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为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作为燃料。在上个世纪初在中国农村及为普遍,特别是在东北农村的家庭,在没电无腊的年代,几乎家家夜晚都是围着煤油灯度过的。
煤油灯也叫洋油灯,因为那个年代多数的煤油都靠进口,老百姓都管它叫洋油,所以管煤油灯叫洋油灯。早期的煤油灯多很简陋,有的农家条件好的用的是买的煤油灯,条件不好的就想办法自己做煤油灯,找来一个大肚子的玻璃瓶子,先在瓶盖上打一个圆孔,然后将牙膏或白铁皮制成的灯芯模插到圆孔里,用棉花或布条做灯芯,在瓶内注入煤油,用点上就可。
在解放初期以及六七十年代没有通电的农村地区普遍使用的还是煤油灯,计划经济时期,煤油要按票到供销社购买,所以细心的女主人会适时调节灯的亮度。只有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才把灯光调亮些。即便如此,在微风中忽明忽暗上下跳动的灯光依旧照不了多远,几个孩子只能围灯而坐。时间稍长,就会两眼昏黑。勤俭的女主人也不会让灯光白白浪费掉,及时支起夹板纳鞋底或缝补衣物。
这种简易的煤油灯很不安全,要是灯倒了,就会引起火灾。到了后来,煤油灯又做了改进。为了安全,将其灯头以制成,增加了玻璃灯罩,其亮度也 比过去的亮多了,而且还比较干净。灯座和挡风用的灯罩则用制成。灯头四周有多个爪子,旁边有一个可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的小。棉绳的下方伸到灯座内,灯头有螺丝绞与灯座相配合,故可把灯头扭紧在灯座上。而灯座内注满煤油,棉绳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只要用点着绳头,并罩上灯筒,便完成点灯的动作。现时旧式煤油灯已几近绝迹。
那时候,农村各户都很穷。为了省钱,经常几个房间只点一盏煤油灯,做饭时灯在堂屋,一家人便都围在堂屋。做好饭后,把饭端到里屋灯便也跟着到了桌上。每当夜晚来临,乡村一片寂静的时候,煤油灯就成了人们熬夜的伙伴。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家里有各式各样的灯同时点燃还觉得不够亮。真是今非昔比啊。
煤油灯已经离开了我们的生活,点煤油灯的日子却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