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物语(五十四)煤油灯_九彩石_新浪博客

                  农庄物语(五十四)

  

                          

煤油灯,为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作为燃料。在上个世纪初在中国农村及为普遍,特别是在东北农村的家庭,在没电无腊的年代,几乎家家夜晚都是围着煤油灯度过的。

煤油灯也叫洋油灯,因为那个年代多数的煤油都靠进口,老百姓都管它叫洋油,所以管煤油灯叫洋油灯。早期的煤油灯多很简陋,有的农家条件好的用的是买的煤油灯,条件不好的就想办法自己做煤油灯,找来一个大肚子的玻璃瓶子,先在瓶盖上打一个圆孔,然后将牙膏或白铁皮制成的灯芯模插到圆孔里,用棉花或布条做灯芯,在瓶内注入煤油,用点上就可

在解放初期以及六七十年代没有通电的农村地区普遍使用的还是煤油灯,计划经济时期,煤油要按票到供销社购买,所以细心的女主人会适时调节灯的亮度。只有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才把灯光调亮些。即便如此,在微风中忽明忽暗上下跳动的灯光依旧照不了多远,几个孩子只能围灯而坐。时间稍长,就会两眼昏黑。勤俭的女主人也不会让灯光白白浪费掉,及时支起夹板纳鞋底或缝补衣物。
    
我小的时候,家里就是用这种简易的煤油灯照明。每当夜晚写作业的时候,姐弟几个就都爬在煤油灯下写作业。灰暗的灯光还看不清楚,只好把头使劲的往灯前凑,靠得太近了,只听“哧啦”一声,煤油灯把头发燎着了一缕,味着焦糊的毛发味,姐弟几个只是“嘿嘿”的一笑,又急忙低头写作业。等我们写完了作业,已是深夜了。等我们做完了作业,两个鼻孔都被油烟熏得黑黑的。等我们睡觉了,妈妈又坐在灯下给我们缝补衣裳或补鞋子。后来,弟弟和妹妹们都上学了,一盏油灯已经不够用了,我就用用过的墨水瓶子自己做了一个小煤油灯。我找来一个空墨水瓶子,瓶口用一个钻有小圆洞的圆铁片盖住,小圆洞里插上一个小铁芯,在小铁芯里塞上用油浸泡过的棉花捻子,瓶子里倒上煤油。于是,一盏简易的煤油灯便做好了。这盏煤油灯,自制的棉花捻子头总是过几天就结了一层茧子。一有茧子,灯亮就变小了,就得用手把棉花捻子往上拽拽,用剪刀把捻子头的硬茧剪去才能恢复光亮,常常弄得手、脸油黑。在那个小煤油灯下我读书写字,获得了很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这种简易的煤油灯很不安全,要是灯倒了,就会引起火灾。到了后来,煤油灯又做了改进。为了安全,将其灯头以制成,增加了玻璃灯罩,其亮度也 比过去的亮多了,而且还比较干净。灯座和挡风用的灯罩则用制成。灯头四周有多个爪子,旁边有一个可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的小。棉绳的下方伸到灯座内,灯头有螺丝绞与灯座相配合,故可把灯头扭紧在灯座上。而灯座内注满煤油,棉绳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只要用点着绳头,并罩上灯筒,便完成点灯的动作。现时旧式煤油灯已几近绝迹。

那时候,农村各户都很穷。为了省钱,经常几个房间只点一盏煤油灯,做饭时灯在堂屋,一家人便都围在堂屋。做好饭后,把饭端到里屋灯便也跟着到了桌上。每当夜晚来临,乡村一片寂静的时候,煤油灯就成了人们熬夜的伙伴。

     那时候,煤油灯是人们晚上的照明工具,煤油灯,不只为人们驱走黑暗迎来光明,还能让人们感觉到温暖,感受到希望。人们利用煤油灯把白天的时间延长,女人们在灯下做针线活,男人们围着煤油灯拉家长,小学生在煤油灯下写字做作业。那个年代,家家都穷,一斤煤油要用好长时间。为了节约,人们将两间屋子中间的墙上掏一个窗口,将煤油灯放在窗口上,两间屋子共用一盏煤油灯。
      
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买上一包红蜡烛,蜡烛在那时候是xx品,蜡烛比煤油灯要明亮得多,红蜡烛还象征了吉祥和如意,所以,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点几支蜡烛。那时候,人们习惯了点煤油灯,突然点燃蜡烛,一下子感到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幸福。其实,点红蜡烛是不如点白蜡烛亮的。而现在,一间屋子里,虽然同时点燃着几只白蜡烛,但我也感觉不到明亮。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家里有各式各样的灯同时点燃还觉得不够亮。真是今非昔比啊。

煤油灯已经离开了我们的生活,点煤油灯的日子却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农庄物语(五十四)煤油灯_九彩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