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次中国地震预报成功案例(一) - 地震早知道

2008年06月25日

  (作者:杜车别)

  这是我整理摘录的中国地振预报的一些成功案例(或者说比较成功),应该说还并不xx,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主要依据的材料是研究地震的各种学术刊物上刊登的文章,还有书籍和百度搜索到的一些文章(这主要是70年代的几次地震)。

  ㈠、1975年海城地震的预报

  {dy}个例子自然是最xx的海城地震的预报。海城地震发生在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这次地震预报的成功,实质上是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临震预报环环相扣紧密配合下的结果。

  在地震发生前近一年,1974年5月31日,耿庆国就根据旱震理论,给出了中期预报意见,认为在包括辽宁在内的华北一些地区存在大震危险,并且如果是一年以后发生地震,震级会在7.5以上。

  张庆洲《唐山警示录–七·二八大地振漏报始末》收录了当年的相关文件资料,\”1974年5月31日,北京市西颐宾馆北馆五单元诞生了一份中国地震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极其重要的报告:《关于对我国华北及渤海地区1972年特大干旱提出的旱震关系中期预报意见的基础依据和分析结论》。报告明确提出:\’1972年大旱后的一至三年或稍长时间内(即1973至1976年),在华北及渤海地区,特别是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四省旱区范围内,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若在1975年以后发生地震,则震级可达7.5-8级左右。

  1972年华北及渤海大旱区的特旱带为:辽南的锦州-岫岩一带、河北唐山地区以及河北山西交界的石家庄-邢台-太原-忻县一带。

  对上述特旱带及其附近地区(1973-1976年)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必须认真重视。

  ……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xxx总理指示的\”地震工作要以预报为主\”的方针。在对未来震情判断(尤其是对可能发生地震的震级预报方面)有争议的地区,为了正确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我郑重建议:不妨以最坏的情况,即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考虑部署地震预防工作,这样做于人民的事业是有利的。

  鉴于大面积旱区一般都是旱后可能发生强烈地震的波及区和有感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对人民负责,我们有责任大声疾呼:请有关方面切实加强京津唐张地区和华北及渤海北部地区的防震抗震和群测群防、专群结合的测报工作,特别要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波及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和沈阳的震级在7级以上,甚至7.5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几百天之内强震就有到来的可能!!!

  耿庆国

  一九七四年五月三十一日

  报告还附了表二表三,表中分别列出了自1954年和1957年大量的数据及历年的平均值。

  表二(1972年华北及渤海地区特旱带之一)

  辽宁南部的锦州-岫岩一带

  表三(1972年华北及渤海地区特旱带之二)

  河北北部的唐山地区

  北京市地震办公室主任傅瑞峰掂出了这份报告的分量,全力支持耿庆国。

  1974年6月4日上午,白介夫(时任北京科技局党委书记)专门听取耿庆国的汇报。

  白介夫指示:马上向胡克实(时任国家地震局局长)汇报。

  周荣鑫(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中科院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在百忙之中召见了耿庆国。

  1974年6月7日至9日,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会商会议。会议形成了以中科院名义呈报国务院的《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摘要如下:

  \”会上对华北及渤海地区的地震形势,进行了分析。多数人认为:京津一带,渤海北部,晋冀豫交界的邯郸、安阳一带,山西临汾盆地,山东临沂一带和黄海中部等地区,今明年内有可能发生五至六级地震,内蒙古的包头、五原一带可能发生五级左右地震。

  其主要依据是:

  ……

  还有一些同志根据强震活动规律的历史情况及大区域地震活动的综合研究,并考虑到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四五百公里深源地震对华北的影响,认为华北已积累7至8级地震的能量,加之华北北部近年长期干旱,去年又出现建国以来少有的暖冬冷春,干湿失调的气象异常,提出华北有发生7级左右强震的危险。但也有人根据地球转速去年开始变快,和以往在此情况下华北很少发生强震,以及华北强震依次发生的时间间隔一般较长的情况,认为华北近年不会发生大于5.5级地震。

  为了落实xxx\”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接受江苏溧阳和云南昭通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教训,虽然会议对北方一些地区发生强震的分析不尽准确,但要立足于有震,提高警惕,防备6级以上地震的突然袭击,切实加强几个危险地区的工作。

  ……

  加强有关地区的协作。成立京津唐张和渤海地区两个协作组:京津唐张协作组由北京、河北、天津的地震部门,地球物理所,地震地质大队,地震测量队组成,暂由国家地震局负责;渤海地区协作组由辽宁、天津、山东的地震部门组成,会议推定由辽宁负责。协作组应及时交流情况,大力协同,密切配合。\”

  1974年6月29日,国务院下达了国发(1974年)69号文件,向有关七省市批转了中国科学院的报告,并提出了对地震工作的指导方针。

  \”做好地震工作是关系到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望你们在搞好批林批孔运动的同时,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地震工作要\”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方针,把地震管理部门建立和健全起来,切实抓好地震专业队伍和群测群防运动,加强防震抗震工作。

  由于目前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高,因此,在报告中提出的一些地方今明年内可能发生强震,只是一种估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要立足于有震,做到有备无患。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因此而引起群众恐慌和思想波动,影响生产和人民生活;更要警惕阶级敌人借此造谣惑众,进行破坏活动。\”

  正是在中期预报的基础上,当时政府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上升到相当重视的程度。1974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下达国发(1974)69号文件,\”在海城地震前8个月\”,把地震的危险告知各相关地方政府,要求各地方加强对地震的群测群防工作,\”组织好宏观异常观测网,加强地震知识宣传,层层办学习班\”

  钱钢、耿庆国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对海城地振成功预报有这样的记述\”1974年11月,辽宁省发现大量宏观异常,冬眠蛇出洞,老鼠成群出现,井水升降等\”。\”1974年12月20日,省地震办公室,召开丹东、金县、盘锦、沈阳等紧急震情会商会\”。

  \”1975年,2月4日,10:30省政府向全省发电话通报,向全省发布临震预报,明确指出:海城营口交界处可能发生较大地震,工厂停产,成千上万人被动员甚至强令撤到滴水成冰的屋外,广场上停满装着药品和食物的救援车辆\”

  \”中国灾害史上奇特的一幕揭开了,暮色苍茫的辽南大地上,四处回响着当当的钟声,有线广播一遍遍发出严厉的的警告,阻止快要冻僵的人返回自己的小屋\”\”19:36分,7.3级地震发生\”\”海城大地震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在地震烈度7度范围内,有鞍山、营口、辽阳三座较大城市,共有人口167.8万,还有海城、营口、盘山等11个县,并包括19个城镇,37个国营农场、林场、畜牧场,203个公社,有人口667万,烈度七度震害区总计人口834.8万,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地处震区的辽宁省是我国工业基地之一。地震使城镇房屋共损坏500万平方米,公共设施共毁165万平方米,农村房屋1740万平方米\”

  {zh1}因为地震而死亡的只有1300多人,而如果没有地震预报,这个死亡数字估计至少也是十几万。

  许多人把海城地震预报成功归为运气好,但从地震预报成功的前后经过来看,恐怕很难这么说。仅凭借运气好,是不可能在将近一年前,政府就下发文件要求相关地区提高地震警惕;仅凭借运气好,也不可能在相关地区建立严密的地震监测网络;而且地震发生的时候,是2月份,东北的2月份,天气相当寒冷,组织成千上万的居民在寒冷的冬天搬迁到室外去,这恐怕更是凭运气所无法做到的。

  还有人说,海城之所以能够预报成功,是因为大震前发生了连续的小震前震。这种说法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海城之前并没有海城,因为海城预报成功了,现在可以说连续的小震是大震的前兆,那如果没有海城的成功,这些人又会怎么说呢?实际上,发生小震的地方多得是,如果小震就是大震的前兆,那是不是发生小震就意味着要大震了?这是说不通的。这种说法连事后诸葛亮都算不上。

  海城的短临预报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包括了中期预报的估计为基础,也包括了小震,也包括动物异常的观测,更重要的还是当时政府把人的生命放在{dy}位考虑的果断决策。客观的说,当时的预报也并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从理论上说也是做不到xx准确的预测,如果象方舟子之流宣扬的那样,只有xx准确,只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才能进行预报,否则就是伪科学,就应该被批判xx,那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们现在所知道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了,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的性命早就荡然无存了。有些人的思维方式的谬误除了对科学知识本身理解的肤浅之外,还有一点归根结底是把人命看得太轻。

  ㈡、1976年龙陵地震的成功预报

  关于这次地震在\”云南防震减灾科普网\”中有简单介绍:

  \”1976年5月29日深夜22时,在龙陵县的镇达,平达,向达等乡镇(北纬24.4度/东经98.6度)连续发生两次7.3/7.4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达九度。此次地震造成龙陵的镇安,向达,平达等地和龙陵茶厂严重破坏。由于震前有预报,这次地震死亡人数为98人,伤2442人,地震使42000间房屋倒塌,毁坏公路620公里,交通中断7天,破坏水库127座,毁坏农田4万余亩,经济损失达24.4亿元。\”

  更详细的介绍可见《国际地震动态》,1985年第10期,张朝发著的《第三篇中国大地震和重要影响地震对策实例第四章龙陵地震》一文。这里把关于这次地震震前预报的一些内容摘录一下:

  \”龙陵地震的预报,经历了中期预报和短临预报的过程,并在震前采取了相应的防震措施。1975年1月,国家地震局主持召开的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指出,云南省西部地区近一、二年内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并列为全国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云南省政府等为此决定于1975年3月初成立了滇西地震工作会战指挥部,组织专群力量进行现场监视,作好临震预报。对一些危险房屋和重要设施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重大异常及时落实,自有关单位通报和向群众宣传解释。在监视区内普遍开展了广泛的地震知识宣传传普及工作

  \”从1975年下半年开始,云南省东部地区出现了较大的前兆异常。经过滇东七个地、州、市地震办公室充分协商,在省地震局和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下,于1976年3月成立了滇东地震工作协作区。根据云南省专群观测仪器出现的前兆异常,省地震局分别于4月13日、5月7日、5月8日三次书面向省地震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了震情。5月13日又明确提出\”5月中下旬有可能发生5^-5.5级地震。今明年内仍存在发生大震的背景\”的意见。5月15日省政府向有关地区发出了防震电话通知。5月20日再次会商后,5月21日第四次报告了省委主要负责人。省委办公厅再次电话通知进行防震。与此同时,国家地震局于5月18日、25日两次来电话预报5月下旬至6月3日云南省将发生6级以上大震,并决定国家地震局5月31日在昆明市召开紧急会商会。5月27日晚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地震问题,决定再次发布防震通知,会后当晚连夜召开了防震工作紧急会议,要求各有关单位作好防震工作准备。28日第三次向全省十个地、州、市发出紧急防震通知。\”

  \”龙陵县地震办公室5月26日提出\’5月底至6月10日,在龙陵县100公里范围内,可能发生5.5-6级地震\’的意见,27日向县委和保山地区地震办公室作了汇报。5月29日19时58分发生5.2级地震后,认为中期预报的滇西大震将在龙陵发生,立即报告给县委,县委当机立断决定写广播稿,通过有线广播向全县发布地震预报,由县委负责人到电影院立即通知。为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马上停止,疏散人员,拉响人防警报。当电影院人员基本疏散完毕,警报拉响后不久,{dy}次大震发生。由于广播线路不通,向全县各公社广播未能实施。在第二次大震前,再次拉响了警报。\”

  ㈢、1976唐山地震的成功预报

  关于唐山地震的预报情况,张庆洲写的《唐山警示录》是xxx充分了,此外2005年凤凰卫视曾子墨主持的《社会能见度》节目制作了上下两期《唐山地震29年祭》中对唐山地震的预报情况也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采访了多位当事人。网上关于该节目的视频许多都被删除了,这里找到一个,http://www.youtube.com/watch?v=YkqQJKPOhNc,似乎是把完整分成了六个部分,可以看一下。

  这里为省力起见,把张庆洲《唐山警示录》的附录《唐山大地震预测时间表》摘录一下,再把该书中关于青龙县事先得到地震预报从而避免伤亡的情况也整理摘录一下,没有看过该书的人也可以迅速了解基本的事实。

  \”1967年10月20日(距唐山地震9年),李四光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上指出:应向滦县、迁安(均属唐山地区)做些观测工作。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1972年11月(距唐山地震3年半),北京市地震队耿庆国在全国地震中期预报科研工作会议上提出:河北、山西、辽宁和内蒙古四省旱区范围内,将发生7.5级以上大地震。

  \”1975年12月(距唐山地震半年多),地震地质大队1976年地震趋势意见上报国家地震局:从河北省乐亭至辽宁省敖汉旗-锦州一带及其东南渤海海域,可能发生大于6级地震。

  \”1976年初(距唐山地震不到半年),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综合唐山市四十多个地震台站的观测情况,在唐山防震工作会议上作出中短期预测:唐山市方圆50公里内

  1976年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将有5-7级强震发生。

  \”1976年5月(距唐山地震三个月),杨友宸在国家地震局济南地震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唐山在近两三个月内有可能发生强烈地震!

  \”1976年7月6日(距唐山地震22天),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作了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1976年7月7日(距唐山地震21天),山海关一中地震科研小组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了书面预报意见:7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14日(距唐山地震14天),北京市地震队电告国家地震局,出现七大异常。国家地震局查志远副局长主持在唐山召开了京津唐张渤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唐山二中田金武郑重发出地震警报:1976年7月底8月初,唐山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有可能达到8级。赵各庄矿地震台姜义仓在唐山市地震办公室会商会上正式提出:唐山即将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1976年7月16日(距唐山地震12天),乐亭红卫中学向河北省地震局唐山监测中心台发出书面地震预报意见:7月23日前后,我区附近西南方向将有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

  \”1976年7月22日(距唐山地震6天),汪成民在国家地震局局长门口糊了平生{dy}张大字报。一页是地震趋势预报:北京队、天津队和地球所的预报意见。另一页是地震短临预报:河北队、地震地质大队、海洋局情报所和地震测量队的预报意见。山海关一中地震科研小组再次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了书面预报意见:7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23日(距唐山地震5天),河北省地震局唐山监测中心台到乐亭红卫中学落实异常。侯世钧提出:这个大震{zd1}为6.7级,{zg}可达7.7级!

  \”1976年7月24日(距唐山地震4天),通县西集地震台廖官成预报:1976年7月27日以前,北京附近200公里范围内要发生5级以上地震。

  \”1976年7月26日(距唐山地震两天),国家地震局汪成民一行15人到北京市地震队听取汇报。北京市地震队提出七大异常。

  \”1976年7月27日10时(距唐山地震17小时),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人听取了汪成民的汇报。副局长查志远决定,让汪成民明天去廊坊落实水氡。

  \”1976年7月27日16时(距唐山地震11小时),吕家坨矿地震办公室赵声和王守信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电告紧急震情:第二个峰还在上升,上升……

  \”1976年7月27日18时(距唐山地震9小时),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和上级作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里氏7.8级特大地震,超过24万人在地震中遇难。\”

  关于青龙县在唐山大地震前得到预报而提前作好预防的大概情况如下:

  青龙县科委的王春青在7月14日参加国家地震局在唐山召开地震工作经验交流会,7月17日时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震情分析组组长的汪成民赶到唐山,\”要求作大会震情发言,查志远副局长不同意\”。汪成民退而求其次,利用7月17和18日晚上的时间,和部分与会者开非正式的座谈会,并在这两次座谈会上通报了震情!当时参加座谈会的王春青听到汪成民越轨做出的震情通报后,立即赶回青龙,回到青龙已是7月21日,\”连夜整理记录\”,

  张庆洲二十年后在青龙看到了\”中共青龙县委员会办公会议\”记录。会议内容:\”7月22日至8月5日有五级地震。地点:京津唐渤张一带,下半年至明年有7级至8级地震。\”

  张庆洲在采访汪成民的时候,对这份预报中的矛盾之处提出过疑问,\”汪成民在座谈会上讲的地震预报意见是:7月22日至8月5日有5级地震,可是又说下半年至明年有7–8级地震,7月份已经是下半年了,时间上不矛盾吗?\”,对此汪成民沉痛地回忆说,\”我是故意这样说的。既要把震情讲出来,还要不违抗领导的指示。只能先说5级,再说下半年有7级以上大地震。尽管这样,还怕领导说我捅事!\”

  \”1976年7月24日20点30分,青龙县委召开常委会,参加会议的有县委副书记张平义,县革委会副主任于深,县委常委陈永福和马刚。张平义主持会议。\”

  会议作出八项防震的决定。

  \”1976年7月25日,科委主任王进志受县委委托在县三级干部800多人参加的大会上作关于震情的报告。会议决定:每个公社回去两名干部抓防震,一名副书记(或武装部长),一名工作队长,连夜赶回所在公社,26日早8点必须到岗!\”

  \”1976年7月25日,……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

  \”下抱榆槐村(距唐山75公里),村干部和生产队长紧急会议之后,立即召开了300多人的群众大会;搭建防震棚,群众陆续从住宅搬出……\”

  \”下打虎店村(距唐山90公里),家家的小喇叭不厌其烦地播放着震情通报;简易抗震棚像雨后的山蘑一样钻出来;民兵把固执的老年人送进抗震棚;村巡逻队{yt}检查两次,防止居民回家滞留,成年人若在家将处以罚款。\”

  \”1976年11月8日,粉碎\”四人帮\”仅25天,国家地震局发出了《地震工作简报》第17期,比较详细地披露了青龙县成功地预报了唐山大地震。摘录如下:

  ……

  \’今年7月中旬,青龙县地办的同志,参加国家地震局在唐山召开的京津唐渤张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时,在会外了解到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等几个单位预报,7月21日会议结束回县,向县委作了汇报。7月24日,由县委书记冉广岐同志开电话会议进行传达部署。唐山地震使该县房屋损坏十八万多间,其中倒塌七千三百多间,但直接死于地震灾害的只有一人。\’\”

  张庆洲采访当时县领导冉广岐的时候有这么一些对话,不妨看一下

  冉广岐:\”……唐山大地震过了一些日子,承德地委书记告诉我,这个事我跟省委汇报了,就不要声张了。国家地震局7月14号在唐山召开了一个会,汪成民发出了地震信息。唐山砸了个烂酸梨,青龙却无一人伤亡。作为国家地震局不好说。这个事就压下了。

  \”我跟任何人不讲,不光是地委有话,还有我个人的想法:……\”

  张庆洲:\”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首先调查了青龙。青龙的事就露馅了。你守口如瓶20年,其实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啊。1996年7月,科尔代表联合国向您颁发了纪念章。你没法沉默了吧?据我所知,科尔女士是国际xx的社会活动家,她的提问可是有点不好答,对吧?\”

  冉广岐:\”科尔问,你这里能做的,唐山为什么不能?你看问得挺简单吧,这一针下去还有点疼哩。我说,唐山跟青龙没法比。青龙是农业县,让老百姓出去防震,啥损失也没有。大伏天的也就是蚊子多叮几个疙瘩呗。唐山不同啊,钢铁公司开滦煤矿,作决策的人自己不敢作主。\”

  张庆洲:\”唐山是重工业城市,青龙是农业县,这是桌面上的理由。青龙的周边县呢,地震遇难者成千上万,也都是重工业城市吗?你是替有的官员遮掩呢。\”

  冉广岐:\”联合国的官员都不这么问,你这个小子该糊涂时就糊涂,你得学学郑板桥哩。\”

  ㈣、1976年松潘-平武大地震的成功预报

  2006年第4期的《防灾博览》上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地震预报–纪念松潘平武地震30周年》对这次地震预报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发生了7.2级地震。由于地震前,四川省地震部门做出了较好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有关部门和地区采取了强有力的防震抗震措施,使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经济的损失大大减轻。

  此次地震的预报成功,赢得了中外地震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誉,在人类防震减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四川人民和广大地震工作者的骄傲。

  松潘-平武7.2级地震的预测预报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四川省科学大会奖、1979年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地震局1984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

  \”追踪式\”预报

  \”早在1975年11月20~25日,四川省地震趋势会商会就根据全川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审议,着重对松潘、茂汶地区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讨论,提出\’1976年上半年松潘、茂汶地震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性\’\”。

  \”1976年1月,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议肯定了上述意见;2月,国家地震局在\”关于1976年地震趋势的意见\”中指出:\”在川、青、甘交界一带存在发生较强地震的背景下,尤为值得注意的地段是川北的松潘至茂汶一带\”,将其列为全国第二个重点加强监视的危险区。

  \”1976年6月12日,四川省地震部门根据前兆资料、历史地震研究及宏观异常现象分析向国家地震局和四川省革委会、四川省xx呈报近期震情报告,提出\”近一二个月内,四川省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即茂汶、北川-宝兴、天全、芦山一带可能发生6级地震\”的预报意见。

  \”6月22日,在成都召开的\’南北地震带中段近期地震趋势会商会\”上与会专家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异常资料,进一步提出\’近一二个月内龙门山断裂中南段发生6级或6级以上地震危险\’的预报意见。\”

  还有一篇四川地震局江在雄写的文章对这次地震预报也有记叙

  难忘的{yt}

  1976年8月16日记事

  江在雄

  今年是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预测预报30周年。我有幸参加了当年那场紧张忙碌地震应急工作,30年前的日日夜夜、艰苦奋战的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特别是地震发生当天的亲身经历,让我终身难忘。

  1976年8月16日是大晴天,有些炎热。下午,我从省地震办公室(省地震局前身)职工宿舍(地处南门)出发,赶往成华街(北门)省地震办公室群众测震处值夜班,因大街上有防震棚公交车不能正常通行,我只能步行,闹市区盐市口墙壁上贴着一长排\”大字报\”,一看是地震部门8月份的\”地震简报\”,8月2日第五期和8月7日第六期指出:8月份,特别是8月13日、17日、22日前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茂汶、北川或康定、泸定一带可能发生6级或6级以上,甚至7级左右的地震。地震预报意见被抄成大字报贴在大街上,用今天的时髦话来说,\”透明度\”可算高了!另一张大字报,是中共中央8月13日给中共四川省委的电话指示:大意是对四川可能发生的震情,既要保持警惕,又要沉着冷静,要加强领导,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防震工作,批评一些地方出现哄抢国家物资的事件。

  3点钟后,我来到省展览馆,我们单位在这里举办大型地震知识宣传,同具体负责展览的孙之康同志商议增加一些展览内容。这个展览规模大,内容丰富,设计新颖,针对性强,是地震部门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和防震知识的大课堂,每天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当我们走出展览馆大门,中共四川省委组织的群众大会,在人民南路广场召开,20余万人参加了大会,场面极其壮观,孙之康用相机摄下了这一历史性的场面。

  会议传达贯彻中央8月13日对四川防震工作电话指示,制止少数人哄抢国家物资的事件,对别有用心破坏地震预报或防震抗震的人和事进行了公开揭露。

  当天我值夜班,晚7时,谢正荣同志(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成都xx副司令员、省xx司令员、省防震抗震指挥部总指挥)首先打来电话询问震情,请我转达他对地震职工的问候;他说,一定要吸取唐山地震漏报的教训,学习海城地震预报的经验;同志们很累很疲劳,但决不要疏忽大意,请大家坚持、再坚持,拜托您们了!领导对地震职工的关怀和勉励,自己受到极大的鼓舞;对震情的重视和xx,自己感到肩上的担子比千斤还重。

  当晚的电话特多,两部电话铃声不停地响着,有地震台站、地方地办来询问震情会商意见的,有地方地办和群测点反映宏观现象的,有来电话要求搭防震棚的……窗外黑夜,不停闪电,有人报告说是地光;安县地办(科委)来电话,说省地震办公室电影放映组正在广场放映地震科教片,要求能多放几场。

  此时,岷江齿轮厂地震测报站的张家企带着五辆大卡车从松潘拉木料赶到茂汶县住宿,夜色中他们见着几条狗卷缩在街边一角哭泣悲鸣。张警觉情况不妙,有地震,要几位驾驶员立即开车加足马力飞奔撤离,由于重车速度过快,有两辆车爆胎停在途中……

  晚上10时左右,眉山505邮电器材厂地震测报站高永福在电话中急促地说:\”老江,我们的自动记录电子电位差计,从下午开始不断出现脉冲,现在仪器指针摆动不停,摆幅很大,看来今晚过不了!\”我正详细的询问和记录着,突然大地就颤动起来,时针正指向10时06分45秒。我意识到是地震发生了,放下电话。我正要向谢正荣同志报告,他却来电话问\”是不是发生了地震\”。我说:\”是地震\”。他说\”在什么地方\”。我说:\”从感觉推测可能在成都市北边,具体地点不清楚,我们正在接地震台站的速报\”。他说:\”好,我马上过来\”。人们纷纷拥到大街上,大批群众在省地震办公室大楼外围观,打听地震发生的情况。

  地震台站的速报接在两部电话机上,我忙得没有办法,紧张得把两部接话机握在一只手上喊话,另一只手快速记录。正在此时,同事蔡乃成赶来接下了我手中的一部电话机,我二人边喊话边记录,快速地记下一个个地震台站的速报资料。

  地震研究室的分析人员正忙着研究震情和确定发震地区,根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研究,很快交汇出地震发生在松潘、平武,测算出震级为7.2级。据此,省xx的几辆吉普车急速向平武进发,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抗震救灾;省地震部门迅速派出6个地震现场考察组和地震现场震情监视分析组,连夜奔赴现场,开展地震宏观考察,进行现场监测,对后续地震作分析预报,为抗震救灾服务。此时时针正指向凌晨01时,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张,在紧张和忙碌中,我们迎来了8月17日。

  这{yt},驻蓉xx某部,阿坝军分区驻川西北草地骑兵某部,驻绵阳、广元地区某部及绵阳军分区所属xx,从四面八方迅速向地震灾区进发。驻川空某部、武汉空军某部派出飞机6架次飞临灾区上空了解灾情,空投救灾物质。

  省邮电局组织的通讯车和电台,在震前就已经到达汶川,震后迅速赶往灾区,17日11时到达松潘,用电台沟通了灾区与省的联系,17日21时,四川省xx派出人员赶到平武水晶灾区,通过电台向省委发出了灾情报告……

  30年过去了,四川省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地震局的工作环境职工待遇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而那段艰苦的岁月在我的记忆中却是那样清晰和深刻,特别是松平地震前后的那些日子常在脑海里萦绕,作为地震工作者,成功预报松平地震的喜悦和参与松平地震应急工作的艰辛,让我有一种骄傲、自豪和责任……

  1976年8月16日,注定在我的生命中定格,成为我终生难忘的回忆。

  四川省地震局\”

  此外还有一篇绵阳广播电视报上的采访性文章也有关于这次地震预报的情形

  \”难忘松潘平武大地震

  2006-8-1实习记者胥辉

  来源:绵阳广播电视报

  2006年7月25日,绵阳的退休教师郑素兰正和家人度假,提及30年前\”松平\”大地震,她说,她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

  1976年,她和丈夫王方华都在平武县水晶区水晶中学教书。在大地震前,他们就接到有关部门通知,近期龙门山一带可能发生地震,晚上时刻处于戒备状态,睡觉必须打开门窗,腾空通道,不关电灯。

  1976年8月16日晚,睡梦中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床在上下抖动,又在左右摇摆,她一脚蹬醒同铺的侄女,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大喊:\”地震!地震!出去!出去!\”扑向另外一张床的她,一手抓起一个孩子冲出门外,丢在地上,又回来背她的小脚老母亲。当值班的丈夫王方华回来时,他们老小五人已经xx转移,慌乱中衣不蔽体,丈夫和另外一位老师捂着头冲进摇晃的房屋内拖出了两床被子盖在她身上,才xx了她的难堪。余震好象一共30多次。早上一看,山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好似一块大的绿色帷幕被撕得七零八碎,有的地方倒挂着连根树,摇摇欲坠。住房的瓦片落了一地,侄女住的屋子,砖石砸烂了她的床框,上面堆满了垮下的砖快。

  20日中午,二三十辆吉普车和十几辆载着军人的卡车抵达水晶小学操场,省委书记赵紫阳也来了,同时中央慰问团,省委慰问团也来了,中央慰问团团长是姚连蔚。群众振臂高呼\”万岁!xxx万岁!\”

  在学校的恢复中,解放军出了很大的力。在修建校舍的时候,一位姓王的战士从好几米高的房架上摔下来,失去了知觉,他们连忙将他送到医院去,老师们都守在外面很着急,他们的贺参谋跑来说:\”你们不要担心,有我们xx负责\”。还有一位解放军副班长带一个班运粮食去叶塘,途中发生余震,他们躲进一个岩穴,由于空间太小,副班长为了让后面的战友能安全隐蔽,自己身子往外挪,刚挪出去就被飞石击中,当场牺牲,23日,副班长的遗体被运回水晶,因为气温高,遗体已经开始发出浓烈的腐味,但自愿来悼念这位年轻战士的群众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死者已矣,给我们活着的人留下的是更多的怀念,经历了这场自然灾害,我们生活的信念更坚定,面对困难无所畏惧。\”郑素兰老人这样对记者说。

发表评论

您的昵称 *

您的邮箱 *

您的网站

郑重声明:资讯 【十四次中国地震预报成功案例(一) - 地震早知道】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