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执行力现状与提升策略思考- 教育不过是一种态度- 三言两语张国忠 ...
学校执行力现状与提升策略思考 [原创 2010-04-24 11:33:31]   
 

学校执行力现状与提升策略思考

新昌县大市聚镇中心小学  张国忠

 

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即将画上句号,作为工作几十年的我,有幸参加这次脱产省级领雁工程校长班培训,机会实在难得。在两个月的学习中,学到的的确很多,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同学间在交流中讲得最多的,不外乎“文化”与“执行力”这两个内容。这里,我要结合学习所得与网络自学,谈谈对“执行力”的几点体会。

一、执行力是什么

所谓执行力,就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发出指令到达成目标的中间环节;是把学校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教育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三个维度。

二、我校“执行力”现状分析

xx“执行力”,从2009年10月份开始。努力了半年多,喜少忧多。尤其是绩效改革后,原有的那点“执行力”也受到威胁、与冲击。执行力是团队战斗力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

(一)忧虑

1、办学目标不一致。

   政府目标——发展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立足点在教育的社会性。

社会目标——服务社会,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学校目标——以人为本,提供{yl}教育服务。

局长目标——和谐稳定,安全{dy}。

校长目标——质量为根,安全为本。

由于目标角色的错位,我时常思考学校究竟要承担哪些责任的问题。如今的学校,除了承担传承与教育的责任外,更大的精力,承担着安全、宣传造势等责任。

2、学校领导层存在不和谐因素。

   领导班子建立方式:校长不能组阁;处在上级任命状态,没有实行竞争上岗。

   领导层内沟通:行政会议召开次数不足,缺少交流、沟通平台。

   领导的职数:少一副校长与总务主任,工作的叠加分派,影响了执行力。

 3、不善于解码。

各执行层不善于思考,责任不明确,甚至不理解,缺少具体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由于不少岗位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心理上也没有完成从教师到领导的角色转变,导致各层工作流程不顺,标准化程度不高,布置的工作很难顺利地推进下去,要额外协调才能完成。如我们学校工作平台的应用,对为何要设置这个平台,自己应该承担什么义务,都不明确,始终只是极少部分人的参与。

4、没有形成健康的学校文化。

 一直来,学校缺少鲜明的校园文化,使得广大教师缺少向心力,办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缺少继承与创新。

5、管理制度不严谨。

“算了”、“再说”的随便心理较为严重。出台的各种制度、、方案,不严谨,缺少针对性、可行性。就算有制度也朝令夕改,或者执行过程中反复请示,由此延缓了落实的进度,影响着执行力。这点,虽然已经引起重视,修订制度,组织教师学习制度,但管理者(各层)还是没有常抓不懈,如“班级事务承包管理”实践,“名师、专家”动态管理等。

6、没有在细节上下功夫,影响执行效度。

主要存在问题有:对执行困难缺乏应急机制;一些工作有计划而不落实;

赏罚不明,完成与否一个样,如师生就餐管理,卫生工具放置规定等;事后缺少反思,不追求xx,如周五校本研训、四项竞赛文明班级评比等。只知道“细节决定成败”,素不知“细节也能促使进步”。 对执行的偏差没有感觉,也不觉得重要,个性上不追求xx的成功。在界定的职责范围内,不能尽职尽责的处理问题,对“标准”的要求不能也不想坚持。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没人监督,也没有监督办法,自我监督的意识,养成了推委的习惯,有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责任,找理由。

7、人力、物力、人际关系的缺乏。

首先,作为21个班级规模的小学,缺少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由非专业教师勉强应付。虽然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也影响着“执行力”。其次,学校物力的缺乏,少综合楼,少食堂,少厕所,少教师宿舍,影响着“执行力”。{zh1},除了学校本身产生的人际系的缺乏,作为校长的我,既没有强大的外围人际关系,有没有弄好校内的所有人际关系,严重影响着“执行力”。

(二)欣喜

1、管理层次适度。

{dy}层:教导、总务、工会主席。

第二层:教科室主任,大队辅导员。

第三层:班主任,教研组长。

第四层:学生,教师。

2、校长开始尝试授权

从09年9月开始,校长开始尝试授权,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3、加强了监督

自从我发现执行力存在问题后,开始思考如何加强执行力的监控。我设计了《大市聚镇小事务工作完成登记表》,促使各层执行力的提高;设置了学生作业记录本,提升了教师在不知家庭作业后的执行力。

4、开始注重培训

除了业务培训,开始注重教师的教育理念上的更新和改造,我会利用工作会时间,对教师说教一番,在思想上力求保持一致,以此提升“执行力”。

三、“执行力”提升策略思考

执行力强表现在层层解码准确无误,没有衰减,层层执行不折不扣,分工具体,落实到位。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执行力”呢,以下是我的一点粗浅想法。

(一)解放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动力。以改革的思路、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去不断探索、发展。思想解放实际上就是对事业的责任心,对群众的使命感的具体体现,是对事业、对工作、对群众态度的调整问题,是解决的“想不想干事”的问题。惟有解放思想,才能打开视野,打开思路,才能破除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怕出漏子、唯书唯上的观念,才能树立拼搏意识、开拓意识、争先意识,始终做到对事业有激情、对工作有热情、对学生有感情。做到xx满足、xx懈怠。惟有解放思想,才能促进领导与广大教师的沟通,改变教师认为领导追求政绩、“保帽子”,因目标不一致而产生抵触的现象。

(二)加强工作责任心的教育,解决“态度问题”。

 人的态度决定了能否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一个人如果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任务,那么所完成的工作质量是截然不同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工作任务的成败。提升执行力,从增强责任心开始。任何集体都需要热爱集体、忠诚集体、诚实守信的员工,我们的集体也不例外。如果现在我们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身边的每位教师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看待,把领导安排的每项工作任务看成是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样及时解决,把教师间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看成是自己的亲戚、朋友间的沟通。这样,我们就会按时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体现强大的执行力。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执行者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执行力强弱的物质基础。提高执行力,仅靠提升思想境界、强化责任心是不够的。现实中,绝大部分人都想把工作干好,都想在工作上取得突出业绩,没有谁真正想甘为人后,但为什么实际工作效果却千差万别呢?除了思想境界不高、责任心不强以及环境差异外,个人业务素质欠缺、能力难当其任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古人云,吾生有涯而学无涯。当前教育处于新课改特殊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人们驾轻就熟的工作经验、工作路子变得不那么管用了,面对种种新情况,不少人出现了所谓“本领恐慌”。就教师而言,首要的就是要提高基本的业务素质,所谓基本的业务素质,从小的方面讲,包括能表达、会书写、善协调、会做学生思想工作、会操作现代办公设备。从大的方面讲,包括决策能力(管理团队、班级与课堂)、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发动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等。没有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一个执行力强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必定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

(四)注重细节,不断提高执行力。

“细节决定成败”核心思想就是做好小事,成就大业。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大型船舶公司的领导,为了打造世界{yl}的专业船队,对机舱提出了一个近乎苛刻的管理标准,叫做“滚馒头标准”,就是以馒头在机舱滚过后是否干净作为机舱管理好坏的标准。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有的认为标准太高,无法实现,有的单纯地认为“滚馒头标准”仅仅是个清洁要求,对管理没有意义。可做了一段时间大家恍然大悟,“滚馒头标准”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注重细节,做好小事。把机舱的工具、备件摆放整齐、收拾干净是小事;清洁地面、墙面、机器表面是小事;定期检查机舱各种管路,杜绝跑冒滴漏也是小事……大家发现,只要把这些小事都做好了,机舱滚过馒头就一定干干净净,大家随后又发现,只要机舱滚过的馒头拣起来还是干干净净的,机舱甚至船舶的管理就一定是世界{yl}的。后来,这家公司的专业船队成了亚洲的老大,世界的{yl}。问起经验,那位领导说:没什么高招,就是把小事做好。其实在学校里,绝大部分人员做的都不是战略、规划这样的大事,而是一件件看起来非常平常的小事:比如处理一点不起眼的垃圾,接待一个来校办事的家长,接听一个平常的电话等等,都不是大事,可是,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些小事做好,我们的执行力就会受到影响,学校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

(五)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的制度固然不少,甚至有过于泛滥之感,就安全制度一类,就有许多,但好的制度毕竟是执行力的有效保障。由于制度多,在执行中又强调 “结合实际”,往往容易导致许多制度难以体现落实,形同虚设。因此,可以采取每2年对有效地文件、制度进行整理、汇编,每年对有效的、关键的文件、制度进行再公布、再学习。

 (六)简洁,明了执行过程。

按时完成任务,谁都想。可有时完不成任务,不是自己态度问题,二是能力水平问题。有时曲解命令的内容,有时对完成命令的操作无所适从。为了降低“解码”难度,我们要尽可能的明了任务操作过程,把复杂的命令分层次下达,明确各层次的具体要求。让我们的命令变得简洁,通过增强命令的操作性,来实现我们的执行力。

(七)做好标准化建设,加强操作性指导。

学校省在标准化建设上,提出了“固化工作流程、固化工作行为”的思路。由于完成一项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岗位,因此落实“两个固化”,还需要做好流程标准化、工作内容的标准化的具体和细化,让接受任务的教师明确的知道:做什么、有哪些环节、每个环节有什么要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譬如现在制订的作业批阅流程与标准,对符号的类型、大小,符号的先后,都做了规定。如对学校大件物品的采购,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学校的校本研训,什么时候干什么,完成哪些动作,谁负责,收集哪些材料,活动材料交到哪里等都做了操作性指导。

 (八)赏罚分明, 把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在现行体制下,实行绩效管理应该是提高和保护教师积极性、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恰恰相反,这不是绩效考核本身的问题,二是我们认识还未到位,措施没有落实的原因。绩效考核必须满足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不能空洞或避重就轻;不能仅仅强调结果,要重视实施的过程;绩效考核要体现业绩,不能搞轮流坐庄;要坚持持续改进,不能放任自流。让绩效考核为提升执行力而服务。

(九)创设沟通平台

创设一个交流平台,可以让教师与各层领导,在交流、沟通中解决一些在执行中遇到的疑难,疑难解决得越多,越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当然,也提升了整体的执行力。亡羊补牢犹未晚,但“补法”不是生来就有,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加强交流、沟通,可以“补”得更快,“补”得更好。

提升执行力,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讲,是一个基本的、长期的要求;对于学校来讲,是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我来讲,是我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能的有效举措,也是值得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与任务。

郑重声明:资讯 【学校执行力现状与提升策略思考- 教育不过是一种态度- 三言两语张国忠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