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与保险混业模式成功难- 银行信息港- fealtys - 和讯博客
银行与保险混业模式成功难 [转贴 2010-04-24 05:10:33]   
银行与保险混业模式成功难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从花旗集团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发现,与的混业确实发挥了银行与保险交叉销售的经营协同效应,但这种经营协同被金融上的非协同xx抵消,保险业务过高的风险拨备和相对较低的风险资产回报率,使它与银行业务难以共存

1998年花旗并购旅行者集团,创造了当时历史上{zd0}规模的并购纪录,此次并购不仅使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成为全球{zd0}的银行,更掀起了一股全能银行的浪潮。

此后,银行与保险的合作似乎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潮流。但有趣的是,就在各家银行为实现"全能化"目标而风风火火并购的同时,分拆也在悄然进行着:在 1998年并购旅行者后,2002年,花旗分拆了旅行者业务,2005年几乎又将全部寿险业务剥离,从而正式退出了保险业务领域。

银行与保险混业的模式到底能否成功?

经营协同推动合并

关于花旗并购旅行者的动因,有多种版本,但总体上,合并的逻辑是清楚的,即通过银行与保险业务的合并,为顾客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交叉销售所带来的经营协同。通过合并,花旗集团可以在一个营业点为客户提供从储蓄、消费信贷、抵押xx到证券、保险、、基金、财务咨询、资产管理等xxx金融服务。这不仅方便了客户,也提高了花旗原有银行网络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旅行者保险、等产品的销售成本,并把旅行者的产品卖到美国以外的市场去。此外,合并后集团内部信息系统的开放、研究成果的共享也成为一个成本节约的重要途径。

花旗的经营协同理念得到了当时证券市场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分析人员对合并表示惊喜,并宣称旅行者集团的CEO威尔和花旗的CEO里德是天才,一位分析师甚至指出"这两家公司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一起稳固全球金融服务市场"。

宣布合并的当天,花旗银行的收盘价上升了37.625,达到181.50美元,涨幅达到26%,旅行者的收盘价也上升了11.3125美元,达到73美元,合并后的花旗集团因此增值了约300亿美元。

而它们的合并更被称为创造了一种未来金融服务业的"典范模式",即混业经营下的金融超市--它将传统的银行储蓄、xx业务与新兴的证券、基金、保险、年金、理财等金融业务全部整合于一家大型金融机构旗下,像超市一样为顾客提供"一站式"的全套金融服务(One-Stop-Shopping)。

金融上的非协同:决定分拆

就在人们热议银行的全能化时,花旗和旅行者却在悄然分家。

2005年一季度,花旗集团宣布以11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旗下的旅行者寿险和年金公司与几乎所有的国际保险业务(墨西哥除外)卖给美国大都会寿险公司,这是继花旗集团2002年出售旅行者财险公司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调整。

花旗为什么要分拆旅行者?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理解资本配置对银行的重要性。根据美国政府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标准,风险加权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达到6%以上、风险加权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0%以上才能作为金融控股集团存在。这也就是说,1元钱的资本最多只能支撑10元钱的风险资产。

于是,非金融企业多元化过程中的现金流争夺,在金融企业内部转化为风险资本的争夺。在有限资本下,不同业务之间争夺着风险资本的配置,但最终银行只可能将资本配置给资本回报率{zg}的业务组合。

资本分配到具有{zj0}增长前景的业务上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2004年接替桑迪·威尔执掌花旗的新任CEO普林斯自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要对花旗集团进行战略调整,剥离那些利润增长缓慢的非核心业务,把资本分配到具有{zj0}增长前景的业务上--对资本效率的xx被提高到{dy}位,金融协同的重要性开始显现。

为了提高集团整体的资本使用效率,普林斯的{dy}步是加强总部的金融资源汲取和配置职能,他大幅减少了接受独立外部评级的子公司数量,将所有外部资本市场长期融资的权力都收归集团所有。

2005年以来,花旗长期、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发行都是以集团为融资主体的,而中短期资本市场融资,包括商业和其他中短期债券的发行,也是由集团的一级子公司Citigroup Funding Inc(CFI)来统一完成,并由集团出面担保的。

之所以要实现融资上的高度集权,是因为花旗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它的业务利润来自于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管理等多个部门的贡献,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周期性不尽相同,波动性也不同,因此,在集团整体层面单一业务的波动风险被相互平滑,集团总体业绩相对稳定,评级较高,从而保持了总体融资渠道的畅通。这样,当任一单一业务陷入周期性低谷时,集团总体就有充足的金融资源可以支持其渡过危机并整合行业。

但是,业务间的对冲并不是无限的,如果单一业务的波动性过大,在低谷期足以破坏整个集团的资本充足率的话,那么,这一业务显然是不适合留在集团内部的。

对于银行来说,不论平时的盈利能力有多好,一旦在低谷期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它的业务范围就将受到严格限制(不能分红和并购),除非能够迅速补充资本,否则将陷入负向循环之中,即--低谷期资本充足率不达标==>业务范围被束缚==>业务范围束缚进一步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资本充足率状况进一步恶化==>业务限制进一步加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银行与保险混业模式成功难- 银行信息港- fealty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