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池"为什么是三点水呢?(转)_阿春老师_新浪博客

看了下面的电池发展史,你就会明白了。简单地说,之前的电池应该说都是把金属物质放在液态电解质里的,直到后来才发明了“干电池”。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基本上是这种干电池,所以会有你那个疑问,也就很正常了。

电池的发展史  在古代,人类有可能已经不断地在研究和测试“电”这种东西了。一个被认为有数千年历史的粘土瓶在1932年于伊拉克的巴格达附近被发现。它有一根插在铜制圆筒里的铁条-可能是用来储存静电用的,然而瓶子的秘密可能永远无法被揭晓。
  ………………

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时,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无意中同时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而只用一种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却并无此种反就。伽伐尼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动物躯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电,他称之为“生物电”。伽伐尼于1791年将此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公布于学术界。
  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家们极大兴趣,他们竞相重复枷伐尼的实验,企图找到一种产生电流的方法,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在多次实验后认为:伽伐尼的“生物电”之说并不正确,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产生电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种液体在起作用。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伏特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浸在各种溶液中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两种金属片中,只要有一种与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片之间就能够产生电流。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烈的电流刺激。伏特用这种方法成功的制成了世界上{dy}个电池──“伏特电堆”。这个“伏特电堆”实际上就是串联的电池组。它成为早期电学实验,电报机的电力来源。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就多次重复了伽伐尼的实验。作为物理学家,他的注意点主要集中在那两根金属上,而不在青蛙的神经上。对于伽伐尼发现的蛙腿抽搐的现象,他想这可能与电有关,但是他认为青蛙的肌肉和神经中是不存在电的,他推想电的流动可能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相互接触产生的,与金属是否接触活动的或死的动物无关。实验证明,只要在两种金属片中间隔以用盐水或碱水浸过的(甚至只要是湿和)硬纸、麻布、皮革或其它海绵状的东西(他认为这是使实验成功所必须的),并用金属线把两个金属片连接起来,不管有没有青蛙的肌肉,都会有电流通过。这就说明电并不是从蛙的组织中产生的,蛙腿的作用只不过相当于一个非常灵敏的验电器而已。
  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化问题,制造出{dy}个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流的锌─铜电池,又称“丹尼尔电池”。此后,又陆续有去极化效果更好的“本生电池”和“格罗夫电池”等问世。但是,这些电池都存在电压随使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的问题。
  1860年,法国的普朗泰发明出用铅做电极的电池。这种电池的独特之处是,当电池使用一段使电压下降时,可以给它通以反向电流,使电池电压回升。因为这种电池能充电,可以反复使用,所以称它为“蓄电池”。
  然而,无论哪种电池都需在两个金属板之间灌装液体,因此搬运很不方便,特别是蓄电池所用液体是硫酸,在挪动时很危险。
  也是在1860年,法国的雷克兰士(GeorgeLeclanche)还发明了世界广受使用的电池(碳锌电池)的前身。它的负极是锌和汞的合金棒(锌-伏特原型电池的负极,经证明是作为负极材料的{zj0}金属之一),而它的正极是以一个多孔的杯子盛装着碾碎的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插有一根碳棒作为电流收集器。负极棒和正极杯都被浸在作为电解液的氯化铵溶液中。此系统被称为“湿电池”。雷克兰士制造的电池虽然简陋但却便宜,所以一直到1880年才被改进的“干电池”取代。负极被改进成锌罐(即电池的外壳),电解液变为糊状而非液体,基本上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碳锌电池。
  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最早的干电池。干电池的电解液为糊状,不会溢漏,便于携带,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
  1890年Thomas Edison 发明可充电的铁镍电池
  1896年在美国批量生产干电池
  1896年发明D型电池.
  1899年Waldmar Jungner 发明镍镉电池.
  1910年可充电的铁镍电池商业化生产
  1911年我国建厂生产干电池和铅酸蓄电池(上海交通部电池厂)
  1914年Thomas Edison 发明碱性电池.
  1934年Schlecht and Akermann 发明镍镉电池烧结极板.
  1947年Neumann 开发出密封镍镉电池.
  1949年Lew Urry (Energizer) 开发出小型碱性电池.
  1954年Gerald Pearson, Calvin Fuller and Daryl Chapin 开发出太阳能电池.
  1956年Energizer.制造{dy}个9伏电池
  1956年我国建设{dy}个镍镉电池工厂(风云器材厂(755厂))
  1960前后Union Carbide.商业化生产碱性电池,我国开始研究碱性电池(西安庆华厂等三 家合作研发)
  1970前后出现免维护铅酸电池.
  1970前后一次锂电池实用化.
  1976年Philips Research的科学家发明镍氢电池.
  1980前后开发出稳定的用于镍氢电池的合金.
  1983年我国开始研究镍氢电池(南开大学)
  1987年我国改进镍镉电池工艺,采用发泡镍,电池容量提升40%
  1987前我国商业化生产一次锂电池
  1989年我国镍氢电池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1990前出现角型(口香糖型)电池,
  1990前后镍氢电池商业化生产.
  1991年Sony.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生产
  1992年Karl Kordesch, Josef Gsellmann and Klaus Tomantschger 取得碱性充电电池 专利
  1992年Battery Technologies, Inc.生产碱性充电电池
  1995年我国镍氢电池商业化生产初具规模
  1999年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商业化生产
  200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生产
  2000后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新能源发展问
题的焦点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电池的"池"为什么是三点水呢?(转)_阿春老师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