,差点儿没把小后生们眼馋死。

后来,人们发现只要向“郭老汉”问时辰,他总是先瞟一眼太阳,再抬手瞅瞅手表,然后报出一个大概的时间。如果遇到阴雨天,人们问他几点了,他便支支吾吾地含糊其辞。再后来,有人操心听了喇叭里中央广播电台的报时后再去问“郭老汉”时辰,竟然相差一个多钟头,人们终于知道他那是一块废表,于是戏谑地编了几句顺口溜来形容那块手表:“分分对(校对),秒秒拨,一个钟头差四刻”。这块手表的秘密虽然暴露了,“郭老汉”却毫不感到羞臊,还振振有词地说:“十来块钱咋能买上好表?好表一百几十块钱哩!”

千万别小看了这块废表,小伙子们若到外村相亲,有的便和“郭老汉”来借手表,然后骑上自行车,即使是大冷天也要把衣袖高高地挽起,露出明晃晃的手表来,风光得很。

到了八十年代时,俺们村涌起了购买手表的高潮,年轻人大多戴上了心仪已久的手表。“上海牌”、“北京牌”、“长安牌”、“钻石牌”等机械表,另外还有各种电子表,品种繁多,举不胜举。一条条健壮的胳膊在灿烂的阳光下晃动,有的银光闪烁,有的金忽亮亮。俺的乡亲们终于彻底挥别了瞅日头听鸡叫来判定时辰的生活。

进入九十年代后,俺村的人们已不把戴手表视为时尚,逐渐不戴手表了。人们热衷于买彩电,更舍得花几百或上千元钱买那一人多高的落地式自鸣钟,放在厅堂里做摆设,古色古香,每个钟头都会自动打点,“铛、铛”的打点声,把人们的心情撩拨得格外欢畅。

跨入新世纪以来,俺村的乡亲们告别了“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生活,家里安装了电话,年轻人大多有了手机和摩托,有的人家还买了电脑和小轿车。假如想看时辰,手机上有时间显示,电视机上也有,电脑和小轿车里还有,往哪儿看都有,谁还把判定时辰当做挠心的事呢?

在俺村,当了爷爷的人只知道自己的生辰是前晌、晚夕或是前半夜、后半夜。当了爹的人却知道自己的生辰是上午几点、下午几点或者晚上几点。当了孙子的人竟知道自己的生辰是几点几分几秒,时间xx到了卫星发射的程度。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俺村的钟表史_潞子山水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