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的人像拍摄绝技(转贴)_摄影习作_百度空间

     偶然间,我们从熊正寅老先生那里看到一些老的人像摄影作品,是几十年前照相馆中一些老摄影师拍摄的,形象生动、丰富、饱满,既真实,又有艺术性。无论是工人、农民、女孩,还是老太太,都有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神态,很多还是非常好的人像标准照片。据说那些照片是运用“三庭五眼”的方法拍摄的,它是几十年前中国人像摄影的重要技术方法,也是照相馆老摄影师们拍摄的绝技。

     这种技术指导下拍出的照片非常细腻,影调更加丰富,立体感更强,和西方影室人像用光方法对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然而,这种人像摄影的方法基本失传,没有人使用,甚至绝大多数人像摄影师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那么,“三庭五眼”究竟是什么呢?它与现代摄影师普遍采用的伦勃朗光等西方人像用光理论相比有什么鲜明特色呢?我们且听听熊正寅先生的介绍。

    三庭五眼

     在长期的拍摄实践中,老一辈中国摄影师认真向西方学习,并借鉴美术、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理论,把“三庭五眼”理论有机地应用在人像摄影上,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的人像摄影模式。

     何谓“三庭五眼”呢?传统人像摄影把人的脸部从上到下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叫“三庭”;从左到右分成五部分,叫“五眼”。即从发际线到眉线是上庭;从眉线到鼻底线是中庭;从鼻底线到颈底线是下庭。而脸的宽度大概是五个眼睛的宽度,所以就称为“三庭五眼”。

     它把人的面部分成15个部分,形成纵横交叉的坐标值,从而可以非常详细地分析人的特征,可以更好地用光和影塑造人物形象。人的脸部是立体的,摄影师需要凭经验把立体的人物转换成平面的艺术影像,哪个部分高,哪个部分低,反映了每个人的不同特征,摄影师就是要用光和影把这些部分表现xx。如特征较好的部分用光来突出它;特征不太好的部分用影来掩藏。

    三庭五眼看人像

     应用“三庭五眼”,可以更细致地分析出作品的好坏,通过下面这张照片,我们分析一下作品的得失:

     今年七十七岁的熊正寅老先生精神矍铄,他从事摄影教育和摄影培训近四十年,是中国人像摄影界的元老级专家。他参加了中国摄影师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制订工作。培训考核的摄影师达到近万人。

     五十多年前,熊正寅老先生曾参加xxx、朱德、刘少奇、贺龙、彭德怀等人的拍摄工作。他根据老一辈摄影师人像摄影的经验,根据自己一生摄影的技术心得,把“三庭五眼”理论有机地融入人像摄影中,从而把中国特色的人像摄影技术上升到一个理性化的高度。

     同时,“三庭五眼”理论承继中国传统相面学中分析人物面部特征的合理成分,结合摄影光和影的运用技巧,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像摄影理论,它是中国传统的人像拍摄技术的精髓。

    人脸是个“球”

     总体来讲人的面部像一个球体,不同部位又是由不同坡度的小球体组成,“三庭五眼”把人脸分成15部分,15部分的小球体拼凑起来就是一个整的大球体。球体的起伏、球体之间的过渡都可由摄影师所营造的光和影来控制。老摄影师都讲究要把脸拍圆了,也就是说要把球体的感觉拍出来,要把人物头像拍出立体感。

    体现“三感”

     表现头像要体现出“三感”,即立体感、质感和空间感。人的面部是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拍摄时,要体现出三维立体的效果,才能把人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人的皮肤是有生命力的,有弹性感,这就是质感。被摄人物在他所处的空间中是实实在在的、立体的,虽然照片是平面的,但是摄影师要表现出立体感觉,要把人物的轮廓线、人物和背景的空间关系体现出来。

    真实的美化

     以前,人像摄影通常都是在照相馆里拍的。一些老摄影师非常重视摄影技术,绝不能只是照谁像谁就行了,还要加上美。拍得不真,客户不干;拍得不美,客户慢慢就不上门了。拍摄难就难在“美”字上,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面部长得都那么美观匀称,肯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看摄影师的技术水平了!如何扬长避短,把人物美的方面发扬光大,把不美的局部隐藏和掩盖,这就要靠摄影师恰当地应用拍摄角度,合理地使用光和影来弥补和纠正了。

     例如,有的人左眼大右眼小,只有从人的右侧拍摄,才能利用镜头近大远小的原理,将两个眼睛拍得“一样大”。

     人的皮肤是有生命力的,有弹性感,这就是质感。被摄人物在他所处的空间中是实实在在的、立体的,虽然照片是平面的,但是摄影师要表现出立体感觉,要把人物的轮廓线、人物和背景的空间关系体现出来。

    观察的学问

     照相馆的老摄影师眼光非常厉害,善于观察拍摄对象的个性和特征。顾客一进门,摄影师就留意观察,整个面部被分为“三庭五眼”,摄影师在观察时就可以从总体和局部两方面进行把握,得到准确的判断。了解15个局部中哪一块正常,哪一块不正常,了解脸色是否健康、脸型是否对称、眼睛是否一样大,就能有针对性地在拍摄时用光和影进行调节。

    脸形的种类

     如果用汉字来概括的话,人的脸形大致像8个汉字:“甲”、“目”、“国”、“田”、“凤”、“由”、“申”、“周”。例如,xxx的脸兼有“甲”字和“国”字的特点;刘少奇的脸就像“目”字。不同的脸形使用的光线不同,表现出的气质也不一样。

     从侧面看,人脸的轮廓主要有三种形状,从上图下侧的图例中可以看出:左图是向外凸出的,中图是平的,右图是向里凹的。

    一张出色标准照

     由于传统影室灯光比较简单,不太适合抓拍动态的人物形象,表现的方法也比较少。因此,被摄的人物多是静态人物形象,绝大多数成为人物标准照。过去到照相馆拍照片是一件大事,个人重视,摄影师也非常尽心,因此,它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形象。

     几十年来,中国的标准照传统丧失殆尽,人们似乎已经没有追求拍一张好标准照的愿望。一般情况下,坐在镜头前只要几分钟就可以拍完标准照,使用的光线也基本上千篇一律,不论男女老幼、不论性别特征,左右各放置一盏灯照亮即可。

     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老的人像作品是多么讲究!老摄影师运用“三庭五眼”技术拍出的人像作品是多么的神采奕奕!但是,十分令人痛惜的是中国传统的影室人像拍摄技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今天,很多中国影楼中都拥有世界上{zh0}的灯光设备,各种灯罩、柔光箱、反光伞等附件应有尽有,如布朗灯、爱玲珑灯。结合中国传统的拍摄技术,我们一定可以拍出更加优秀的人像作品。 下面,我们分析一幅出色的人像标准照片,看一看它的精彩之处;看一看它在“三庭五眼”技术指导下,是如何运用现代{zxj}的布朗影室灯光拍摄完成的。

     这是一张比较成功的人像照片,人物的形象端庄严谨,气质和神情都充分展示出当代中年人的风度。人物的神态给人一种成功、自信、坚定、刚毅、稳重、智慧的感觉,体现出人物沉着、老练,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总体来说,人物的五官比较正常,神情也比较端庄,是一个健康的形象,整个人物的姿势看起来也比较舒服。

     按“三庭五眼”理论分析,额丘、额沟、额弓表现得都比较清楚,从而使脑袋的立体感很强。从眉线到鼻底线是“中庭”,反差比较大,亮部和暗部的光比大约是3∶1。鼻尖上的亮点很有作用,它可以把整个鼻子的立体感显露出来。从鼻底线到颈底线是“下庭”,基本上是倒三角形。亮部和暗部反差比“中庭”的小,立体感较强。闭合的嘴型强化了人物的深沉感。

     着装:

     人物身着西服领带,显得很有时代感,精明干练。白色的衬衣也给下巴补了一些光,使下颌部分富有层次。

     发式:

     拍摄时保持人物自然的发式,甚至连头上的白发也没有采取染发的方式xx掉,从而真实地表现出人物的面貌特征。

     神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里有没有感情的深度是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关键。这张照片的眼神光运用得很好,但眼睛的内涵深度还有些不足。人的神情比较严肃庄重,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可以看出内心的表现还有点不太充分,有些拘谨,好像还在想着被拍照的事情。

     存在的问题:

     中庭的左侧部分有些暗,还需要用光把脸颊部突出一些,才会显得立体感更强一些。黑色西服的左肩部分光照面积大了一点,和右肩一比,显得西服有点旧,当照片放大以后,这个毛病就比较明显了。

     总结:

     虽然这张照片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说来已是相当不错了。在现在的北京人像摄影界,这种水平的人像标准照也算是出类拔萃的。

    摄影师的素质

     要拍好人像照片,尤其是人像标准照片,光有“三庭五眼”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学习其他专业知识,要善于培养观察力,还要能学习借鉴,尤其是要学习西方人像摄影的理论和灯光运用的知识,才能在新的时代里拍出富有时代感的人像摄影作品。摄影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学习中国传统的人像摄影技术理论,才能将中国特色的人像摄影发扬光大。

    现存问题

     现在,中国的影像灯光器材都非常先进,但是却出现器材进步而摄影技能下降的趋势,很多摄影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以及经验的积累,从而导致行业整体水平下降。以人像标准照为例,人人都需要一张出色的标准照片,这是个人的形象问题,它是一个人的图像名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连一些{gjldr}也没有适当的人像标准照片,失却个人气质和风度事小,失去可亲可信的形象事大。但是,目前人像摄影界很少有人xx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总结中国传统人像摄影经验和技术,这是一个让人十分痛惜的事情。

     现在,整个人像摄影界的人像灯光大多采用顺光,缺少起伏和层次,尤其是很多摄影师自己买台相机就开影楼,拍出照片就以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人像摄影师,致使中国整个专业拍摄水平呈下降的趋势。这一点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化妆要有度

     化妆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后期制作问题,适当地掩盖缺陷,可以使摄影师更好地用光与影来表现人物。但是人像摄影,尤其是人像标准照一定得施淡妆,不能过分,否则就不真实。现在影楼里多给被摄者化浓妆,将人物的特点都抹杀了。人物的形象虽然“漂亮”,但是很多人拿到照片都看不出是自己的媳妇或老公。因此,现在影楼中的化妆问题是人像摄影中的一大技术误区。

    中西方人像摄影的差距

     东西方人的审美观点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像摄影往往既求神又求形,如果运用不到位,人物形象就会呆板,不太鲜活,而西方人在人像拍摄时更多的是注重神态,强调抓住{zj0}拍摄时机。他们把脸部表情和眼神作为最重要考虑的因素,因而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即使有一些用光和造型的小缺憾,也会被出色的人物形象所掩盖了。

     “三庭五眼”的理论为摄影师提供了一个详细分析人物面部特征的方法。但是,如何捕捉到人物生动的表情,还需要摄影师眼疾手快,还需要摄影人向西方摄影师多学习学习。

     应用于人像摄影领域的“三庭五眼”理论的重要性并不xx在于技术,它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中国的传统。我们的摄影前辈在人像摄影方面的独特理解,有效地塑造了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它们是所在时代的人物写照,也是个人形象的光辉记录。

     优秀人像标准照的传统正在中国消失,它损失的既是个人的形象,也是一个民族的群体形象,运用“三庭五眼”的拍摄理论可有助于摄影师大大提高人像摄影的表现技术,尤其是人物标准照的拍摄水平。然而,多少类似“三庭五眼”的拍摄绝技正面临着失传,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事实。



郑重声明:资讯 【“失传”的人像拍摄绝技(转贴)_摄影习作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