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调控:节电技术研究的新热点
研究表明,由于现有的耗能设备和方式所限,世界能源总量的50%—70%被白白浪费掉了。在这个油价不断飙升、贸易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年代,节能顺理成章地成为xx的焦点,它不仅可帮助家庭、国家、全世界应对能源危机,也成了企业成功和生存的关键。
  有报告认为,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综合能耗为发达国家的4倍—6倍。在1993—1999年间,发达国家经济平均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增加0.56个百分点,即能源弹性指数平均为0.56,而这个指数在1999年—2002年降到了0.37。
  这个成绩要归功于国外节电企业几十年的持续研究。
  从{dy}代节电技术为电容补偿(20世纪50年代)、第二代节电技术为可控硅斩波技术(20世纪70年代)、第三代节电技术为变频技术(20世纪80年代),到第四代节电技术为抑制浪涌技术(20世纪80年代),尽管在节电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效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问题。目前第五代节电技术———电磁调控,因其节电效果和供电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多种因素影响着用电设备电能浪费。
  电力供应输送过程中,为了避免送电过程中的损耗及高峰时段末端用户电压过低,电网会以较高的电压输送。这部分多出来的电压会使用电器长期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不但造成电力电源的浪费,还会直接缩短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电网中存在高次谐波,它既增加了用电设备损耗,又会使用电设备发热加剧、温升提高,效率下降,使用寿命缩短。
  功率因数的高低是影响电源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如果功率因数低,会降低电源利用率,降低设备的效率,增加了电路上的损耗。
  设备电机长时期工作在大电流状态下,会增加用电设备的损耗,提高设备工作温度,缩短使用寿命。
  企业内部用电设备产生大量的瞬流和浪涌,在小电网里迂回徘徊,给用电设备造成损害,同时也造成了电能的大量浪费。研究表明,开关日光灯一次就会产生24个瞬流,电压有时高达1200伏。而如果在办公室及商店,瞬流产生的频次可能达到90万次/小时,额外增加的电耗在20%以上。
  上世纪末开始出现的电磁调控技术,使用了电磁调压、电磁移相、电磁平衡变换等技术,并且与微电脑智能控制电路组合,可实时监测电器负载变化的情况,根据当前电网实际参数,自动控制输出实际需要的功率,达到xx匹配。并且,多余的能量还可以反馈给电网,提高电器设备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上的损耗,提高系统用电效率,增大线路容量,使电压平衡得到改善,减少电器设备附加损耗,延长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实现了系统综合节电,大幅提高了节电效率。
  由于供电线路中的各种瞬变电流电压长期冲击会导致开关等接触性元器件上形成氧化性碳膜层,造成无谓的电力损耗。而如果使用基于电磁调控的节电设备,不仅可避免氧化性碳膜层的生成,已生成的氧化性碳膜层随使用而脱落,从而使节电效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更加明显。


郑重声明:资讯 【电磁调控:节电技术研究的新热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