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雁冰
连续六年的粮食丰收,今年将面临气候灾害挑战。
西南持续严重干旱,夏粮减产已成定势,而近期全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低温天气,对夏收小麦生产也带来了新的不利影响。目前,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地已经上报灾情。而这几个产粮大省,年粮食产量在全国排名均在前五之内。
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便占全国粮食总产量15%左右的西南旱区,粮食减产10%的话,就将造成全国粮食减产1.8%的后果。而占据全国粮食总产量50%以上的东北、华北地区,如果因灾发生粮食减产,对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容忽视。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关注西南干旱,实际上我们2月底已经给农业部提交了一份报告,要关注北方的冻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4月21日,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布春对本报记者说:“会造成多大的损失,是减产还是保持去年水平,虽然现在还说不准,但我们希望尽快采取措施减灾增产。”
“今年的农业形势相对来讲不太乐观,农业部也紧急给国务院打了一个报告,希望对今年的农业生产采取措施。”发改委农经司某负责人说。
相比于西南干旱地区,华北和东北的粮食产量对我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更为重要。记者采访的相关人士对今年总体农业生产严峻形势,都达成了共识。
北方冻灾影响或超西南
4月12日,就在往年已经进入春耕的时候,黑龙江省又出现大范围降雪、大风天气,部分地区降雪深度达30厘米以上,为近50年来历史极值。强降雪天气造成全省8300多栋大棚受损,小麦播种、大田整地等也被迫延迟。
在西南地区出现长期严重旱情的同时,从去年冬季直至现在,我国北方地区也经历着漫长的低温、多雪天气。自去年入冬以来,东北地区先后迎来了最少15次以上的寒潮雨雪天气,创1965年以来的{zg}记录。
中科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卫星图像分析比较后,将我国北方部分冬麦区遭遇的冻害,定义为“30年不遇的小麦冻害”。
根据先期开展的野外调查和作物生长模型的模拟结果,他们发现仅在河北平原就有2000多万亩小麦受冻害影响严重,而该区域小麦年总产量在一百亿公斤左右。
“近期河北小麦返青之后出现了缺苗断垄的现象,石家庄的小麦受冻情况就比较严重。另外黑龙江、辽宁、陕西等地都有一定的灾情上报,其实这是我们比西南干旱还要担心的事情。”农科院某科研人员告诉记者。
受“非典型厄尔尼诺”和“北极涛动”现象影响,西[15.60 -2.13%]靠近中国海域处海温较以往偏低,环绕北极的中纬度地区气压也呈反位相波动、较往年更为偏低,由此改变了正常的春天气候环流形式,引发强冷空气势力增强。
“2008年南方的冰冻雨雪,还有2009年冬季旱冻交加,使北方夏粮作物当年的产量减少非常严重。今年又是这样子,要尽快采取措施,保证今年粮食有一个比较好的收成。”该名农科院人士呼吁说。
目前,农业部已经派出春耕备耕督导组,赴北方受冻害影响地区调研。另外,东北地区也在采取措施,扩大种植面积,从总体上保证粮食产量。
而西南干旱,受灾面积巨大,损失或也难以估算。
联合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西南五省区谷物类产量占全国谷物类产量的比重为14.45%,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占全国比重为7.23%。目前干旱灾区粮食减产已成定局,粗略估计,如果受旱区粮食减产10%,将造成全国粮食减产1.8%。
“经过我们多年的监测发现,世界性气候灾害往往是多地遇灾,绝不可能只发生在一个国家。现在世界各地频发各种灾害,是不是意味着连续几年风调雨顺的情况就结束了?气候专家对此也非常关注,所以今年的农业形势要看总体情况,从气候条件来讲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发改委一位分管农业的人士表示。
抗灾自救
除了自然灾害频发的外部因素外,农业抗灾自救的能力也在下降。
实行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优良传统,对抗灾救荒有重要作用。而现在,随着劳动力转移和粗放耕作方式,一方面农业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地方水利设施已经趋于年久失修;另一方面,实际劳动力的缺乏,也改变了原有精耕细作的方式,很多人,不再在意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收成好坏了。
“传统的精耕细作的方式,对抵御自然灾害是很有效的。但现在农村青壮年大多进城务工,造成农村实际劳动力缺乏,小农户一家三四亩土地管理粗放,这也是一旦灾害发生,我们的农业就会受影响的一个原因。”刘布春说。
面对当前农业生产的特殊困难,4月19日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春季农业生产问题,讨论并通过了扶持当前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十一条政策。
据参与该政策起草和出台的人士透露,这是一个“短平快”的政策。“4月10号才开始着手讨论起草,18号拿出初稿向国务院汇报, 19号国务院常务会就正式通过了。”在一贯稳健的农业政策中,如此迅速的反应还不多见。
“从天气条件来看,今年灾害的情况比往年要严重一些,如果要采取比较积极的措施的话,灾害的损失还是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农科院农业专家刘布春告诉记者。
粮价或涨5%以上
虽然粮食是否减产尚未有定论,但粮价上涨却似乎已成定局。
中国社科院4月20日发布的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预计,受[15.86 9.15%]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国家调高粮食收购价格以及国际农产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201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农产品生产价格总体水平涨幅在4%左右,粮食生产价格涨幅可能超过5%。
在2009年粮食供给相对充裕、国有粮食库存水平较高以及国际价格走低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依然呈现了上涨态势,这表明中国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可能发生重要变化,市场价格形成的作用愈发显现。
而实际上,本轮粮价的上涨开始于2009年的2月,到现在累计涨幅达14.5%。价格上涨释放了粮价内在的压力,在短期内粮价上行或将是不可逆的。
“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越来越多,现在来看,整体上的预期已经形成,特别是现在构成里面,食品还是占了很大的部分。我们还是要保大宗农产品供应,不要让农产品成为CPI的一个推手。”发改委某官员说。
“以前是猪、油两个推手,今年要严防粮、糖两个推手,这和保持经济形势平稳发展都是密切相关的。”该发改委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