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水处理活性炭的选择指标问题- 319602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水处理活性炭的选择指标问题

2010-04-09 09:58:34 阅读7 评论0 字号:

 

引用


摘要:研究发现,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碘值、亚甲基蓝吸 咐值等吸咐性能指标与活性炭对xx水中有机物的吸咐能力之间相关性能不好,在选择去除xx水中有机物的活性炭时不能用这些指标。提出了采用活性炭对水中四种典型有机物(腐 殖酸、富里酸、木质素、丹宁)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作为正确选择水处理用活性炭的指标,且在五种水质(长江、黄浦江、太湖、淮河、黄巢湖)中得以验证。

      关键词:水处理 活性炭 选择指标 


  活性炭吸附性能一般都采用比表面积、碘值、亚甲基蓝吸附值、CCl4吸附值等指标(在此简称一般吸附性能指标)来表示。通常认为,这些指标高的活性炭就是吸附性能好的活性炭,所以习惯上都是根据这些一般吸附性能指标来选择水处理用活性炭。

1 问题的提出

  ①1994年在为某厂水处理系统(淮河水源)选择活性炭时,首先测定了活性炭的这些一般吸附性能指标。参选的三种活性炭中,3#炭比表面积{zd0},碘值、亚甲基蓝吸附值{zg},是吸附性能{zh0}的活性炭。但在实际运行试验时(每种活性炭取350g装入50×5的吸附柱中,以15m/h流速通水,并联平行运行,监测出水的CODMn及 E260值至去除率<20%作为失效,下同),发现情况异常(见表1)。

  试验表明,2#活性炭运行周期最长,周期制水量最多。而一般吸附性能指标{zg}的3#椰子壳活性炭,其周期制水量仅为2#活性炭的2/3。无疑,实际使用应选用2#活性炭,而不是3#炭。
  ②选择了九种国产活性炭,在黄浦江水、太湖水、浙江黄巢湖水的水质条件下进行试验。九种炭同样测定其一般吸附性能,并选出六种进行现场运 行试验。一般吸附性能指标测试结果列于表2,三种水质条件下的现场运行结果列于表3。

表2  九种活性炭的一般性能指标

种类

1#

2#

3#

4#

5#

6#

7#

8#

9#

比表面积(m2/g)

Langmuir

1019

1041.66

1685.77

1367.35

830.28

1528.72

1245.65

989.62

1195.96

BET

728.17

744.48

1198.60

975.20

588.48

1073.03

895.30

700.13

857.15

碘值(mg/g)

893

922

1011

1084

1013

1122

983

1094

1106

CCl4吸附值(%)

33.0

39.20

73.81

52.80

36.29

64.48

48.65

45.95

46.20

亚甲基蓝吸附值(mg/g)

94.1

107.5

221.7

174.7

134.4

188.1

102

94.1

134.4

孔容积

总孔

0.4371

0.4387

0.6266

0.5786

0.6036

0.5598

0.4675

0.3901

0.5202

大孔

0.0000

0.0120

0.0392

0.0190

0.0000

0.0672

0.0132

0.0324

0.057

过渡孔

0.2353

0.1761

0.2130

0.2439

0.4710

0.2696

0.0948

0.1729

0.2033

微孔

0.2379

0.2506

0.3744

0.3157

0.1470

0.2230

0.3595

0.1848

0.3112

孔表面积(m2/g)

大孔

8.911

35.285

102.61

54.99

0.0000

170.99

35.396

83.954

21.644

过渡孔

231.61

194.76

322.26

270.65

302.13

434.18

122.27

233.16

197.31

微孔

487.64

514.43

773.72

469.56

302.52

467.87

737.63

383.02

638.19


表3  现场运行数据汇总

 

活性炭编号

太湖水质

黄浦江水质

浙江黄巢湖水质


运行天数(d)

以CODMn失效时周期制水量(L)

以E260失效时周期制水量(L)

运行天数(d)

以CODMn失效时周期制水量(L)

以E260失效时周期制水量(L)

运行天数(d)

以CODMn失效时周期制水量(L)

以E260失效时周期制水量(L)


1#

 

 

 

 

 

 

8

4700

4100


2#

13

6100

4700

12

7200

8000

 

 

 


3#

23

11400

11400

20

9600

12400

13

6100

4200


5#

24

12700

12200

25

10000

12400

14

6600

4000


7#

6

2600

1800

8

2000

4000

2

750

300


9#

20

9300

6000

22

8400

12400

7

3300

2700


  比较表2、3的数据同样可以看出,一般吸附性能指标{zh0}的活性炭(3#)运行周期并不是最长的。而运行周期最长、制水量最多的5#炭其比表面积仅830m2/g,一般吸附性能指标也处于中等水平。

2 原因分析

  上述试验是在四种不同水质条件下进行的,活性炭也基本上包括了国内水处理用活性炭的主要品种,试验结果却是一致的,即活性炭一般吸附性能指标(比表面积、碘值、亚甲基蓝 吸附值、xxxx吸附值)与其对xx水中有机物吸附性能之间相关性不好。由此认为:若用这些指标来选择水处理用活性炭,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选择,带来巨大的浪费。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xx水中有机物的分子体积(分子量)远远大于一般吸附性 能测试中所用的碘、亚甲基蓝、xxxx等的分子体积。活性炭微观结构中有大孔(>100 nm)、过渡孔(2~100nm)和微孔(<2nm),构成活性炭比表面积的主要是微孔。活性炭吸附是一种表面现象,吸附量除了与比表面积多少有关外,还要考虑吸附的动力因素,即吸附质 能 否顺利到达活性炭的微孔表面。曾有人通过计算认为,当吸附质直径大于孔道直径1/3以上时,被吸附质运动就受阻,吸附量下降。xx水中有机物大多以腐殖质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四大组分:腐殖酸、富里酸、木质素、丹宁。这些物质的分子量大约为几百至几十万,比 碘、亚甲基蓝、xxxx的分子量大得多。
  从这一点进行分析,活性炭对xx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主要受过渡孔影响,而不是受微孔支配。这从表2中九种活性炭的孔容、孔面积可看出,过渡孔最多的是5#活性炭,它也正是现场运行试验中对水中有机物吸附{zh0}的活性炭。活性炭在实际xx水质中吸附量多少(即运行周期长短)与过渡孔多少有关,而与微孔(比表面积)多少却相关性不好。

3 活性炭筛选新方法的验证

  由于实际水质条件下的动态运行试验周期长,需要连续运转,工作量大,不适合大批量选炭 。据此,提出了用xx水中四种有机物(腐殖酸、富里酸、木质素、丹宁)作为测试基质(吸附质),用活性炭对它们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作为指标,借以反映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 吸附性能好坏,用于水处理用活性炭的筛选。试验表明,这种方法测定结果与实际水质条件下的动态运行试验结果一致,可以反映活性炭对xx水中有机物吸附性能的差异(见图1~4 和表4)。试验所用四种吸附质中的腐殖酸和富里酸从某水处理系统受污染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提取,木质素从造纸废水中提取,丹宁为试剂。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水处理活性炭的选择指标问题- 319602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