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伞,遗爱靴-权力批判--梁发芾的博客-搜狐博客

    万民伞,遗爱靴
      ■梁发芾 专栏(《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4月23日)
      在中国当过传教士和外交官的何天爵,对于中国习俗的观察很仔细。他在《中国人本色》中写道,官员出行的时候,如果前面开路的随从手里拿一把红色的丝绸伞,就表明是一位深受爱戴的父母官。一般情况下,人们捐资制作这样的伞,在上面写上称颂的话语,列上所有捐资者的姓名,再把它送给众望所归的父母官。有时候,大家还举行一个隆重的游行,郑重其事地将伞送到官府。1870年5月,天津的地方官就被献上这样一个伞和匾牌,伞上写着“万民伞”,匾额上写着“百姓活佛”。
      我印象中,万民伞是官员离任的时候,当地的子民们给官员送的,按照何天爵的见闻,在官员在任的时候,老百姓也能够给官员送万民伞,而且在出行的时候打出来,显摆炫耀。如果在任内没有得到这样的万民伞,那么,在他要离任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送万民伞的仪式的。
      官员离任时,老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父母官的仪式,早些时候可能不是送伞,而是立碑,德政碑。乡绅们向草民摊派若干的钱粮,请人写一篇花团锦簇的文字,刻在石头上,立在显要的地方。因为变成了一种仪式,所以,到后来可能是不拘什么贪官,要走的时候都要眼看着德政碑立起来,不然赖着不走,无法交接,后任无法上班。这样的情况影响到官场的运行和秩序,所以,到唐朝时期,就不允许立德政碑了。如果实在政绩卓著,官声清明,老百姓哭天喊地要立,那么,就上报给中央文明办(礼部)吧,由文明办同意,方可立碑。不然,私自立的碑就要被拆毁,责任人还要挨一百板子。
      德政碑弄不成,就有万民伞。弄一个伞,上面签上所有子民的姓名,送给他。伞是一种遮风挡雨的工具,它表明一种护佑。子民们在父母官护佑下能够活着,当然应该感恩,万民伞就是这样的感恩的标志。历史学家张鸣曾写过万民伞的文章,说,“官声好的,绅民主动送,官声不好的,也得送,不送人家就不走,赖在县衙里不办交代,新官没法子接任,于是就带头劝当地乡绅,咬牙也得送”,“送伞仪式,后来升级了,不仅送伞,伞的质量数量都要有讲究,而且送的时候,要装模作样找若干人‘卧辙’,就是躺在路上不起来,不让我们好官走”。人民无限爱戴的真实情形,原来如此。
      除了万民伞,还有“遗爱靴”。
      何天爵接着记述说,当一个外国人进入中国城市游历的时候,他很可能会发现牌楼上悬挂着一些奇形怪状、腐烂不堪的靴子,这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所爱戴的官员的敬意的另一种特殊方式。当一位深孚众望的官员任职期满即将离开的时候,老百姓就会选派当地有头有脸的代表,去拜访这位官员,恭维称赞他,然后人们就正式请求他为这座城市留下一双靴子。这样的请求是非常高的荣誉,从来没有人拒绝。然后,这双靴子就被异常隆重地悬挂上牌楼,经历风吹雨打,直至腐烂。
      何天爵的说法也是事实。据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叫崔戎的好官,在任华州刺史时,做了许多好事,于是在他离任时候,老百姓舍不得让他走,拦在路上,拉断了缰绳,脱掉了官靴。脱官靴后来就成为官员离任时的一种仪式,官员离任临走时,绅民拦路,大老爷就伸出臭脚,脱掉官靴。得到靴子的地方绅民再弄一个“靴匣”装起来,油漆好了,钉在城门上供着,让人诚惶诚恐地瞻仰参观。但有些地方的人们嫌麻烦,干脆画一双靴子,算是某官遗爱在此(见郭建《帝国缩影——中国历史上的衙门》)。明末清初的上海人姚廷遴在《历年纪》中记录了康熙年间上海人民送别离任知县的故事,说百姓居民簇拥脱靴,把酒号恸,官亦大哭,无法成行,靴子被脱去四十余只,满县人如失父母云云。如果为官一任,真的造福一方,那么,当他离任的时候,或许会真的发生这样的事,中国老百姓真的是很记情的。
      不过,更多的官员在离任的时候,其实没有留下什么好官声。万民伞是要送的,遗爱靴也是要供的,可老百姓真实的想法,恐怕大有不同。明朝最有名的笑话集《笑林广记》中有一个笑话《强盗脚》说,一乡民初次入城,见木桶悬于城上,问人说,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别人回答说是强盗的头。到了县前,看到钉在樵楼上的无数木匣,里面装的都是已经离任的官员留下的遗爱靴,乡民不懂,就点头说:“城上挂的是强盗头,此处一定是强盗脚了。”这个笑话倒不一定是在嘲笑乡民的少见多怪,而是和《笑林广记》中大多数变着法子,通过谐音、对偶、误会等等骂人的笑话一样,是借乡民的无知来嘲骂离任而去的众多官员,不过是强盗而已。
      事实上,有些官员与强盗没有什么区别,所谓“千里当官只为钱”,不为钱,那么辛苦图什么?当官不过是刮地皮,所以,离任就是刮地皮的{zh1}机会,或许比平时变本加厉。另一个笑话集《广笑府》有一首歌谣说到离任时的官员:
      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帑民财一扫空。
      只有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

郑重声明:资讯 【万民伞,遗爱靴-权力批判--梁发芾的博客-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