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5课《凸透镜》(探究——体验)

总第5课《凸透镜》(探究——体验)

2010-04-20 19:33:46 阅读8 评论0 字号: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初步了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放大镜并了解放大镜的作用(聚光、成倒像、放大物体的像);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放大镜,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3.培养学生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倾听别人意见、尊重他人的习惯。

4.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习重点: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制作能力。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凸透镜及支架、纸屏、蜡烛及烛台、胶带、火柴、保鲜膜、玻璃器皿、激光灯。

学生准备:凸透镜及支架、纸屏、蜡烛及烛台、胶带、火柴、保鲜膜、玻璃器皿、激光灯。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教师暗箱游戏导入:将凸透镜放入纸箱(布袋),让学生通过手——触觉感受猜猜它是什么,并说明理由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二、猜想假设

三、制订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凸透镜。

教师引导学生由过去对放大镜认识,“刚才同学上台猜出这里面放入的是放大镜,为什么”引导学生凸透镜“在我们身边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其他形状样式的凸透镜。

四实施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作用。

教师下发小组活动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利用材料观察发现凸透镜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各种方法的发现凸透镜的作用(成倒像、聚光即将平行光会聚一点、放大物体的像。)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调整蜡烛、纸屏、凸透镜之间的位置、距离观察发现并及时将发现予以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学生的小组发现,从中引导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凸透镜的小组自由学习活动。

教师提供学生玻璃器皿、塑料片、保鲜膜,引导学生自由制作凸透镜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创意及时给予积极性评价。

五、展示交流

六、拓展创新: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课下了解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引入课后学习活动。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总第5课《凸透镜》(探究——体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