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点介绍了新西兰、俄罗斯与加拿大3个养鹿大国的概况,同时详细阐述了半个世纪来我国在养鹿业的发展和驯养、育种等方面的成就,并对我国将成为养鹿大国、强国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鹿;区域性发展;动物福利;生产质量规范 鹿是兼药用、肉用、皮用、观赏用和狩猎用的草食性动物。养鹿业作为一种特种养殖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鹿种资源丰富,养鹿历史悠久。为了使我国成为世界养鹿大国、强国,在介绍国内外养鹿大国概况的同时提出了我国在养鹿业上应采取的策略。 1.国外养鹿业概况 养鹿业是一项稳定、长效、高效产业,各国都利用本国的优良原种鹿进行系统培育改良鹿品种,实施鹿区域发展。目前养鹿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有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瑞典、芬兰、英国、朝鲜、韩国等,其中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是养鹿产品出口大国。全世界饲养开发利用鹿的品种(系)为:梅花鹿、马鹿、赤鹿和白唇鹿等,饲养最达500~800万只,饲养方式有放养、圈养或放养与圈养结合等,年产鹿茸30~35万kg,鹿肉1735~2060万kg。 1.1新西兰养鹿业 新西兰无野生鹿资源,19世纪中期从英格兰、苏格兰等地引进赤鹿、梅花鹿、水鹿和美洲马鹿自然放养,20世纪90年代实行围栏饲养,目前存栏数达250~300万只,重点发展茸、肉型鹿种(系),主要品种是赤鹿。目前年产干茸17万kg以上、鹿肉1700万kg以上、鹿皮约50万张,出口金额达3 亿新元。新西兰广泛采用围栏轮牧饲养,每个农场饲养量为1000头以上。新西兰建有养鹿协会,在鹿业生产经营上始终实行产学研结合、产销一体化方针,其鹿茸出口一直占有国际市场70%的份额,主要出口东南亚、日、韩和港台地区。 1.2俄罗斯养鹿业 俄罗斯于19世纪40年xx始发展养鹿业,主要品种是梅花鹿和马鹿,目前饲养量达30~50万只,年产鹿茸5~10万kg,鹿肉300~500万kg。俄罗斯养鹿场多集中于寒冷地区,并实施了区域性发展,虽然鹿茸生长较慢,但收割、加工技术标准高,故鹿茸品质甚佳,在国际市场上很受青睐。俄罗斯现存野生驼鹿约3000只、野生驯鹿约200万只,在其种群数量过大时也实行部分利用。 1.3加拿大养鹿业 加拿大地域广阔、物草丰富,多寒冷地带,适合养鹿。加拿大主要饲养马鹿,以取茸为主,在20世纪90年代后养鹿业有了长足发展,其马鹿茸以枝体粗大、肥实细嫩著称,鹿产品制作程序也标准化,致使加拿大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几乎所产的鲜、干茸均出口到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 此外,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等国家也开发养殖一定数量的驯养鹿,均供内需药用。 2.国内鹿业概况 我国养鹿历史悠久,鹿资源和物种十分丰富。据调查,在我国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坡鹿、麋鹿、驼鹿、驯鹿、黑麂、獐(河麂)、毛冠鹿、赤鹿、斑鹿和狍等5亚科9属15种。千百年来养鹿重在药用,用传统方法制造鹿茸、鹿胎膏和鹿鞭等名贵中药材。20世纪80年代后期鹿被列为特种经济动物并带动了养鹿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国有养鹿场3000多家,其中存栏约100头鹿的鹿场有2000多家,其中个体户占多数。全国饲养量50~70万只,年产鹿茸约10万kg,其中梅花鹿茸约占60%,马鹿茸约占40%。我国生产的鹿茸70%外销,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地区和韩、日等国。大陆梅花鹿养殖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马鹿则以新疆、内蒙古和辽宁等北方地区为主,这些地区的梅花鹿茸的质量上乘。此外,在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丘陵与山区也在发展养鹿业,但效益不十分理想。 2.1地方鹿品种(系) 我国捕捉饲养的地方鹿种主要有东北马鹿、天山马鹿、阿尔泰马鹿、塔里木马鹿、甘肃马鹿和青海马鹿6个马鹿种和东北梅花鹿、华南梅花鹿、四川梅花鹿、陕西梅花鹿、河北梅花鹿、台湾梅花鹿6个梅花鹿种。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饲养的鹿品种(系)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陆续育成的驯养鹿种(系),其中经过选育和人工杂交育成的梅花鹿、马鹿茸鹿品种(系)已获得国际良种的声誉。 2.1.1马鹿地方品种的特点 东北马鹿主要分布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其适应性强,是优良母本鹿种;天山马鹿主要分布于天山的北疆地区,不仅适应性较强,而且茸料比较高,是优良的杂交父本鹿种;塔里木马鹿主要存在于南疆地区,其茸料比也很高,是典型的区域性鹿种。这3个马鹿地方品种已正式列入国家家畜品种志,其中《东北马鹿种鹿标准(GB6936-1988)》与《中国梅花鹿和东北马鹿饲养管理技术规程(GB6937-1986)》已正式颁布实施。 2.1.2马鹿人工育成种(系)的特点 目前经人工杂交育成的马鹿品种有3个,即清原马鹿、塔里木马鹿和乌兰坝马鹿。其中清原系马鹿的生产指标:平均单产鲜茸8.6kg、成品茸3.1kg;繁殖成活率为本交68.0%、人工授精89.0%;雄鹿生产利用年限15年、雌鹿15年,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和内蒙古。塔里木马鹿生产性能:平均单产鲜茸6.6kg、成品茸2.6kg;繁殖成活率74.2%,雄鹿利用年限13年、雌鹿11年,主要分布于新疆。乌兰坝马鹿的生产性能:平均单产鲜茸4.6kg、成品茸1.8kg,繁殖成活率81.0%,雌雄鹿利用年限均为15年,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赤峰地区。 2.1.3梅花鹿地方品种(系)的特点 在大陆地区先后育成的梅花鹿地方茸鹿品种(系)有3个,即双阳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其生产性能为双阳梅花鹿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3.0kg,{zg}个体8锯头茬鲜茸重15.0kg;长白山梅花鹿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3.166kg,雌鹿繁殖成活率81.37%,茸料比2.747;西丰梅花鹿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3.205kg,母鹿的繁殖成活率74.56%,茸料比2.367。 2.2鹿病状况 据不xx统计,鹿传染病有30余种,大部分为动物共患病,如炭疽、结核、布鲁氏菌病、梭菌性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坏死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诺卡氏菌病、狂犬病、口蹄疫、蓝舌病、日本乙型脑炎、水疱性口炎、黏膜病和皮肤xx病等,也有一些如鹿流行性出血热和鹿流产加德纳氏菌病等专性传染病。普通病约有30种,以消化道病、外科病与产科病较多见;鹿的寄生虫病约有20多种,危害不严重。传染病对鹿的危害较大,也是养鹿成败的关键。鹿主要传染病的特征与防治方法见表1(略)。 2.3我国养鹿业的发展策略 养鹿业是一个“稳定、长效、高效”的产业,我国鹿种资源丰富,养鹿历史悠久,科技力量雄厚,研究成果丰硕,xx可以成为世界鹿业大国和鹿产品出口强国。但必须采取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3.1正本清源,实行法治,维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及附录中所列的保护鹿,即分布于原产地的野生种群,禁止猎杀、流通和利用。而养殖鹿是经长时期人工杂交育成繁殖的生产种群,即驯养鹿,可作为商品流通利用。目前,我国野生梅花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500只以上,野生马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0万头以上,与经上百年杂交育成驯养的梅花鹿、马鹿不同,驯养梅花鹿与驯养马鹿已成为一个新的品种(品系),在种的系谱和遗传基因上与野生鹿有差异。据此,相关部门应严格区分野生鹿与驯养鹿,正本清源,并将养鹿业纳入畜牧业进行管理、规划和发展。 2.3.2推行区域性规模化养殖发展 鹿是区域性很强的动物,不同的种需不同的生存环境。实践证明,梅花鹿在高寒干旱地区(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和四川、内蒙古西部)驯养均未成功,即使在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饲养的梅花鹿和马鹿也远不如东北原产地的梅花鹿和马鹿,表现为品种退化、产品质量低下。根据鹿种的地域性特点,应考虑:①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建立梅花鹿种源基地;在黑龙江东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建立东北马鹿种源基地,在新疆建立新疆天山马鹿和塔里木马鹿种源基地;②推行“北种南养”商品鹿方式发展鹿业;③推行不同地区的饲养方式,实施轮放、圈养或种草养鹿,以节约资源;倡导良种场与精液站(科研所、场、站)和商品场(合作、股份、个体)规模化发展模式,既有利于人工授精(细管冻精)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控制疾病和保证产品质量。 2.3.3加快肉用型和肉茸型鹿的育种研究,发展鹿肉生产 鹿产品主要是茸和肉。鹿肉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7%、脂肪6.77%,胆固醇含量比牛肉低30.88%;梅花鹿屠宰率达64.1%、净肉率为63.4%,产肉率比牛还高。新西兰、俄罗斯和加拿大都已育成区域性的肉用和肉茸型鹿种,新西兰鹿肉年产量达1700~2000万kg(主要出口),俄罗斯年产鹿肉300~500万kg。 2.3.4重视动物福利、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WHO提出的动物福利与GMP(良好的质量管理规范)在养鹿业也应该执行,鹿的福利(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与心理福利)和GMP直接涉及到产品[食品(肉、脏器)、xx(茸、血、骨、胎)]的质量和人的健康安全。鹿福利与鹿产品GMP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鹿育种(转基因)、饲养环境、健康、疾病、屠宰加工、产品运输与流通等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目前已有很多国家将鹿福利与鹿产品GMP列入进口认证法规之中,这应引起我国的重视。 引自《中国鹿业》2009年第1期 作者:张振兴 陈闻 李玉峰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