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雄:构建秦安“半小时经济圈”

陈天雄:构建秦安“半小时经济圈”

2010-04-14 09:34:14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陈天雄:构建秦安“半小时经济圈”

“桃乡”秦安—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使这个地方显得更加璀璨迷人。4月12日,记者就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走访了秦安县委书记陈天雄。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是国家促进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对西部地区经济振兴和关中—天水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陈书记开门见山地谈到自己对建设经济区的理解。

   他说,国家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秦安县作为天水市次核心城市的三级城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县最根本的就是要依据《规划》及全市的“1135”发展战略,结合县情,瞄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机遇,构建天水市区秦安“半小时经济圈”。

   他谈到构建“半小时经济圈”的设想时,信心十足:“秦安作为天水市次核心城市的三级城市,有区位、交通和林果业、商贸业、人力资源、旅游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区位上,秦安地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天水—关中经济区的交汇和过渡地带,是天水市的北大门和宜居城市,是连接这两大经济区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又是西连东进和北上南下的重要节点,辐射面很大,带动力相对比较强。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国道310线,省道靖天、泾甘等公路从城内通过,宝兰客运专线,天平高速即将建设,通县通乡公路等级提高,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已初步形成了县域和区域大交通的格局。林果特色产业化优势明显,气候、水土赋予了秦安得天独厚林果种植的优势,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先后被授予“全国兴果富农工程果业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县”和“中国蜜桃之乡”等称号,秦安蜜桃、秦安花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果椒面积达到74万亩,果椒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在林果业发展规模化、优质化的同时,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不断兴起了秦安长城果汁有限公司等深加工xxxx,夯实产业基础,延长产业链条,主动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咬定林果产业发展不放松,和陕西杨陵林果高新区对接,优势互补,增加农民收入,培植地方税源,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商贸流通活跃,秦安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改革开放后货郎担挑起了大市场,被誉为陇东南小商品“集散地”、“旱码头”,被誉为“全国文明小百货市场”美誉。把善于在商海里摸爬滚打的小商贩培育成大商人,把经商的传统发扬好、培育好。立足优势,打造秦安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拉动秦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由商贸大县向商贸强县转变。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抢抓项目和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品牌,秦安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重镇,有“羲里娲乡”之称。大地湾遗址,三国街亭古战场所在地,拥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资源,女娲公祭等民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李白故里在秦安,大量的历史史料和佐证是不可争的事实,要以大地湾史前遗址博物馆建设为龙头,实施大地湾史前遗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实际,开发寻根祭祖、民族风情、休闲度假、历史人文等旅游项目,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的转变。秦安是人口大县,大力发展劳务业,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整合农业、扶贫、劳动、科技、教育、妇联等部门的劳务培训资源,通过争取国家和省上的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使劳务输出由过去的体力型逐步转向管理、技能、智能等综合型;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开拓劳务输出的渠道,既要有劳务人员的自发、小群体的输出,更要有组织、大规模、专业化的输出,要加快完善劳务输出组织,特别要在一些劳务需求量大的城市建立联络处和劳务工作站,形成制度规范、运行正常的有效劳务输转机制,xxx打造具有秦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劳务品牌,实现由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的转变。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实施中,最主要的是要准确定位,积极争取政策的支持、项目的支持和资金的扶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好,打造天水市{zj0}宜居地,“半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实施产业推动、商贸带动、旅游拉动、劳务促动“四轮驱动”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新路子。

   他还说,秦安县在看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劣势。{dy}产业和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第二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大的工业企业;大项目比较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欠账比较多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是我们发展的“软肋”。 

    在“十二五规划”中和今后具体工作中,紧紧把握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树立机遇意识。要在全社会真正树立机遇意识,形成抓机遇、抢机遇、争机遇的浓厚氛围,真正利用好机遇;要搞好发展规划。必须明确秦安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尽快形成符合实际的区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思路及重点,实施好宝兰客运专线和天平高速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要千方百计地争项目、跑项目,进一步推进以县城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大力气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天水日报>> >>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陈天雄:构建秦安“半小时经济圈”】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