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面基本铺设- 中华的日志- 网易博客

建筑地面基本铺设

2010-04-24 12:56:24 阅读6 评论0 字号:


 

 

18-3  基层铺设

18-3-1 结构层

18-3-1-1 底层地面结构层

底层地面结构层(即地面工程)一般均直接铺设在基土上,其结构层是基土,要求均匀密实,具体按本节的基土施工要求。有时因室内外标高差较大,室内填土需大量土料,而地区又缺乏土源,因此采用架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作为底层地面结构层,其空心板的铺设应按本节找平层进行施工,并做好板缝填嵌工作。对铺设木地板的面层,其搁栅下的砖、石地垄墙(墩)作为底层地面的结构层,应以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的普通乳土砖或其他块材砌成,所用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其砌筑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的有关规定。凡后期强度不稳定或受潮后会降低强度的人造块材,均不得使用,其构造图见图18-10。

图18-10 木地极面层下地垄墙或墩构造示意图

(a)砖墩;(b)地垄墙

18-3-1-2 楼层地面结构层

楼层地面结构层(即楼面工程)基本上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预制的整块钢筋混凝土板和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其构造层是现浇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的有关规定。铺设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应按本节找平层进行施工,并做好板缝填嵌工作。其构造图见图18-11。

图18-11 楼层地面结构层构造示意图

(a)现浇混凝土楼板;(b)预制混凝土空心板

18-3-2 一般要求

1.基层铺设适用于基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和填充层等基层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

2.基层铺设的材料质量、密实度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当垫层、找平层内埋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

4.基层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

5.基层铺设的标高、坡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表面应平整,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8-3的规定。

基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8-3

允许偏差(mm)

检验

方法

基土

垫层

找平层

填充层

隔离层

砂、砂石、碎石、碎砖

灰土、三合土、炉渣、水泥混凝土

木搁栅

毛地板

用沥青玛帝脂做结合层铺设拼花木板、板块面层

用水泥砂浆做结合层铺设板块面层

用胶粘剂做结合层铺设拼花木板、塑料板、强化复合地板、竹地板面层

松散材料

板块材料

防水、防潮、防油渗

拼花实木地板、拼花实木复合地板面层

其他种类面层

1

表面平整度

15

15

10

3

3

5

3

5

2

7

5

3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标高

+0

-50

±20

±10

±5

±5

±8

±5

±8

±4

±4

 

±4

用水准仪检查

3

坡度

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

用坡度尺检查

4

厚度

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

用钢尺检查

18-3-3 基土

1.适用范围

(1)基土系室内底层地面工程和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中垫层下的土层,是承受由整个地面传来荷载的地基结构层,虽不同于地基基础,但仍然关系到地面工程的质量。由于基土层不均匀密实,或因回填土质量达不到要求,都将直接影响地面工程和室外附属工程的安全和使用,甚至会因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地面面层断裂破坏,严重的影响正常使用,同样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2)基土范围包括开挖后原状土层或土层结构被扰动以及软弱土层需加固处理和室内回填土等。

(3)基土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软弱土层的更换或加固以及回填土等的厚度均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夯实或碾压密实。其构造做法如图18-12。

图18-12 地面工程基土构造示意图

(a)基土为均匀密实的原状土;(b)基土为已处理原软弱土层;(c)基土为回填土层

1-垫层;2-原状土层;3-基土处理;4-回填分层夯实

2.组成材料

(1)原状土:按设计标高开挖后的原状土层,如为碎石类土、砂土或黏性土中的老黏土和一般黏性土等,均可作为基土层。

(2)软弱土质:对于淤泥、淤泥质土和杂填土、冲填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土层均属软弱地基。由于软弱土质具有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均匀性差和渗透性小的特点,如在其上面直接铺设垫层、面层时,其变形特征是沉降大、不均匀沉降大,沉降速度快和沉降延续时间长,设计和施工必须考虑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因此,施工规范规定遇上述软弱土质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利用与处理,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换土、机械夯实或加固等措施,认真做好基土层处理工作,以保证地面工程的质量。

(3)填土:填土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的有关规定。对淤泥、腐殖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有机物含量大于80%的土,均不得用作地面下的填土土料。应选用砂土、粉土、粘性土及其他有效填料作为填土,土料中的土块粒径不应大于50mm,并应xx土中的草皮杂物等。

3.过程控制

基土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13。

图18-13 基土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

4.施工要点

(1)基土层必须是均匀密实的土层。当基土开挖后,土层结构被扰动时,应做表面清理后压实至规定要求为止;如为软弱土层需进行更换或加固时,应做到分层夯实。

(2)按设计要求对软弱土质进行更换或加固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91)的有关规定。

(3)不论是土层结构被扰动或是软弱土层处理,或为回填土,均应经表面清底排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填土施工时应分层填土、分层夯(压)实、分层检验其密实度。若不符合要求时,应分析原因重新压实处理,达到规定后方可填上一层的土料。每层夯(压)实后的填土为压实填土,其压实系数λc应符合设计要求,但不应小于0.9;压实系数即为土的控制干密度与{zd0}干密度的比值。

(5)施工时应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夯(压)实。压实系数应经现场试验确定,当无条件时,可根据压实机具、每层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和土质,参照表18-4选定。

每层虚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表18-4

注:1.本表适用于选用粉土、黏性土等作土料,对砂土、灰土类填料应参照现行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有关规定执行;

2.本表适用于填土厚度在2m以内。

(6)填土土质宜控制在{zy}含水量的状况下施工,因土料含水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压实遍数和填土质量,也就是不易达到设计要求的每层压实后的压实系数或相应的{zd0}干密度。为此,施工前宜取土样用击实试验确定填土土料含水量的控制范围。

(7)在填黏性土前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一般测定方法是:以手捏成团,碰之即碎为宜。当土料含水量偏高,可采取晒干、风干、翻松或均匀掺入干土(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降低其含水量;当土料含水量偏低,应预先洒水湿润,并相应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能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回填土的{zy}含水量亦可参照表18-5。

土的{zy}含水量和{zd0}干密度参考表  表18-5

(8)工业厂房和冷库等较重要的地面工程的填土,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其{zy}含水量和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围。当黏性土料施工时,如无试验条件,其压实系数为0.9,施工含水量与{zy}含水量之差可控制在-4%~+2%范围内;使用振动碾时,可控制在-6%~+2%范围内。

(9)填土前,如遇高低不平处,应先填夯低处,直到填至同一水平后再大面积按顺序分段分层填实,以免局部虚铺厚度较厚。

(10)人工夯实时,夯锤重量必须在40kg以上,提夯高度不小于400mm,落锤时要平稳,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每遍纵横交叉,处处夯到,每层至少夯三遍,夯至规定的干密度为止,并达到表面平整坚实。

机械压实时,宜先压外围后压中间,行走路线不重复,也不得漏压,后压路线紧跟先压路线,并应多次压实。

(11)经处理后的软弱土质,在夯实后尚应按具体情况采用碎石、卵石、砾石、碎砖、矿渣或砂等一类的材料铺成一层并夯入土层中,以进行基土表面加强、加固处理。其铺设厚度不宜小于60mm,夯入土层深度不小于40mm,铺设材料的粒径宜为40~60mm。

(12)室内地坪填土和房心回填土时,对与沿墙边和柱基础的连接部位,应分层重叠夯填密实;必要时采取与墙、柱连接处设置隔离缝的构造措施,填土时与墙、柱分开。防止该部位夯填不实而出现下沉现象,造成地面空鼓或开裂,并沿墙、柱处脱开,影响使用。

(13)如基土下为非湿陷性土层时,回填砂土可浇水至饱和后加以夯实或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0mm。

(14)回填房心和管沟土时,如遇有上下水管道处,应先用人工将管道周围填土夯实。当填至管顶以上500mm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填夯时应注意保护管道。

(15)对厂房、仓库和冷库等地面工程,如属于季节性冰冻地区非采暖房屋或室内温度长期处于O℃以下,且在冻结范围内的冻胀性或强冻胀性土层上铺设地面时,应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否则将会因土层冻胀导致地面工程开裂造成质量事故。防冻胀层的厚度应根据当地经验确定,也可按表18-6选用。

防冻胀层厚度  表18-6

注:土的标准冻深和土的冻胀性分类,应按现行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确定。

施工时,应将这一部分冻胀性土层更换为水稳定性或冻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如砂、炉渣、碎石、矿渣及灰土等均可采用。但具体的换土的冻胀层厚度和选用的更换建筑材料均应由设计确定。

对于上述情况的地面工程,如设计虽为采暖房屋,但应事先考虑在已完成地面工程而尚未验收交工前,又需越冬而无条件采暖时,也应做好防冻胀处理或采取有效措施,以免因可能发生冻胀造成不应有的质量事故。

(16)不得在冻土上进行填土施工。

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殖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含量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

2)基土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0。

质量检查宜用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密度,求出密实度;或用轻便触探仪直接通过锤击来检测其干密度和密实度。一般情况下,回填土夯实后的干密度应等于或大于1.65g/cm3,粘土可降低10%。检查数量按100~500m2取样一组,但不少于一组,取样应在每层厚度的2/3处,取样测定压实填土的密实度,其合格率不小于90%,不合格干密度的{zd1}值与设计值之差不应大于0.08g/cm3。

(2)一般项目

基土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的规定。

18-3-4 灰土垫层

1.适用范围

(1)灰土垫层应根据面层类型和基土结构层而定,但应铺设在不受地下水浸湿的基土上。适用于一般粘性土层,施工简单,取材方便,费用较低。

(2)灰土垫层是用熟化石灰与黏性土(即粘土或粉质黏土、粉土)按一定的比例或按设计要求经拌合后铺设在基土层上而成。

(3)灰土垫层的厚度按设计要求,但不应小于l00mm。其构造做法见图18-14。

图18-14 地面工程灰土垫层构造简图

1-灰土垫层;2-基土;D-灰土垫层厚度

2.组成材料

(1)熟化石灰:熟化石灰一般采用一~三等生石灰,其中块灰的比重不应少于70%。在使用前3~4d应用清水予以熟化,充分消解后成粉末状,并加以过筛。其{zd0}粒径不得大于5mm,并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如采用石灰类工业废料时,有效氧化钙含量不宜低于40%。

熟化石灰可采用磨细生石灰,但在使用前应按体积比预先与黏土拌合洒水堆放8h后方可铺设。

(2)熟化石灰也可采用粉煤灰、电石渣等材料代用,其粒径均不得大于5mm,拌合料的配合比按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3)黏土:黏土应尽量采用就地开挖的黏性土料,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地表面耕植土不宜采用。土料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mm。冬期施工不得采用冻土或夹有冻土块的土料。

(4)灰土拌合料的体积比为3:7或2:8(熟化石灰:黏土),亦有采用1:9。灰土体积比与重量比的换算可参照表18-7选用。

灰土体积比相当于重量比参考表  表18-7

3.过程控制

灰土垫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15。

图18-15 灰土垫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

4.施工要点

(1)熟化石灰与黏土按规定的比例(体积比或相应的重量比)要拌合均匀,色泽一致,灰土量大又有条件的宜采用机械拌制,搅拌时间30s即可。拌合时应控制加水量,保持一定的湿度,加水量一般为灰土总重量的16%较适宜。现场简易的检验方法,可用手紧握灰土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拌合料水分过多应稍晾干,而水分不足时应予洒水湿润后再铺设。

(2)灰土拌合料宜随拌随用,也可湿润后隔天使用。

(3)基层应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现象。灰土拌合料铺设前,检查无误后,先用蛙式打夯机夯打1~2遍。

(4)灰土拌合料应分层铺平夯实,不得隔日夯实,也不得受雨淋。每层虚铺厚度根据夯实后的厚度要求确定,一般虚铺厚度为200~250mm,用蛙式打夯机夯打或用碾压机具碾压至120~150mm。夯压遍数以符合灰土干密度为准,但一般夯压三遍均可达到质量标准。

(5)灰土垫层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墩处留搓。上下两层灰土的接缝距离不应小于500mm。施工间歇后继续铺设前,在接缝处应清扫干净,并须湿润后方可铺摊灰土拌合料,接搓处的灰土应重叠夯实。

(6)夯实后的灰土表面,洒水湿润养护后,经适当晾干,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7)每10m3灰土垫层材料用量参见表18-8。

灰土垫层材料用量(10m3)  表18-8

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灰土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1)熟化石灰颗粒不得大于5mm;黏土(或粉质黏土、粉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质,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mm。

2)灰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的规定。

18-3-5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1.适用范围

(1)砂和砂石垫层一般适用于处理软土透水性强的黏性土基土,但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和不透水的黏性土基土。砂和砂石垫层虽是承上(面层)接下(基土)并传递上部荷载至基土上,但在结构构造上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以免聚水而引起地面工程空鼓沉陷和降低承载力。

(2)砂和砂石垫层是分别采用砂和xx砂石铺设在基土层上而成。

(3)砂垫层厚度不得小于60mm;砂石垫层不宜小于100mm。其构造做法见图18-16。

图18-16 地面工程砂和砂石垫层构造简图

1-砂垫层或砂石垫层;2-基土;D-垫层厚度

2.组成材料

(1)砂和xx砂石中均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含泥量不应超过5%。冬期施工时,材料中不得含有冰冻块。

(2)砂:砂宜采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中粗砂和砾砂。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砂地区,也可采用细砂,但宜掺入一定数量碎石或卵石,其掺量不应大于50%,或按设计要求。

(3)砂石:砂石宜采用级配良好的xx砂石材料,石子{zd0}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也可采用砂与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料按设计要求的比例拌制。

3.过程控制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17。

图18-17 砂和砂石垫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

4.施工要点

(1)垫层铺设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并进行平整,根据基土情况作适当的碾压或夯实。

(2)人工级配的砂石材料,应按一定比例拌合均匀后使用。

(3)垫层应分层摊铺,摊铺的厚度一般控制为压实厚度乘以1.15~1.25的系数。

(4)砂垫层铺平后,应适当洒水湿润,并应采用机具振实。

(5)砂石垫层应摊铺均匀,不允许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如出现砂窝或石子成堆之处,应将这一部分挖出后分别掺入适量的石子或砂重行摊铺。碾压前,应根据干湿程度和气候情况,适当洒水使砂石表面保持湿润。

(6)采用平振法捣实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00~250mm,{zj0}含水量为15%~20%,施工时要使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到密度合格为止,移动时每行应重叠1/3,以防搭接处振捣不密实。

(7)采用插振法捣实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以振动器插入深度来确定,{zj0}含水量为饱和状。施工时插入间距可根据机械振幅大小而决定,振捣时不应插入基土层。振捣完毕后,所留孔洞要用砂填塞。

(8)采用水撼法振实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50mm,施工时注水高度略超过铺设表面层,用钢叉摇撼捣实,插入点间距宜为100mm。此法适用于基土下为非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层。

(9)采用夯实法捣实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150~200mm,{zj0}含水量为8%~12%。用木夯或机械夯时要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

(10)采用碾压法捣实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50~350mm,{zj0}含水量为8%~12%。施工时用6~10t压路机往复碾压,碾压遍数以达到要求的密度为准,但不少于三遍。此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砂或砂石垫层,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高的砂垫层。

(11)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分段应错开0.5~1.0m,接头处应充分压实。经检验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施工。

(12)当工程量不大以及边缘、转角处,可采用打夯机或人工夯实,但夯实后的密实度仍应达到要求。

(13)每10m3砂和砂石垫层材料用量参见表18-9。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材料用量(10m3)  表18-9

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砂和砂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zd0}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

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时可选用:

①环刀取样测定干密度。在捣实后的砂垫层中用容积不小于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密度,以不小于通过试验所确定的该砂料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数值为合格。中砂在中密状态的干密度,一般为1.55~1.60g/cm3。砂石垫层可在垫层中设置纯砂检查点,在同样施工条件下,按上述方法检验。

②贯入法测定。在捣实后的垫层中,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大小来检查砂和砂石垫层的密实度。测定时,应先将表面的砂刮去30mm左右,以不大于通过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数值为合格。

a.钢筋贯入测定法:用直径为20mm、长1250mm的平头钢筋,举离砂面700mm自由下落,插入深度不大于根据该砂的控制干密度测定的深度为合格。

b.钢叉贯入测定法:采用水撼法振实垫层时,其使用的钢叉(钢叉分四齿,齿间距为30mm,长300mm,木柄长900mm,重量为4kg)举离砂面500mm自由下落,插入深度不大于根据该砂的控制干密度测定的深度为合格。

(2)一般项目

1)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

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的规定。

18-3-6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

1.适用范围

(1)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适用于地面工程中面层下的垫层、构造层。

(2)碎石垫层是用碎石铺设在基土层上而成。碎砖垫层是用碎砖铺设在基土层上而成。

(3)碎石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l00mm;碎砖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其构造做法见图18-18。

图18-18 地面工程碎石垫层和碎砖层垫层构造简图

1-碎石或碎砖;2-基土层;D-垫层厚度

2.组成材料

(1)碎石:应选用质地坚硬、强度均匀、级配适当和未风化的石料,粒径宜为5~40mm。石料{zd0}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软硬不同的石料不宜掺用。

(2)碎砖:一般采用粒径为20~60mm碎砖,其中不得夹有已风化、酥松、瓦片及有机杂物。如利用工地断砖,须事先敲打,过筛备用。

3.过程控制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19。

图18-19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

4.施工要点

(1)铺设前,应对基土层表面进行清理、平整,并根据基土情况作适当的碾压或夯实。

(2)碎石垫层摊铺的虚厚度应按设计厚度乘以1.3~1.4系数。按分层摊平的碎石,大小颗粒要均匀分布,厚度一致。压实前应适当洒水使其表面保持湿润,采用机械碾压或人工夯实时,均不少于三遍。面层微小空隙应以粒径为5~25mm细石子撒嵌缝后,不宜多压,以防止嵌缝料下漏,挤松碎石层,压至碎石表面平整、坚实,稳定不松动为止。

(3)碎砖垫层应将碎砖料摊铺均匀,厚度超过150mm时,应分层铺设,每层虚铺厚度:{dy}层{zd0}宜为220mm,其上各层一般不超过200mm。表面适当洒水湿润后,采用机具夯(压)实,压实后的厚度均应为150mm,约为虚铺厚度的3/4,并应达到表面平整、密实。

在已铺好的碎砖垫层上,不得用锤击的方法进行碎砖加工或重行敲打。

(4)工程量不大,也可采用人工夯实,排夯可用重量60kg以上的木夯、铁夯,提夯时要过膝,落夯时要平稳。当用蛙式打夯机,必须充分夯实,处处夯到,如发现表面有局部松散过干等现象,应浇水后再打实。

(5)每10m3碎石垫层和碎砖垫料的材料用量见表18-10。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材料用量(10m3)  表18-10

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碎石的强度应均匀,{zd0}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夹有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m。

2)碎石和碎砖垫层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的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的规定。

18-3-7 三合土垫层

1.适用范围

(1)三合土垫层适用于地面工程中面层下垫层构造层,铺设的拌合料在其硬化期间应避免受水浸湿。

(2)三合土垫层是用石灰、砂(也可掺少量赫土)和碎砖按一定的体积比加水成拌合料铺设在基土层上而成。

(3)三合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l00mm,其构造做法见图18-20。

图18-20 地面工程三合土垫层构造简图

1-三合土垫层;2-基土;D-垫层厚度

2.组成材料

(1)石灰:石灰应为熟化石灰,参见“18-3-4灰土垫层”中的组成材料。

(2)砂:砂应为中、粗砂,参见“18-3-5砂垫层和砂石垫层”中的组成材料。砂也可采用细炉渣代替,参见“18-3-8炉渣垫层”中的组成材料,但应按规定的颗粒粒径不大于5mm的要求过筛。

(3)碎砖:碎砖参见"18-3-6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中的组成材料。使用前要浇水湿透。

(4)黏土:黏土参见" 18-3-4灰土垫层”中的组成材料。

3.过程控制

三合土垫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21。

图18-21 三合土垫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

4.施工要点

(1)铺设前应检查并清理基层,根据基土表面情况作适当的夯压。

(2)三合土垫层采取先拌合后铺设的施工方法时,其拌合料的体积比一般为1:3:6(熟化石灰:砂:碎砖),或按设计要求配料。三合土拌合时采用边干拌边加水,均匀拌合后铺设;亦可先将石灰和砂调配成石灰砂浆,再加入碎砖充分拌合均匀后铺设,但石灰砂浆的稠度要适当,以防止浆水分离。每层虚铺厚度不小于150mm,铺设时要均匀一致,经铺平、夯实、提浆后,其厚度宜为虚铺厚度的3/4,达120mm左右。夯实后的表面撒一层薄砂或石屑,但要求表面平整。

(3)三合土垫层采取先铺设后灌浆的施工方法时,应先将碎砖料分层摊铺均匀,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120mm,经铺平、洒水、拍实,即满灌体积比为1:2~1:4的石灰砂浆后再继续夯实。

(4)夯实方法可采用人工夯或机械夯,但均应充分夯实至表面平整及表面不松动为止。夯实时,应注意边角和接缝部位以及分层搭接处。当有三合土表面不平处,应补浇石灰浆,并随浇随打夯。

(5)三合土垫层{zh1}一遍夯打后,宜浇一层薄的浓石灰浆,待表面晾干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每10m3三合土垫层材料用量见表18-11。

三合土垫层材料用量(10m3)  表18-11

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砂应用中砂,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和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m。

2)垫层三合土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三合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中的规定。

18-3-8 炉渣垫层

1.适用范围

(1)炉渣垫层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中面层下的垫层,构造层主要铺设在水泥类基层上承受高温影响的地段。

(2)炉渣垫层按其所配制材料组成有四种做法:一是用纯炉渣铺设为炉渣垫层;二是用石灰与炉渣拌合铺设为石灰炉渣垫层;三是用水泥与炉渣拌合铺设为水泥炉渣垫层;四是用水泥、石灰与炉渣拌合铺设为水泥石灰炉渣垫层,以上统称为炉渣垫层。

(3)炉渣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80mm,其构造做法见图18-22。

图18-22 楼地面工程炉渣垫层构造简图

(a)地面工程;(b)楼面工程

1-炉渣垫层;2-基土(原状土或压实填土);3-水泥类基层;

4-楼面结构层(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楼板)

2.组成材料

(1)炉渣:炉渣宜采用软质烟煤炉渣,其表观密度为800kg/m3。炉渣内不应含有未燃尽的煤屑或煤块,一般炉渣内含煤量不超过10%还是可以使用的;炉渣内的有机杂质亦应尽量xx。炉渣颗粒应粗细兼有,但其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1/2,粒径在5mm和5mm以下的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采用钢渣或高炉重矿渣时,应在露天堆放60d以上至不再分解后方可使用。

(2)水泥: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也可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3)石灰:石灰应为熟化石灰,参见18-3-4灰土垫层中的组成材料。

3.过程控制

炉渣垫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参见图18-23。

图18-23 炉渣垫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

4.施工要点

(1)与楼面和地面工程炉渣垫层内有关的电气管线、设备管线及埋件等均应事先安装完毕。

(2)管道周围宜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沿全长度稳固,其固定的断面一般做成梯形,高度不得超过垫层的厚度。

(3)控制标高。按垫层的标高标出上水平线,以上平拉线做找平墩,墩的间距以2m左右为宜。有泛水要求的房间,还要按找坡弹出{zg}点和{zd1}点。

(4)过筛焖透。先将炉渣过筛,使其符合材料的质量要求。使用前,对炉渣垫层和水泥炉渣垫层所用的炉渣应浇水焖透;石灰炉渣垫层和水泥石灰炉渣垫层所用的炉渣应用石灰浆焖透或用熟化石灰与炉渣拌合浇水焖透。以上焖透时间均不得少于5d。如焖透时间过短,垫层铺设后有可能因炉渣炯不透而引起炉渣体积膨胀,导致面层起拱、开裂等质量事故。

(5)体积比。炉渣垫层的拌合料体积比应按设计要求配制。一般采用:石灰炉渣垫层体积比为1:3(石灰:炉渣),水泥炉渣垫层体积比为1:6(水泥:炉渣),水泥石灰炉渣垫层体积比为1:1:8(水泥:石灰:炉渣)。

(6)拌合均匀。不论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均先将按体积比计量的材料干拌后,再加水湿拌。拌合必须均匀,颜色一致,严格控制加水量,其干湿程度应以利于滚压密实为宜,铺设时不呈现泌水现象为准。

(7)基层处理。垫层铺设前,基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

(8)垫层铺设。垫层厚度大于120mm时,应分层铺设,虚铺厚度与滚压密实后的厚度的比例一般为1.3:1。当铺设在水泥类基层上,铺设前尚应刷素水泥浆一遍,注意管洞、墙根处不要漏刷,要随刷随铺,避免间歇时间过长而影响结合。铺设时,先粗略找平后用木杠细找,待全部铺平再进行压实。

(9)压实拍平。施工时采用平板振动器或滚筒、木拍等机具进行压实拍平。采用木拍压实时,应分:拍实→拍实找平→轻拍提浆→抹平四道工序;采用滚筒压实时,要反复进行滚压至厚度符合要求,表面平整泛浆且无松散颗粒为止;厚度较厚时,应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墙根、管洞周围不易滚压处,应用木拍拍打平实。

(10)垫层施工应做到随拌合、随铺设、随压实,全过程宜在2h内完成。

(11)垫层施工完毕后,表面保持湿润,做好养护工作,但避免受水浸湿。常温条件下,水泥炉渣垫层养护不少于2d;石灰炉渣垫层和水泥石灰炉渣垫层养护不少于7d,待其凝固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2)注意成品保护,垫层表面应保持干净,防止出现灰皮以免影响与上层的结合。

(13)每10m3炉渣垫层材料用量见表18-12。

炉渣垫层材料用量(10m3)  表18-12

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炉渣内不应含有有机杂质和未燃尽的煤块,颗粒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颗粒粒径在5 mm及以下的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

2)炉渣垫层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1)炉渣垫层与其下一层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和松散炉渣颗粒。

2)炉渣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中的规定。

18-3-9 水泥混凝土垫层

1.适用范围

(1)水泥混凝土垫层适用于地面工程和室外散水、明沟、坡道等附属工程下垫层,以及现浇整体面层和以胶粘剂或砂浆结合的块板面层下的垫层。

(2)水泥混凝土垫层是采用粗细骨料,以水泥材料作胶结料加水按一定配合比经拌制成拌合料,铺设在地面工程的基土上或建筑地面的基层上而成。

(3)水泥混凝土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设计要求配制,但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0。

(4)水泥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得小于60mm,其构造做法见图18-24。

图18-24 水泥混凝土垫层构造示意图

1-混凝土垫层;2-基土(原状土或压实填土);

3-楼层结构层(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楼板);D-垫层厚度

2.组成材料

(1)水泥: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

(2)砂:砂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的规定。

(3)石子:石子宜选用0.5~3.2mm粒径的碎石或卵石,其{zd0}粒径不应超过50mm,并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大于2%。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的规定。

(4)水:水宜用饮用水。

3.过程控制

水泥混凝土垫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25。

图18-25 水泥混凝土垫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

4.施工要点

(1)水泥混凝土垫层铺设在基土上,当室内气温长期处于0℃以下,设计无要求时,垫层应设置伸缩缝,并按本章“18-2-5变形缝和镶边设置”的要求进行。

(2)室内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施工时,应按本章“18-2-5变形缝和镶边设置”的要求进行。

(3)工业厂房等大面积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施工时,应分区、段进行浇筑。其分区、段间距除应按规定设置的纵向、横向缩缝间距相一致外,还应结合建筑地面不同材料面层的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等进行划分。

(4)水泥混凝土垫层施工及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的有关规定。

(5)基层处理。xx基土层或结构层表面的杂物,并洒水湿润,但表面不应有积水。

(6)混凝土的配合比,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浇筑时的坍落度宜为10~30mm。

(7)混凝土按确定的配合比投料顺序应为石子→水泥→砂,并控制加水量和混凝土坍落度。搅拌必须均匀。

(8)混凝土浇筑应连续作业,当施工间歇时间超过规范规定,应按施工缝处理,做到捣实压平,不显接头搓。

(9)浇筑大面积混凝土垫层时,纵横方向每6~10m应设中间水平柱以控制垫层厚度。

(10)混凝土铺设后应进行振捣密实。振实方法,一般采用平板振动器,当垫层厚度超过200mm时,应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密实后宜用木抹子将垫层表面搓平。

(11)浇筑混凝土垫层前,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预留孔洞,以备安装固定连接件所用的锚栓或木砖等。

(12)对垫层厚度仅为构造上需要以及室外散水厚度较薄的垫层,施工时应严格掌握水泥混凝土的虚铺厚度。有泛水的垫层按坡度要求做好找坡平整。

(1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重视养护工作。宜在12h内用草帘等加以覆盖并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常温条件下养护5~7d。冬期施工要覆盖保温防冻的材料。

(14)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其上做面层等铺设。

(15)每10m3水泥混凝土垫层材料用量参见表18-13。

混凝土垫层材料用量(10m3)  表18-13

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水泥混凝土采用的粗骨料,其{zd0}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2)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C10。

(2)一般项目

水泥混凝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中的规定。

18-3-10 找平层

1.适用范围

(1)找平层是在各类垫层上或钢筋混凝土板上以及填充层上铺设起着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并具有一定的强度。

(2)找平层应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拌合料铺设而成。

(3)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凝土拌合料应按本章“18-4整体面层铺设”中同类面层的有关要求采用。

(4)找平层采用水泥砂浆时,其体积比不应小于1:3(水泥:砂);找平层采用水泥混凝土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5)找平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但水泥砂浆不应小于20mm;水泥混凝土不应小于30mm。其构造做法见图18-26。

图18-26 找平层构造示意图

1-水泥砂浆找平层;2-混凝土垫层;3-基土;4-混凝土找平层;5-楼层结构层

2.组成材料

(1)水泥: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

(2)砂:砂采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的规定。

(3)石子:石子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的规定,其{zd0}粒径不应大于找平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大于2%。

(4)水:水宜用饮用水。

3.过程控制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凝土找平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27。

图18-27 找平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

4.施工要点

(1)在铺设找平层前,应对基层(即下一基层表面)进行处理,清扫干净。当找平层下有松散填充料时,应予铺平振实。

(2)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拌合料的拌制、铺设、捣实、抹平、压光等均应按同类面层的要求进行施工。

(3)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铺设找平层,当其下一层为水泥混凝土垫层时,铺设前其表面应予湿润;如表面光滑时,尚应进行划毛或凿毛,以利于上下层结合好。铺设时先刷一遍素水泥浆,其水灰比宜为0.4~0.5,要求随刷随铺设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拌合料。

(4)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或空心板)上铺设水泥类找平层前,必须认真做好两块板缝间的灌缝填嵌这道重要工序,以保证灌缝的施工质量,防止可能造成水泥类面层出现纵向裂缝的质量通病。为此,施工中应注意下列几项要求:

1)对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或空心板)的安装必须虚缝铺放,其板与板之间缝隙宽度不应小于20mm,不得出现死缝。板安装铺放前,在砌体或梁上先用1:2.5水泥砂浆(体积比)找平;安装时采取边坐浆边安装,砂浆要坐满垫实,使板与支座间粘结牢固。

2)填嵌前,应认真清理板缝内杂物,浇水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3)灌缝材料宜采用细石混凝土,石子粒径不宜不大于1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0,并尽可能使用膨胀水泥或掺膨胀剂拌制的混凝土填嵌板缝。

4)当板缝间分两次灌缝时,亦可采取先灌水泥砂浆,其体积比为1:2~1:2.5(水泥:砂),后浇筑细石混凝土。

5)细石混凝土宜采用机械搅拌和机械振捣。浇筑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0mm,浇捣密实。灌缝高度应低于板面10~20mm,表面不宜压光。

6)当板与板之间缝隙宽度大于40mm时,板缝内应设1φ6筋或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施工时板缝底应支模,用角钢或木楞将棱角吊入板缝内5~10mm,形成“∧”形槽,亦可采用圆钢筋放置在模板内。拆模后板缝形成凹槽,以增强与平顶粉刷的连接,防止有可能出现沿板缝处的纵向裂缝。

7)浇筑完板缝混凝土后,应及时覆盖并浇水养护7d,待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15时,方可继续施工。

8)为了合理安排工期,保证施工进度,在施工工序上可采取隔层楼板板缝的灌缝方法,即下层的灌缝工艺宜在上层楼层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或空心板)安装后进行,以防止因灌缝的混凝土过早承受施工荷载的影响,保证板间粘结强度。有时考虑房屋沉降对板缝产生的影响,亦可在主体工程完成后进行自上而下的逐层灌缝施工。

(5)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或空心板)上铺设找平层时,对楼层两间以上大开间房,在其支座搁置处(承重墙或钢筋混凝土梁)尚应采取构造措施,如设置分格条,亦可配置构造钢筋或按设计要求配制,以防止该处沿预制板(或空心板)搁置端方向可能出现的裂缝。

(6)对有防水要求的楼面工程,如厕所、厨房、卫生间、盟洗室等,在铺设找平层前,首先应检查地漏的标高是否正确;其次对立管、套管和地漏等管道穿过楼板节点间的周围,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对其管壁四周处要稳固堵严并进行密封处理。施工时节点处应清洗干净予以湿润,吊模后振捣密实。沿管的周边尚应划出深8~10mm沟槽,采用防水类卷材、涂料或油膏裹住立管、套管和地漏的沟槽内,以防止楼面的水有可能顺管道接缝处出现渗漏现象。管道与楼面节点间防水构造示意图见图18-28。

图18-28 管道与楼面节点间防水构造示意图

(a)地漏与楼面防水构造做法;(b)主管、套管与楼面防水构造做法

(7)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找平层上铺设(铺涂)防水类卷材或防水类涂料隔离层时,找平层表面应洁净、干燥,其含水率不应大于9%。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以增强防水材料与找平层之间的粘结。基层处理剂按选用的隔离层材料采用与防水卷材性能配套的材料,或采用同类防水涂料的底子油进行配制和施工。铺设找平层后,喷涂或涂刷基层处理剂的相隔时间以及其配合比均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底子油喷、涂一昼夜待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设隔离层或面层。

(8)每100m2水泥砂浆找平层材料用量见表18-14。

找平层材料用量(100m2)  表18-14

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找平层采用碎石或卵石的粒径不应大于其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2)水泥砂浆体积比或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水泥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1:3(或相应的强度等级);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按规范规定的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凝土试块组数提供试压资料进行检验。

3)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的立管、套管、地漏处严禁渗漏,坡向应正确、无积水。

(2)一般项目

1)找平层与其下一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

2)找平层表面应密实,不得有起砂、蜂窝和裂缝等质量缺陷。

3)找平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中的规定。

18-3-11 隔离层

1.适用范围

(1)隔离层适用于有水、油或非腐蚀性和腐蚀性液体经常浸湿(或作用)的面层下铺设的构造层,以防止楼层地面出现渗漏现象而设置的。

(2)隔离层也适用于地下水和潮气渗透底层地面下铺设的构造层。有空气洁净要求的地段或对湿度有控制要求时,底层地面亦应铺设防潮隔离层,而仅为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底层地面时,可铺设防潮层。

(3)隔离层应采用防水类卷材、防水类涂料等铺设而成。防潮要求较低时,亦可采用沥青胶结料铺设成隔离层。防油渗隔离层材料应符合本章“18-4整体面层铺设”中“18-4-6防油渗面层”的要求。隔离层的构造做法见图18-29。

图18-29 隔离层构造简图

(a)地面工程;(b)楼面工程

1-防潮隔离层(或防潮层);2-基层处理剂;3-水泥类找平层;4-水泥类垫层;

5-基土;6-隔离层(防水类卷材或涂料);7-楼层结构层

(4)隔离层所采用材料及其铺设层数(或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应铺设隔离层。其楼层结构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规定,采用现浇水泥混凝土或整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层结构层四周支承处除门洞外,应设置向上翻的边梁,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宽度不应小于100mm。组织施工时,结构层的标高和预留管道等孔洞位置要准确,以防止因标高不准而造成房间内外高差不符合设计要求及影响楼、地面排水等缺陷,也因预留孔洞位置不准而导致重新打(凿)洞及可能影响结构安全和楼面渗漏等质量问题。

2.组成材料

(1)沥青:沥青应采用石油沥青,其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石油沥青》(GB 494)或现行的行业标准《道路石油沥青》(SY 1661)的规定。软化点按“环球法”试验时宜为50~60℃,不得大于70℃。

(2)防水类卷材:采用沥青防水卷材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油纸》(GB 326)的规定;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应符合现行的产品标准的要求,其质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02)中材料要求的规定执行。

(3)防水类涂料:防水类涂料应符合现行的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经国家法定的检测单位检测认可。采用沥青基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其质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中材料要求的规定执行。

3.过程控制

隔离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30。

图18-30 隔离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

4.施工要点

(1)在铺设隔离层前,对基层表面应进行处理。其表面要求平整、洁净和干燥,并不得有空鼓、裂缝和起砂等现象。

(2)铺涂防水类材料,宜制定施工操作程序,应先做好连接处节点、附加层的处理,后再进行大面积的铺涂,以防止连接处出现渗漏现象。对穿过楼层面连接处的管道四周,防水类材料均应向上铺涂,并应超过套管的上口;对靠近墙面处,防水类材料亦应向上铺涂,并应高出面层200~300mm,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穿过楼层面管道的根部和阴阳角处尚应增加铺涂防水类材料的附加层的层数或遍数。

(3)隔离层采用的沥青胶结料(沥青或沥青玛蹄脂)时,其标号的选用及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4)沥青玛蹄脂采用同类沥青与纤维、粉状或纤维和粉状混合的填充料配制,以增强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并改善其耐热度、柔韧性和粘结力。

(5)在水泥类基层上喷涂沥青冷底子油,要均匀不露底,小面积亦可用胶皮板刷或油刷人工均匀涂刷,厚度以0.5mm为宜,不得有麻点。

(6)沥青胶结料防水层一般涂刷两层,每层厚度宜为1.5~2mm。

(7)沥青胶结料防水层可在气温不低于20℃时涂刷,如温度过低,应采取保温措施。在炎热季节施工时,为防止烈日曝晒引起沥青流淌,应采取遮阳措施。

(8)防水类卷材的铺设应展平压实,挤出的沥青胶结料要趁热刮去。已铺贴好的卷材面不得有皱折、空鼓、翘边和封口不严等缺陷。卷材的搭接长度,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搭接接缝处必须用沥青胶结料封严。

(9)防水类涂料施工可采用喷涂或涂刮分层分遍进行。喷涂(涂刮)时,应厚薄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其每层每遍的施工方向宜相互垂直,并须待先涂布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涂刷防水层的端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布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在涂刷实干前,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他施工作业,亦不得在其上面直接堆放物品。

(10)当隔离层采取以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找平层作为建筑地面防水要求时,应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中掺防水剂做成水泥类刚性防水层。

(11)在沥青类(即掺有沥青的拌合料,以下同)隔离层上铺设水泥类面层或结合层前,其隔离层的表面应洁净、干燥,并应涂刷同类的沥青胶结料,其厚度宜为1.5~2.0mm,以提高胶结性能。涂刷沥青胶结料时的温度不应低于160℃,并应随即将经预热至50~60℃的粒径为2.5~5.0mm的绿豆砂均匀撒人沥青胶结料内,要求压入1~1.5mm深度。对表面过多的绿豆砂应在胶结料冷却后扫去。绿豆砂应采用清洁、干燥的砾砂或浅色人工砂粒,必要时在使用前进行筛洗和晒干。

(12)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的隔离层铺设完毕后,应作蓄水检验。蓄水深度宜为20~30mm,在24h内无渗漏为合格,并应做好记录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3)楼层地面工程的防水层施工参见本节“18-3-13楼面防水层铺设”。

(14)每100m2隔离层底子油用料见表18-15,隔离层材料用料见表18-16。

隔离层底子油用料(100m2)    表18-15

隔离层材料用量(100m2)    表18-16

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隔离层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

2)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水泥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水泥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

3)水泥类防水隔离层的防水性能和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漏,坡向正确、排水通畅。

(2)一般项目

1)隔离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隔离层与其下一层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防水涂层应平整、均匀,无脱皮、起壳、裂缝、鼓泡等质量缺陷。

3)隔离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中的规定。

18-3-12 填充层

1.适用范围

(1)填充层是在隔离层(或找平层)上增设的构造层,为满足建筑地面上有暗敷管线、排水找坡等使用要求而铺设的,并起保温、隔声等作用。

(2)填充层应采用松散、板块、整体保温材料和隔声材料等铺设,其材料的密度和导热系数、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填充层材料自重不应大于9kN/m3,其厚度应按设计要求。填充层的构造做法,见图18-31。

图18-31 填充层构造简图

1-松散填充层;2-板块填充层;3-找平层;4-垫层;

5-隔离层;6-基土(素土夯实);7-楼层结构层

2.组成材料

(1)松散材料可采用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炉渣、水渣等铺设。膨胀蛭石粒径一般为3~15mm;膨胀珍珠岩粒径小于0.15mm的含量不大于8%;炉渣应经筛选,炉渣和水渣的粒径一般应控制在5~40mm,其中不应含有有机杂物、石块、土块、重矿渣块和未燃尽的煤块。

(2)板块材料可采用泡沫料板、膨胀珍珠岩板、膨胀蛭石板、加气混凝土板、泡沫混凝土板、矿物棉板等铺设。其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产品标准的规定。

(3)整体材料可采用沥青膨胀蛭石、沥青膨胀珍珠岩、水泥膨胀蛭石、水泥膨胀珍珠岩和轻骨料混凝土等拌合料铺设,沥青性能应符合有关沥青标准的规定;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膨胀珍珠岩和膨胀蛭石的粒径应符合松散材料中的规定;轻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陶粒和陶砂》(GB 2838)、《黏土陶粒和陶砂》(GB 2839)、《页岩陶粒和陶砂》(GB 2840)和《xx轻骨料》(GB 2841)的规定。

3.过程控制

填充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32。

图18-32 填充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

4.施工要点

(1)铺设填充层的基层应平整、洁净、干燥,认真做好基层处理工作。

(2)铺设松散材料填充层应分层铺平拍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150mm。压实程度与厚度须经试验确定,拍压实后不得直接在填充层上行车或堆放重物,施工人员宜穿软底鞋。

(3)铺设板状材料填充层应分层上下板块错缝铺贴,每层应采用同一厚度的板块,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干铺的板状材料,应紧靠在基层表面上,并应铺平垫稳,板缝隙间应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

2)粘贴的板状材料,应贴严、铺平。

3)用沥青胶结料粘贴板状材料时,应边刷、边贴、边压实。务必使板状材料相互之间及与基层之间满涂沥青胶结料,以便互相粘牢,防止板块翘曲。

4)用水泥砂浆粘贴板状材料时,板间缝隙应用保温灰浆填实并勾缝。保温灰浆的配合比一般为1:1:10(水泥:石灰膏:同类保温材料的碎粒,体积比)。

(4)铺设整体材料填充层应分层铺平拍实。

1)水泥膨胀蛭石、水泥膨胀珍珠岩填充层的拌合宜采用人工拌制,并应拌合均匀,随拌随铺。

2)水泥膨胀蛭石、水泥膨胀珍珠岩填充层虚铺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铺后拍实抹平至设计要求的厚度。拍实抹平后宜立即铺设找平层。

3)沥青膨胀蛭石、沥青膨胀珍珠岩填充层中,沥青加热温度不应高于240℃,使用温度不宜低于190℃;膨胀蛭石或膨胀珍珠岩的加热温度为100~120℃。拌合料宜采用机械搅拌,色泽一致,无沥青团。压实程度根据试验确定,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平整。

(5)保温和隔声材料一般均为轻质、疏松、多孔、纤维的材料,而且强度较低。因此在贮运和保管中应防止吸水、受潮、受雨、受冻,应分类堆放,不得混杂,要轻搬轻放,以免降低保温、吸声性能,并使板状和制品体积膨胀而遭破坏。亦怕磕碰、重压等而缺楞掉角、断裂损坏,以保证外形完整。

(6)每10m3填充层材料用量见表18-17。

填充层材料用量(10m3)   表18-17

材料

单位

干铺珍珠岩

干铺蛭石

干铺炉渣

水泥珍珠岩

水泥蛭石

沥青珍珠岩板

水泥蛭石块

珍珠岩

m3

10.4

 

 

12.55

 

 

 

蛭石

m3

 

10.4

 

 

13.06

 

 

炉渣

m3

 

 

11.0

 

 

 

 

32.5级水泥

kg

 

 

 

1459

1510

 

 

沥青珍珠岩板

m3

 

 

 

 

 

10.2

 

水泥蛭石板

m3

 

 

 

 

 

 

10.2

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填充层的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

2)填充层的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1)松散材料填充层铺设应密实;板块状材料填充层应压实、无翘曲。

2)填充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中的规定。

18-3-13 楼面防水层铺设

楼层地面防水是房屋建筑防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水质量的保证将直接关系着建筑地面工程的使用功能,特别是厕浴间、厨房和有防水要求的楼层地面(含有地下室的底层地面),如若发生有渗透、漏水等现象,则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活动和居住条件。因此,做好防水层(即隔离层)铺设,实为建筑地面工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大问题,不应作为质量通病来对待,规范中已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实施。

1.适用范围

1)凡有防水要求的楼层地面(含有地下室的底层地面)工程,如卫生间、盥洗室、厨房等,一般穿过楼板面和墙面的管道比较多。而穿过的管道其形状、节点构造较复杂和面积又较小、阴阳角量大、变截面多等特点,见图18-33。故应采用防水类材料对管道与楼板或墙体的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以形成一个有弹性的整体防水层。

图18-33 厕浴间示意图

(a)平面图;(b)I-I剖面图

2)防水类材料有各种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而采用防水卷材因其剪口和接缝多,对节点之间的处理很难粘结牢固和封闭严密,这将会造成渗透、漏水的工程隐患。为xx这种弊端,可采用能形成连续整体防水层的两种做法,一为涂膜柔性防水铺设,二为UEA刚性防水铺设。

3)根据工程特点和地区条件,应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各类新型防水材料,并制订相应的工艺规程(或工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厕浴间等的防水,重点应推广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4)为了提高楼层地面(含有地下室的底层地面)的防水工程质量,应采用防水涂料,如选用高弹性的聚氨酯涂膜防水或选用弹塑性的氯丁胶乳沥青涂料防水等新型材料和新工艺,可以使卫生间、盥洗室、厨房等的楼面和墙面形成一个没有接缝、封闭严密的整体防水层,从而确保了卫生间等的防水工程质量。

5)厕浴间、厨房等在楼、地面防水施工中具有代表性,因此本防水层铺设主要是厕浴间、厨房楼面的防水施工;而楼面其他房间如需铺设防水层,可参照本防水层铺设的方法。至于楼层上设计的游泳池、洗浴中心等建筑地面工程,则应按相应构筑物的防水层进行施工。

2.组成材料

(1)涂膜柔性防水材料

1)聚氨酯涂膜

聚氨酯涂膜材料是双组分化学反应固化型的高弹性防水涂料,多以甲、乙双组分形式使用。

①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甲组分:由甲苯二异氰酸醋(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与聚丙二醇醚(N220)和聚丙三醇醚(N330)等原料在加热搅拌条件下,经过氢转移的加成聚合反应制成,其异氰酸基(-NCO)的含量应控制在3.5%左右为宜。其用量为1kg/m2左右。

②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乙组分:主要有胺固化剂或羟基类固化剂、煤焦油以及增塑剂、防霉剂、促进剂、填充剂等,在加热条件下脱水和搅拌均匀,再经过研磨等工艺加工制成一种混合物,如选用羟基固化的乙组分,其羟基(-OH)含量应控制在0.7%~0.8%之间,其用量为1.5kg/m2左右。

③聚氨酯的甲、乙组分按1:1.5的比例配合搅拌,经反应固化形成防水膜,摊铺成厚度为1.5~2.0mm的防水涂膜层。

④无机铝盐防水剂:为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相对密度为1.31~1.35,是找平层水泥砂浆的添加剂,以降低找平层透温度,使基层含水率较快的达到施工要求。

2)氯丁胶乳沥青涂料

①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是由氯丁橡胶乳液与乳化沥青混合而成,该产品具有橡胶和石油沥青材料双重的优点。该涂料与溶剂型同类涂料相比,基本xx、不易燃,不污染环境,亦适合冷施工,成膜性好,涂膜的抗裂性较强。

②中碱涂复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幅宽90cm,14目。如果采用50~60g/m2的聚酯纤维无纺布代替玻璃纤维布作增强材,效果更佳。

3)硅橡胶防水涂料

硅橡胶防水涂料是以硅橡胶乳液及其他乳液的复合物为主要基料,掺入无机填料及各种助剂配制而成的乳液型防水涂料、该涂料兼有涂膜防水和浸透性防水材料两者的优点,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渗透性、成膜性、弹性、粘结性和耐高低温性。

硅橡胶防水涂料分为1号及2号,复合使用。1号、2号均为单组分,1号用于底层和表层,2号用于中间层作加强层。

4)SBS弹性沥青涂料

SBS弹性沥青防水涂料是以石油沥青、橡胶为主料,并以SBS橡胶乳液为改性材料,再加以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等助剂经加工配制而成。

(2)UEA刚性防水材料

UEA刚性砂浆配制:

1)水泥: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为32.5或42.5。

2)UEA膨胀剂:UEA膨胀剂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G476-92)的规定。

3)砂:砂采用中砂,含泥量小于1%。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的规定。

4)水:水一般用饮用水。

5)砂浆配合比及性能:砂浆配合比按不同的防水部位进行配制,见表18-18;砂浆性能见表18-19。

UEA防水砂浆配合比  表18-18

UEA防水砂浆性能  表18-19

3.施工要点

(1)合理设置防水层

防水层应设置在面层及其基层的下面,见图18-33(b),这样就避免了渗漏现象,改善了卫生条件,保持正常的使用功能。

防水层不应设置在结构层上,否则发生渗漏易使面层及其基层下面积聚污水,使厕浴间、厨房等产生异味甚至臭味,不仅环境卫生差,而且影响了正常的使用功能。

(2)确定地漏标高

地漏标高的确定原则应是偏低不偏高。

如确定地漏标高偏低时,土建施工较易处理,采用大一号的塑料或金属箅子代替原铸铁箅子,使大量地面水从地漏排走,少量地面水渗到防水层再排入地漏,这样厕浴间、厨房等地面就不致产生渗漏情况。

当确定地漏标高偏高,则会产生以下不利因素:一是必然抬高面层标高,按规定厕浴间、厨房等的面层均应低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一旦抬高厕浴间、厨房等面层的标高,势必减低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高度差,如厕浴间、厨房积水过多(当洗浴时或特殊情况)时,易使水漫入相连接的房间,从而严重的影响了相连接房间的使用功能;二是减小厕浴间、厨房面层的排水坡度,这样就容易造成面层积水,长期反复下去则会造成楼面渗漏存在的隐患。

(3)确定排水坡度

排水坡度应从垫层找起,参见图18-33(b)。垫层坡向地漏的排水坡度为2%,而地漏处的排水坡度应为3%~5%。其具体做法是:沿厕浴间、厨房的墙面弹出+500mm标志线,以此线为基准,按已确定的地漏标高及排水坡度,分别弹出面层、找平层、防水层(隔离层)、垫层等坡向地漏的标志线,从而形成厕浴间、厨房以地漏为{zd1}点的地面斜平面线,以便于施工操作。

(4)结构层的设计

对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盆洗室、厨房等。结构层设计标高必须满足排水坡度的要求,其楼面(含有地下室的底层地面)和墙裙应设置防水层(隔离层)。

(5)预留、预埋管道孔位

依房间轴线确定预留、预埋管道孔位置、标高及排水坡向。将留、埋孔模具牢固地固定在模板上,待水泥混凝土浇筑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校核,以xx因预留位置不准而发生再凿洞、扩孔等现象。

(6)防水层的铺设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的防水层应先全部铺设,不可待一些设施(如蹲台、水池等)完工后再进行防水和蹲台下找平,防水要坡向地漏。

(7)管道缝隙处理

厕浴间、厨房等楼层地面(含有地下室上底层地面)穿过的管道较多,如上水管、洗浴下水管、坐便下水道、地漏、暖气管等,各种管道不易区别,因此对于管径较小的宜一律加套管。管道(含套管)与楼板之间的缝隙,应用刚性防水砂浆勾抹,以确保穿过楼板孔洞的防水效果:套管与地面防水层之间的缝应用优质建筑防水密封膏封堵严密,以形成整体防水层。

(8)基层处理

1)厕浴间、厨房等的防水基层必须用1:3的水泥砂浆抹找平层,要求抹平压光无空鼓,表面要坚实,不应有起砂、掉灰现象。抹找平层时,凡管道根部的周围,在200mm范围内的原标高基础上提高10mm坡向地漏,避免管道根部积水。在地漏的周围,应做成略低地面的洼坑,一般在5mm。

2)厕浴间、厨房等找平层的坡度以1%~2%为宜,凡遇到阴阳角处,要抹成半径小于10mm的小圆弧。

3)穿过楼面或墙面的管道、套管、地漏等以及卫生洁具等,必须安装牢固,收头圆滑,下水管转角墙的坡度及其与立墙之间的距离,应按图18-36施工。

4)基层应基本干燥,一般在基层表面均匀泛白无明显水印时,方可进行涂膜防水层的施工。施工时要把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清扫干净。

(9)柔性防水施工

厕浴间、厨房的楼层地面可选用高、中、低档涂料做防水层:其中xx防水涂料,如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适合于I级建筑即旅馆、宾馆等公共建筑;中档防水涂料,如氯丁胶乳沥青涂膜防水材料,适用于II级建筑即高级住宅工程等;低档防水涂料,如SBS橡胶改性沥青涂膜防水材料,适用于III级建筑即一般住宅工程等。IV级建筑宜选用低档防水涂料做防水层。

1)防水涂料现场复检技术指标及参考用量

高、中、低档防水涂料进场须经过复检技术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见表18-20。

现场复检防水涂料技术指标及参考用量    表18-20

名称

xx

中档

低档

备注

固体含量

≥94%

≥43%

≥50%

 

延伸率

≥300%

延伸≥4.5mm

延伸≥4.0mm

 

抗裂性

拉伸≥1.65MPa

0.4mm

0.5mm

 

柔度

-30℃

-10℃

10℃

 

不透水性

0.3MPa

≥0.5h

0.1MPa

≥0.5h

0.1MPa

≥0.5h

 

三遍涂膜及厚度(mm)

1.2厚

1.2kg/m2

1.5厚

1.5kg/m2

1.8厚

1.8kg/m2

1厚

1kg/m2

一布四涂及厚度(mm)

1.8厚

1.8kg/m2

2厚

2kg/m2

2.2厚

2.2kg/m2

1厚

1kg/m2

二布六涂及厚度(mm)

2.2厚

2.2kg/m2

2.5厚

2.5kg/m2

2.8厚

2.8kg/m2

1厚

1kg/m2

2)细部构造及防水做法

①地漏

施工程序:确定标高→立管定位→垫层找坡→铺设找平层→周边密封→铺设防水层→铺设面层→安放箅子。

地漏构造及防水做法,见图18-34。

图18-34 地漏构造及防水做法

做法说明:

1.根据楼板型式及设计要求,定出地漏标高,向上找泛水。

2.立管定位后,楼板四周缝用1:3水泥砂浆堵严,缝大于20mm用1:2:4细石混凝土堵严。

3.厕浴间垫层向地漏处找2%坡,小于30mm厚用混合灰,大于30mm厚用1:6水泥焦渣垫层。

4.15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光。

5.防水层根据工程设计可选用高、中、低档的一种防水涂料及做法。

6.地漏上口四周用10mm×15mm建筑密封膏封严,上做防水层。

7.面层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光,可以根据设计人采用其他面材。

8.地漏箅子安装在面层,四周地面向地漏处找2%坡,50mm之内找3%~5%,便于排水。

②下水管

施工程序:立管定位→垫层找坡→铺设找平层→管根密封→铺设防水层→铺设面层。

下水管构造及防水做法,见图18-35、图18-36。

图18-35 下水管及其转角墙防水构造及做法(一)

图18-36 下水管及其转角墙防水构造及做法(二)

③钢套管

施工程序:立管定位→垫层找坡→铺设找平层→管根密封→铺设防水层→铺设面层。

钢套管构造及防水做法,见图18-37。

图18-37 钢套管防水构造及做法

做法说明:

1.立管定位后,楼板四周缝用1:3水泥砂浆堵严,缝大于20mm用1:2:4细石混凝土堵严。

2.厕浴间垫层向地漏处找2%坡,小于30mm厚用混合灰,大于30mm厚用1:6水泥焦渣垫层。

3.15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光。

4.防水层根据工程设计可选用高、中、低档的一种涂料及做法。

5.管根防水层下面四周用10mm×15mm建筑密封膏封严。

6.面层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光,可以根据设计人采用其他面材。

7.管根四周50mm处,最少高出地面5mm。

8.立管位置靠墙或转角处,向外坡度为5%。

做法说明:

1.立管定位后,楼板四周缝用1:3水泥砂浆堵严,缝大于20mm用1:2:4细石混凝土堵严。

2.厕浴间垫层向地漏处找2%坡,小于30mm厚用混合灰,大于30mm厚用1:6水泥焦渣垫层。

3.15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光。

4.防水层根据工程设计可选高、中、低档的一种涂料及做法。

5.管根防水层下面四周用10mm×15mm建筑密封膏封严。

6.面层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光,可以根据设计人采用其他面材。

7.下水管设在转角墙处,内高外低,向外坡度为5%。

做法说明:

1.立管定位后,楼板四周缝用1:3水泥砂浆堵严,缝大于20mm用1:2:4细石混凝土堵严。

2.厕浴间垫层向地漏处找2%坡,小于30mm厚用混合灰,大于30mm厚用1:6水泥焦渣垫层。

3.15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光。

4.防水层根据工程设计可选用高、中、低档的一种涂料及做法。

5.管根套管防水层下面四周用10mm×15mm建筑密封膏封严。

6.面层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光,可以根据设计人采用其他面材。

7.钢套管根据实际加套管,管缝留3~5mm,上缝用建筑密封膏封严。

④蹲式大便器

施工程序:大便器立管定位→管周堵缝→铺设找平层→管周密封→铺设防水层→做保护层→大便器与立管接口密封→大便器尾部进水管口接好,外做涂膜防水保护层→稳固大便器→填1:6水泥焦渣压实→铺设面层。

蹲式大便器构造及防水做法,见图18-38。

图18-38 大便器防水构造及做法

做法说明:

1.大便器立管定位后,楼板四周缝用1:3水泥砂浆堵严,缝大于20mm用1:2:4细石混凝土堵严。

2.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3.防水层根据工程设计可选用高、中、低档的一种防水涂料及做法。

4.立管接口防水层下面管四周用10mm×15mm建筑密封膏封严,上面防水层做到管顶部。

5.15mm厚1:2.5水泥砂浆保护层。

6.大便器与立管接口用建筑密封膏或用油灰封严。

7.大便器尾部进水处与管接口,照设备安装图册接好,外做涂膜防水保护。

8.稳定大便器,填1:6水泥焦渣压实,再做面层,向内找1%泛水,面材由设计选定。

⑤小便槽

施工程序:确定小便槽地漏标高→小便槽下水管定位(地漏及下水管防水做法见图18-34、图18-35、图18-36)→小便槽台砌加气块→小便槽铺设找平层→小便槽铺设防水层→小便槽铺设面层。

小便槽构造及防水做法,见图18-39。

图18-39 小便槽防水构造及做法

做法说明:

1.楼地面防水层做在面层下面,四周卷起地面100mm高。

2.楼地面面层及小便槽面层材料由设计人选定。

3.小便槽防水层与楼地面防水层必须交圈。

4.小便槽立墙防水做到花管以上100mm处,两端展开500mm宽。

5.小便槽地漏及楼地面地漏做法见图18-34。

6.防水层根据工程设计可选用高、中、低档的一种涂料及做法。

7.地面泛水坡度为1%~2%。

3)聚氨醋涂膜防水施工

①防水层涂膜前,基层表面必须清扫干净;

②配制聚氨醋涂膜防水涂料。配制方法是:将聚氨酯甲、乙组分和二甲苯按1:1.5:0.3的比例配合,用电动搅拌器强力搅拌均匀备用。防水涂料应随用随配,配制好的混合料{zh0}在2h内用完;

③涂膜防水层施工。用小滚刷或油漆刷蘸满已配制好的聚氨酯涂膜防水混合材料,均匀涂布在基层表面上。涂布时要求厚薄均匀一致,平面基层以涂刷3~4度为宜,每度涂布量为0.6~0.8kg/m2;立面基层以涂刷4~5度为宜,每度涂布量为0.5~0.6kg/m2。防水涂膜的总厚度以不小于1.5mm为合格。每度涂布间距时间,一般在5h以上;

④平面基层在涂刷第1度涂膜固化至不粘手时,再按配制好的混合料涂刷第2度涂膜,涂刷方向应与第1度涂刷方向相垂直;在第2度涂膜固化后,再涂刷第3度涂膜;

⑤涂布防水层时,对管道根部和地漏周围以及下水管转角墙部位,必须认真涂布,并要求涂层比大面积要求的涂布的厚度增加0.5mm左右,以确保防水工程质量。在涂布{zh1}一度聚氨酯涂膜固化前,应及时稀撒上少许干净的粒径为2~3mm的小豆石,使其与涂膜防水层粘结牢固,并作为与水泥砂浆保护层粘结的过渡层;

⑥当聚氨酯涂膜防水层xx固化和通过蓄水试验并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铺设一层厚度为15~25mm的水泥砂浆保护层,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铺设面层或饰面层。

4)氯丁胶乳沥青涂料防水施工

①基层表面必须清扫干净。

②与找平层相连接的管件、卫生设备、地漏、排水口等必须安装牢固、收头严密,并以密封膏嵌封严密,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③在自然光线较差及通风不良的房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和通风设施。

④施工程序应是:基层找平处理→满刮一遍氯丁胶乳沥青水泥腻子→满刷{dy}遍涂料→做细部构造加强层→铺贴玻璃布同时刷第二遍涂料→刷第三遍涂料→刷第四遍涂料→蓄水试验→按设计要求做保护层和铺设面层。

⑤氯丁胶乳沥青涂料,应在0℃以上的条件下贮存,并在5℃以上的环境温度中进行防水层施工,以免受冻影响质量。

⑥应先将桶装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的桶盖拧紧,放倒在地,滚动数次,使涂料搅拌均匀。打开桶盖,将涂料倒入小铁桶备用。施工时应随用随倒,随时将桶盖盖严,以免涂料表面干燥结膜,影响使用。

⑦在洁净的基层上满刮一遍氯丁胶乳沥青水泥腻子。管根和转角处厚刮并抹平整。

⑧待腻子干后,满刷一遍防水涂料,涂刷不得过厚,但不能漏刷,以表面均匀不流淌、不堆积为宜。立面刷高至设计要求的高度。

⑨对阴阳角、管道根部和地漏、大便器、蹲坑等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应先铺设好一布二油作附加补强处理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阴角、阳角、水平面与立面交界处分别将玻璃丝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铺贴于上述部位,同时刷防水涂料,要求贴实、刷平,不得有折皱;管道根部可将玻璃丝布剪锯齿形,铺贴在套管表面,上端卷入套管中,下端贴实在管根部平面上,同时刷防水涂料,贴实、刷平。

⑩按正常要求进行大面积的一布四油施工。待细部构造加强层做完和满刷一遍防水涂料表面干后(4h以上),即可铺贴玻璃丝布,紧接着涂刷第二遍防水涂料,施工时可边铺布边涂刷涂料。一般平面施工从低处向高处做,按顺水接茬从里面向门口做,先做水平面,后做垂直面。玻璃纤维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mm。玻璃纤维布立面贴至设计高度,接缝应留在距立面不小于200mm的水平面上,收口处必须粘贴牢固,封闭严密。铺布过程中要用毛刷将布铺刷平整,彻底排除气泡,并使防水涂料浸透布纹,不得有白茬、折皱。

?第二遍涂料实干24h以上后,再均匀涂刷第三遍涂料,表干4h以上再涂刷第四遍涂料。

?第四遍涂料实干24h以上,方可进行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一般为50~100mm,蓄水时间24~48h。当无渗漏水现象时,方可进行刚性保护层的施工。刚性保护层施工时,不得损坏防水层,以免留下渗漏隐患。

?如在蓄水试验时,发现有渗漏现象,应及时找出原因,并进行修补处理,直至蓄水试验无渗漏为止。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禁上人踩踏未xx干燥的涂膜防水层。操作人员应穿平底胶布鞋,以免损坏涂膜防水层。

5)硅橡胶防水涂料施工

①施工时环境温度宜在5℃以上;

②一般采用涂刷法施工,涂刷时宜用长板刷或排笔等软毛进行;

③涂刷的方向和行程长短应一致,要依次上、下、左、右均匀涂刷,不得漏刷。防水涂料涂刷层次一般为四道,{dy}、第四道用1号材料,第二、第三道用2号材料,使用时涂料不得任意加水;

④在处理好的基层上,首先均匀地涂刷{dy}道1号防水涂料,待其渗透到基层并固化干燥后再涂刷第二道;

⑤第二、第三道均涂刷2号防水材料,每道涂料均应在前一道涂料干燥后再施工;

⑥当第四道涂料表面干固时,再抹水泥砂浆保护层;

⑦由于渗透性防水材料具有憎水性,因此抹水泥砂浆保护层时,其稠度应小于一般水泥砂浆,并注意压实、抹光,以保证水泥砂浆与防水材料粘结良好。水泥砂浆层的作用是保护防水材料,为此砂浆中应避免混入小石子及尖锐的颗粒,以免在抹水泥砂浆保护层时,损坏防水涂料层;

⑧其他可参照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

6)SBS弹性沥青涂料防水施工

①铺涂防水施工的房间,应有足够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否则应采取技术措施。

②施工程序应是:

基层处理→细部构造加强处理→涂刷{dy}遍防水涂料→铺设玻璃纤维布同时涂刷第二遍防水涂料→蓄水试验→铺设面层。

③基层清理干净,无浮尘和污物,表面要干燥。

④检查管道、卫生设备、地漏、排水口等与找平层相连接处是否安装牢固、收头和嵌封严密,全部符合要求后,细部构造应做增强处理。

⑤涂刷{dy}遍防水涂料干燥后,再涂刷第二遍防水涂料,并随铺设玻璃纤维布,用压辊滚压玻璃纤维布,使之压实铺平、无折皱。

⑥涂刷涂料的顺序应是先上后下、先高后低,涂刷时要均匀,不得漏涂。

⑦玻璃纤维布搭接宽度是:长边不小于50mm;短边不小于70mm。

⑧防水涂料每次用后应注意密封,并存放在阴凉处。禁止日晒和在负温度下贮料。

⑨防水层完工后,经蓄水试验无渗漏,方可铺设面层。蓄水高度不超过200mm,蓄水时间为24~48h。

(10)刚性防水施工

厨厕间采用UEA刚性砂浆作防水层可以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效果。UEA砂浆厚度的微膨胀可以使垫层和防水层不裂不渗,对面积较小的厨厕间更具其独特的优异性,而采用大膨胀的UEA砂浆填充在管件与楼板等节点空隙,更将缝隙封堵严密,与防水层紧密连接形成整体防水结构。不仅防水效果理想,而且施工更简便、造价更低廉,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防水做法。

1)施工程序

基层处理→铺设垫层(UEA砂浆拌制)→铺设防水泥(UEA砂浆拌制)→细部构造铺设→养护→蓄水试验→铺设面层。

2)UEA刚性砂浆的拌制

①按照砂浆配合比(参照“18-3-13 楼面防水层铺设”中2.组成材料中UEA刚性砂浆配制的砂浆配合比按不同的防水部位进行配制)将原材料称量准确。

②采用人工或机械拌制砂浆,均应先将水泥、UEA膨胀剂和砂干拌均匀,使之色泽一致后,再加水搅拌。

机械拌制应在加水后搅拌1~2min。加水量应根据现场(如砂的含水率等)材料、气温和铺设操作要求等进行调整。

拌制好的UEA刚性砂浆应在2~3h以内铺设完。

③基层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清洗,做好补平等工作。基层表面应保持潮湿。

④铺设垫层

a.以1:3UEA砂浆作为垫层。

b.垫层厚度根据标高而定,并按1%~2%的排水坡度找坡。

c.垫层平均厚度为20~30mm,须分层振捣或拍打密实。

d.垫层表面要扫毛。

e.垫层铺至管根或地漏周围应留出5~10mm的空隙。

f.垫层在管根距墙的狭窄部位应注意保证厚度及铺设密实。

⑤铺设防水层

刚性防水层相当于本节“18-3-11 隔离层”4.施工要点中(11)条的要求。

a.防水层应在垫层达到上人强度后,方可施工。

b.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垫层及墙面清扫干净,并浇水充分湿润,但不应有积水。

c.防水层按四层抹面做法施工:

a{dy}层为掺10% UEA的水泥素灰层,厚度为2mm。施工做法见本手册17地下防水工程的相关内容(以下各层均同)。

b素灰层初凝后,抹第二层为1:2UEA砂浆层,厚度为4~5mm。

c第二层凝固20~24h后,适当浇水湿润,再抹第三层为掺10% UEA的水泥素灰层,厚度2mm。

d第三层初凝后,再抹第四层为1: 2UEA砂浆层,厚度4~5mm。

e砂浆层可分次用铁抹子抹压5~6遍,以增加密实性。第四层表面应压实抹光,经12~24h即可浇水养护至少3d。

⑥细部构造铺设

a.穿过楼层地面的管件(地漏、套管等)以及卫生设备等必须安装牢固,且与楼面防水层之间预留5~10mm的空隙。

b.将预留的空隙清理干净,不得有浮粒、尘灰或污物。

c.在清理好的空隙内表面涂刷掺10% UEA水泥素灰一层,厚2mm。

d.UEA水泥素灰层稍干后,再以掺15% UEA的水泥砂浆将空隙捣固填实,收头平滑,见图18-40。

图18-40 厕浴间下水管及墙剖面图

1-UEA砂浆垫层;2-UEA砂浆四层防水做法;3-UEA填充性砂浆

e.空隙内的UEA水泥砂浆凝固12~24h后,即可浇水养护7d。

f.养护后应进行蓄水试验,经检验无渗漏方可进行面层铺设。

4.质量检验

(1)所用材料的品种、性能以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每批材料进场均应附有产品合格证书,正式使用前要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防水层的施工工艺应符合规定要求。柔性防水的涂层厚度、涂刷顺序以及加筋布的搭接长度、铺贴质量等均应符合规定要求;刚性防水四层做法的各层厚度、质量及养护等应符合规定要求。

(3)防水层表面平整,无鼓泡、折皱等缺陷,刚性防水层无酥松、开裂、起砂等弊端,防水层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规定,无明显积水现象。

(4)细部构造做法符合规定要求,且密封严密无渗漏。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建筑地面基本铺设- 中华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