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快乐四招决胜儿童自闭症- 日志- 刘{gj}- 1+1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

http://news.1m1m.com/html/shouye/dujia/2010/04-02/2010040243829-3.shtml
一项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严重需重视 时间: 2009-07-20 10:11:45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

    新华网湖北频道7月19日电(高翔、黎昌政)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学生日前对湖北省大冶市留守儿童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严重,亟需引起重视。

    一周前,该学院06级本科生杨坤、马秀英等9名学生利用社会实践机会,到大冶市刘仁八镇对62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健康调查。调查发现,其中25人有抑郁症状、17人出现孤独感和自我贬低、23人经常烦躁或哭泣,有2人甚至出现过xx的念头。

    调查还发现,超过八成的父母外出后与留守儿童的主要联系方式是电话,其次是短信和书信,高达四成的家长数周才和孩子联系1次。近一 半留守儿童认为监护人没有管理和监督他们的校外活动,近四成留守儿童认为老师没有重视同监护人的联系,没有定期家访"留守生"并及时向监护人通报情况。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理专家章军建教授说,儿童时期的心理状况是人xx展最为关键的时期,缺少父母关爱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和行为障 碍。此外,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温暖,时常感到寂寞和孤独,导致语言减少,说话没有感情色彩;在行为上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严重 影响儿童智力。

    章军建指出,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参与。家长要经常以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和孩子沟通,经 常回家看看,和孩子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监护人要多了解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特点,经常和孩子谈心。学校和社会应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爱,一旦发 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疏导。


对62名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儿童在家乡)进行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占七成: 其中25人有抑郁症状,17人出现孤独感和自我贬低,23人经常烦躁和哭泣,有2人甚至出现过xx观念。

调查还发现,83%的父母外出后与留守儿童的主要联系方式是电话,其次是短信和书信,高达40%的家长数周才和孩子联系1次。

心理专家介绍,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由老人来抚养的孩子,难以建立亲子关系,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温暖,感到寂寞和孤独。在行为上会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智力。




“关爱留守学生”优秀成功案例选登(三):一位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
  记得{dy}天入园时,成成抓住奶奶的手不放。于是,我就从 感情上着手,注意为成成营造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使他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我总是通过热情的鼓励、亲切的呼唤、善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给他以安全 感、亲近感以及充分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起初,他常常挣脱我和小朋友的手远远地躲开,独自一人跑来跑去,我不气馁,更加主动地接近他,让小朋友陪他玩, 使他有一种“家”的感觉。这对成成产生了良好影响。三个月之后,在温馨和谐的环境里,他渐渐xx了恐惧、焦虑的情绪。
  在活动 中,我发现叫成成的名字时,他却无反应。于是,我在日常活动中,尽力创造理解和使用语言的机会,有意识地帮助成成理解“到”、“过来”、“坐下”、“起立 ”等指令。例如,在点名时,我让幼儿大声喊“到”,做早操、上课之前,我结合常规训练不断地强化幼儿“起立”、“坐下”等动作。幼儿每做一个动作,我便向 成成解释一次。开始时,他毫无反应,但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渐渐地,他对我发出的指令露出了憨笑,并有了呼应。五个月后的事实证明,我的功夫没有白费,成 成逐渐懂得了那些指令的意思,并能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了。接下来,我又设法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有一段时间,班上好几位小朋友向老师告状,说成成 打人。但我知道,更多的时候是成成被别的孩子欺负。于是,我就耐心地和成成讲,对待身边的小朋友,不要动手,要用语言表达。成成有了一点进步,我马上夸 奖、鼓励,帮助他树立信心。与此同时,我努力帮助他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友好相处,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开始时,他不会说,也不敢说,我 就一遍一遍教他,终于有{yt},成成走到我面前来“告状”了,为了这一次“告状”,我高兴了一整天。以后,成成陆续学会了说“我要小便”、“我要看书”等。
   在活动中,我发现成成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录音机里的音乐响起时,他会跑到录音机前聚精会神地听。早操音乐响起时,他会不顾一切地往外冲。我灵机一动,有 了个想法:让成成学会做操。开始教他时,他总是不理我,独自听音乐。我手把手一遍一遍地教他,教得急了,他就闹了起来,鼻涕眼泪流得满脸满手都是。尽管如 此,操还是要练下去。我给他擦了练,练了擦,一个动作往往要比别的孩子多花十倍、二十倍的功夫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成成终于学会了做操。当我看 着他和小朋友一起进行队形变换时,我又有了想法,让他学会游戏。于是,我根据他喜欢音乐的特点,先让他和小朋友玩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接着引导他和大家一 起玩玩具。在体育游戏时,我常常牵着他的手一起跑、一起跳……终于在“网鱼”游戏中,成成能和小朋友一起笑哈哈地当小鱼钻来钻去了。看着成成和大家做游 戏,我高兴万分。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50232973_0_1.html
  • 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

    2010-4-8 11:00:04   科技日报    衣晓峰 本报记者 李丽云

      尽管“世界孤独症日”已经过去,但xx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呼声仍在继续,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武丽杰教授就发出呼吁??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
      6岁的男孩明明语言发育迟缓,至今仍不会张口说话,他从不与爸爸妈妈交流,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对遥控器、钟表等东西尤其感兴趣,喜欢看广告,乐意在地上转圈儿;他在某些方面记忆力特别好,但理解能力甚为低下,常常词不达意。

      “目前,哈尔滨市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像明明这样的患儿,每万人中大约就有18.8例。”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武丽杰教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们应该对孤独症有所认识与警觉,提高早期筛查、康复矫治和干预水平,尽早把这群孤独症儿童从封闭的世界中领出来。

      孤独症被纳入精神残疾

      据武丽杰介绍,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言语发育迟滞、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以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的广泛而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此病一般在3岁前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对患者造成终生影响。

      武丽杰指出,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推测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儿童孤独症现已超过脑瘫及唐氏综合症的患病率,由以往罕见的疾病发展为较为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情况的特异性和严重性,孤独症儿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xx,中残联已于2007年初将孤独症明确纳入精神残疾。

      及早发现孩子异常现象

      武丽杰提醒,孤独症儿童有几点表现十分明显,家长和老师应引起注意,及早发现这些孩子的异常现象。

      社会交流障碍:孤独症儿童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也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对父母的多数要求常常充耳不闻,但会愉快地执行某些他所感兴趣的指令,例如上街、丢垃圾、吃饼干等。他们目光对视差,通常不怕陌生人。有需要时常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等。

      语言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至三岁时仍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过多,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为无意义、重复刻板的语言,或是自言自语,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很常见,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

      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孩子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并因此显现出这样、那样的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及排列玩具和积木、双手舞动等。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如反复观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而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

      其他: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有10%智力超常。部分自闭症患儿可在某些方面显得能力较强,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数字、路线、车牌、年代等。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中较明显,常常成为被家长和医生xx的主要问题,也因此经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此外,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自闭症孩子中均较常见,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有一定关系。

      家长怎样帮助孤独症孩子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5岁前xx、训练是关键。早期干预能使约半数的孩子恢复正常。”武丽杰说,目前,临床多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xx为辅的办法。

      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孤独症的孩子该做些什么呢?武丽杰建议: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要事事包办,可给予思考、表达的时间,否则只会强化其不良行为;多向孩子表达感情,可用哭脸、笑脸等不同表情教孩子识别和观察,让他逐渐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一般很难接受新事物、新环境的改变,在一定阶段,不妨采取实物奖励的做法;对于患儿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闹也不要妥协,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这种行为没有意义,会自行纠正;多带孩子进行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这对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和交流等,有较好效果。






    郭启荣摘
  • 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万千教育)㊣东子 正版
    点此查看商品大图

        * 价格: 21.50元 更多孤独症 留守儿童
        *
          至江苏运费:
          平邮:8.00元 (7-16天)快递:10.00元 (3-5天)EMS:40.00元 (3-5天)
        *
        *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
          销售数:         剩 20 件         所在地:         北京市
          浏览量:         5 次         类 型:         全新
        * 服务保障:
              o 安全购物      此商品使用百付宝付款,收货满意后卖家才能拿到钱

    相关商品推荐
    往前翻往后翻

        *
          液晶与平板显示器技术/...
          34.90元
        *
          悲惨世界(附光盘)——...
          14.60元
        *
          悲情曹雪芹/徐淦生/中国...
          29.10元
        *
          液晶显示技术/毛学军/电...
          24.80元
        *
          液压与气动技术/朱梅 朱...
          18.50元
        *
          讲给孩子的中国地理 (全...
          79.80元

    查看所有{zx1}上架相关商品>>

        * 商品详情
        * 商品评价
        * 购买咨询
        * 如何购买

    作  者: 东子 著
    出 版 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1
        * 字  数: 170000
        * 版  次: 1
        * 页  数: 268
        * 印刷时间: 2010-1-1
        * 开  本: 16开
        * 印  次: 1
        * 纸  张: 胶版纸
        * I S B N : 9787501973224
        *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家庭教育 >> 心理辅导
    定价:¥26.00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东子,多年从事媒体“心理热线”的主持工作,开办过心理咨询事务所,是一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专家,又是以本人的教育理念教育女儿(范姜国一,不满13岁出版两部畅销书的“高分、高能、高品”阳光女孩)获得成功的家教专家。著述颇丰,在我国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 ”》,是他积多年之经验与思考而推出的又一部家庭教育佳作。
    童年期最首要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健全自我意识,这已经成为国际家庭教育界的共识。《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呼吁家长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拥有阳光明媚的童年,这些主张,是当代中国很多家长需要牢记于心的。本书文笔流畅、观点中肯,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沿着书中指引的方向前进,做有责任感、有智慧的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长。
    目录
    {dy}章 “心理孤独”一生阴郁
     何谓“心理孤儿”
     “心理孤儿”之源
     “心理孤儿”知多少
     可怕的孤独症
     孤独是抑郁的前奏
    第二章 “心理阳光”才有未来
     平常心是幸福之源
     自信心是快乐之本
     胸襟大度心情舒畅
     乐观心态不懂悲伤
     朋友友谊是精神慰藉
     同龄玩伴是幼童的向往
     快乐的人一定心理阳光
    第三章 “留守儿童”很孤苦
     “我”的作业无人问
     “我”的“秘密”无人听
     妈妈的关心通过电话
     爸爸的教导来自国外
     家长会上没“我”家长
    第四章 “单亲孩子”很孤寂
     妈妈的怀抱很遥远
     爸爸的臂膀在梦中
     被同学“另眼相看”
     被老师“额外关照”
     被社会“划为另类”
     爸爸家的“阿姨”不爱我
     妈妈家的“叔叔”很陌生
     我的“弟弟”好幸福
    第五章 “隔代教育”很孤单
     爷爷不让“我”上网
     奶奶不让“我”出去玩
     “我”的心事无人懂
     “我”的父母已陌生
     到底谁是“我”家长
     哪里才是“我”的家
    第六章 再忙别忘了陪孩子
     妈妈,咱们玩游戏吧
     爸爸,咱们去锻炼吧
     户外的空气很清新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同看电视收获多
     陪同读书受益丰
    第七章 这样的“朋友”真需要
    第八章 理解尊重是良方
    第九章 信任信赖不可少
    第十章 呵护心娄xx忘
    第十一章 “父亲教育”要记牢
    媒体评论
    本书作者东子,多年从事媒体“心理热线”的主持工作,开办过心理咨询事务所,是一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专家,又是以本人的教育理念教育女儿(范姜国一,不满13岁出版两部畅销书的“高分、高能、高品”阳光女孩)获得成功的家教专家。著述颇丰,在我国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 ”》,是他积多年之经验与思考而推出的又一部家庭教育佳作。 ——xx青少年研究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黄志坚教授留守儿童、单亲孩子、单元式封闭住宅、独生族被宠爱的生活情态、物欲与功利扩张的现实、代际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这一切都催生了大量“心理孤儿”。但早已被“物欲功利”与“价值功利”裹胁的现代与后现代家长们,却似乎对此并未察觉。东子,作为目光敏锐的xx教育专家,看到了“心理孤独”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倾心铸成此书,正如东子在本书写的那样:心理阳光的孩子才有未来! ——xx心理专家、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教授童年期最首要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健全自我意识,这已经成为国际家庭教育界的共识。《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呼吁家长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拥有阳光明媚的童年,这些主张,是当代中国很多家长需要牢记于心的。本书文笔流畅、观点中肯,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沿着书中指引的方向前进,做有责任感、有智慧的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长。 ——xx教育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刘长海博士
  • 不少家长 认识存在误区

      专家介绍,人们对儿童自闭症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很多人认为儿童自闭症就是不爱说话,其实这需要从交往能力差、行为怪异、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等四个基本因素综合考虑。

      “自闭症孩子多喜欢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社交方面或只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告,面对儿童们通常会喜欢的动画片、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还有一些患儿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一旦有改变就表现出明显的焦急反应。话语方面,他们只喜欢重复某类话语或唱同一首歌……但却不会说其他的。”

      缺乏母爱孩子容易得病

      若关爱不够或者父母专制,都有可能导致儿童患上自闭症。武警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李炜介绍,从临床案例看,各阶层的家庭都有自闭症儿童出现。

      过早与父母分离、生活在缺少母爱的封闭环境中的孩子更易得自闭症。李炜说,一些农民工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到城市里打工,使孩子长期与祖辈一起生活。由于早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情感沟通,孩子情感饥饿失去安全感而形成易紧张、性格懦弱、自我封闭、孤独少语等不良个性,久而久之,也有可能导致儿童自闭症的发生。

      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 留守儿童基本现状与思考
    2006-11-27 09:31:44
    留守儿童基本现状与思考———来自佛冈县石角镇小潭村的调查

      清远市妇联朱寿娣
      
      “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家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守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有效增加了农民家庭收入,但随之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即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问题,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日益突出的心理,社会问题,寻求“救治”良药。从妇联工作的角度出发,本人利用“十百千万”驻村工作的便利,对佛冈县石角镇小潭村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佛冈县石角镇小潭村人口总数是2760人,其中劳动力有1614人,16岁以下的儿童有462人。父母均外出务工的有118人,留守儿童91人。父亲外出务工的有14人,留守儿童21人。母亲外出务工的有12人,留守儿童24人。全村0~16岁留守儿童共有136人,其中学龄前儿童53人,小学生77人,中学生6人。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29.5%。据调查,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情感发育正常,她们非常想念在外工作的父母。
      
      二、主要问题
      1、校外辅导“失缺”。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龄前儿童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大多数是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的监护下成长,没有直接受到父母更多的好的家庭教育和行为引导,换句话说他们受到的只有溺爱。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明显不如其他学生。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更现实一点儿,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2、生活、思想状况不佳。一是生活方面。据统计,60%的留守儿童不会自己做饭菜和洗衣服。也不会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田间活。二是思想方面。调查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因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造成性格任性、放纵、随意,一些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因为自己不在子女身边而产生负疚心理,总想从物质和金钱方面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更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不良习气。一些出外打工的父母,铮不到什么钱,无法支持孩子正常的经济开支,导致不能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及购买课外书籍,因而这部份孩子思想比较封闭,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爱心。如联田村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带着二个孙子,一个7岁一个8岁,两个都读小学一年级,有一次我到他们家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奶奶正生病,整个脸都肿了,还头晕xx。两个孙子在外玩耍回来,看到饭没做好不但不帮忙,还在埋怨,对奶奶的身体状况不闻不问。
      3、孤独心理渐强。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和亲友通常是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引导较少,教育方法比较简单,孩子思想波动一旦出现心理障碍时,不懂得及时沟通,常常使留守儿童缺乏心理慰藉而产生较强的孤单感。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个别严重者还会有自闭症。
      4、心智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群体除了一般的经济困难之外,更多的是在父母照料、情感发展上和健全农村家庭孩子之间产生区别。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和发展权往往没有得到落实,这种有缺陷的幼年生活对他们的价值观和感情发展有一定影响,随着他们年龄增大,幼年时有缺陷的生活带来的问题会凸显。
      
      三、主要原因
      1.监护人因素。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亲生父母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里健康和全面发展;重按时回家按时到校,而忽视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五是家长认识偏差。大部分家长以为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买些好吃的、交付学费就是对孩子的{zd0}关爱,没有意识到还需要与班主任、代课教师沟通,只注意孩子的身体,不注重孩子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职能部门、政府及社会因素。由于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的制约,学校教育重在校时的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社会对留守儿童xx不多,政府对留守儿童投入太少,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
      
      四、建议与对策
      1、社会各界要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尽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各种媒体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xx,多宣传他们的现状,公布他们的实际困难,增加社会各界对他们的了解和xx,从而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多做贡献。乡镇以及村委会等也应该发挥作用,通过设立校外辅导站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增加能够开阔眼界,扩展知识面的场所,可以聘请学校的辅导员或有一技之长并热衷于服务“留守儿童”的同志担任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关工委聘请退休的老教师、老干部等结对帮扶,还可以通过共青团,组织“爱心哥哥、爱心姐姐”进行爱心助教,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2、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和监督,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对农村“ 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学生能否全面、健康发展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学校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服务“留守儿童”。在学校这块阵地上,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应当发挥自身优势,要在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团、队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凝聚“留守儿童”。
       3、要建立乡(镇)政府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工作机构。在乡(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建立劳务输出人员家庭档案,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在每学期开学前要对本辖区内留守儿童进行普查统计,并将统计数据报上级妇儿工委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村委会、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共同签订《责任书》,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控制辍学率。
      4、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一是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老师经常深入学生家庭,对“留守儿童”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给外出的父母,写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实行学校与家庭,班主任和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间互动与联动,共同关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家教知识,帮助学生的父母和祖辈亲属了解科学育人知识,提醒老年人不能溺爱孩子。
      5、通过家长学校、家教指导中心等多种形式,帮助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帮助进城务工的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小、冷漠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监护网络,共同为促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出谋划策,办实事,形成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郑重声明:资讯 【重拾快乐四招决胜儿童自闭症- 日志- 刘{gj}- 1+1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