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部”的怪现象- 路易*王的日志- 网易博客

“人力资源部”的怪现象

2010-04-23 09:36:53 阅读28 评论2 字号:

 

关键词:人员流动,招聘,离职,应变,效率,信用,反思。    
    有的企业人员流动比较大,人力资源部对于离职问了问,解决了多少问题?牵扯到老板的问题大多沉默是金,似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办法,就这样了。辞职与招聘,已近习以为常了,每天忙的不亦乐乎,有时还兴奋地对同事说着:今天去参加招聘会了!哎呀!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啊呀!今天累呀。……    
    然后同事们都报以微笑,似乎在为企业忙碌着,其实,他们所做的工作对企业的有用功有多少呢?有没有人计算过?    
    由于问题的所在得不到重视,致使下一句更重要的话卡在了离职者的喉咙。或者,离职者认为根本就不值得一说,只是笑一笑,心里想:“少问两句,赶紧办手续吧!底下的那个关系你又得罪不起!”    
    本来,一句话,一个举措可以留一个人才,而不必招新人对企业造成这样那样的浪费,然而,许多人力资源部格式化的话语只是挥一挥手,不带去一片云彩……,从不敢“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趣的是,中国的老板会表面上对他们的劳动表示极为赞赏,孰不知,自己的企业已经成为一个驿站,或者人才输出基地。    
    有人来应聘,部分人力资源部人员正在对着电脑打字或者上QQ、MSN、论坛,甚至打xx牌等,看一眼应聘者,然后从椅子上一转身,对应聘者说:“哦,你应聘什么岗位?之前在哪里做?干几年了?先填张表吧。”接着又在电脑前忙乎了。    
    等应聘者填完表,他们简单地按照每天的“口诀”问一问,然后给部门经理打电话。    
    在这里,所谓的人力资源部只起到了一个传达和“初试”的作用,然后把应聘相关事宜给了相关部门,部分人力资源部并没有准确地记录对人才的具体看法与有效的参考型意见,致使部门重复地问应聘者,使应聘者心里感到茫然,使企业给应聘者的{dy}印象不太好,而且效率不高。    
    说到{dy}印象太重要了,人力资源部面试时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企业,影响着入职者,一句关切,一句教育……,每个细节的影响力是深远的。    
    另外,没有理性地对待跳槽的人,谁年轻时还不换几份工作?人力资源部的人也不见得没跳过几个槽,轻率地认为跳槽者不忠诚,怎么不反问自己创建了什么可以留住人才的关键条件?    
    更为要命的是对人才接待不周!不知道体会和关心应聘的现状,比如应聘者是否需要喝水或者有无吃早餐等,应聘者求职的艰辛等等,让人才对企业产生某些方面的误解。有的人事部竟然对应聘者说:”先把简历放这儿吧,等领导回来我转告一声。”    
    “回去等电话吧。”    
    “我一周之内给你电话。”    
    或者认真地说:“三天之内我给你电话。”    
    3天、7天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应聘者瞬间有些出离愤怒,又瞬间将目标转向其他单位,心中对人力资源部充满了恐惧和憎恨,再恨恨地骂上两句,然后,又充满了希望……    
    再矛盾也没办法,人家是人力资源部嘛。    
    中国人向来以信用来律已并考验对方,人力资源部一言既出给电话,成于不成没有个电话,使自己的话不如烟雾,自己不尊重自己,还连累了企业!给企业摸黑!使得有志气的人以后绝不会对这家企业回头。    
    ××企业算什么,哼,连个电话也没有……    
    而这些,老总并不知道,反而相信那一堆破文件。文件有什么用?人才到哪里去了才是应该思索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1300—1800元找一位称职的秘书或助理用心地整理人事资料就行了,他们对企业所做之事与企业所付给的工资不相称。苦就苦了一线员工!保洁、厨工、服务员、洗碗阿姨等,他们付出了多少?企业给予了多少?关怀了多少?    
    当我看到有的人辞职时,他们的脸上、身上有着原因,有着故事,而所谓的人力资源部{dy}句话一般是:辞职是吧,哦——,部门同意了没?为什么离职?对方笑着说一说……,再点点头,他接过来一看,再看辞职者有没有拿该退的东西……
        然后,辞职者这里一签字,那里没找着人,仿佛在一座充满恐怖的城堡里寻找出路,心里充满了失落与渺茫的希望,身心俱疲。有的单位,离职手续极为不便,使得一位女经理在离职时发牢骚:辞个职比离婚还难!    
    一个人走了,或淡或浓的走了,那个问号也渐渐散去,这是人的悲哀!每天在企业重复着,似乎水滴石穿,到{zh1},解散了,只剩下一座空城。装修,是后来的故事,是否循环,够不够得着,还得看缘分了。    
    这是人力资源部为企业在做的事,资源在开发着,环境保护却没注意,可持续发展只是个旗号。    
    老板知道吗?没问过。    
    人力资源部,仍在乐此不疲的开发着,培训着,写着优美的报告……,用企业的钱在刊登广告,参加招聘会,人模人样地在阳光下提着公文包出入单位的车,有的还在招聘人力资源部储备干部,xx他们的后备力量。简直贻笑大方而不自知。    
    在讲“以人为本”的时代,人力资源部是否该反思了。    
       
    ★路易王后记★
    
    这篇文字发表在中国酒店业门户——还真引起许多朋友的xx,赞同与善意的批抨各半,也有一两个辛辣的,在此感谢朋友们。    
    有专业人士说对人力资源了解不深,是的,就是了解不深,站在外行人的角度问个问题,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
     是不是人力资源部可以不守信用?说了给电话,但就是没电话!还撰文告诫应聘者,面试别迟到,而自己的信用呢?    
    有的人力资源部说如果没通知就是没录用,那还得人家等啊,浪费时间,简直吊胃口!不到二元的电话费不但可以显示一个企业的风范,而且宣传了企业,心疼得很是吧?!节约不是这么个节约法!从事服务工作,而这点服务却做不到,遗憾。    
    还是反思一下,不要闭门造车。    

《酒店管理创新与美食》圈子欢迎阁下加入

《宾馆酒店运营专家》圈子欢迎阁下加入

《陕西博友沙龙》   欢迎您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人力资源部”的怪现象- 路易*王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