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观点的蕴含的含义之一,是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这很要命。事实上也不可能。科大有少年班,十几岁的孩子就来上大学的,是有的。问题也就一个班而已。真正的效果现在大家也在反思。每个孩子的天性、悟性、喜好。。。。都是不一样的。何谓xx知识?对神童来说觉得不难的东西,对个大部分普通的孩子来说,就惨了。记得以前升高中的时候,高一期中考试的数学物理等课程,同学们成绩普遍都很差,有可能就是对xx知识的不适应。且不说头脑聪慧的程度,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独特的灵魂。一把钥匙只能开一个锁。
其次,这个观点蕴含的第二个含义是,知识可以像吃饭那样“输入”到人的大脑中去,我的天,请客吃饭啊!真这样就好了。像科幻片似地,舒服地躺在床上,通过一个传感器,就能够从服务器中把知识下载到我们头脑中来。
从我们自己求知的过程,不难看出,何谓知识?自己认可的觉得是知识才是知识,这又回到了刚才那条,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你认为是黄金的东西,别人认为是狗屎,生活中就是如此。比方说有人建议说看看《金刚经》,{zh0}别带着到处去晃悠,别吓到别人了。求知是个过程,大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比如对金刚经这样的书,一开始也是抱着敌视、怀疑、抵触这样的态度,慢慢读过之后,对其中有了自己的领悟和判断,才知道佛学之博大精深,才认为是智慧之精髓。
从正面来说,知识是人对书本的一种主动地认可和接受,而不是被动的灌输。是不是知识,尤其是不是xx知识,谁说了算呢?似乎{zh0}还是让当事人说了算。知识有那么多种,诸多派,还是提供各种知识,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他们的路会好一点。
这还是讲灌输的不可能,好吧,就算是灌输是可能的,万一灌输的是诸如“**主义是高级发展阶段”这样的尤其xx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办?
不过大自然的节奏是缓慢的,一切有其时,因缘汇聚才能成事。xx知识的输入是个过程,是要占用时间的,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学一笔一划、加减乘除这样的低端,才能有写字为文、计算筹划的xx,这个过程是免不了的。总不能说我只要高楼万丈,不要地基若干。
关于孩子的教育说法很多,遗传因素、父母言传身教、自身努力、伙伴影响等等,不过大家公认还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效果{zd0},尤其是身教。想让孩子怎么样?自己先做。想培养孩子多看书,自己天天抱着书看;想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持续学习。看自己家里几个小侄子侄女的样子,从其父母身上能看到几多的影子。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