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学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学坛

2010-04-22 22:57:23 阅读11 评论0 字号:

综合类学术期刊的生存空间
      在我国,综合类学术期刊在自然科学领域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同样普遍存在。囿于学科视野,本文所分析的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是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反映多学科学术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一般来说,这种期刊大都覆盖诸如文、史、哲、经、法等传统学科,有些还会涉及更多学科或某些专门的领域。综合类学术期刊以其覆盖学科多和全与专门刊载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的专业类期刊相区别。
      我国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包括大学学报、中国社科院的院刊、各地方社会科学院所办的院刊、各地方社会科学联合会所办的会刊等等。在清华光盘版杂志社出版的2004年引证报告所收录的5716种期刊中,大学学报共1358种,其中注明哲学社会科学版,即文科综合类加上文理综合类共有747种,约占学报总量的55%。在文科学报中,综合类学术期刊大体占到学报总数的一半左右。非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1298种,由于这类期刊的统计中,包含了许多非学术期刊,比如理论宣传、思想文化、大众读物等等,难以作细致的区分。具有显著学术期刊特性的主要是国家、地方、部门以及行业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学术出版物,大约有近400种,其中综合类约占四分之一。通过这样粗略的分析,足见我国综合类期刊之多。
      形成综合类期刊如此之多的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现有的综合类学术期刊中,新中国建立以来创刊的,有的已有50年左右的历史,而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以来创刊的。期刊的繁荣反映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肩负着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的任务,而且要研究和回答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中,党、政府、大众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等等,还要重建和新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科体系。强劲的社会需求带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空前繁荣,催生出大量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迅速扩张,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园地来发表众多的成果。每一个研究机构大都会创办自己的出版物,主要是定期连续出版的学术期刊。创办学术期刊的初衷,主要是发表本单位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考虑到当时地方社科研究机构规模、办刊经费的来源、也不排除《中国社会科学》办刊模式的示范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社科院、社科联等纷纷办起了自己的院刊。高校学报,除了一些老的xx大学原有的学报之外,多数新创办的学报也大体经历了相似的过程。从多数期刊的名称、主管及主办单位可以看出明显的行政级别和单位色彩。它们成为主办单位的一种标志。既是学术的,也包含了某些学术之外的蕴涵。这些期刊绝大部分都是综合类的。
关于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学科定位。我们知道,学术期刊的首要功能是传播学术研究成果。而学术研究是有明确的学科划分的。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反映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学科界限是清晰的。文献学中所讲的核心期刊,原本就是指反映本学科成果相对集中的一部分期刊。就其本意而言,指的就是专业期刊。而综合类学术期刊覆盖的是多学科,大部分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甚至更多。这就使得这类期刊在内容上不可避免的成为“学科拼盘”。尽管在实践中,综合类期刊的编辑部门都在尽{zd0}的努力避免刻板的“学科拼盘”,但是,由于传统学科划分根深蒂固的影响,从研究领域到学术成果的形成,直至读者的阅读习惯,管理部门的制度指向,都难以避免现存学科界限的桎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再从读者定位和作者取向来看。学术期刊的读者主要是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适应本学科研究的需要,专业人员对本专业领域学术前沿及信息的了解,主要渠道之一就是阅读本专业的学术杂志,特别是其中的核心期刊。少数核心期刊集中了绝大部分前沿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信息。这是获取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成本{zd1}、最便捷的路径。而大量的综合类期刊虽然不乏上乘的学术精品,但是由于每个刊物学科众多,每个学科的容量有限,信息过于分散,搜集信息的成本自然要远高于专业期刊。因此一般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其学术影响难敌专业期刊便是非常正常的事了。对于作者来说,除非是非常xx和xx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将专业性非常强或者比较前沿的成果发表在核心的专业期刊上,应当是收效{zd0}化的明智选择。因为这类成果本来就是写给“圈子”里的“知音”看的。
就市场定位来说。在细分化的期刊市场上,与其他刊物相比,学术期刊本身就属于“小众读物”、“阳春白雪”,是面向学术圈的。而学者们又多是分属于各个专门的学术领域,每一个学者更为关注的是本专业的学术成果。所以阅读本专业核心期刊必不可少。对于综合类期刊的关注度要远低于专业期刊。因此可以想象,个人订阅更多的会是专业期刊,极少会订阅综合类期刊。所以综合类期刊大多数是公共订户,比如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对研究机构和各类图书馆来说,在经费不够充裕的情况下,专业期刊,特别是其中的核心期刊是必保的,而综合类期刊很可能就成为削减的对象。从办刊经费来源看,社会赞助也好,广告客户也好,更多地会看好专业期刊,少有钟情综合类期刊的。这些都在情理之中,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市场行为的目标总是指向收益{zd0}化的。所以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办刊经费大都来自政府财政拨款,或者是大学的经费支持。xx市场化运作与学术目标的追求要一致起来将非常困难。
      如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在办刊实践中,我国的综合类学术期刊不仅存在,而且确实有不少办得不错,发挥了较大的学术影响。比如在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各地社科联所办的刊物、一些xx重点大学的学报中,有一些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而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外学者及有关部门了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改革开放成就、学科建设的重要渠道。
      之所以会有需求,从学术的因素来看大体上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是来自综合类学术期刊自身的魅力,比如在编辑思想上努力突出自身的特色,扬长避短,发挥多学科优势。在稿件的内容、栏目的编排、选题的组织等方面,尽量凸现刊物的综合性,避免与专业类期刊的雷同。第二是来自作者的需要。随着学术研究专业化趋势的发展,另一种趋势,也就是综合化的趋势,比如交叉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以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研究也在出现并不断发展。这一类的成果目前虽然还不算多,还不构成学术成果的主流,但是在专业期刊上比较难以发表,需要综合类的学术期刊提供发表的平台。第三,来自读者的需要。对于学者来说,仅仅关注本学科发展的信息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补充基础学科、相关学科的信息和知识,以拓展自身的学术视野。通过综合类学术期刊可以浏览到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相对于这一类学术信息的获得,又可以说阅读综合类期刊是成本较低的选择。读者的这一部分需要,正是综合类期刊可以满足的。第四,由于我国学术期刊的构成中,综合类期刊具有很大的份额,这种现状也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读者,使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习惯了关注综合类学术期刊。
      非学术因素也给综合类学术期刊带来了生存的空间。比如管理部门对学术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需要。量化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数量。刊物越多,成果发表的机会就越多,无论是专业的还是综合的。再比如刊物的“窗口”功能。每一个研究机构、每一所大学,甚至专科学校大都需要有一份刊物作为本单位成果的出口,也是本单位学术性质、学术地位的一种标志。基于这样的取向,刊物是否有人买,甚至有人看,都已经不是办刊人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已有的综合类学术期刊中,不乏这样的实例。
      仅以以上列举的学术因素而言,办好一些满足以上需要的综合类学术期刊是可能的也是需要的。但是与专业期刊相比,综合类学术期刊并不需要太多。除了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过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过多的综合类学术期刊还使得一定量的优秀研究成果分散在为数众多的期刊上,降低了发表优秀成果的刊物的集中度,也就是降低了核心期刊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学术信息的搜集成本,提高了学术研究的成本,降低了优秀学术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就以上的分析和不少学术界人士的感觉,现在我们的综合类学术期刊是太多了,如同经济建设中的重复建设一样,低水平、大而全、小而全,却少有精品。一旦非学术因素淡出,多数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将会更加举步维艰。
      现有的综合类学术期刊逐步分化,一部分将逐渐走向专业化,或者从名到实彻底的专业化,改成真正的专业期刊;或者依然保持综合类学术期刊的架构,内容上突出本刊的传统优势学科或专业领域,甚至某一专门问题,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期刊。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刊物开始向这一方向发展,比如高校学报的“名栏工程”;比如一些地方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注意突出地域特色,或者当地学术研究积累的特色和优势,开辟相应的栏目等等。这些变化都可以看成是一种专业化的取向。另一部分或许会走向另一种专业化:专门刊登跨现有学科界限的综合化的研究成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类学术期刊。这是一条更具探索性的创新之路,也会是一条需要更大投入、更加艰辛的办刊之路。



引文来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学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