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脑自动拨号防盗xxx的设计

微电脑自动拨号防盗xxx的设计

2010-04-20 08:14:26 阅读7 评论0 字号:

 

微电脑自动拨号防盗xxx的设计 

摘  要:介绍了一个单片机控制的自动拨号防盗xxx,重点对其特点,功能及电路原理进行了说明,给出了详细的电原理图。

关键词:双音多频编码 拨号器 单片机计算机

Design of the automatic alarm dialercontrolled by microcomputer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omatic alarm dialer controlled by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s presented. The introductions about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ntrol principles are also given. The circuit diagram is contributed in detail.

Keywords: DTMF; dialer;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1。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话﹑呼机和手机等通讯手段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一切文明成果和生活便利。然而,世界并非尽善尽美,无论你住在现代都市的花园小区,还是僻静乡村的农家小院,总有一个问题时常困绕着你,使你难以安心,那就是财产安全问题。基于现代通讯和电子技术开发生产的智能防盗xxx,构思新颖,使用方便,不但能现场发声阻吓非法闯入者,还能通过已有的家庭或办公室电话线路,将报警信号自动传递到指定的电话﹑呼机或手机上,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真正免去了主人的后顾之忧,让你能够轻轻松松的工作和创业。

2.特点与功能

本xxx采用单片计算机控制,体积小巧,耗电省,四节电池供电,室内停电照常工作,可安装在室内较为隐蔽的地方。由于只有三个机内按键和一个机外密码按键,引线少,安装使用方便,传感开关可以装在门窗上,几个串联起来使用,且都处于常闭状态,这样,人为的破坏电线也会报警。使用时,只要将本机并接在采用双音多频(DTMF)拨号方式的电话线上即可,图1所示即为接线示意图。

 

                           电话线                      密码按钮

 

                                                       门磁开关

 

                    电话机                  防盗xxx

 

 

                           图1  接线示意图

2.1布防

当主人离开时,打开本机电源开关,显示提示符。若在十秒内按“设置”键,即进入设防状态。此后的五十秒内,本机对探头开关的状态进行测试,当门开着时,发出嘀--嘀蜂鸣声,关门后,蜂鸣停止,以此方式可知传感器是否可靠,由于各个传感开关串联连接,只要有一个开关有问题,都会测试出来。若开关测试正常,关门后本机自动进入戒备状态。

2.2撤防

主人进入房间后,探头动作,本机进入监控状态。若在十秒内按“密码”键,本机再延时十秒,进入检测密码输入状态。若主人在十秒内所按“密码”键的次数,与机内预置的密码次数一致,则认为密码输入正确,这时,本机用嘀—嘀蜂鸣声提醒主人关机,以节省电池。若十秒内未找到“密码”按键,或虽然找到,但在接下来的十秒内所按键的次数与机内设置不符,则统统按非法闯入者对待,本机自动进入报警处理程序。

2.3报警

进入报警处理后,先根据预置的报警方式,决定进入现场报警还是电话拨号报警,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对于前者,本xxx不与电话连接也能工作,后二者则一定要将其接在电话线上。

2.3.1现场报警

    此方式,本机内部的喇叭可在现场发出90分贝的报警声,吓阻非法闯入者。这时,xxx并不与电话线连接,所以,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本机。

2.3.2电话拨号报警

    在此方式,本机根据预先设置的电话号码及顺序﹑循环次数,逐一向外拨号报警,报警号码最多可存入三个,其顺序决定了报警拨号的先后次序,所不同的是,拨通电话和手机后,本机向其发送二十秒钟警报声,而拨通数字寻呼机后,则向其连发数字“958958...”。一个报警循环完成后,本机根据预置的循环次数,进行下一个循环的拨号,若拨号时参数有错,则自动转入现场报警方式。

2.3.3先拨号报警后现场报警

    此方式是前两个方式的综合,先进行电话拨号报警,再进行现场喇叭报警。

2.4设置

    设置方式主要用于预先设置密码﹑报警方式﹑电话号码个数﹑循环拨号次数和具体电话拨号号码,其中密码可设为1~9,报警方式为1~3,电话号码个数为1~3,循环拨号次数为1~3,电话拨号号码最多三个,最多11位,可以是市话或长话号码,可以是自动寻呼机号码,也可以是手机号码。所设置的工作参数均存贮在机内芯片中,掉电保持,也可凭密码查阅和修改。

3.电路原理

图2所示即为本xxx的电原理图,显然,PIC16C57单片机是xxx的核心,在MICROCHIP公司的PIC16C系列单片机中,此款单片机应用最为广泛,其低价,微功耗和高可靠性等特点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关PIC16C57系列单片机的原理可参阅参考文献[1],此处不再赘述,本文重点介绍有关主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图2  电原理图

3.1主电路

    主电路实际就是一个电话机基本电路,由二极管D1-D4,电阻 R1,电容C1和C2,稳压管ZD组成,D1-D4整流桥实现了极性变换,当摘机后,此电路提供5VDC的偏置电压。

3.2输入电路及接口

在输入电路中,有一个门磁开关(SEN)和四个按键,这四个按键是:增加(INC),确认(ENT),设定(SET),密码(PWD),还有一个振铃信号处理电路。由于PIC16C57内部有上拉电阻,故按键和门开关无需外加电阻,U3是串行EEPROM电路24C01,其串行数据线和定时线与按键输入线共用,简化了输入电路。回铃音信号处理电路由放大和整形两部分组成,来自电话线路的回铃音信号经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由LM386音频放大器(U4)放大,再由74LS14斯密特电路(U5)整形,输入到单片机的实时时钟计数器的外触发输入端RTCC,单片机对其进行脉冲群定时计数,以确定是否是450Hz频率﹑不同持续间隔的拨号音﹑错号音﹑忙音或回铃音等。LM386是一款单电源低电压功率放大器,供电电压为6-12V,可调增益范围20-200,特别适合于在电池供电的场合,做音频功率放大器之用。

3.3输出电路及接口

    输出电路包括七部分:LED显示电路;蜂鸣电路;喇叭xxx电路;电话报警电路;模拟摘机挂机电路;电话拨号电路;电源管理电路。LED显示电路比较简单,单片机直接驱动数码管显示器(DS),PIC16C57单片机I/O口的拉电流为25mA,灌电流为20mA,驱动能力绰绰有余。蜂鸣器(BUZZ)主要用于按键提示和布防时检测传感器提示。喇叭xxx电路和电话报警电路基本相同,都用了一个报警四声片电路U6和U7,本xxx都选择警车声,U6驱动喇叭(SP)实现现场报警,U7报警声经C5送到电话线,实现电话远程报警。模拟摘机挂机电路由电阻R4,二极管D5,三极管Q2和微型继电器J组成,进入报警状态后,单片机使Q2导通,继电器J吸合,xxx与电话线接通,准备拨号,相当于摘机;拨号完成后J断开,相当于挂机操作。拨号电路主要由集成电路U2,电阻R7,电容C8和三极管Q3组成,采用型号为TCM5087的双列直插DTMF信号发生器专用电路,拨号方式为单片机控制电平拨号,而非按键拨号,DTMF拨号音经电容C5送到电话线路。电源管理电路由U5驱动器,开关SW,电池BE和三极管Q1组成,其中电池回路提供电源VDD,经Q3变成VCC,此电路有两个作用,一是实现当门磁开关动作后,单片机自动上电复位,开始进入监控,二是当设防五十秒钟后,自动关断电源,以节省电池。

  当需要布防时,按住设置键(SET),合上电源开关(SW),单片机(U1)上电复位工作,开始检测门磁开关(SEN),开关释放时蜂鸣器(BUZZ)发声,开关闭合时停止发声,以此可知传感器的好坏。检测五十秒后,单片机使Q1关断,本机停止工作;此后,若有进入者,门磁开关触点断开,三极管(Q1)导通,单片机再次上电复位,并开始检测密码按键。若密码校验正确,本机蜂鸣提示关机,以节省电池;若密码出错,进入报警状态。若是现场报警方式,比较简单,只要使喇叭SP发声即可;若是电话报警方式,单片机控制继电器J吸合,模拟摘机,本机检测拨号音,若线路正常,开始拨号,拨号完成后还要测回铃音,忙音或错号音,当测到回铃音,则由U7向电话线路发警报声,发完后,再拨第二号码。

4.结语

经过长期使用证明,本xxx电路设计合理实用,工作稳定可靠,如果将其与电话机进行一体化设计,还会减少连线,增加可靠性,若对报警信号输入电路稍加改动,还能配接其它各种防盗报警传感器。

参考文献

[1].王有绪,许杰,李拉成。PIC系列单片机接口技术及应用系统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李令奇,胡广成.电话机原理与维修.人民邮电出版社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微电脑自动拨号防盗xxx的设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