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研究路在何方-超人在线-搜狐博客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历史悠久,实践丰富,疗效可靠,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中药可以xx众多病种,特别是对于慢性疾病、疑难杂病和化学xx不能xx或xx效果不佳的难治性疾病的xx和保健,有着独特的功效。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中药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医药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当前,全国上下一致强调加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步伐,让世界认识到中药在疾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中药现代化并不是中药西化,故要坚持中药复方的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质量标准;另外,要规范药材来源,重视标准化种植,统一炮制标准,加强炮制理论研究;同时,要研发中药新剂型,完善中药制剂工艺,通过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多学科交叉应用等,实现中药现代化。当然,我们更需重视中药研究的误区、重点、发展趋势和未来道路。

 

本文就近年的反复观察和思考,提出一些中药研究未来发展道路的个人观点。

 

1.走出中药研究的误区

 

1.1坚持中药复方的研究

 

中医用药讲究配伍,注重多组分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中药复方及其制剂才是xx疾病的起效物质。故对中药的研究应该从临床使用的传统复方开始。目前国内外对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是对药味的拆分研究,阐明其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证明其配伍的合理性,或采用总提取物和分提取物,或测定中药复方中的几个化学成分的粗略做法,较少开展药效学与化学成分相结合的研究。违背了传统中药发展规律,研究的结果不是在继承传统中药基础上的“现代中药”,导致了研究脱离临床,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对于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应该是以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药效学和化学成分相结合对中药复方进行系统的研究。

 

1.2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质量标准

 

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设置,多年来一直依照和沿袭化学xx的质量控制模式,但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药质量标准与整体的中医理论观念不相符,其局限性和缺陷逐渐显现。如何建立既符合我国中医药特色、又能让国际社会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是我国实现中药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由于现行中药质量标准主要是中药材的标准,导致中药在使用中多数用药材的标准控制中药的质量,尤其使用单一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为指标,造成了药材的某种成分含量标准永远不可能与饮片及其复方制剂中该成分的含量相符合的事实,制造商们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却必须紧紧盯住药材中某成分含量这一量化指标,质量不合格便成了中药的普遍现象。中药产品合格与否,主要的依据是某种成分的含量,要使中药合格的惟一办法,只能是调整化学对照品的含量了。然而,含有相同成分的中药或xx生物甚多,中药的质量控制自然进入了微妙状态。现在的问题不是对某种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是否适用,而是测定的成分是否有标识中药的作用。

 

1.3中药现代化并不是中药西化

 

中药现代化就是把当代{zx1}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之中,在保留中药传统特色和优势上,达到现代化的要求,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的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中药西化的手段主要是从中药里提取有效成分,或按西药的病理药理研究中药。实践证明,提取有效成分的中药,疗效都大大降低了。过去相当一部分中医现代化研究,实际上成了中医西医化研究。将中药纳入西医药学理论体系,丢掉了中药学辨证论治理论,中医本质性的内容和优胜性的内容不仅得不到发展,相反给淡化了、丢失了。中医用整体观、系统观、多层次观认识人体生理和病理,注重个体特殊性,从宏观的水平认识整体生命现象,这样的认识方法具有很多优点,是中医的特色,但在某些中医现代化研究中却变得面目全非。因此,中医现代化一定要以继承为基础。没有继承,中医现代化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要现代化但不能西化,中医西化的结局就意味着中医的消失。

 

2.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药研究的重点

 

2.1重视标准化种植,规范药材来源

 

虽然我国中药材产量多,分布广,但它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都很落后,种植方法停留在xxx的阶段,而且,没有形成规模种植。另外,我国各地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光照、温度、湿度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这对中药材的生长都有影响,但我国对于此类问题基本没有提出任何改善方案。另一方面,一些中药材在生产中深受农药残留的危害,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国外对我国的中药进口有严格的限制,而中药材的农药残留问题则成了中药材出口国外的瓶颈,阻碍了其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缺乏中药材管理制度规范以及监督规范是中药材产业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我国生产中药材的企业规模小、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管理及药材的种植都缺乏严格的规范,而中药材在保存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储藏方法也影响了其发展。

 

首先,制订和完善中药材的生产管理规范及监督规范是发展中药材的重点,在生产方面,要符合生产管理标准;在种植方面,要建立符合GAP的中药材种植规范,只有把这些规范和标准都统一下来并强制实施,才能使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有实质性的提高。

 

另外,实行中药材的现代化生产也是突破中药材一直以来都以原始化生产的弊端。相对其他中药产业而言,中药材的合格率低、市场无序,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和现代化的生产,因此,我国要加强对中药材的现代化建设,包括种植、开采以及生产等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药材质的飞跃。我国还应该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加速中药材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淘汰一些规模小、效益低的企业,扶持一些质量好、品质高的机构,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研发力度,打造出一批规范化、产业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生产基地。

 

2.2统一炮制标准,加强炮制理论研究

 

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xx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后者常常影响中药的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而原药材在发挥xx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xx的要求。所以,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在中药炮制中,加工工艺与标准一直处于不统一状态,这不仅影响其交流和流通,而且,严重阻碍了中药饮片的继承与发展。因此,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中药饮片标准,对中药材的加工实行GMP管理,促进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饮片质量标准化、饮片产品品牌化,以利于保证饮片的质量和流通,xx品种混乱加工及有效成分的流失,杜绝混药、二次污染等人为质量问题,使中药饮片的市场流通和质量得以提高。

 

目前,不重视中药饮片加工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由于药材不炮、不制,或炮制不规范,使得中药质量大打折扣。同时,我们对传统的中药炮制理论仍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更不能有效地做到升华和提升。为此,我们应尽快建立一批专业队伍,进一步加强炮制理论的研究,系统地归纳总结前人留下的理论,并采用现代技术完善和发展这些理论,努力实现中药炮制的现代化。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可研制出一批电子或全自动的新机械,以提高中药的炮制工艺和科技含量。我们需要在充分了解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代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制药设备和技术及药品的现代化管理,促使现代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达到国际普遍认可的高标准。

 

3.与现代科技结合,走向美好未来

 

3.1研发中药新剂型,完善中药制剂工艺

 

传统的中药制剂主要是膏、丹、丸、散[3],存在使用量大,口感差,作用缓慢,不适合于急症等特点,中药制剂长期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如中药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固体制剂吸湿性强的问题,中药新剂型制剂仍很少,中药制剂体内代谢规律掌握太少,使中药制剂体内过程的评价和给xx案的制定缺乏依据。所以,我们应大力开展以中药制剂学理论与方法学的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xx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为新剂型与新制剂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应开展中药制药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从而为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奠定基础。注重中药新药开发与中药新剂型的创制,既要注意传统剂型的改造,更要注意中药新药的开发。新药开发的重点是一、二类新药的研究,要针对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开展xx性xx制剂的研究。同时,应当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国外先进剂型为目标,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开发研究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靶向xx制剂。并需要重视中药新辅料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促进中药制剂质量的提高。

 

3.2采用纳米技术研究中药

 

20世纪90年代,纳米技术被应用于中药研究领域,与传统中药相比,纳米中药表现出了独有的优点:纳米中药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增强了原药的功效,拓宽原药的适应性;增强了靶向性,减少用药量,节省中药资源;在增强中药的原有功效的情况下,产生了新的功效;丰富中药的剂型选择,提升传统给药途径;降低xx的毒副作用。纳米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为中药部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定量、定性、分析提供标准和依据。挥发油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传统中药制剂过程中易于挥发、散失,而使药效降低,采用纳米剂型可以有效避免挥发油的散失。采用纳米载药系统能有效的保护中药有效成分,避免药用成分散失。

 

中药长期以来在实践用药过程中形成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独具特色的用xx法和理论体系,如何解决纳米技术应用到中药后的理论问题,加强纳米xx的毒理学研究和安全性研究,尤其在纳米xx载体的选择上有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在中药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和材料选择上,既要注意材料的稳定性又要处理好载体与xx之间可能发生的化学作用,还要注意制备过程中xx的变性、降解等问题,以免中药有效成分的散失从而降低原药的功效,甚至产生毒性。这些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基础研究过程。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中药及复方制剂中活性成分将更加清楚的被人们认识和发现,并在纳米技术的应用下被人们灵活的掌握和充分的应用。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药纳米化必将成为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中药尽快走向国际市场。

 

3.3 提倡多学科交叉,实现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这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正确途径。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某一狭窄的区域,发展交叉科学,促进原始创新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实现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药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数学、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的人才合作研究成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交叉融合,给药品的生产、研究、开发提供了许多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结语

 

我国中药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化、新药研究的开发与水平、世界市场份额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中药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中药研究虽然道路曲折,但有了政府的支持,有广大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中药一定会走出国门,踏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张舒 刘超)

郑重声明:资讯 【中药研究路在何方-超人在线-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