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IM)网络广告模式研究_让自己与世界接轨……_百度空间

目前即时信息(IM)中{zj1}优势的网络广告就是皮肤(skin)模式广告,把广告作为联系人名单和聊天窗口的背景图片,这使得网络广告给人的信任度立即提升,因为这是用户自己主动选择显示的。

即时信息(IM)的应用,几乎已经赶上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这些最常用的互联网服务,因此各主流网站对即时聊天工具的重视程度似乎并不比搜索引擎低多少。随着全球{dy}搜索引擎google正式推出即时聊天工具,即时信息的竞争状况也日益受到人们的xx。

  目前电子邮件广告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而搜索引擎广告正如日中天,即时聊天工具的主要收益模式来自于各种形式的网络广告,也就是说即时聊天工具相当于一个网络广告载体。 Google2005824发布的聊天工具Google Talk暂时还不支持广告,但分析人士认为,如果Google打算靠这个即时通信工具赢利的话,相信是不会缺少广告客户的。

  知名网络广告代理商Carat Interactive的媒介采购人Sarah Fay说,她所在的机构在所有的IM工具上都投放过广告,如果Google Talk也支持网络广告投放,他们将毫不犹豫在上面做广告,因为他们估计Google Talk也会象其它主流聊天工具一样流行。

  目前主流聊天工具都支持多媒体网络广告,如美国在线AOL的即时通信工具AIM就在用户的联系人名单上显示banner广告。Yahoo!则利用聊天工具将用户引导至他们的赢利服务。MSN的用户可以下载皮肤(skin,该皮肤在联系人名单和信息窗口有品牌广告商广告如可口可乐,同时,MSN还通过视频聊天在缓冲时增加7秒钟的广告。

  Sarah Fay认为,目前即时信息(IM)中{zj1}优势的网络广告就是皮肤(skin)模式广告,把广告作为联系人名单和聊天窗口的背景图片,这使得网络广告给人的信任度立即提升,因为这是用户自己主动选择显示的。

  目前还不清楚Google是否打算在聊天工具上显示网络广告。Google的产品管理主管说,Google开发人员还不确信广告是IM工具最合适的赚钱方式,他们正在寻找一种赢利模式,既能从中赢利,又能兼顾良好的用户体验。

  在“”一文中,新竞争力()引用了META Group一项关于即时通讯工具的优势的调查结果,位居前三位的优势依次为:比Email更快的反馈速度、便于快速解决问题、多功能便利性。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使得IM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电子邮件的作用,显然,这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从即时信息服务商的角度来看,对于IM聊天工具的潜在商业价值更为xx,除了作为网络广告的载体获得网络广告收益之外,即时信息的其他商业价值也将逐步被挖掘出来。

IM即时通讯平台上的营销模式

企业永远是追求创新的核心,这一点在即时通讯平台营销功能开发上也没错。在个人用户享受着即时通讯的聊天、交友、购物、娱乐等各项功能时,企业在即时通讯平台上的营销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正如赛迪网总裁徐东英说过的,即时通讯充满了差异化的创新营销机会。即时通讯正在由最初的技术驱动模式向应用驱动模式再到服务和用户驱动模式进行着转变。服务和用户驱动模式将为企业创造众多的营销创新机会。
  即时通讯平台从其营销功能开发上来说,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dy}个阶段是以广告传播为核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通过即时通讯平台发布文本、视频广告信息,借助干即时通讯平台的高覆盖率和庞大的用户规模,将产品、服务、品牌广而告之。有的企业不仅仅将广告停留在粗浅的硬性广告上,还进一步将产品、品牌形象与即时通讯工具进行xx的结合,寄希望于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与使用群体建立情感、心理的连接,提高品牌好感度和忠诚度。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利用病毒式营销在短暂的时间内快速、爆炸式地将信息传递给成千上万的消费者。负载着品牌或产品信息的聊天对话框、聊天界面皮肤、传情图片被传播给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人群,营造了个{jj0}的互动体验平台

QQ、阿里旺旺、MSN三大IM用户数比较

QQ是行业老大:7亿
    易观国际{zx1}发布的《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季度监测》报告中,以7个多亿的注册用户,高达80.2%的市场份额,腾讯QQ毫无悬念地再次排名榜首。
  分析人士指出,办公、商务用户的迅速增长,成为QQ抛离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腾讯公司相关人员透露,通过内部用户调研和相关运营数据分析显示,近两年来,QQ在商务办公场所的同时在线用户数量每年都保持着50%以上的同比倍速增长。
阿里旺旺排名第二:1亿
    据阿里旺旺介绍,截至今年底,阿里旺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一亿,成为全球第四个进入过亿用户俱乐部IM平台,前两位是业务领域已进入全球市场的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
  根据xx调研机构iResearch发布的《2008年第2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覆盖人数位列{dy}。阿里旺旺总数已超过250, 再次刷新互联网商务性即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
MSN
排名第三:5000
    截至2008年{dy}季度,微软MSN的各项业务受到了广大中国用户的青睐。MSN中文网每月独立访问用户数量超过5000万,已成为{zshy}的白领门户。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活跃用户达到1500万。20086月,微软MSN提出知人 有信 MSN的品牌主张,进一步深入阐述真实、可信,构建用户成功人脉圈的独特品牌特质。

IM即时通讯平台的营销功能

即时通讯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之一。它刚一诞生,就以使用简便、沟通快捷等优点迅速普及。从诞生初期的两人对话、纯文本对话到现在的多人网络对话、多种信息格式对话,即时通讯传递的不再只是文字信息、普通文件,已经可以包含语音与视频交流、高速的大文件传送。这种多功能的通讯工具由其交流即对的特性所引导,在通讯的时效性上击败了电子邮件,在交流的内容多样性上战胜了移动电话,从而在互联网平台上和移动通讯平台上都处于{lx1}的位置。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即时通讯软件不断与新技术融合,使得即时通讯软件的功能不断多元化,各类新应用逐渐丰富。即时通讯软件最初主要完成互联网上文本信息的传递,后来逐渐出现语音、视频信息传递,这些还都主要集中于互联网电脑之间,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超出互联网的范畴,实现跨网络的文本、音视频信息的传递。
  正是由于即时通讯平台的巨大优势,其用户群体规模迅速扩大。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习惯于在网上使用即时通讯进行交流,并且这一使用趋势有超过电子邮件使用的可能。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使得即时通讯用户也日益增长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我国即时通讯注册账户为8 3亿个,其中MSNQQ占了8成市场份额。艾瑞网(i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即时通讯用户数达到4亿人。
  即时通讯平台有着与生俱来成为营销平台的可能性。
  {dy},即时通讯平台可以承载多样化的文本、语音、视频等内容可以成为互联网网站的进入工具,将网站的各种内容、产品和服务集合在一起,向用户宣传。
  第二,即时通讯平台可以使企业销售人员和客户进行一对一的快速方便的交流沟通及时处理客户的服务要求或服务建议而这基本上是没有成本的(除了上网费)
  第三,即时通讯平台有着良好的技术扩展性和再开发性目前已经出现的一些应用比如机器人等可以处理大量即时信息,是替代大量接线员、客户服务人员等人工的{zj0}选择。
  第四,即时通讯所组成的用户群是其{zd0}的营销资源。在以小众群体营销为核心的精准营销理念中,即时通讯平台上的群恰恰是企业{zj0}的营销对象。群是按照地区、兴趣类型进行划分的,由有着相同或相似兴趣爱好、背景和职业特征、消费需求、消费能力的使用者组成。群里的成员往往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消费方向,而且相互之间交流频繁,极有可能产生连锁消费反应。而这正是传统企业所极力想要获得的小众市场。
  第五,即时通讯平台的由用户发起、用户主动的特征也是21世纪企业所追求的。即时通讯平台本身形成一个庞大的社区,无论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其他特征组成的群还是有着不同情感和心理的使用者组成的即时通讯线上席拟社区,都是以使用者的主动性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这种主动性使得企业相比传统方式更容易了解使用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征,进行针对性强的广告传播和信息发布。
  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营销平台优势使得即时通讯平台在企业的营销中产生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些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将即时通讯平台作为一个内部沟通交流的工具或广告发布的工具,更愿意将其发展成为销售平台,而更多的企业在思考如何将自己产品和服务的营销移植到即时通讯平台上。

网络营销中的IM应用工具小析

现在很流行IM通信工具,像QQ、百度的hiuc、网易泡泡、淘宝旺旺等,这些IM工具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也是各有所长:

   1.QQ通过加好友和群组,对网络营销的作用很大,给好友发消息和邮件,都是一种比较有好的营销体验。不过要有很多的技巧,这样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QQ宣传可以达到很精准,但不能让人感觉厌烦。
     2.百度hi、淘宝旺旺等主要是专业的服务于自己的商业社区的工具,用于和直接客户交流很方便,也不失为一种营销的好工具。

   3.uc、网易泡泡有各自的用户群体,但数量一般,总的来说营销效果也就一般。
     4.专业的在线客服系统,像Live80053kf都很不错, 还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做广告,宣传效果也很不错的。



郑重声明:资讯 【即时信息(IM)网络广告模式研究_让自己与世界接轨……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