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传染与免疫_ 医疗,健康,保健,疾病,ppt文档知识

{dy}节 传染
一、传染与传染病传染(感染或侵染)( infection )当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机械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由活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引起,可从某一宿主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同种或异种宿主个体的疾病.传染病的种类很多,如鼠疫、霍乱、肝炎、淋病、伤寒、爱滋病、肺结核等,从全球范围看,传染病仍是当今死亡的首因.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一)病原体(pathogen)(二)宿主的xxx(immunity)(三)环境因素(enviroment factor)
(一)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各种微生物和其他生物.其中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病原体的致病特性病原体的数量病原体的侵入方式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1.毒力(virulence)
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构成毒力的因素可归纳为侵袭力和毒素两方面.(1)侵袭力 (invastiveness)吸附和侵入能力:菌毛在吸附中起主要作用繁殖与扩散能力:通过产生一些特殊的酶抵抗宿主防御功能的能力: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2)毒素(toxin)1) 外毒素(exotoxin)是病原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主要由G+xx产生. 类毒素(toxoid)用0.3%-0.4%的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将其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抗毒素).
外毒素(极毒抗原)
脱毒
0.3%-0.4%甲醛
类毒素(xx抗原)
免疫动物
抗毒素(抗毒抗体
2)内毒素(endotoxin)是G-xx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LPS),因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xx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故称内毒素.检测内毒素的方法家兔发热试验法费时(2-3d)、灵敏度低(~2ng/mL)鲎试剂法简便快速(1h)、灵敏度高(10-20pg/mL)
鲎俗称马蹄蟹,属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全世界现存种3属5种(如美洲鲎和中国鲎等);是一种有3亿年历史的活化石,远远早于6500万 年前出现的恐龙.幸运的是,它们并没有像恐龙那样灭绝,而是经受住了一次次灾难的打击 ,顽强地活到了今天.他身上流淌着珍贵的蓝色血液.那种淡蓝色的血液中含铜量很高,而且一 遇到毒素就会凝固.鲎的特性具有开放性血管系统每日可采血100-300ml鲎血中仅含一种变形细胞,其内含有凝固酶原、凝固蛋白原与C因子和B因子等超声波可破碎其变形细胞得到鲎变形细胞裂解物(LAL)LAL可与G-xx的内毒素发生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凝胶化反应.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的机制
作用机制
LAL中的B因子
内毒素
Ca 2+
活化的B因子
凝固酶原
凝固酶
可溶性蛋白(凝固原)
凝固蛋白(凝固素)
凝胶
3)外毒素和内毒素的比较
比较项目 外毒素 内毒素1.产生菌 G+G-2.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3.存在状态 细胞外 细胞壁上4.释放时间 随时分泌 死菌溶解后释放5.致病类型 不同 基本相同6.抗原性 xx抗原 不xx抗原7.毒性 强弱8.引起宿主发烧 不明显 明显9.制成类毒素 能 不能10.热稳定性 差强11.举例 白喉毒素 沙门氏菌 肉毒毒素 志贺氏菌 大肠杆菌毒素 奈瑟氏球菌
2.入侵病原体的数量(number)
不同病原体引起宿主致病所需要的数量Salmonella typhi 108-109个/宿主Vibrio cholerae106个/宿主Shigella dysenteriae7个/宿主Yersinia pestis几个细胞
3.侵入门径(entry point)
病原体侵入宿主必须有合适的感染途径1)消化道Salmonella typhiVibrio choleraeShigella dysenteriaeE.coliListeria monocytogenesHelicobacter pylori (简称Hp)2)呼吸道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Legionella pneumoniae(嗜肺军团菌)Pneumococcus pneumoniae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Bordetella pertusis Haemoohilus influenzae等Hp
可引起传染性胃病;是近年来才发现的并引起全球重视的严重传染病,感染率高,被称为"感染王",是胃癌的最危险致病因素;传染途径是通过口腔;可用"13C呼气试验法"检测被检者喝少量含13C同位素的尿素,经胃中的Hp产生的脲酶分解后产生13CO2至肺部排出,然后用仪器测定.
3)皮肤创口浅部皮肤侵入Staphylococcus aureusStreptococcus pyogenes Pseudomonas aeruginosa深部皮肤侵入Clostridium tetani C.perfringens4)泌尿生殖道Neisseria gonorrhoeaTreponema pallidumHIV病毒5)其它途径有些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害宿主Bacillus anthracisHIV可通过性行为、输血、xx和胎盘等途径传染HBV可通过胎盘产道等传染
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简称HIV)是一种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令 患者变得虚弱,无法抵抗各种感染和癌症的侵袭.艾滋病毒是由法国的Pasteur Institute 的Luc Montagnier 教授发现的.艾滋病毒可以潜伏在身体数年, 潜伏期的长短 因人而异,有的可长达十年.潜 伏 期内,患者无特殊症状.可以通过检测 身体内的艾滋病毒抗体加以判断.若测试结果表明 体内有艾滋病毒抗体,即表示此人已感染了艾滋病毒.蚊子不 能传播艾滋病毒.
HIV
(二)宿主的xxx
1.免疫(immunity )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正常条件下对机体有利;异常条件下损害机体.2.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正常:防御和中和毒素异常:变态反应和免疫缺陷2)免疫稳定正常:xx衰老和损伤细胞异常:识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疾病3)免疫监视正常:xx癌细胞异常:致癌或持续性感染
变态反应 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亢进而表现出的反应,如可引起过敏和抽搐等. 免疫缺陷是指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而表现出的反应,其结果可引起起机体感染和恶性肿瘤.免疫缺陷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先天具有的;另一类是后天获得的,艾滋病属于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外部屏障:皮肤、粘摸、菌群内部屏障:血脑、血眼、血胎
宿主xxx
非特异性
特异性(第三道防线)
{dy}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xx物质:补体、干扰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炎症反应淋巴结的 "过滤" 作用
体液免疫:浆细胞产生抗体细胞免疫: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3.宿主的免疫作用
(三)环境因素
1.宿主环境先天:遗传素质、年龄后天:营养、精神、体育锻炼等2.外界环境自然环境:气候、温度、地理环境、季节等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居住环境和医疗环境等
三、传染的三种结局
1.隐性传染(inapparent infection)病原菌毒力较弱,数量较少,宿主xxx强,基本上不出现临床症状.2.带菌状态(carrier state)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两者处于相持状态3.显性传染(apparent infection)宿主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按照发病时间长短acute infection and chronic infection 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local infection and systemic infection 按照发病性质和严重程度不同毒血症(toxemia)菌血症(bacteremia)败血症(septicemia)脓毒血症(pyemia)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凡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生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xx抵抗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或自然免疫.二、组成(一)宿主的屏障结构(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三)炎症反应(四)xx物质
(一)宿主的屏障结构
1.外部屏障——皮肤与粘膜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化学物质的xx作用汗腺——乳酸皮脂腺——脂肪酸胃粘膜——胃酸xx粘膜——酸性物质泪腺、唾液腺、乳腺——溶菌酶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2.内部屏障血脑血胎血眼屏障
1.吞噬细胞(phagocytes)存在于血液、体液或组织,能进行变形虫运动,能吞噬、杀死和消化病原微生物等异常抗原的白细胞.与非特异性免疫有关的吞噬细胞主要有两类多形核白细胞类(PMN)存在于血流和骨髓中,形状较小,寿命短;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存在于血液、淋巴和多种组织中,大,寿命长巨噬细胞(Mφ)2.吞噬作用
(二)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
炎症反应的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组胺和5-羟色胺在发炎早期起重要的作用;炎症既是一种病理过程,又是一种防御病原体入侵的免疫反应,原因是:可动员大量吞噬细胞聚集在炎症部位;血流的加速使血液中xx因子和抗体发生局部浓缩;死亡的宿主细胞可释放一部分xx物质;炎症中心部位氧浓度的下降和乳酸浓度的提高,可抑制多种病原体的生长;炎症部位体温的升高可降低某些病原体的繁殖速度.
(三)炎症反应
(四)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xx物质
正常体液和组织中含有多种xx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组蛋白、血细胞素等,它们一般不直接杀灭病原体,而是配合免疫细胞、抗体或其他防御因子,使之发挥较强的免疫功能.1.补体(complement)是指存在于正常人体或高等动物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主要成分是球蛋白).在免疫反应中,由于它具有能扩大和增强抗体的"补助"功能,故称补体.其本质是一类酶原,能被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xx,然后发挥其溶胞作用、病毒灭活、吞噬细胞的吞噬等作用;性质不很稳定,室温下放置几天或在56°C下放置10min左右可失活由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及肝脾细胞所产生实验室获得补体——豚鼠血
2.干扰素(interferons,IFNs)
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诱生剂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目前知道的干扰素有4类:IFN-;IFN-;IFN-;IFN-IFN虽有广谱抗病毒的特性,但受宿主种属特异性的限制;可用于病毒病和癌症的xx;IFN的诱导过程和作用机制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一、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是生物个体在其后天活动中接触了相应的抗原获得的产物与相应的刺激物之间是特异的包括体液免疫系统 和细胞免疫系统个体差异明显二、获得方式自动获得xx获得:感染后获得人工接种:死、活疫苗或类毒素被动获得xx获得:通过胎盘或初乳人工注射:免疫血清、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两类人工免疫的比较
抗体立即较短(2周-数月)无不明显xx或应急预防
抗原(疫苗、类毒素)较慢(约需1-4周)较长(数月至数年)有xx传染病的预防
输入物xxx出现时间xxx维持时间免疫记忆对免疫系统作用主要用途
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比较项目
两类人工免疫的比较
三、免疫应答
1.定义:P2972.免疫应答的类型1)细胞免疫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依赖胸腺的T细胞发生增殖、分化,进而直接攻击靶细胞或间接释放一些淋巴因子的免疫作用2)体液免疫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来源于骨髓的B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由它合成抗体并释放到体液中发挥其免疫作用3.免疫应答的过程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4.免疫应答的特征识别异己特异性记忆性
四、行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
1.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包括骨髓(B细胞)、胸腺(T细胞)和鸟类的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定居部位(脾脏和淋巴结)2.免疫细胞一切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类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3.免疫活性细胞仅指能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群细胞主要指T细胞、B细胞4.免疫分子抗原和抗体
T细胞和B细胞
T细胞(T cell)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小淋巴细胞正常人血中, T细胞约占总淋巴细胞数的60-70%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分化成熟后,分布到外周淋巴器官和外周血液中主要执行细胞免疫T细胞表面有其独特的表面标志表面受体:如E受体和有丝分裂原受体T细胞受体是执行复杂和xx的识别抗原性异物的物质基础不能直接识别xx抗原,只能识别经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后递呈的抗原.T细胞可分为若干亚群调节性T细胞(TR)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效应性T细胞(TE)迟发型超敏T细胞(TDHT)细胞毒T细胞(TC)
B细胞是一种在细胞膜表面带有自己合成的的免疫球蛋白(SmIg)的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在骨髓中分化成熟执行体液免疫表面标志与T 细胞不同识别抗原异物的B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为SmIgB细胞的亚群T 细胞不依赖性亚群—B-1只有初级免疫应答反应T 细胞依赖性亚群—B-2有次级免疫应答反应T 细胞与B细胞的比较(P303)
抗原和抗体
一、抗原(antigen Ag)1.定义: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2.抗原的两个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能力的特性免疫反应性====反应原性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3.xx抗原同时具有上述两个特性的抗原如:蛋白质、xx、外毒素、病毒等4.不xx抗原—半抗原缺乏免疫原性,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多糖、类脂、核酸和某些xx等复合半抗原简单半抗原
5.免疫原性的物质基础
1)相对分子质量大2)结构复杂3)异物性6.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位于抗原表面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化学基团一个抗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
郑重声明:资讯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_ 医疗,健康,保健,疾病,ppt文档知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