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二十四、难得的守信_诚实成诗_新浪博客
连载二十四、难得的守信
    守信,就是要遵守自己的承诺,遵守自己和他人的约定,讲求自己的信用,维护自己的信誉。
信誉,则是一个人恪守承诺的名声,是遵守承诺的公众认可程度,也是守信的知名度。
    每个人都会在生存和生长的过程中,有过各种各样的承诺,有的是报答型的,有的是约定型的,有的是恩赐型的,有的是互助型的。在这些承诺的xx过程中,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有的甚至是无期限的,有的承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的可能是是在天真幼稚的想象中作出的。有的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一时冲动而发出的。不论是什么样的承诺,都会紧紧的牵连着一个人的信誉和声望。因此,守信的前提条件,是不要轻易的作出承诺,承诺要斟酌自己的条件、能力。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尽管是自己暂时做不到,以后具备了条件时自己是否会去郑重的xx。如果不可能xx,就不要作出空头的许诺。我记得,小学五年级时,我开始学打乒乓球,那时做梦都想有一个“红双喜”牌的乒乓球拍。曾经壮着胆子和爸爸提出过乞求,可是,由于爸爸当时正病休在家,每月只开百分之六十的工资,他一直心绪不好。但是,他没说不能买,而是说:我现在都不上班了,哪有钱给你买球拍,如果让我上了班,别说一个球拍,买个十个八个都行。这样,就留给了我一个希望,我想等到爸爸上班时再说吧!可是,一年之后,爸爸上了班,但却从来也未提给我买乒乓球拍子的事了。因此,我对父亲一直心理不满,时常在心里嘀咕,那么大个人说话不算话。现在,我理解可能当时父亲只是在心烦过程中,对我的一句应付之词,而我却认真了。等到父亲恢复工作之后,他根本就记不得有这么个承诺了。惟有我还在企盼着。类似这样的承诺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例如:小的时候,不论是父亲、母亲还是爷爷、奶奶都曾对我说过,现在嘴这么甜,等到长大了娶了媳妇就会把我们忘到一边去了。我们到你家里去,还得说:这么大岁数了来干啥?快回去吧。我当时就信誓旦旦的说:一辈子都不会,那时,我要让你们住大房子,天天吃好的穿好的。这种承诺,是儿时父母和长辈们激将出来的。但却也挂在我的心头难以忘怀。我还记得小的时候,看到奶奶牙齿一个个脱落,吃东西很艰难,我就问奶奶:爸爸、伯父、叔叔他们为什么不给你镶牙,镶牙需要多少钱。奶奶说:镶满口牙要三十多元钱啊。他们都十分困难,不能让他们给我镶牙。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曾经埋怨他们,为什么不一家出几块钱凑齐了给奶奶镶牙。因此,当时就许诺说:奶奶等我长大了给你镶牙,你等着我。尽管那时我还小,但奶奶听了之后,眼里露出了泪花。那一年我当了兵,每月六元钱的津贴费,除了日常洗漱等用品的使用之外,我打算偷偷的积攒一下,以便于给奶奶镶牙。也确实怪我有时也没有坚定信念,有时就多花了一点。我那年一月份当兵,过了大约七、八个月,我的钱快要攒够了时,可奶奶却去世了,给我留下一个终生的遗憾。
从一些古时候的文章中看过不少关于人们信守诺言方面的故事或传说,感觉到那时的人们一直在倡导着诚实守信,并当成了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去树立。而今天,总觉得人们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许多人把承诺当成了特定场合表现自己的一种誓言。承诺时信誓旦旦,xx时,总能找到各种理由去推脱。甚至,有的人故意的撕毁合同,不履行约定,不xx承诺。曾经看过一篇叫做“赤兔马之死”的传说故事,觉得含义很深。其全文是:建安26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并败遭擒。因拒降而为东吴所害。其坐骑赤兔马,被孙权赐予大将军马忠。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众人,抚其背叹曰:“昔日曹操做《龟寿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啊,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偿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恨之。”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与吕布,吕布乃天下{dy}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嘴无信,为荣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折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信之人齐名,实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此生只辱与奴隶之手,并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与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见其武勇,白门楼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大喜,拜谢曹操,操疑问何故也,关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弟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人,今日所闻果真如此。”赤兔马泣曰:“吾偿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者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死。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以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这个传说的精髓和经典之处就是在守信问题上,“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马都能对诚信忠义之士做到以死相随,人又有什么借口可以不讲求诚信呢?
    古时济阳一个商人因失信而应丧生的故事也说明了守信的重要。济阳有个商人,因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zd0}的富翁,你若能救我,我给你100两黄金。”待其被救上岸后,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他却阵阵有词“你一个打鱼的,一生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了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泱泱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客商又第二次在那条河乘船时翻了船,他又照前法呼救,有人走过来欲救,可刚好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也在场,对大家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人们一听都不去救他了,于是,客商被淹死了。这是一个启示人们要时刻信守承诺的警示故事。尽管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xx应”之嫌,也兼有救人需要报酬之嫌,但也确实能给人一些启示。
    在我们现实中类似的不守承诺、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曾经在报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实例,一对好朋友,相互间约定两个各出一半钱买福彩,中了奖之后俩人平分。可是有{yt}当他们买的彩票真的中了九百万元大奖之后,那个执款负责购买彩票的操作者却说:这张彩票不是用两个人的钱买的,两个好朋友翻了脸,还诉诸了法律。但却找不到俩人合购彩票的证据,奖金则被另一方独吞。我想这个失信者,随着钱财的耗用,随着岁月的推移,随着人生经历的增加,迟早会良心发现、自我谴责的。
    前不久还在电视理看到一个农民买彩票得了几百万元大奖,由于事前曾经说大话,中了奖要给弟弟多少钱,帮他们改善生活。他也真的做到了,很慷慨的给了弟弟一部分钱,其余的自己想盖一座小楼,可是,没有经验、预算不准,盖了一半 钱就不够用了,这时,却又反悔去向弟弟讨要自己已经给出去的钱,造成兄弟之间反目,闹得不亦乐乎。
    失信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在男女配偶和恋人之间,而且不是少数。一对恋人在产生恋情之时,往往是信誓旦旦、山盟海誓。诸如:除你不娶、唯你不嫁,一生忠于你,永远都对你好等等之类的情感许诺。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极易出现。这种许诺一般出于两种心态,一种是当时已爱入至深,是发自内心的表白和承诺。另一种是在对方要求之下或为了讨好对方做出的附和型表白,是没有当成郑重的承诺而发出的.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清楚的牢记,恋情本身就是真挚、郑重的情感,不论你的许诺是否真实,而对方都会认为是郑重的、是真实的、是值得信赖的。而且也会永远的牢记在心。当你发生一点点的感情变化时,对方都会把这些许诺端出来,让你自己去掂量。因此,许诺时的头脑清醒和履行承诺时的执着不改,才是守信的两条关键因素。我们一个同学曾经对我讲了一段他的烦恼经历。他谈恋爱时,个人和家庭条件都不好,因此,也无法选择到自己心中的理想配偶,而女方则看重他有一定的才气,觉得他以后一定会有发展,不嫌弃他的长相,也不挑剔他的家庭条件,反而还经常主动的资助他,给了他许多的帮助,当他在一次受了伤时,女方不顾非议精心的照顾他,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报恩情感。并表示了我一生都要报答你、一辈子不会辜负你的誓言。于是俩人成了婚。婚后三、五年后,我的同学开始崭露头角,逐渐的由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走上了处长的职位。他接触周围的圈子发生了变化,议论的中心发生了变化,思维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这时,他希望自己的妻子能跟得上他的思维,关心的焦点也能与他一道发生转变。在生活的情趣上能和他步调一致。可是,他的妻子却仍然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而且似乎还有些倒退。原因是,丈夫对他有过承诺,她放心。自身的进取都放弃了。全心全意干家务,越干圈子越小,思路越窄,想的问题也越发简单。他有时试图谈点单位的事、社会的事。可是妻子总是打断他听不进去,并明确告诉他那是你的事,我不关心,不要和我说。当同事都领着妻子一起参加活动或聚会时,他的妻子都不敢去,有时去了也尽出洋相。{zh1},终于使他产生了分手的念头。可是和妻子一说,妻子却大哭起来,说他忘了本,说他自己说话不算话。他自己回想一下当年的情形,也觉得妻子确实对他有恩,他也确实不该抛开她不管。可是自己又觉得这样生活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不能相互帮助了,难道就这样过下去吗?因此,自己整天陷入愁苦之中。这是他还惦念着妻子当年的付出。如果向有些人把当年的情况抛于脑后,那么他们的结局就是分手,就是一例恋人配偶之间的失信。这是外界条件激发的承诺,也是外界条件变化而促成的失信。
    失信也会由个人发展到集体和组织上的失信。一级政府、一个企事业单位,一个群众团体,如果对信誉问题不重视,对守信的重要性不探讨,就极有可能发生承诺上和约定上的失信。我在一家通信企业工作时,曾经见到过一级政府的三次失信事例。一次是这个县政府讨价还价双方确定了建设方案,并签订了协议。可是县长回来之后,说什么也不同意,说是价格谈高了,拒不履行合同,项目只好搁浅。但是当其他县都上了程控电话时,县长又着急,再次上门洽谈,说什么也要局里给他这点面子。再让一点利,哪怕是几万元都可以,他一定能把程控电话搞上去。好在当时我们也很重视农村通信,于是没有计较,还是从大局出发把项目恢复了。第二次是该政府换了班子,新班子要在一个乡建一个化工厂,说是搞了预测、评估效益十分可观。只是手头没钱,要上门求援,称由县委和县政府担保两年内偿还。同时,还承诺在今后每年给我们单位员工每人白送一百斤大米,算是帮助搞福利。单位领导见有县委县政府担保,于是就同意借其款二百万元。结果,除了{dy}年送了些大米之外,此后,便“肉包子打狗”再也没有了音讯。局里派人去催要,说班子调整人员换了,别人不好介入。此笔钱就是拖着不还了。此后又有一年,说是县里马铁厂、纸箱厂要恢复生产,需要50万元资金帮助,还是县委县政府担保,而且称以后与前款一并还。由于是通信企业还要依靠政府,没办法也只能借给他们了。可是,仍然是一去无回。这一问题还曾引起员工群众的强烈不满,后来不知道是否全额偿还了。
    我国的经济合同法、招标法已经出台几年了,但是在招标的问题上,在履行经济合同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不平等”条约的现象。如:我在企业协管合同和招标项目时,就存在这种现象。项目列出后采取招议标方式进行,议标时把多家的报价按单项取{zd1}价,却按{zh0}质量、最快的时间去提要求,把这些汇总之后,再重新通知投标单位愿意做不,不愿意就找另一家单位做。迫使对方不得不就范。同时,对对方的施工资质,也实行降等核算,二级施工单位只能按照三级做预算取费,不同意就威胁说找三级的单位干。不仅如此,工程款时常违约拖延,对方却不敢理直气壮的催要。因为,如果撕破了脸,以后工程就不安排他们投标了。这种状况经常发生。许多单位对此议论纷纷,指责不公,但领导满不在意,认为就要这样控制他们。这种集体性的、组织性的违约行为,真的应当引起当领导的重视,应该把集体的信誉看的比个人的信誉更重要。这是单位和集体生存的必须条件。
    不论是我们到过日本接触过他们的接待人员,还是没到过日本没有接触过日本人员的人,都能说出日本人在时间观念上是世界上最强的。如果他们和你有了一个时间上的约定,他们肯定会不早不晚按时到达约定地点,而我们的同事、朋友或亲属之间,在这方面就差的很。明明知道几时几分有约定,却还是晚到。不把这种约定当成是信誉大事,而当和自己比较重视、比较尊重的人约定时,又深怕自己去晚受到批评,则放弃了许多该做的事,提前早早到那儿去等候,认为这样才能体现自己守信、自己忠实。其实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
    守信必须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小事上一点一滴的去培养,失信也必从平日的一言一行、一时一处中去防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连载二十四、难得的守信_诚实成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