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 教案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有趣的平衡 》 教案

2010-04-23 12:02:19 阅读9 评论0 字号: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14、11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4、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

教学重难点: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这一规律.

棋子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一根长约1m的硬空心管,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发现现象,引发思考

引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通过活动来探究一个数学规律,待会儿请听得认真、观察得仔细的同学来参加活动,大家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天平秤、杆秤的图片)

师:同学们,它们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途?

生:{dy}幅图是一架天平秤,第二幅图是一架杆秤,它们都是用来称物体重量的。

师:原来它们都是用来称物体的重量的,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两件“宝贝”,请仔细看看它们的结构,你发现有哪些相同地方?

生1:它们都有一个支撑点,被称的物体都放在左边。

生2:平衡时,天平左右两边到支撑点的距离相等,杆秤左右两边倒支撑点的距离不相等。

师:很多同学已经说到了“平衡”这个现象,在探究时,为了方便说明一些数量关系,我们用字母“O”表示支撑点,左边重物离支撑点的距离用“a”表示,右边重物离支撑点的距离用“b”表示。左边重物重量用“m”表示,右边重物重量用“n”表示。

老师指字母,请学生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字母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那么等下我们这些数量都用字母来表示了。

二、实验操作,探究规律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每组有一根标有刻度的硬塑料管,15个质量相等的棋子,2只塑料袋。请同学们按照以下实验步骤操作:

1、在左边刻度3上放4颗棋子,右边放在刻度4上,平衡时,记录棋子的颗数。

2、在左边刻度6上放1颗棋子,右边放在刻度3上,平衡时,记录棋子的颗数。

3、在左边刻度3上放5颗棋子,右边放3颗棋子,平衡时,记录刻度数。

完成试验后,把实验记录单(1)填完整。

小组实验时我建议:一位同学填记录单,两位同学分别负责两边的棋子数,另一位同学负责策划、协调工作。

实验前,我请同学们多多包涵,由于平衡竿属纯手工制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请同学手下留情。好,开始实验。

实验记录单(1)

实验步骤

1、在左边刻度3上放4颗棋子,右边放在刻度4上,平衡时,记录棋子的颗数。

2、在左边刻度6上放1颗棋子,右边放在刻度3上,平衡时,记录棋子的颗数。

3、在左边刻度3上放5颗棋子,右边放3颗棋子,平衡时,记录刻度数。

 

 

 

 

说明:用刻度数表示距离,棋子的个数表示物体的重量

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摘记学生的实验数据和实验发现。梳理摘记数据,确定学生汇报人选及汇报顺序。

学生汇报: 

左刻度数乘左棋子数等于右刻度数乘右棋子数,a×m= b×n

师:被同学们发现了刚才魔术中这个平衡的规律。

三、验证规律,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你们总结出的这条平衡的规律,是否科学、准确呢?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验证。

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实验活动:

①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活动。

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汇报结果。

学xx现: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塑料棒才能保证平衡。

(4) 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有什么变化?

师:这个规律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分析,你发现它与哪部分知识有联系?

师:用你学过的比例知识,怎样解释这个数学活动现象?

学生观察表中两个量的变化情况,不难发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随堂练习:

1、下图中竹竿右边袋子里应放_________千克物体才能保证平衡。

 

 

 

   

 

2.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3.有一位菜贩很不老实,他有一架动过手脚的天平。这架天平的两臂不等长。有{yt},当他向农民们购买实际重5千克的白菜时,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短这一侧,这样称起来较轻,天平显示只有4千克重;而当他把白菜买出去的时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长这一侧,这样称起来白菜会有多少千克重?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样的平衡的规律,你能帮我解释一下杆秤称重的原理吗?

生用自己的话解释。

教师拿出实际的杆秤。

(时间充足还可以尝试着称重读数)

四、课堂总结

师:这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一个关于平衡的规律,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工具也是根据这个原理做成的,同学们可以去找找,并用平衡的规律去尝试解释这些现象。

                                                                                              闻堰镇小   张建松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 教案】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