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的温度制度
(一)结焦时间和标准时间的关系

焦炉每排燃烧室火道数较多,为了便于检查,控制,在机,焦侧各一个火道作为测温火道。标准温度是指机,焦侧测温火道平均温度的控制值,是在规定结焦时间内保证焦饼成熟的主要温度指标。结焦时间与标准温度的关系,因碳化室宽度,炉墙厚度和焦饼中心温度不同而异。标准温度还与高度方向加热均匀性,加热煤气种类,煤料情况等因素有关。

结焦时间亦不能过短,否则由于标准温度显著提高,容易烧坏炉体,同时会造成焦饼成熟不匀,产生生焦,并使炭化室内石墨生成过快,从而造成焦饼难推。另外,炉温过高使装煤料时冒烟冒火严重,易烧坏护炉铁件。因此,一般认为,对于炭化室宽度为450毫米的焦炉,结焦时间不宜低于16小时。

在任何结焦时间下,为了保证炉体安全,对硅砖焦炉,火道底部温度不能超过1450度,这就保证燃烧室{zg}温度不超过15501600度;对粘土砖焦炉,{zg}允许的火道底部温度为1250度。

(二)焦炉中心温度

为了解所制定的温度制度是否正确及沿炭化室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焦饼均匀成熟的程度,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炭化室,于结焦末期测量机,焦侧焦饼中心上,中,下温差不应超过100度,否则下部易产生过火焦而是上部产生生焦。为了防止炭化室顶部空间温度过高和下部焦饼加热不足,致使推焦困难,焦饼上部温度也不应高于下温度。

在测量焦饼中心温度同时,还应测炭化室顶部空间温度,该处温度不超过850度,温度高时影响化学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使炉顶石墨生长较快。

(三)直行温度

直行温度是指全炉机,焦侧测温火道的温度。焦炉火道温度因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波动。为了保证全炉各炭化室加热均匀。应经常测量并及时调节直行温度,使其符合规定的标准温度。火道温度是在下降气流时测底部喷嘴和调节砖间的大砖温度。测量是有交换5分钟后开始,因各火道测温时间不同,应将各火道测定值,分别校正到交换后20秒的{zg}温度值,以便控制和比较。为了选定固定的温度下降值,要求测直行温度时有一定顺序和间隔时间。

评定直行温度时采用直行温度平均系数K均和直行温度安全系数K安。

K均=[2M-(A+A)]/2M

M---全炉炭化室个数;

A,A---机,焦侧测温火道温度与该侧昼夜温度平均值相差超过20度的个数。

K安=[2N-(A+A)]/2N

N---所分析期间直温度测量次数;

A,A---全炉机,焦侧平均温度与该侧标准温度偏差超过正负7度的次数。

显然,安定系数愈接近于1,炉温愈均匀和稳定。(

四)横墙温度和炉头边火道温度

1,横墙温度 横墙温度是指燃烧室各火道的温度,用来检查和测量长度方向加热情况,以保证焦饼沿长度方向受热均匀。燃烧室的温度分布曲线一般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由于炭化室宽度从焦侧机侧到机侧逐渐减小,故燃烧室的温度也是从焦侧到机侧逐渐降低。但是,在机,焦侧两端部火道,由于炉头散热而降低,一直影响到机,焦两侧的第四个火道,大约在第四个火道中才恢复到焦饼均匀加热条件所要求的温度。除两侧火道外,相邻两火道温度差不能超过20度。随着结焦时间的不同,整个曲线可以上下移动,但曲线的特性仍然保持不变。

2,炉头边火道温度 从图可以看出,燃烧室机,焦两侧边火道的温度由于炉头散热而比实际应该维持的温度要将低,因此一般情况下,送入两侧边火道的煤气量,要比实际所需之量多20%或更多。即使如此,仍不能抵消热量的损失。为了保证炉头不出生焦,并防止因装煤后炉墙温度降低过多而使炉头产生裂缝,故规定边火道温度,焦侧不低于1250度,机侧不低于1200度。

(五)蓄热室顶部温度和小烟道温度

1,蓄热室顶部温度 测量蓄热室顶部温度是为了避免温度过高而使格子砖烧熔,从而促使蓄热室阻力增加,影响正常操作。

此温度每昼夜测量一次,在换向后5分钟开始在上升气流蓄热室机,焦两侧中央隔墙的测温孔处测定。一般规定此温度不得超过1320度,否则就要分析情况进行调节。

2,小烟道排出废温度 经常保持小烟道排出废气的合适温度,是保证废热合理利用的措施之一,同时,通过测量废气温度也可以检查燃烧室是否正常,蓄热室隔墙是否严密。通常规定。用焦炉煤气加热时,废气温度不得超过450度;使用贫煤气加热时,废气温度不得超过400度。




郑重声明:资讯 【焦炉的温度制度】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