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开启第三只眼商机无时无刻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天津礼品网 ...
[市场资讯]开启第三只眼 商机无时无刻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原创 2010-04-23 14:17:14]   

    如果将行动比喻成一颗颗美丽珍贵的珍珠,那么好的思维方式便是串起这些珍珠最重要的那根线子。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tyle="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0 alt=创业 src="http://img.hc360.com/gift/info/images/201004/201004230930163463.jpg" _fcksavedurl="http://img.hc360.com/gift/info/images/201004/201004230930163463.jpg">

 

    读了《马云教美国人如何过冬》这则小故事,让我不由自主想到了另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小文章:“话说台湾一家报纸的一位记者奉命到北京采访xx画家李可染。当他到了李家后才知道,李老已经去世,而这一消息尚未公布。这位记者一下子便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碰上了一个发财致富的好机会。他立即赶往北京寄售xx书画家作品的荣宝斋。一走到悬挂李可染作品的店堂,他不禁大喜。李可染的作品,包括李老的绝笔书画,都依然照原来的标价挂在那里。他当机立断电告台湾的家属立即将家中的全部存款电汇到北京。汇款到后,他买下了荣宝斋内悬挂的李可染的全部作品。时隔一个月后,港台及海外人士才知道李老已经去世,当他们纷纷赶到北京去购买李老的作品时,早已无处可买了。而购买到了李老作品的这位台湾记者转眼之间便成了巨富”。

    《马云教美国人如何过冬》和这一夜之间成为巨富的台湾记者的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该如何的运用好自己的第三只眼”,所谓“第三只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发现与事物存在关联性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往往都披着隐形衣不会轻易让人发现,但也正是这样的隐形衣里面会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或未知的人生际遇。
 

    我们不得不佩服马云的商业睿智和独到的敏锐眼光,在他的经营理念里天下似乎没有难做的生意,他具备一种能力,即使是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也能抽丝剥茧发现丝丝缕缕的联系,还能根据这些信息及时抓住客户潜在的心理需求,从而展开一系列不可思议但又符合情理的产品营销策略。在那位一夜巨富台湾记者的xx故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位记者的思维方式是不同寻常的,他能在李可染大师去世的消息中迅速发现商机并{dy}时间采取行动,最终才取得了成功。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要承认,机遇常有,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智慧能抓得住。

    作为保险营销人员,我们要如何运用这“第三只眼”去发现潜在的商机呢?我想,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惯有的定向思维方式。销售过程中,我们通过努力取得成功,以为攻克了难关,然后就浅尝辄止或全身隐退了,殊不知,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资源已被我们白白浪费掉。就像我们在面对一个优质客户时,也许我们当时的初衷只是想要销售车险业务,但这位客户的保险需求却并不单单只有车险这一项,如果我们销售完车险我们就收起投保单回家了,当我们再发现另有更丰富的商机已被同行发掘去了,到那时,才恍然大悟,但已是错失良机,追悔莫及了。

    也许运用发散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开发自己的“第三只眼”。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看事物要有创意,能从多角度想问题、多方式表达问题、从司空见惯中寻找出差异;凡事多想为什么,凡事多思考因果关系;同时思考问题要灵活,学会举一反三,拿来主义,活学活用,随时随地学习借鉴。当客户资源在我们的手中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充分、合理利用好这个资源,深入了解和耐心发掘资源的潜在性,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做合理的保险产品,并做好保险一篮子服务,既为客户提供了方便,也为自己带来了无限的客户空间。客户在感受到我们优质服务的同时更会向更多的潜质客户进行宣传,形成口碑。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单一存在的,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学会以一个点看多个面,开启了“第三只眼”,我们才会看得更远,商机也才会无时无刻的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市场资讯]开启第三只眼商机无时无刻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天津礼品网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