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模具市场现状评估及发展策略- 罗百辉-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 ...

  一、全球模具市场现状分析

  全球主要模具生产国包括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中国,美洲地区的美国、欧洲地区的德国。

  日本的模具产能约占全球的40%,居世界{dy}位,每年向国外出口大量模具。现在模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日本模具业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模具行业是人力成本较高的行业,日本的人力成本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十几倍,而人力成本中有70%以上是非核心技术人员。因此,现在日本模具业正逐渐将技术含量不高的模具转向人力成本低的地区生产,只在本国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其次是日本使用模具的主要企业有加快向国外转移的趋势,这使日本本国模具使用量减少。

  近几年,随着亚洲模具市场的发展,亚洲生产模具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中国模具”也正走向世界舞台。随着外资对我国模具行业投入量增大,工业发达国家将模具向我国转移的趋势进一步明朗化,中国正成为世界模具大国。在全球主要模具产销国家当中,中国模具企业和从业人数最多,将近七成属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亦占多数,大型模具厂员工人数约600~700人,更有规模达上千人的公司,以鸿海转投资的富士康集团(foxconn)员工人数将近6,000人{zj1}代表性,中型模具厂则150~300人之间,小型模具厂也至少有 50人左右,其它国家的模具业则多以中小型企业型态经营。

  随着模具工业全球化布局的发展,模具行业在美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不断下降的态势,但是美国模具在全球模具的xx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德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大国之一,在模具制造方面具有{lx1}的技术。德国拥有{sjlx}的汽车、船舶等制造技术,受上游行业需求影响,德国模具在世界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德国欲将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作为其立国之本,预计未来德国不会放弃模具制造领域,相反会加强技术含量较高的模具的研究和开发。

  据德国学者西蒙的调查,德国2005年已经有超过1200多家企业占据了所在行业的{lx1}地位,平均的销售额是3.26亿欧元。而在中国09年模具总销售额接近1000亿元,相比2008年950亿元人民币略有增长。但平均到30万家模具生产厂,平均销售额远低于德国。另一方面,中国汽车突破1000万辆大关,国产大飞机即将成型,机床产业、船舶制造也居世界xx,世界最庞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这一切蕴含了机遇与挑战,我们从欧美模具企业可以透析中国模具市场发展策略,期待中国的模具行业能随之更快更好地进步,培养出一批在核心技术上独领风骚的品牌企业,让中国制造在质与量上同样让世界信服。

  在产品类别上,2002年日本与中国偏重生产冲压模及塑料模,两者产值合计比重高达八成,南韩则以其它模具产值比重{zd0},占总产值四成七。在应用市场方面,日本、韩国、美国与德汽车模具为{zd0}宗产品,而中国则以电子通讯产品用模具为主。据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副秘书长罗百辉分析,中国模具产品正在将向汽车模具、精密冲压模具、大型塑胶模具、快速经济模具等方向发展。

  1、汽车覆盖件模具

  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汽车模具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几年,随着中国模具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模具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冲压模具占模具重量的40%以上。汽车覆盖件模具主要为汽车配套,也包括为农用车、工程机械和农机配套的覆盖件模具。今后,中xx轿车所需覆盖件模具是重中之重。争取到2010年时中xx轿车及以下水平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做到可以xx自配。2020年时除个别特别xx的轿车外,所有汽车覆盖件模具应基本立足国内配套。

  2、精密冲压模具

  多工位级进模和精冲模代表了冲压模具的发展方向,精度要求和寿命要求极高,主要为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仪器仪表、电机电器等配套。这两种模具,国内已有相当基础,并已引进了国外技术设备,个别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达到了世界水平,但大部分企业仍有较大差距,总量也供不应求,进口较多,对于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配套、为引线脚100以上及间隙0.2mm以下的引线框架配套、为精度5m以上的精密微型连接件配套、为ф1.6mm以下的微型马达铁芯配套及为显像管和电子枪等配套的精密模具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汽车覆盖件及其他大中型冲压件配套的大型多工位级进模也应重点发展。

  3、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

  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近4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塑料模具中为汽车和家电配套的大型注塑模具,为集成电路配套的精密塑封模具,也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及包装配套的多层、多腔、多材质、多色精密注塑模,为新型建材及节水农业配套的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及管路和喷头模具等。目前虽然已有相当技术基础并在快速发展,但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总量也供不应求,“十二五”期间应重点发展。

  4、其他高技术含量的模具

  占模具总量近8%的压铸模具中,大型薄壁精密压铸模技术含量高,难度大。镁合金压铸模和真空压铸成形模目前虽然刚起步,但发展前景好,有代表性。子午线塑胶轮胎模具也是发展方向,其中活络模技术难度{zd0}。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一些快速制模技术及相应的快速经济模具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些高技术含量的模具在“十二五”期间也应重点发展。

  技术先进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对于高精度与复合性模具开发,不论在设计能力或制造技术上,均有{lx1}的地位,同时也拥有训练精良的技术研发人才。其中,日本模具厂商在技术上较重视抛光与研磨加工制程,德国模具厂商则由提高机械加工与放电加工的精度与效率着手,以降低手工加工的时间。在市场规模上,不论产值或国内需求以日本衰退最为明显。在营运成本上,常面临高工资、高福利的问题,因此下游产业或模具厂商逐渐将生产据点移往邻近的新兴工业国或技术后进国家,以降低劳工成本,增强价格竞争力,但是这样的趋势往往会造成技术无形中外流的疑虑,使得本身更须投入大笔研发费用,以加速提升加工技术与高速机械性能,拉大彼此间的差异。

  从各国进出口状况来看,日本、南韩及德国的模具属强/准出超品,中国与美国的模具则因国内需求市场大,本国厂商无法完整供应,须藉进口模具以满足下游市场的产品制造,因此属强/准入超品。由各国主要进出口国别分析,与地域分布有极大的关联性,进出口地区多属邻近国家,而日本较特别的是出口地区以美国为主,但随中国大陆近年各下游产业快速的发展,已有渐渐转向拓展大陆市场的趋势。

  当今世界正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发达国家模具制造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近几年,我国模具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我国模具,特别是中低档模具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较大的价格优势,部分模具价格只有国际市场的几分之一,再加之我国低廉的优质劳动力资源、较好的技术基础和基础配套设施,到中国来采购模具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

  随着模具行业竞争的发展,我国一般技术水平的模具消费已经相对饱和,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模具产品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这决定了我国模具行业在进口替代方面大有可为。我国模具行业投资规模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且扩大速度整体呈加快趋势,投资规模扩大迅速加快。经过10多年艰苦努力,我国已从昔日模具进口大国悄悄向模具出口国方向转变。

  二、国外模具企业竞争力分析

  1、CAD/CAE/CAM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CAD/CAE/CAM已成为欧美模具企业普遍应用的技术。据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副秘书长罗百辉介绍,欧美模具企业在CAD的应用方面,PRO/E、UG、CIMATRON等软件的应用很普遍。应用这些软件不仅可完成2D设计,同时可获得3D模型,为NC编程和CAD/CAM的集成提供了保证。应用3D设计,还可以在设计时进行装配干涉的检查,保证设计和工艺的合理性。数控机床的普遍应用,保证了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30~50人的模具企业,一般拥有数控机床十多台。经过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可直接进行装配,使装配钳工的人数大大减少。CAE技术在欧美已经逐渐成熟。在注射模设计中应用CAExxxx,模拟塑料的冲模过程,分析冷却过程,预测成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在冲模设计中应用CAE软件,模拟金属变形过程,分析应力应变的分布,预测破裂、起皱和回弹等缺陷。CAE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意大利COMAU公司应用CAE技术后,试模时间减少了50%以上。

  2、普遍采用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缩短制模周期。

  高速切削是以高切削速度、高进给速度和高加工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加工技术,其加工效率比传统的切削工艺要高几倍,甚至十几倍。目前,欧美模具企业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数控高速铣,三轴联动的比较多,也有一些是五轴联动的,转数一般在1.5万~3万r/min。采用高速铣削技术,可大大缩短制模时间。经高速铣削精加工后的模具型面,仅需略加抛光便可使用,节省了大量修磨、抛光的时间。欧美模具企业十分重视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设备折旧期限一般为4~5年。增加数控高速铣床,是模具企业设备投资的重点之一。

  3、快速成型技术与快速制模技术获得普遍应用。

  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快速成型和快速制模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获得普遍应用。在欧洲模具展上,快速成型技术和快速制模技术占据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有SLA、SLS、FDM和LOM等各种类型的快速成型设备,也有专门提供原型制造服务的机构和公司。

  模具企业中,有不少是将快速成型技术和快速制模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模具制造,即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制造产品零件的原型。再基于原型快速地制造出模具。许多塑料模厂家利用快速原型浇制硅橡胶模具,用于少量翻制塑料件,非常适合于产品的试制。

  4、人员精简,“瘦”型管理。

  欧美模具企业大多数规模不大,员工人数超过百人的较少,模具企业人数一般都在20~50人。企业各类人员的配置十分精简,一专多能,一人多职,企业内部看不到闲人。精益生产、“瘦”型管理的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5、采用专业化,产品定位准。

  欧美大多数模具企业既有一批长期合作的模具用户,在大型模具公司周围又有一批模具生产协作厂家。这种互惠、互利、共赢、共存的合作伙伴关系,有的已持续了30~40年。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每个模具厂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技术和产品,并都采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

  6、采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化管理。

  欧美的模具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模具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从生产计划、工艺制定,到质检、库存、统计等,普遍使用了计算机,公司内各部门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信息。

  7、工艺管理先进,标准化程度高。

  与国内模具厂大多采取以钳工为主或钳工包干的生产组织模式不同,欧美的模具生产厂家是靠先进的工艺设备和工艺路线确保零件精度和生产进度。每副模具均有详细的设计图,包括每个零件的详细设计,并且都制定了详细的加工工艺。

  三、中国模具市场发展策略

  模具产业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平均利润率在30%以上。模具网CEO罗百辉表示,汽车、IT电子、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通讯和军工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相对于欧美等市场,中国的模具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

  1、构建模具利润中心

  据06年统计,模具生产厂、点达到了约3万家,(这个数据一直都没有xx机构去更新,也反映了目前模具行业配套的数据服务不成熟),如果到09年保持不变,09年销售额为1000多个亿,平均每家工厂销售330多万,这样的销售额相对而言还是较低的。从上市公司来看,只有少数的几个。铜陵三佳模具主要产品为集成电路封装模具、化学材料和塑料异性材挤出模具,其中集成电路封装模具国内市场占有率15%以上,居全国{dy},而塑料异性材挤出模具也在国内市场占有30%以上,居全国{dy}。08年总收入为2.1亿元。广东巨轮模具是目前国内{wy}一家同时具备子午线轮胎模具两种结构、两种工艺、两种材质花纹圈的制造技术和xx采用全电火花加工工艺的汽车子午线轮胎模具公司,行业规模居国内xx。成飞集成国内四大汽车覆盖件模具企业之一,率先将{zxj}的高速铣削技术应用于汽车模具生产,在模具制造质量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香港方面,包揽了东芝OA系统70%的零部件模具加工的亿和控股,09年的利润为2.5亿元。相对而言,销售额与模具的产值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把产值大部分转化为企业的销售额,才能给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2、专注行业细分市场

  欧美隐形{gj}的企业的市场策略是专注于某一个细节的市场,不断地往深度发展,最终占据大部分(多数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然而是模具这样一个基础行业能否实现?模具市场空间往往是决定于服务的对象,像汽车行业、家电行业、船舶行业以及新兴的电子工业、医疗行业等,涉及的零件部件百种千样,纵观国内的模具企业,很难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在某一个领域独领风骚。国内很多厂家的模具还属于自产自用,出口类型主要是集中在珠三角的港台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有其制造的偏重,基本上什么行业都有涉及,处于加工的阶段。企业未能成就品牌效应,从而导致黄岩、黄骅、深圳、东莞的模具重镇很出名,但具体到哪家企业就难以知晓。

  3、另辟蹊径寻找蓝海

  参照欧洲众多突出的隐形{gj},他们的平均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亿欧元,有的还已经超过30亿欧元,他们的发展历程从开始到占据一个市场的统治地位大概需要21.6年,相对而言中国的模具企业年轻。罗百辉表示,随着全球化的演进与中国市场的红火,中国模具企业的崛起需要行业规范化,市场的规范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能另辟蹊径,找到适合自身的蓝海。

  4、发展品牌占据市场

  中国消费能力的提升必将进一步刺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未来的发展如果单纯以提高技术和提升质量未免过于笼统。目前中国模具技术的创新需要的一个明确的定位。就目前而言,广为人知的模具品牌不多。大家都熟知黄岩、深圳、东莞是模具制造的重镇,但要数出其中几家知名的不多。现在全国已有十来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模具城、模具园区、积聚生产基地等,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的还有十多个,但要真正落实到企业品牌身上才算正确的走向。就如模具软件是Solidwork还是UX还是Cimatron,其实都可以达到设计、仿真的目标,然而每个品牌都有其特性,正是这些特性让客户觉得值得依赖。模具企业也一样。大可以像富士康一样“只做世界500强的代工”,或者像巨轮模具独霸子午线轮胎模具领域。模具涉及的行业广且大,在每个产品的质量都{zy1}固然让人信服,但在某一个细小的产品上占据了统领地位更有利。

  5、技术创新xx定位

  创新如果单纯以提高技术和提升质量,就过于笼统了。大多数的模具厂家买回来了加工中心,买回来了钢材及模具配件,按照客户来料进行加工并组装成模具,试问这个过程能有怎样的突破呢?确实很难。还有大多数模具厂基本什么都能够生产,不管汽车、家用还是电子产品,只要有图纸都不会拒绝,这样也让企业没有时间再下注于创新?甚至应该从哪方面创新也难以适从。一些模具企业表示,目前业内的专利大部分还是集中在技术上而非产品上,像模具制造厂而言是创新很难。隐形{gj}的企业的市场策略是专注于某一个细节的市场,不断地往深度发展,最终占据大部分(多数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模具市场空间往往是决定于服务的对象,像汽车行业、家电行业、船舶行业以及新兴的电子工业、医疗行业等,涉及的零件部件百种千样,在模具这样一个基础行业能否实现真正的产品细化?很幸运的是有一些企业已经跨出了这一步,例如巨轮还有Mold-tech。Mold-tech拥有上千种纹路,在塑料蚀纹领域具有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真正对产品及市场能够界定,才能明确企业的定位,专注于所擅长的,从欧美等中小企业发展得到的佐证,也将获取更大的利润。不管是长尾理论还是蓝海理论,指的无非都是产品细化的道理。

  6、培养人才深化改革

  2010年初制造业的用工荒给了制造业当头一棒,结合我们模具企业发展时间不长的因素综合考虑,不难得出人才匮乏的瓶颈。相对于德国那些隐形{gj}数十年企业人员保持稳定与规模,模具企业更应该抛弃以往依靠广大普工创造量的做法,逐步培养从属于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真正提高企业的质。如何用人,如何培养人才是企业的一个责任,同时也是对企业家们的一个挑战。

  欧美模具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使其生产的大型、精密、复杂模具,对促进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产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给模具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美国的模具企业,人均年销售额在20万美元左右;意大利人均年销售额也在10万美元以上。与国内的模具企业相比,即使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欧美模具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比我们高许多倍。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副秘书长罗百辉表示,要缩小与先进工业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技术进步,提高CAD/CAE/CAM的应用程度,增加数控加工设备的比重,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罗百辉指出。目前国内有些模具厂冲模、塑料模都做,大型、中型、小型模具都做,这样很难干好,必须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道路。同时要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在提高模具国产化程度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出口,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中国汽车模具企业内外齐动转危为机

向外资模具企业学习狼道管理

欧美模具企业的管理特色

模具行业企业需转变策略

做大模具行业的规模效益

郑重声明:资讯 【全球模具市场现状评估及发展策略- 罗百辉-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