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凯 国内第二大光伏企业保定英利集团4月19日称,尽管也关注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但十年内不会涉足薄膜领域。
该公司总经理王向东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称,晶体硅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薄膜电池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并且寿命短。因此,“英利集团十年内不想做薄膜。”王向东称。
英利是是一家全球{lx1}的太阳能公司,也是全球{zd0}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其业务主要涉及光伏组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主要销往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法国、韩国、中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国内的薄膜生产企业都处于困境之中。2005年就曾计划上薄膜生产线,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太大进展。尚德是国内排名{dy}、世界排名第二的光伏企业。
此外,包括赛维LDK、、汉能在内的多家光伏企业都拥有或者正在建设薄膜生产线。但记者获悉,这些企业的薄膜扩张计划均受阻。
2008年之前,多晶硅价格持续暴涨,{zg}曾上探到每公斤500。这样的价格让晶硅电池生产企业承受了过大的成本压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不少光伏企业开始瞄向了薄膜电池技术。薄膜电池基本上分为非/微晶硅薄膜电池、CI薄膜电池和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三种。这种技术的一个优势是其发电成本比晶硅电池更低,但设备投入过高。
世界排名{dy}的光伏企业{dy}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依靠其{jd0}的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设备和技术从而成为薄膜电池领域的代表。
但国内的薄膜技术却还处于发展阶段。王向东说,碲化镉薄膜电池技术也有其劣势,首先,碲是一种稀有,很难获取;其次,镉则是一种拥有剧毒的元素,在许多国家发展受到限制。
即使在全球,2009年,晶硅电池的产量达到8900兆瓦,但薄膜只有1600兆瓦,仅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15.2%。
2008年下半年开始,多晶硅价格开始暴跌,从{zg}的每公斤500美元左右,跌倒谷底的30美元左右,目前多晶硅的价格在每公斤60美元左右。
多晶硅价格的暴跌,一方面让晶硅电池的成本大幅下降;另外一方面也让薄膜技术的优势不再。此外,薄膜电池的寿命也只有晶硅电池的一半,并且光电转换率不如晶硅电池,这使得薄膜电池的市场认知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