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 (评论: 幸福经济学)
2010-04-24 17:40:10   来自: (浮沉商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的评论   3 star rating3 star rating3 star rating


  中国文字真是奇妙,尤其是象形表意的那些字,让人越想越佩服古人造字的智慧。比如我们看到的这本书《幸福经济学》,先不谈经济学,只看“幸福”这两个字,幸字上面是一个“土”代表土地和房子,下面一个“¥”,大家都认识这个符号,代表金钱,有地有钱就是“幸”;再看福,“礻”代表穿,“口”代表吃,“田”还是代表土地,有衣穿有饭吃有田种(有工作)就是“福”。我想我们不必去追究幸福的社会学含义,字面上的含义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幸福就是有吃有穿有房有地有钱有工做,一种物质的满足感到导致的精神的愉悦感。
  
  这阵子很火的一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讲兄弟姐妹几人各自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觉得对方的幸福都不是幸福,都试图去改变对方过自己的幸福生活,结果发现没有人是幸福的。故事宣扬的是物质的富足不是真正的幸福,唯有精神的满足才是幸福,与主旋律的一贯做法相符。社会缺什么就宣扬什么,大部分人都在追求物质的富足之幸福,我们就要宣扬轻物质重精神的幸福。说是两个文明一起抓,实际上要抓的只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你不说大家也会自己抓的。我并不认同物质的幸福就比精神的幸福低级的幸福观,只要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没有妨害了别人的幸福违背了社会正义和普世道德,就没什么高下之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幸福观,你认为的幸福并不一定是别人心中的幸福,不把自己的幸福观强加于人不被强制接受别人的幸福观也是一种做人的自由吧。
  
  看看这本《幸福经济学》是怎么来谈论幸福的?怎样论述幸福与经济学的关系的?介绍说作者加拿大的安尼尔斯基是位“幸福经济学家”,这种叫法还是{dy}次听说。他在书中从经济学角度重新研究幸福,探讨经济发展与幸福的关系。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其利益分配的,那幸福经济学就是研究幸福这种稀缺资源的。书中举了个例子:1957年英国有52%的人感到到自己非常幸福,到2005年,这样的人只剩下36%。而在这段时间,英国国民平均收入提高了3倍。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本书作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类在用GDP作为评价社会福利和发展的表征财富指标而忽略了消耗自然资源和环境损失使人类净财富减少造成的,他提出对所有因素进行综合后形成的“净财富”,或称真实财富——这就是本书副标题“创造真实财富”的含义,在对真实财富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真实发展指数GPI,并用其来表征幸福指数。本书的重点是推出“真实的财富模型”,不仅是针对个人、家庭?拐攵怨?居胱橹?⒐?液蜕缁幔?髡呦衷谟幸幌罟ぷ骶褪俏?泄???躺獹DP核算提供政策建议。
  
  我们不去深究作者例子里的结论是否具有统计学的欺骗性,比如1957年与2005年的调查人群和调查人数有什么不同?是否有代表性?是否有可比性?即便是相同人群相同人数也并不能一定证明幸福感与国民平均收入相关。我想如果在中国同样做这样一个调查结论一定也大差不差,不用说1957年与2005年相差近50年的两种幸福观,就拿1978年到2007年改革开放30年的数据你去调查比较一下吧,30年间GDP保持高速增长,国民平均收入提高了12倍(平均数的欺骗性太大了),但是感到幸福的人是增加还是减少了?结果不言而喻,有幸福感的人越来越少。只能说明社会发展了,时代环境不同了,人们对幸福的要求也随之改变了。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幸福,你今天认为的幸福并不一定是你未来认同的幸福。
  
  幸福也是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
  
  孔子的幸福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杜甫的幸福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的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战乱年代老百姓的幸福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能吃一顿饱饭就是很幸福的事了。
  30年前为房子烦恼的人几乎没有见过,30年后不为房子烦恼的也是少见了。不仅为房子,还有更多的人在为票子、位子、工作压力、孩子上学、家人健康等问题烦恼。
  
  作者试图用数据和图表来制定一个模型计算描绘出一个人一个社会的幸福不幸福,我想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不是数据不能让人信服的,而是幸福是没办法用数据计算出来的,计算出来的幸福不是幸福,就像爱情一样。即使书的纸张是用让人“读书不容易疲劳”的农业秸秆作原料的绿色环保草浆原色纸印的也不行。
  
  幸福与经济有必要关系,但不是{wy}关系,幸福还和个人的健康(希腊文中财富一词是指通往健康的工具或道路)、人生哲学(人生观、道德观、幸福观、得失观、成功观)、信仰(宗教或最终信仰)、社会环境(公平的机制、公正的制度)、能力(获得财富的知识技能)有关,幸福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因素交织的综合体,有一样缺失就可能不幸福。不管贫富不论贵贱,人的幸福和自己的欲望有关,欲望实现就会有种满足感、轻松感、成就感、愉悦感,这些感觉加起来就叫幸福感;欲望不能实现就会感到失落、痛苦、彷徨、压抑,觉得不幸福。
  
  我看到过一份资料说按照幸福指数计算结果,孟加拉,尼泊尔、印度这几个国家人民幸福指数都排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前面。如果依据此结论,就真的证明幸福与经济无关了,这些国家都不富裕,比中国都不如。但我不赞同此结论,{dy}和宗教、政治有关。宗教告诉他们信教的人是幸福的,所以印度人觉得自己很幸福,即使宗教冲突导致血流成河,火车不堪负载经常翻车;这样算起来那北朝鲜人民应该是最幸福的了,但他们连肚子都吃不饱谈何幸福?只是在伟大{lx}领导下如果说出不幸福是要被砍头的,所以北朝鲜人都是幸福的。
  
  亚里斯多德也说:“定义幸福是灵魂的活动。”所谓的企业幸福指数和国家幸福指数只能作为经济指标使用,与个人幸福关系不大。比如GDP的增长跟个人的幸福有关系?你会因为2009年GDP保8成功而感到幸福吗?更多可能是跟你工资增加幅度相关,如果是工资“被增长”那就更是悲哀了。
  
  作者在书的{zh1}说:“根据真实财富与幸福经济学来看,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建立新的社会体系的时期;现在有必要把我们的社会转变成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设想的一种真爱的文明天堂。”我想他们还是先把教会神父们的“性福”问题先解决吧,不要让他们再去猥亵儿童了。
  
  书中第110~113页关于个人真实财富的评价调查,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你都不应该让书上答案告诉你幸福不幸福。
  
  幸福不幸福是一种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幸福,你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只有自己知道;你的幸福到底幸福在哪里?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到底幸福不幸福也只有你自己知道。
郑重声明:资讯 【幸福在哪里? (评论: 幸福经济学)】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