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是上层建筑早已“谋划好”的一条国有资本“盈利能力”扩张路径,同时也是一次国有资本的“利益链条重置手术”。
这是在宏观经济“调结构、转方式”大背景下,上层建筑如何“帮助”作为我国实体经济主体(准确说,是“命脉”)部分的国有资本,实现其“调结构、转方式”的一个“{zj0}案例”。
现在看来,这条“战略转移”的空中通道,已经成功的实现了“无障碍落地”。
陆续从其他过剩、落后产能领域“战略退却”的国有资本,凭借从国资委到证监会等“负责任的相关方”得到的协助,已经xx的瞄准了下一个“实现50倍收益”的名利场——实体领域的“新兴产业”,虚拟市场的“创业板”。
事情还得从3月18日,国资委责令78家非地产类央企“限期退出地产行业”说起。
早在3月26日,博览研究员就已经指出一个《国家给政策,股市给通道,央企给钱的“新资本游戏”》已经应运而生,并且明确强调《下一个“神州泰岳”正在“装配线上”》;
而随着4月14日证监会一纸《境内企业可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政策的出台,N个“神州泰岳”已经开始批量生产。
不同的只是,如果说此前的“中移动—神州泰岳”模式,还具有十分鲜明的“草根”色彩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分拆模式”,则已经是“洗脚上岸、正大光明”,从“山寨版”的“神州泰岳”到“政府版”的“主板分拆”,差异只有一个——“国资委的批文,与证监会的公章”。
而这恰恰是未来N个“神州泰岳”能够批量生产的“准生证”,相对而言,神州泰岳不过是个“黑户口”而已。
证监会、国资委作为帮助国有资本实现“内生性转型”的主刀大夫,在创业板这个“手术台”上,成功的把那些被“禁锢”在传统产业当中的,依附于国有资本的“些许新兴”部分给“剥离出来”,既实现了“国有资本新兴部分”的快速增值,同时也确保了作为未来国民经济命脉的新兴产业的“国家意志属性”,毕竟经济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在这种“决定性”被体现出来之前,先让上层建筑来充分发挥一下“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未来这个“新兴命脉”的“政治正确”。
而证监会、国资委为国有资本实施的“利益链条重置手术”,到目前为止一共四个步骤——
{dy}步,“打麻药”。●2.15——4.13
创业板标杆神州泰岳“犇”气十足,令所有人对创业板概念心驰神往。
第二步,“开刀”。●3.18
国资委责令非房企类78家央企限期退出地产行业,明确“谁”要从哪里撤离。
第三步,“移植”。●3.19
证监会《创业板保荐人指引》出台,明确“谁”可以上创业板。
第四步,“缝合”。●4.14
证监会《境内企业可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推出,为国有资本实现新老利益链条的“转移”接驳。
“缝合”之后,会否出现“排异现象”,是“大夫们”下一步要观察的重点,这要等{dy}例手术真正完成后,才能够清楚,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主板公司真正的公布其“分拆计划”,但股市内部对有关“高科技手术”的憧憬、或对“术后”疗效的吹捧,已经心驰神往、血脉喷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