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中的建构主义“5E”

WebQuest中的建构主义 “5E”

2010-04-23 09:48:38 阅读40 评论1 字号:

   【摘要】 WebQuest是近年来兴起的基于网络的、以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等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主题探究活动。建构主义理论受社会学、控制论等多种理论的影响,目前 可谓流派纷呈,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近年来,罗杰·贝比(Roger Bybee)又提出了“5E”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本文认为,罗氏的“5E”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进行WebQuest的设计与教学。

【关键词】 WebQuest 建构主义 “5E”

一、序言

早 在20世纪初,瑞士xx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就提出了建构主义思想。无奈在20世纪上半叶的大西洋彼岸,由于行为主义大行其道,所以皮亚杰的思想在美国根本没有引起重视。直至20世纪 60年代,美国在进行教育第二次改革而需要寻找理论基础,才重新开始重视建构主义理论。进入80年代后,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情 境、对话、协商和意义构建—得到了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使建构主义成为“一种流行的和富有成效的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范式”。

建 构主义观点认为,学习新知 识或更深层次地理解原有知识不是一个线性过程。在理解新知的时候,我们会使用以前的经验和从探究中所获得的知识。我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后,当我们被有趣 现象所吸引住的时候,我们就会更深入地进行探究。此时,我们会运用原有图式来适应正在探究的现象。这就是建构主义学习原理的一种通俗表达。

1995 年,美国圣地 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和汤姆·马奇(Tom March)首次开发出了基于网络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WebQuest。他们将WebQuest定义为“与学生互动的部分或全部资源均来自因特网的 探究导向的在线活动”,而且将其结构规定为六个模块,即介绍

、任务

、过程

、资源

、评估

和结论(目前有将“过程”与“资源”合二为一的趋势)。在这几个模块中,最重要的是中间几个,即 任务

、过程

、资源

和评估。因此,在WebQuest的设计中,将这几个核心设计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 了一个WebQuest的品质。

 

美 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BSCS)小组的首席研究员罗杰·贝比(Roger Bybee)在“PH元素”的教学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叫做“5E” (engage,explain,explain,elaborate,evaluate)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笔者认为, 这种“5E”建构主义思想也可用来指导WebQuest的设计与教学。

二、WebQuest中的“5E”

1、投入( engage )

在 WebQuest的 “任务”模块里,教师在设计时首先应该清晰地描述任务,让学生能够马上明确任务,作好投身于任务的准备。其次,奥苏贝尔 (David.P.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一书中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自豪感,我会说:影响 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时还要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水平,分析要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设计要利于 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建立,以实现奥氏所提出的“意义学习”。{zh1},教师的设计还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使设计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 征,同时能够激发“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

2、探究( explore )

华 东师范大学的高文教授曾提 出,探究定向的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在WebQuest活动中,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对 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模块中的要求。在活动期间,学生分成小组分工协作进行探究,教师的作用仅是作为指导者和促进 者。学生在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组外同质”和“组内异质”性,且分组方式通常应该采用“稽格索”(jigsaw)法,或叫做“切片分组法”。要每个小组成 员在规定时间内把所有资源都浏览是不切实际的,所以{zh0}的办法就是采用“稽格索”。

3、解释( explain )

斯 特赖克 (Strike,1987)说过,“概念是被发明的而不是被发现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实证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其中的因 果关系形成自己的解释和理解,也就建构或“发明”了自己的概念。探究学习中的“解释”只要求学生在实证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理解进行更新。产生“解释”的中介 手段就是在小组活动后,学生应该与同伴,教师,甚至自己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在运用WebQuest时有种常见的错误。这就是虽然学生是分成小组进行活动, 但小组成员每人只负责任务的一部分,如每人只负责PowerPoint幻灯片的一张,然后将各成员制作的幻灯片组合起来就成了最终作品。这样,小组内学生 之间根本没有进行质疑、研讨或交流。这种各自为政的做法由于缺乏小组过程,因而不可能整合小组全体成员的知识财富,也就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归纳、推理、综合 等高级思维能力。一般来讲,小组内的交流大多采用“头脑风暴”法来进行。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时,也可邀请指导教师参加。

4、阐述( elaborate )

在 WebQuest活动中,学生扩展已建构起来的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建立联系,并把它们应用于周围的世界。比如,学 生在研究光的现象时,可以建构对光穿过太空的路线的理解。仔细看看街灯柱,学生可能注意到灯柱的影子随着白天变长而改变了位置。这种观察可以激发学生对影 子位置的改变和太阳之间的联系作进一步探究。一些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的应用,如在什么地方种花能让花接触更多的阳光,如何用遮阳伞来遮挡阳光,都是对光以 直线形式运动这一概念的运用。由于这些联系常引起进一步的探究和新的理解,所以在设计WebQuest中的“资源”模块时,除了提供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 资源链接外,一般还应该提供一些额外的资源,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将所学知识来“阐述”其他与所学概念相关的现象。

5、评估( evaluate )

在 WebQuest评估阶段,我们常可使用量规、核对清单、档案袋评价法等方式来进行。在评价的方法论问题上,建构主 义观点认为,评价过程应为一种连续过程,是一个循环结构。那么,我们就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不断地得到学习成功或失 败的反馈信息。然后学生利用这些反馈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如果有必要的话),来对学习活动进行改进。“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哈瓦德·加 德纳认为评价应该成为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学习后的“外加”部分。威尔逊(Brent G. Wilson,1997)也说过,“评估应该无缝地整合进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而不是附加在末尾”。这种形成性评价实际上体现后现代主义评价观。另外,上述 的档案袋评价方法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另类评价”。笔者认为,当学生完成任务提交作品时,就已经是 “理想型”档案袋的评价了。因为,这种档案袋可能包含了项目的说明、作品本身和学生对项目活动的反思。

“WebQuest 一种学习者 为中心的、基于项目(project-based)的教学、学习和信息探究方式”(Lamb & Teclehaimanot,2005)。由于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在国内一般叫“研究性学习”,所以国内许多教师把WebQuest理解为一种“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也是有道理的。那么,在 WebQuest的评价中,笔者认为不能仅仅是对学生的最终作品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态度、探究精神等进行评价。所以,笔者认为, 在设计WebQuest的评价量规时,应该将国内目前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引入进来,以实现对WebQuest活动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 化。本文附录中给出了WebQuest评价的参考评价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

三、结束语

总之,“5E”作为一 种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我们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WebQuest设计与教学。理解这点,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WebQuest,使我们 的WebQuest教学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更富有成效。

 

参考书目:

1、《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莱斯利·P·斯特弗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11期《甲午中日 战争》 何家洪等

3、《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主编 2003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郑金洲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3

5、 Constructivism and the Five E's

6、The Postmodern Paradigm

 

附录:

表一:最终作品评价表

作品      得分

形式

4

3

2

1

论文

观点非常明确、全面。论据的收集非常充分。组织的 信息和材料,脉络清晰,逻辑严密,字、词、句使用得当,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内容大部分准确,较全面,有少数无关的细节。材料和信息组织比较恰当,逻辑较为严密。部分字、词、句使用错误。

观点基本准确,有无关细节。恰当组织了一些材料和 信息,脉络较为清晰。字、词、句使用中重复出现常见错误。

内容基本不准确,材料的组织很差,思路不清晰,逻辑比较混乱。正文的表达不明确、字、词,句有大量错误。

PPT幻灯片、网页或多媒体作品

网页图表和正文的联系紧密,正确表现正文内容。整 个计划方案清楚,可行性强。正文的色彩和背景清楚且相配。作品中链接准确无误。

网页图片与正文有关,但被滥用。计划方案通俗易懂,但还可以更好一些。色彩和背景较相配。个别链接个别有误。

网页图片不清楚且与正文无关。方案晦涩难懂,计划 不可行。正文的色彩和背景不融合。多个链接有误。

计划非常混乱,网页图片选择与正文无关,正文色彩和背景选择不当,影响了内容。链接根本无法使用。

表二:学生自我评价量 规

方面                     得分

4

3

2

1

参加类似教学活动的兴趣程度

 

 

 

 

自主探究学习程度

 

 

 

 

对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的能力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研究中的体会与感悟

 

 

 

 

表三:教师对学生的评 价量规

方面                  得分

4

3

2

1

质疑的意识、习惯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课题中的贡献

 

 

 

 

课题研究的态度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精神

 

 

 

 

研究过程中的组织能力

 

 

 

 

成果交流展示的能力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WebQuest中的建构主义“5E”】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