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一种回忆
出了高速路,七八分钟就到老家了。
小街犹在,两边的商铺似乎又增多了些。小时候要走很久的街几分钟就走完了,绕过几户人家,车子就停在了自家的小院前。
院门口的两棵榆树已经又粗又大,即使是冬天,那光秃秃的枝干也密密匝匝的,一副茂盛庞大的架势。这两棵树怕是比我小不了几岁。前榆后柳,当年全家从爷爷的大院分出来时,父亲就在这座新院子前种了榆树,周围还种了柳树、白杨树、椿树之类的。然而因为各种原因,院子扩建,杨树成材,今天只剩了门前的这两棵榆树,粗粗壮壮,歪歪扭扭的,守着院子门口。
就想到一句话,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榆树,另一棵还是榆树。
当年读到这些课文时,还很小很小。
乡村的早晨,安静。静得只有双脚踩在积雪上的咯吱声。记忆中,我总是一手拎小油灯,一手夹着头晚就准备好的小捆木柴,在雪地里吱吱呀呀地到了学校。教室里还很黑,一盏小油灯点亮了教室,隐隐绰绰的人影,几个早到的孩子,拿出洋火,废纸、木柴、杂草什么的,七手八脚地把教室中央的炉子生着,一阵浓烟,呛人然而温暖地在教室里弥漫开来,就着一盏油灯,坐在中间某排开始了早读……….
和今天的孩子一样,我们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拿着自制的刀枪,没有奥特曼,没有电子游戏机,童年的记忆还是快乐的。姥爷是个能工巧匠,他家离我家很远,但是经常带了各种制作精巧的小东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辆几十厘米长的木制两轮车,通体手工刨制,连轮子也是精心打造,很好用,费了不少功夫。还有会跳舞的小猴子,xx……
那些手工玩具,精美的还是不精美的,都已不在了。小时的玩伴,也到了当年父母那样的年纪,其实就在刚才车子拐弯的时候,弟弟还指着路边一个人说:“那不是你小学同学吗?”二十多年过去了,岁月已经改变了太多的东西,又何止是人的容颜?我望着那张陌生的脸,犹豫和回想中,车子早已走远了。
二十多年前,我就离家求学了。这期间,虽或多或少的回过老家,但毎次都是时间不长,而且也不再有机会与家乡的人打交道。尤其是数年前,父母也搬到了远离故乡的城市,老家几乎就成了一个符号。
故乡已经变成一个小镇。
我们曾经到处奔跑的小路早已没了踪影;不断消失、出现的房屋,把心中成片的记忆也打得零零散散。到小街上走一圈,人物、景色都已似曾相识。远处青山依旧,似乎倒没什么变化。离家不远处的那条小河,小时候常去玩,戏水、滑冰,听说如今也没多少水了,不去也罢。
又要回城里了。还有几百公里的路,其实也就需要三个小时。回头望望阳光下的故乡,暖洋洋的,也有点懒洋洋的。
不由得就想,路越修越宽,车越开越快。这故乡怎么就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呢?
故乡,真的只在回忆中了吗?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