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读经典系列之《千字文》 第五部分走进高尚社区(16):{dy}百一十五 ...

    一笔糊涂账
  
  帝王宫殿的台阶称为“陛”,因而古代臣子称帝王为“陛下”,但实际上这个称呼指的并不是帝王,因为帝王高高在上,不会站在宫殿台阶下面。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说:“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说臣子和帝王说话时,不敢直呼姓名,就走个弯路,让台阶下的侍从转告帝王,其实帝王就在对面,什么都听见了,而台阶下的侍从倒可能什么都听不见。于是,本来用以称呼侍从的“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称。这个称呼不免让人感觉有点奇怪:直接称呼帝王为“侍从”不就完了吗?
  “陛下”一词的诞生有些阴差阳错,而“纳陛”一词则属于不明不白的那种,是一笔糊涂账。按照“九锡”之说,“纳陛”是指在大殿前的屋檐下专门凿出来的台阶,为的是让那些身份特殊的大臣登台阶时候有个遮掩,以此来表达帝王大臣的优待和重视。
  “九锡”即“九赐”,是天子赐给有特殊功勋之臣子的九种礼器或待遇,属于虚头八脑的东西,其来历非常模糊。在儒家经典中,只有《春秋》里提到这种赏赐,但没说具体是咋回事。一般认为,“九锡”应该是由《周礼》中的“九命之赐”演变而来的。九命,就是按照天子的命令给大臣的九个等级待遇,具体等级划分是这样的:上公九命为伯;王之三公八命;侯伯七命;王之卿六命;子男五命;王之大夫、公之孤四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公、侯伯之大夫,子男之卿再命;公侯伯之士,子男之大夫一命;子男之士不命。
  这九个等级基本概括了周代的官爵体系,细说起来会极其麻烦,我们只说一下{zgj}别的“九命”。周天子设太师、太傅、太保三公,都属于“八命”这个级别的大干部,如果这老三位中的某一位离开了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去了,就加一级,升格为“九命”,成为统管诸侯国的方伯,也就是“上公”。周代做到“九命”这个级别的,只有周公旦一位。
  “九命之赐”本来只是官爵分级制度,并不是算是特殊的待遇,到了汉武帝时期就将其作为一种赏赐了,不过要求的条件并不高。《汉书 武帝纪》中记载,有大臣对汉武帝提建议,说:“古者,诸候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也就是说,能够多次举荐人才的诸侯就可以加九锡,但是并没有说明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赏赐。应劭为在这段后面作注,将九锡具体化了,说九锡包括车马、衣服、衣器、朱户、纳陛、虎贲百人、鈇钺、弓矢、秬鬯(读“巨唱”音,是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这九种东西。
  王莽为了当皇帝,把自己比为周公,并以皇帝的名义给自己加九锡,为自己篡位夺权铺平了道路。后来,凡是想通过和平演变改朝换代的都采取了这种手段,并都获得了成功,他们是:曹操、司马昭、桓玄、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李渊、王世充;只有孙权例外,他接受曹魏授予的九锡是为了缓和与曹魏的关系,以便一起对付前来为关羽复仇的刘备。  
  “纳陛”这笔糊涂账暂且算到这里。登上“陛”之后,就要进入宫殿内部了,那么大殿的墙壁和地面是什么颜色的呢?《宋书 百官志》中说:“殿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士。以丹朱色地,谓之丹墀。”皇宫中的大殿墙壁都是用胡粉(不是胡椒粉,而是铅粉)刷的墙,地面都涂成红色。宫殿的地面为什么要涂成红色呢?这也是一笔糊涂账,不好乱说。上小学时加入少先队员,带上了红领巾,老师说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是红旗的一角,害得我不敢用水洗,还经常观察哪面红旗缺了一角。
  皇宫地面涂红色,从汉代就开始了。汉成帝曾宠幸班婕妤,也就是定远侯班超的姑姑,后来汉成帝移情赵飞燕姐妹,班婕妤躲进长信宫自保,此间做了一篇非常伤感的辞赋,其中有这样几句:“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大意是:低头看看红地砖,你的足迹在上边;抬头看看三云殿,两行泪水流满面;看看左右强欢颜,举起酒杯消愁怨。
  班婕妤居住的后宫是如此冷清,那么皇帝议事的大殿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且看下句分解。

    下一节,精彩讲述——{dy}百一十六句 弁转疑星:狗尾续貂蝉

    敬请期待!



郑重声明:资讯 【翔读经典系列之《千字文》 第五部分走进高尚社区(16):{dy}百一十五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