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缺失核心技术前景堪忧- 电池的日志- 网易博客

我国新能源缺失核心技术前景堪忧

2010-04-25 14:18:07 阅读31 评论0 字号:

腾讯汽车:各位腾讯网友大家好!欢迎xx2010北京车展。这里是腾讯访谈间。我们现在面对的是腾讯5.2亿用户做现场的报道。首先介绍一下嘉宾,来自《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主编武卫强老师。武老师,跟我们腾讯网友打个招呼。

  武卫强:大家好!我也是QQ用户。

汽车发展现状是雷声大雨点小

  腾讯汽车:武老师,这次北京车展新能源也是一个主题,您觉得新能源现在是怎样的格局?从车展上能够看出来未来新能源的方向吗?

  的确,这次车展的主题是“畅想绿色未来”,从3月份的日内瓦车展到4月份的北京车展主题都是一样的,而且可能接下来每个车展的主题都类似,新能源、绿色、未来,这是所有汽车厂家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因为我前一段时间去日内瓦车展看了,包括今天上午看了一下北京车展,关于新能源,目前大家都在占位、抢位的过程,没有确切的一些车型批量生产。谈到新能源无非三个板块:一个是混合动力车,就是目前过渡的车型;第二块是电动车;还有氢动力、车。

  今天上午刚刚去采访了一下本田全球总裁,我也问了他的观点,因为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确立自己的新能源发展方向和定位,有的企业以混合动力为主题,比如说我们会看到丰田在混合动力方面的确已经是目前成绩{zd0}的厂商了,普锐斯在去年日本所有车的销量里面是{dy}名。第二它在北美市场也做得不错。最近,凯美瑞已经把混合动力车带入中国来了。

  最主要的技术是、电控和电机

  另外一个是电动车的主题。日内瓦车展上我也看到了标致、大众、宝马、奔驰他们都在推出电动车的项目,而且宝马已经在德国柏林和一些市场进行电动车试点,包括国内也有众泰、郑州日产在做电动车的试运行。我们国内自主品牌长安在混合动力做得不错,比亚迪的混合动力也做得不错。另一块就是氢动力。

  我的感觉是电动车目前中国喊得是最凶的,但是实际上离我们的目标还是非常遥远的。即便是混合动力车在中国目前的市场,至少三到五年内接受度是可以的,只要你价格便宜,肯定很多人愿意买。为什么去年Insight和丰田的普锐斯月度的销量超出了传统的汽车,就是因为它的力度。我们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方面的策略一直没有出台,所以短时间内混合动力到底做到什么样的程度还不清楚。

  电动车最主要的是电池、电控和电机,这三大技术全球没有厂商能够融合。现在通用推出了面向2030年的一个新概念车的时候,他们全球主管技术的副总裁就说到这个CNV现在在世博会试运行,但是它的电池是中国制造的,电池实际上没有很强的技术含量的。目前为什么中国做得{zh0},是因为电池是一个劳动密集的产业,不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电池这个行业跟我们现在的电子行业比较像。包括通用这个电动车它也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车型。首先把电动车做强了,才能出现面对未来的车型。但是现在没有一家企业在投钱。包括前一段时间,去年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北大有一个演讲,我很清楚记得他说了一句话,“电动车掉入水里会不会电死?”作为汽车行业的一个领导人,他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提出这个问题是有原因的。我们从高层到技术领域,这个电动车目前的接受度依然是比较落后的。

  戴姆勒与合作实为减少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为什么前一段时间戴姆勒和比亚迪要合作成立技术中心?我认为就是戴姆勒不愿意把钱砸在这上面,找一个人合作。为什么找比亚迪?不是因为看好比亚迪,是因为看好比亚迪背后的中国政府。因为目前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方面投入力度是{zd0}的。电动车只是适合于在城市运行,不适合长途运行,不会xx替代现在的汽车。因为它要解决充电的问题和设备的问题,短时间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即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也不会代替传统的柴油机和汽油机车。

  我认为北京车展这次展出新能源是有这个背景的。大家都在推。但是真正实现量产都有很大的难度。从北京车展来看,在新能源方面有所作为,或者说值得一看的只有长安,大家可以看看长安的展台,毕竟它目前的混合动力车已经是{zj1}备量产化的车型。

腾讯汽车:今天武老师也是采访了很多企业汽车的老总,就您的了解来看,目前中国车企、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上的区域战略有没有什么新的动向?

  武卫强:我们已经从全世界最不起眼的汽车市场变成了{dy}大市场,超越美国成为全球{dy}。换来的就是全球市场重新对我们的评估和定位。这个重新评估和定位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dy}个是过去任何提升,包括欧洲的也罢,美国的也罢,可能在研发的时候面向的消费群主体是美国,是欧美,以他们的需求设计产品到中国来销售。所以过去我们在五六年前很欢欣鼓舞合资公司,我们已经全球导入,垂直换代,很了不起了,我们那会儿很激动,因为过去比这个更早的时候,人们拿出他们已经淘汰的车型到中国产生剩余价值,比如说捷达、桑塔纳,这么多年还在中国卖。后来我们很激动说雅阁是{dy}个与国际接轨、全球同步的,后来越来越多的车全球同步,包括大众的车也在全球同步。但是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次车展豪华车领域里面的两大亮点,就是奔驰E系的长轴距,宝马5系的长轴距。他们很激动,{dy}次在北京车展全力xx。因为他们只在中国销售,所以他们就在中国xx。在欧洲xxxx到中国来卖,欧洲人不会要这个车,美国人、日本人也不会要这个车。即便是这个车拉长了,也要重新做很多的设计,他们做这样的设计是因为中国市场太重要了。任何一个汽车企业都要改变原来的做法,要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改造,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会出现一种情况,随着中国市场真正成熟,全球跨国公司在产品研发的时候,都会以中国人的需求作为全球汽车设计的标准。

  过去我们说很多产品在美国xx然后到中国,未来也有可能很多车都在中国xx,中国的设计出来卖到国外去。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中国人的理解和他的需求将是未来全球汽车市场设计的方向。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基于这样的改变,我们看到很多跨国公司开始改变他们的战略,除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扩大生产,扩大销售,我们知道所谓的合资公司在我们中国汽车市场上{wy}扮演的角色就是装配厂、生产公司,所以我经常说自主品牌有一个特点,我们是以全产业链和装配上重新展开竞争的,但是面对中国汽车市场这样的变化,跨国公司必须把它的全产能拿过来,比如说研发,比如说福特也规划了这个事情,现在也已经成立了研发公司,现在在做简单的开发。其他的像上海大众、朗逸、宝来这些车型都是合资公司自己做出来的。广州本田的“理念”出来了,它要实现合资公司的本土化。首先要研发本土化,然后是零部件采购、金融、二手车所有这些东西都要拿到中国来,而不是简单地从CKD到组装,到国产化。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中国汽车步入“后合资时代” 自主力量凸显

  腾讯汽车:您刚刚提到自主品牌在全产业链与跨国公司的装配厂进行竞争,这应该是之前合资时代的特点了,现在这个情况已经改变了。

  武卫强:当然从今年开始,这个时间不是很明确,但是至少从“后合资时代”会开始。这个“后合资时代”有几个标志性的特点,上汽通用中上汽占了51%的股份,上汽通用五菱里面,今年开始不再生产雪佛兰的车了,以自主品牌为主,虽然股份有通用,但是主要的车型都是自主品牌。过去中国人喜欢不喜欢我都拿过来,现在发现中国人的爱好和外国人不一样,原滋原味拿过来都不行。包括我们看到大众现在的产品有多少车型都是改的,包括卖的好的奥迪A4L。所以我们去欧洲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就喜欢加长?美国人就必须在车里面有放可口可乐的杯架。中国人认为为什么在路上喝水?这个他们不理解。所以中国“后合资时代的”有三个特点:一个是上海通用的变化,一个是以408为标志的全新车型心德国投放,包括408、宝马5系长轴距和奔驰E级的长轴距在中国的上市。第三个就是今天“理念”的上市。这个开启了“后合资时代”。

  腾讯汽车:自主品牌在“后合资时代”怎么样扮演自己的角色?

  武卫强:我们市场从来都是竞争的,这会有一个博弈的过程。今天看到很多跨国公司展台没有像原来那么激动,因为对面的自主品牌也不错。吉利、奇瑞、长安、包括一汽、上汽的展台都很有概念,设计得非常有理想。

  腾讯汽车:有一种薄发的感觉。我觉得真的是变革非常迅猛。作为国产汽车这是我们感到非常激动和高兴的事情。从吉利收购沃尔沃,像F3,不管怎么说,这样的车型月销量3万辆是很了不起的概念。在美国市场才有月销3万辆的车。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也有,只不过人家是好车,我们是低端的车,但是我们消费者的需求在这里,我们企业的水平会提高,我们的市场已经具备了像美国市场那样的潜力和消费能力,这个事无xx议,面对合资公司的这种竞争是好事情,真正相互的博弈让我们做的品牌更有竞争力。这是很好的。

  腾讯汽车:谢谢武老师!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我国新能源缺失核心技术前景堪忧- 电池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