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为模具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罗百辉-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

  “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现代模具,其高技术、人才密集、高技术背景下的工艺密集型工业的特点,更要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走在前面。模具作为重要的生产装备行业在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同时,也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模具在制造业产品研发、创新和生产中所具有的独特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也成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模具制造装备是否精良直接关系到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

   由于模具生产要采用一系列高新技术,如CAD/CAE/CAM/CAPP等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激光技术、逆向工程和并行工程、快速成型技术及敏捷制造技术、因此,模具工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模具工业的发展与提升必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重要作用。模具的热流道技术、气辅技术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国际先进的复合材料冲压模具技术、双物料整体注塑模具技术、低压注塑模具技术、高光模具技术等模具较前沿的技术也有应用,而高速加工及超精加工技术、微细加工、复合加工、激光加工、表面处理、超精研磨抛光等等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才得以实现模具制造的高品质。

  2007年,机械工业总产值6万亿,增长40%,汽车占35%,电器占30%,整个制造业形势喜人。同样,模具行业也是欣欣向荣的一年。2007年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模具企业总体上订单充足,任务饱满,模具销售额87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同时,中国的模具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模具生产水平有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模具加工装备的数控化、模具设计的无图化、模具管理的信息化使模具企业的进门门槛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整体模具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现代制造业要求模具行业提升模具技术含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适应新产品的升级换代。按2006、2007年进出口情况来看,模具进口总量分别为20.47、20.53亿美元、基本持平,模具出口总量分别为10.41、14.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同比增长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同时逆差进一步下降,这说明高技术含量模具依赖进口的形势有了很大的改善,国产模具替代进口模具已形成气候,进出口模具结构趋于合理。

  2006、2007年塑料橡胶模具进口分别为10.47、10.65亿美元,均占当年进口总量的51%,进口量与其所占比例上一年情况持平;出口7.33、9.7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0.41%、69.21%,总量增加2.5亿美元,所占比例与上一年情况持平;2006、2007年冲压模具进口分别为7.55、8.35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36.89%、40.69%,出口2.34、3.2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48%、23.06%,与上一年同比增加幅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总量增加1亿美元,;这说明说明塑料橡胶模具、冲压模具水平进步步伐明显,仍保持相对较好较高的发展水平,对模具出口的贡献率保持在较高的基础上。此外,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中xx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快于一般模具产品;专业模具厂数量增加,能力提高较快;“三资”及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国企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罗百辉认为,随着我国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总量已进入模具生产大国之列,但还不是模具强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模具销售额以年平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模具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0.05%,模具出口再攀高峰,其中,按排名顺序出口模具最多的省、市中浙江、江苏、上海分列第二、第三、第四位,占出口总额的39.81%,华东地区的山东、福建、安徽也在出口最多的11个省市内;进口三年保持在20亿美元,2007年按排名顺序进口模具最多的省、市中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分列第二、第三、第六、第八位,占进口总额的41.04%,华东地区的福建、安徽也在进口最多的12个省市内,这充分说明长三角地区模具制造业的水平继续领跑全行业。以上这些数据说明近两年来中国的模具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模具生产水平有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而包括安徽在内的华东各省市的长三角地区在模具制造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已在国内处于行业{lx1}位置。

  模具为单件生产,有对特定用户的依赖特性,其流程特点为参与产品(模具制件)设计、每件模具产品复杂,加工程序量大,单价高,模具依产品按照订单提供、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创新和改型结合的设计,到用户安装调试出制品的整个流程中不断修改与调整,其适时监控更显得重要,这就要求模具加工设备、测量设备,有其特殊要求。当前模具制造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模具设计、分析及制造的三维化,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模具生产的无图化、单件高精度并行加工、少人化无人化加工。要求数控机床满足高速、高动态精度、高刚性、热稳定性、高可靠性,网络化以及与之配套的控制系统均有个性化的特点,各种先进软件对机床整体运行实现开放性、兼容性,随着模具制造更趋精细化,随着高速、复合、智能、环保等当前世界机床制造的主流趋向,模具制造对装备、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有关机构发布,2007年我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12.32万台,比上年增长32%,但大多是经济型数控机床,而进口的70.7亿美元、10.7672万台的机床中,模具行业大量采购的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卧式车床、数控磨床、数控冲床等xx和专用机床进口仍保持高速增长。数控铣床与去年同比金额增长75.5%、进口增长幅度{zd0}、其次是龙门加工中心与去年同比金额增长48.7%,而这两种设备恰恰是模具行业采购热点。再有模具行业设备投资投向数控电加工机床、卧(立)式加工中心、激光加工设备、测量机的热情也持续走高。

  从海关统计中得知,数控机床进口国别按数量排名依次为日本、台湾、德国、韩国、意大利、瑞士、美国,我们调查模具行业企业采购的情况也是一致的,我国模具生产工艺装备水平低,需要大力发展,添置大量先进装备。目前,三资企业多使用产地为日本、欧美的模具加工关键设备;民营企业经过创业阶段的原始积累,随着模具水平的提高,模具订单向高水平的延展,也从过去较低水平制造设备,升级换代为日本、欧美的模具加工设备。现在,韩国的机床在我国模具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国产数控机床伴随水平的提高,也已开始被一些模具企业选用。日本、欧美机床在xx模具加工制造设备、测量设备占垄断地位,其原因固然是与他们的产品高质量密不可分,同时也与他们对中国模具市场的策略有关。他们对模具市场的需求是主动服务,他们与模具用户合作研制开发机床的模具专用功能,量体订制功能,从销售机床产品转变成帮助用户所关心核心价值的服务性供应商。

  模具行业固定资产投入与模具增长的产值比例全行业平均大致为1:1,快速发展期及上升强劲的企业的投入可达到1:1.5,甚至1:2,固定资产投入中,模具加工设备的投入在80%以上,2007年国内机床消费总额将为145亿美元左右,约折合人民币1000亿元以上,2007年模具行业150亿元的销售额增长,就意味着150亿元左右的模具加工设备需求,占机床消费的15%以上,模具企业的投入是长期持续的;由于模具产品是按高中低档市场划分的,自然模具加工设备也是高中低档兼顾的。

  众多海外制造设备企业纷纷在上海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上亮相的同时国产机床也拥有自己的天地。以加工中心来说,2007年中国进口13363台(其中龙门式569台、立式11172台、卧式1622台),金额达16.09亿美元,可以说模具行业采购国外的中xx加工中心占较大比率。日本森精机公司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中国建立的{dy}个研究所就是研究模具制造技术的,此次他们带来了集合了森精机3个独创技术的5轴高精度立式加工中心、德国DMG公司送展的加工中心采用新设计的紧凑式结构,占用空间小、结构高度小,加工空间具有{zh0}的可视性和通达性,可最便捷实现5面/5轴联动,2007年中国数控机床产量突破12万台,大型、精密、多轴、高速等xx加工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北京机床研究所集团展示的1000—5V立式加工中心具有五轴五联动、工件一次装夹可实现五面加工,高精、高速、高刚性、高可靠性等技术特点等等。电加工机床是模具加工的重要手段,由于电加工设备80%以上用于模具加工,故国内外电加工设备企业大都针对模具行业需要开发电加工设备,精度能满足需要,市场分布广,搞中低档电加工设备各有优势,2007年中国进口3336台电加工设备,进口电加工机床单台平均价格8万美元,与进口的立式加工中心平均价格差不多,日本牧野公司在即将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模展上带来的超级电火花机具有超级利角和超级表面功能,使R角达到0.01mm,超级表面功能,加工表面无针孔,其EGDE2型是{wy}能够同时作为高速小孔加工和滑式EDM加工的机床;大韩E.D.M.(铢)送展的超大双机头电火花加工机可同时加工两个工件,大重量工件加工精度保持好,北京阿奇夏米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浸水式精密数控慢走丝线切割CA30全封闭控制,穿丝仅需5秒,等等电加工设备各自争相斗艳。韩国机床、台湾机床在中档机型具有很好的xxx,对国内模具企业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xx机床装备成为五金产业升级重要推手

郑重声明:资讯 【装备制造业为模具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罗百辉-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